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B/0D/wKhkGWWJeluARqYUAAFVOYJyReI724.jpg)
![第9课《桃花源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B/0D/wKhkGWWJeluARqYUAAFVOYJyReI7242.jpg)
![第9课《桃花源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B/0D/wKhkGWWJeluARqYUAAFVOYJyReI7243.jpg)
![第9课《桃花源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B/0D/wKhkGWWJeluARqYUAAFVOYJyReI7244.jpg)
![第9课《桃花源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B/0D/wKhkGWWJeluARqYUAAFVOYJyReI7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还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文章大意,理清层次结构;3.品味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4.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基础夯实——作家作品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基础夯实——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大约宋永初二年,其时陶渊明已经57岁。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者本人因厌恶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田亩的生活道路。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和痛苦,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基础夯实——字词过关掌握下列重点字词。1.一词多义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作为介词,对舍: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动词,舍掉名词,房屋基础夯实——字词过关寻: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动词,寻找副词,不久乃: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于是副词,竟然作: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耕作做基础夯实——字词过关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名词,标记、记号动词,作标记其:复前行,欲穷其林既出,得其船代词,这、那代词,他的,代渔人基础夯实——字词过关2.古今异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今义:鲜艳美丽新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交错相通交通运输基础夯实——字词过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不用说,更不用说关联词,不管基础夯实——字词过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隔断,隔开距离基础夯实——字词过关3.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整体阅读1.结合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溪流两岸别的,其他的继续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沿着新鲜美好落花繁多的样子对……感到诧异尽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整体阅读好像全,都仅容一人通过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类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指老人和小孩快乐的样子整体阅读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整体阅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都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返回通“邀”,邀请详尽桃花源中人看见渔人,大为惊异,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跟外界隔绝了。整体阅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竟然不要说,更不要说详细地邀请离开告诉值得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就详尽地讲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必对外边的人说啊。”整体阅读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都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去探访,但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沿着,顺着做标记到先前的终于随即,不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拜访整体阅读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可分为几部分?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源。(2、3)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后的见闻和经历。(4、5)结局,写渔人离开桃源以及再找桃花源未果。整体阅读3.理解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整体阅读(2)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整体阅读(3)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说明了什么?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说明此地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4)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有哪些?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整体阅读4.文中哪些细节体现出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复得路”“未果”——地点隐蔽——山洞神秘——源中人神秘——结局神秘整体阅读整体阅读5.桃花源美在何处?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民主平等、民风淳朴桃花源美在远离战乱,人情淳朴,丰衣足食。整体阅读重点研讨1.第2自然段对桃花源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幽美,人民生活安乐幸福,是为了反衬外界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重点研讨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重点研讨不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3.渔人既“处处志之”,而后“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重点研讨4.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不多余。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引入此事中,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更浓了。同时,说明像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重点研讨5.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却意蕴丰富,反复诵读并加以品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具言”指什么?如何理解“皆叹惋”?“具言”是指世上的情形(改朝换代、战争频繁、苛捐杂税等)。渔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遭遇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故只说“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并非指桃花源中人为不知道世事而惋惜,而是指他们为桃花源外世人的不幸生活而叹惋。这一句反衬出世人的不幸,同时也表现出桃花源中人对战争的厌恶,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的追求。重点研讨(2)“诣太守,说如此。”一句中的“如此”包含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此”包含渔人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重点研讨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虚构这个与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自己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客观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重点研讨7.我们应如何看待、评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因为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人民生活富足,老人和小孩都生活的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和友好。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因而是不可能实现的。课堂小结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当堂检测按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上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提多项式公因式》听评课记录
- 生活保障信托协议书(2篇)
- 环保工程承包协议书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数课题实数的运算和大小比较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2 平移》听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 杨辉三角与两数和的乘方》听评课记录2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室》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听评课记录(共17课时;定稿)
- tpu颗粒生产工艺
- 《体检中心培训》课件
- 肿瘤患者全程管理
-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探讨
-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1-6章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智力异常儿童的教育
- 辞职申请表-中英文模板
- DB13(J)T145-201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上册)
- 07J501-1钢雨篷玻璃面板图集
- 企业职务犯罪法制讲座课件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家乡的方言
- 母亲健康快车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