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工具(1)创制农具:传说神农氏创制
。(2)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3)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
,但很少使用。耒耜青铜农具(4)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
和牛耕并逐渐推广。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③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铁农具珠江流域曲辕犁2.耕作技术(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出现了
,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3)汉朝时期: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时期出现了
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4)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
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刀耕火种治虫灭害垄作法铁犁牛耕二人一牛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以
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一年一熟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
,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
等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龙首渠高转筒车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简陋,
很低。②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
确立。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力水平土地私有制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业(1)冶金业①
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③两汉出现
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④南北朝出现
。原始社会高炉炼铁水力鼓风灌钢法(2)制瓷业①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
,北朝烧出成熟的
。③唐朝:形成
两大制瓷系统,远销欧非④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⑤明清:青花瓷、彩瓷、
争奇斗艳。商朝青瓷白瓷南青北白珐琅彩(3)丝织业①先秦时期: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的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织物。②西汉时期:在长安设
,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中国获得“
”誉称。③唐宋时期:唐代吸收
,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④明清时期:官府在苏杭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斜纹提花东西织室丝国波斯风格2.民间手工业(1)春秋战国和
时期不断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2)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艰难中曲折发展。(3)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
技术,明朝中后期,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清朝前期,
萌芽缓慢发展。秦汉两宋以后棉纺织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要点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4.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学会分析]材料1、2反映了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工具和牛耕;材料3表明耕作技术不断革新,并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综合三则材料说明工具的改进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对比要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2.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共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三种形式。(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8)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学会分析]材料1表明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材料2反映了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超过了官府手工业。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考题范例][例1]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考点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民的地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农副产品的买卖关系,“新丝”“新谷”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的悲惨境遇,故A、C、D都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而土地兼并严重从材料中无法反映。[答案]
B[命题角度]材料题成为试题的基本呈现方式各种类型的新课标必修2经济史试题,大都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或者直接引用材料设计问题,这些材料紧扣教材,创设新的历史情境,精心设问,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命题预测]1.“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右图)。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解析:牛作为主要的农用动力,自然受到高度重视,但“鞭打”的方式无法体现该结论。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此时当属于东周时期,《周礼》记述的应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史实,不能将其理解为只是西周时期的史实。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是精耕细作。一定的生活习俗是受当时生产方式影响的。答案:D2.阅读下列材料: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下图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工具的改进,也是中国农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例证。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以来农业代表性生产工具。(2)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你认为精耕细作技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西汉耦犁、耧车;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等。(2)工具先进:如铁犁、牛耕、铁锄等;耕作方法多样、先进:如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等;耕作制度适宜:如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量多。(3)一方面,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使中国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另一方面,它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集约经营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业化进程。[考题范例][例2]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考点二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
本题考查原始社会人类的经济生活,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农耕逐渐取代采集为人类提供了有保障的粮食供应,A正确。[答案]
A[史观解读]从农耕文明看牛郎织女(注:男耕女织)的美妙传说1.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耕文明闻名于世,例2以全新的视角考查了古代中国犁耕技术的成熟。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山东沂源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是农耕文明的一个缩影。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受封建思想束缚,闭关自守;其发展的后期,越来越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命题预测]3.经济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那么“盗马贼死,盗牛者加(枷)”这项立法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东周解析:“盗马贼死,盗牛者加”说明“牛”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是农耕经济形成的体现,这一经济形式最早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选D项。答案:D4.沂源县大贤山有座织女洞,织女洞恰恰与山下的牛郎官庄村遥遥相对,而中间所隔的正是与银河谐音的“沂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奇观的完美演绎,让人们为之倾倒。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信仰和生活的一部分。时至今日,牛郎庙所在的村庄——牛郎村的村民都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养蚕、耕织、“乞巧”取“双七水”等习俗沿袭至今。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是把传说与现实生活中的民生结合起来的实证B.沂源县具有符合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发源地的主要条件C.沂源先民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把牛郎织女的传说演绎成了一个地方的信仰D.牛郎村所沿袭的习俗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耕文明无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牛郎织女的传说中有关“耕织”等习俗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答案:D[考题范例][例3]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考点三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一为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图二为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犁耕技术的进步和成熟,B正确;图一和图二均为铁犁牛耕,A错误;我国精耕细作的历史悠久,铁犁牛耕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C错误;D显然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
B[热点链接]农耕文明与三农问题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基本经济模式,影响巨大,是考查重点。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铁犁牛耕、均田制、土地兼并等几个重要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今后的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制度、水利工程等。通过相关历史知识,隐性介入对社会热点的考查是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三农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和生产现代化问题。近两年高考多个题目涉及农业发展问题,说明建立社会热点与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是备考的一个有效途径。5.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图片可知,陕西民间剪纸反映了男子耕种的情景,河北民间剪纸反映了女子纺织的情景,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6.某位同学为了探究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搜集了下列材料。其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解析:文物属于实物证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A不符合题意;典籍中的人名和记载属于间接证据,具有一定说服力,B、C不符合题意;叔均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的相关记载作为史实说服力最小,故选D项。答案:D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间地点交子大都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市与
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
。②宋朝时期:
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
、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不再受限制,
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民居闭市坊和市景德镇经营时间交易活动(2)城市的发展①原因:
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
的南移。②表现:长安、
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出现“
”的说法。丝绸之路经济重心洛阳扬一益二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市舶使海外贸易泉州闭关锁国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2.“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
。(3)产生:战国时期,
在秦国首倡。封建政权统治小农经济封建统治商鞅(4)发展①西汉:汉武帝推行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的势力。②明清:封建政府依然固守
政策,继续实行
,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阻碍了
的发展。货币官铸富商大贾重农抑商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①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危及统治,
下令实行“海禁”。②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对外贸易只能在
主持下进行。倭寇明太祖互市官方(2)清代“闭关锁国”①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②危害:妨碍
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
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抗清斗争海外市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探究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4)国内外交通是否便利。(2)“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就是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走向市场。要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和特点(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等。北宋时还出现纸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的形成和发展。(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5)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出现。(6)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学会分析]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社会充满了拜金、重商及倡奢等风气与观念,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经济现象密切相关;材料中的富商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社会地位提高,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既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要点二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学会分析]材料1表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2表明“闭关锁国”政策给人民带来痛苦,造成社会不安;材料3表明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源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总之,封建社会末期实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考题范例][例1]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考点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经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A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D都不符合史实。[答案]
C[命题角度]1.新课改下高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注意新材料新情境的应用和搭设,着重考查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考古文物为切入点,以史料为载体,考查明朝的经济政策,该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2.我国素有“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说法,古代商业的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特别关注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借鉴: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命题预测]1.(2011·大同模拟)清人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对此诗提到的“国初”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对这一政策持批评态度B.该政策的实施是为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C.该政策的实施断绝了中外贸易的往来D.该政策的实施与统治者的心态有关解析:本题考查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是一个易错的概念。一定要理解:“海禁”政策并不是完全隔绝与外界的联系,而是严格限制。从“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可见作者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B项是“海禁”的原因之一,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答案:C2.(2011·北京昌平模拟)《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是指(
)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答案:B[考题范例][例2]
(2010·福建高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考点二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商品种类、数量众多,销往国内外,B说法正确;海陆交通的发达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条件,A说法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C说法错误;材料中未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D说法错误。[答案]
B[史观解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明朝中后期,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肌体内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不断侵蚀着自然经济,昭示着农业文明的衰落。[命题预测]3.现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的是(
)①封建统治者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苏州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展开斗争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④解析:阅读题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可以判断材料内容反映了清代机户与机工的斗争。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江南一带的私营手工业中,故②③说法错误,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封建统治者压制私营手工业发展的有效信息,排除①,故只有④符合题意。答案:D4.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解析:明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长工和短工现象属于农业生产中的租佃关系,而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雇佣关系。答案:A[考题范例][例3]
(2011·郑州模拟)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末晋商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对晋商兴起的正确理解是 (
)考点三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A.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的结果B.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地位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果C.商业发展兴起以地域与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D.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解析]
本题通过电视剧《走西口》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明中期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是商业发展的结果,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
C[热点链接]“重走晋商茶路”传播商业文明人民网平遥2010年9月20日电在2010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之际,由当代8位晋商发起的“重走晋商茶路”大型商业文明传播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据介绍,晋商茶路是一条随茶叶贸易而开通,始于中国南方,经蒙古至俄国西部乃至更遥远地区的“亚欧黄金商道”。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引发了亚欧大陆腹地全面而深刻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东西方交流与汇通的血脉,是一条已被晋商文明史、世界商业史和人类文明史永远定格的晋商文明涅槃之路。结合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商帮发展历史探讨封建社会末商业发展的环境及特点,进一步探讨中华民族的经贸互动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乌海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
- 吉首大学《国际贸易实务A》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9
- 吉林艺术学院《图案与装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数据分析初步 练习题
- 2024年公园铺砖工程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学生兼职保密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软件服务许可使用协议书范文范本
- 【初中数学】求代数式的值第1课时直接求代数式的值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原卷版)
- 2024浙江绍兴市人才发展集团第1批招聘4人(第1号)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说课概述-课件
- 冠状动脉介入风险预测评分的临床应用
- 35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课件
- 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化测试实践、挑战与展望-复旦大学(董震)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 气管插管操作规范(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作文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