专题02 拓展讲义:《世说新语》拓展练习(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2 拓展讲义:《世说新语》拓展练习(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2 拓展讲义:《世说新语》拓展练习(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2 拓展讲义:《世说新语》拓展练习(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2 拓展讲义:《世说新语》拓展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小升初无忧衔接之《世说新语》拓展练习【知识梳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文体知识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例题精练】一、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俄而雪骤

骤: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__(3)尝月下戏

尝:________(4)人语之

语:________2.请用“/”为【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断两处)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撒盐空中差可拟。(2)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简析谢道韫和徐孺子回答的“妙”处。【答案】1.急

乘、趁

曾经

对……说,告诉2.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3.(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当极其明亮吧?4.谢道韫的回答运用了比喻,意蕴深刻,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徐孺子的回答将人的眼睛和月亮作了比较(类比),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借助“眼有瞳仁”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2)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乘、趁;(3)句意为:曾经在月亮地里玩耍。尝:曾经;(4)句意为:有人对他说。语:对……说,告诉。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这句话句意为: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不然”表否定的判断句,引出观点,该处为第一处停顿;“譬如”一词引出“人眼中有瞳子”这一事实,“譬如人眼中有瞳子”为第二处停顿;“无此”的“此”指代前面所说的“瞳子”,“必不明”是“无此”的结果,因此,“无此必不明”为第三处停顿;故断句为: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差:大体;拟:相比。(2)若:如果;极明:极其明亮;邪: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吧”。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未若柳絮因风起”中可知,谢道韫回答的“妙”处体现在她用柳絮喻雪,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拂的和煦春色,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这样既贴切又有意蕴,足见她的才气。结合乙文内容,从“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中可知,徐孺子回答的“妙”处体现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通过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类比来告诉提问者的答案,生动形象地表明月亮要是没有物体,就像是眼睛没有瞳仁一样,强调了某些事物的重要。表现了他的机敏有趣。据此理解作答。【点睛】【乙】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里什么也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襄十日粮,逐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②,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逐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③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①原:原国。②下:攻克。③卫:卫国。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尊君在不()

(2)下车引之()(3)罢兵而去()

(4)原人闻曰()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委而去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B.与人期行

遂与大夫期十日C.下车引之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D.去后乃至

乃降公7.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9.阅读上面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陈太丘与友期行》和《晋文公攻原》两文都告诉我们为人做事________的重要性,同时【甲】文还告诉我们做人应该________的道理。【答案】5.同“否”

拉,牵拉

离开

听说6.B7.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8.(1)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2)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9.守信(或诚信)

方正(或正直、明礼、守礼)【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2)句意:下车去拉元方。引:拉,牵拉;(3)句意:于是撤兵离开。去:离开;(4)句意:原国人听到后说。闻:听说。6.A.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但是;B.都为连词,都译为“和”;C.代词,他/助词,的;D.副词,才/连词,于是;故选B。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吾与士”为主语,“期”为谓语,“十日”为宾语,“吾与士期十日”为句意表述完整的语句,应在“吾与士期十日”后断一处;“不去(如果不离开的话)”是假设,“是亡吾信也”是“不去”的结果,应在“不去”后断一处;故断为: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约定;(2)如:像;信:讲信义;从:跟随;乎:语气词,可译为“呢”。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文章借元方之口点出陈太丘的友人才是失信之人;意在告诫守信是交友之基,做人要守信的道理;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据理力争维护父亲的形象,表现了元方是明礼之人。【甲】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守信,为人应明礼(方正、正直、守礼)。根据【乙】文“原三日即下矣”“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可知,晋文公在不需多日就能攻占原国的情况下,为了不违背与大夫十天内收兵的约定而选择收兵;联系后文“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可知,原国人与卫国人听闻此事都归顺了晋文公;【乙】文体现了为人做事守信的重要性。【点睛】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的事),我是不做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二、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谢公泛海谢太傅①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③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⑤方王⑥,吟啸⑦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⑧,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⑨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盘桓:徘徊;逗留。③泛海:坐船出海。④唱:提议。⑤神情:精神兴致。⑥王:同“旺”。⑦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⑧说:同“悦”,愉快。⑨承响:承,应声;响,声音。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B.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C.公徐云

徐:慢慢地D.如此,将无归

如此:这样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是一个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B.谢安与孙兴公等人泛舟,海中风浪汹涌,谢安谈笑自如,与众人恐惧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C.谢安在风浪汹涌的海上一言不发,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他有镇安朝野的能力。D.这是一篇志人文章,本文的主人公是谢安。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答案】1.D2.C3.船夫因见谢太傅神态悠闲,神情喜悦,便继续向前(划去)不停止。

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如此,将无归”中的“如此”是“像这样”,不是“这样”。故选D。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知,C项“谢安在风浪汹涌的海上一言不发”的说法与原文不符。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以(因为)、说(同‘悦’,愉快)、犹(还)、止(停止)”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是(代词,这件事)、审(看)、镇安朝野(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几个词是赋分点。【点睛】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炊饭成糜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①糜:粥。②著箅(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③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④识(zhì):记住。⑤易夺:订正补充。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诣陈太丘宿诣:造诣B.俱委而窃听委:舍弃C.太丘使元方、季方炊使:让派D.二子长跪俱说俱:一起,都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无遗失”意思是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B.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用宽容来原谅。C.“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只要你们勤奋好学,我们吃什么都是快乐的。D.元方、季方因为贪玩而把蒸饭煮成了粥。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答案】4.A5.D6.有客人到陈太丘家去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解析】4.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义。A.“宾客诣陈太丘宿”翻译为“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诣”意思是“到”。故选A。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D.“因为贪玩”表述有误,应该是“俱委而窃听”——“都停下来偷听客人和父亲的谈话”。故选D。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句中“诣”意思是“到”,“使”意思是“让”。(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如此”意思是“既然这样”,“但”意思是“只”。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译文: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元方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履行,实践,做。②绥,安,安抚。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④师,学习。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候袁公

候:等候B.远近称之

称:称赞C.孤法卿父

法:效法D.周公不师孔子

师:学习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2)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9.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0.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11.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答案】7.A8.(1)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2)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9.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0.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是谁效法谁。11.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点睛】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四)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①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②张吴兴年八岁,齿亏,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③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②送客。尔时语已神悟③,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④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⑤,焉别颜回?”④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节选自《世说新语》)【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年()

(2)戏()

(3)咸()

(4)尝()13.根据句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得一项是(

)A.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B.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C.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D.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氏之庐也。(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5.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答案】12.年龄

戏耍、戏弄、开玩笑

全、都

曾经13.B14.(1)(这是)何家的房子。(2)比如人的眼睛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15.示例1:我喜欢何晏。他画地为方,身处其中,委婉表达自己不想被曹操收为养子的想法,可见他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孩。示例2:我喜欢张吴兴。从他快速、准确回应前辈的戏谑,维护自己的尊严,可见他是个反应敏捷,善于言辞的小孩。示例3:我喜欢谢仁祖。从他能领悟长辈话中的意思,并机智应对,可见他是个有知识、反应敏捷的小孩。【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张吴兴年八岁”句意: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年:年龄;(2)“故戏之”句意:故意逗他。戏,逗弄;(3)“诸人咸共叹之”句意:大家都在赞扬他。咸:全,都;(4)“尝月下戏”句意:曾经在月光下玩耍。尝:曾经。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要注意结构原则,还要注意语序,还可结合句意来断句。结合“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分析,“何晏七岁明慧若神”中“何晏”是主语,“七岁”是定语,修饰主语,不能断开,故在“岁”后断句,故可排除CD;“明慧若神”中“明慧”是谓语,“若神”是补语,修饰谓语,不能断开,故在“神”后断句;“魏武奇爱之”中“魏武”是主语,“奇”是状语,修饰谓语“爱”,“之”是宾语,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故在“之”后断句,故可排除A;再结合句意: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由于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所以曹操)想认他做儿子,可断句为: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故选B。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注意重点词“庐(房子)”要理解正确;(2)句注意重点词“譬如(比如)、瞳子(瞳孔)、明(明亮)”要理解正确。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无论选哪一个孩子,作答时,都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如选何晏,结合第①段中他通过“画地令方,自处其中”来表达他不想被曹操收为养子的想法,可知他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如选张吴兴,结合第②段“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可知,张吴兴能快速机智地应对前辈的戏弄之词,由此可判断他是一个反应敏捷,善于言辞的小孩;如选谢仁祖,结合第③段“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可知,谢仁祖在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并能机智地应对大人的夸赞,可见他是一个有知识,反应敏捷,机灵的小孩;如选徐孺子,结合第④段“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可知,面对别人的问题,徐孺子能从月中的黑影联想到眼中的瞳仁来进行辩论,可见他是一个善于联想,反应敏捷的小孩。示例:我喜欢徐孺子。从他由月中之物联想到眼中之物(瞳仁),从而有力反驳对方,可见他是个善于联想、反应敏捷的小孩。【点睛】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由于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所以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形,自己身处其中。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家。张吴兴八岁时,门齿脱落,前辈们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戏弄他说:“你嘴里怎么开了狗洞?”张吴兴应声回答:“正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出入。”谢仁祖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带着他送客。那时(谢仁祖)在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大家都赞扬他,说道:“这个少年,是一座之中的颜回。”谢仁祖说:“座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④。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⑤。”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庾园客诣孙监,值行,见齐庄⑥在外,尚幼,而有神意。庾试之曰:“孙安国何在?”即答曰:“庾稚恭家。”庾大笑曰:“诸孙大盛⑦,有儿如此。”又答曰:“未若诸庾之翼翼⑧。还语人曰:“我故胜,得重唤奴父名。”(节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收:逮捕。②中外:指朝廷内外。③琢钉戏:一种游戏。④襦(rú):短衣,短袄。⑤复裈(kūn):夹裤。⑥齐庄:孙放,字齐庄,孙盛次子。⑦盛:放父名盛,庾园客故云“盛”字以戏孙放。⑧翼翼:繁盛的样子。翼,园客父名,放故云“翼”字以回敬。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寻()(2)诣()(3)故()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母甚异之,知为国器。18.四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答案】16.寻(不久)

诣(拜访)

故(原因,缘故)17.(1)大人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2)母亲听了很诧异,知道他将是有治国才能的人。18.示例一:我喜欢孔融的。父亲被捕后,面对孔融的请求,儿子从容进言道:“大人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可见孔融的儿子聪明早熟、深明大义、临事坦然(从容镇定)。示例二:我喜欢杨氏之子。从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聪明伶俐、反应敏捷、想象力丰富。示例三:我喜欢韩康伯。从他通过类比的方式回答母亲对他不需要夹裤的疑问,可以看出他善解人意,体贴关心母亲,是有治国才能的人。示例四:我喜欢齐庄。从他面对庾园客的戏谑,通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回敬,可以看出他聪慧伶俐、反应敏捷。【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寻亦收至”句意: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2)“孔君平诣其父”句意:(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3)“母问其故”句意: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