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答题时字迹要清楚、工整,不宜过大,以防试卷不够使用。3)本卷共8页(以A4纸为标准计数),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B.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答案】A【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所以不是所有液体都是细胞外液,如人体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外环境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BD、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D正确;C、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正确。故选A。2.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详解】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双向渗透,组织液的物质可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不能进入组织液,淋巴中的物质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物质不能进入淋巴,C正确。故选C。3.下列不属于体液的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尿液 D.血液【答案】C【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A、细胞内液属于体液,A错误;B、组织液是细胞外液,属于体液,B错误;

C、尿液不属于体液,C正确;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细胞外液,血细胞中含有细胞内液,属于体液,D错误。故选C。4.下列不属于组织水肿原因的是()A.长期营养不良 B.过敏C.肾小球肾炎 D.血浆蛋白增多【答案】D【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下降,造成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渗透压增强,吸水增强造成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C、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C不符合题意;D、血浆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增加,从组织液吸水,不会造成组织水肿,D符合题意。故选D。5.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的内环境是()A.组织液 B.血浆C.血浆和组织液 D.淋巴液【答案】C【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血液,且毛细血管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C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B.外界环境的改变不会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淋巴液【答案】C【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是血浆的成分,A错误;B、外界环境可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D、淋巴细胞可以随淋巴液进入血浆,D错误。故选C。7.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内液和两种细胞外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74.01.251.00114.07.51.0②1425.02.501.50103.36.016.0③10140.02.5010.3525.0-47.0A.①可能是组织液或淋巴液B.②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C.③表示细胞内液D.①②③物质的含量呈动态变化【答案】B【分析】表格分析: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因为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①为组织液或淋巴。【详解】A、①中钠离子含量高,且蛋白质含量较少,因而可能是组织液或淋巴液,A正确;B、②中的蛋白质和钠离子含量高,为血浆,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B错误;C、③中钾离子含量高,表示细胞内液,C正确;D、①②③均属于体液,由于细胞不断进行物质代谢,同时人体也在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因此其中的物质的含量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B。8.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B.甲中可含有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乙的渗透压增大【答案】D【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详解】A、图中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淋巴会随着淋巴循环进入到血管中,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甲和淋巴液丙,也可在组织液乙中出现,但细胞内液丁中不会存在淋巴细胞,A错误;B、甲是血浆,血浆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其中含有抗体、激素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因此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错误;C、甲(血浆)与乙(组织液)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高,进而导致乙(组织液)增加,D正确。故选D。9.下列物质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A.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神经递质B.血浆蛋白、葡萄糖、胰岛素C.载体蛋白、尿素、抗体D.、K+、胃蛋白酶【答案】B【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B、血浆蛋白、葡萄糖、胰岛素都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正确;C、载体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D、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道内的物质,消化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故选B。10.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水泡消失主要依赖淋巴循环C.水泡中的液体有一部分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挤压和局部摩擦会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而出现水泡【答案】B【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详解】A、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主要是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因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A正确;B、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形成淋巴,因此水泡消失主要依赖血液循环,B错误;C、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D、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挤压和局部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D正确。故选B。11.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运输C.由2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是红细胞,3是毛细血管,4是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详解】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C、由2红细胞携带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D、3是毛细血管,其中血浆渗透压过低可以引起组织增多,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C。12.在狗进食时经常进行灯光刺激可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条件反射建立前,灯光属于无关刺激B.条件反射建立后,光信号可刺激狗分泌唾液C.条件反射建立后,仅有灯光不给食物会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D.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D【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建立前灯光称为无关刺激,条件反射建立后灯光称为条件刺激,A正确;B、条件反射建立后,光信号就可刺激狗得非条件反射分泌唾液的进行,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若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故反复仅灯光刺激不给予食物会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没有,C正确;D、条件反射是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答案】C【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详解】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在“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A错误;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非条件反射,B错误;C、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正确;D、抽血时,看见针刺因害怕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C。14.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的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B.若①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C.刺激③时,能引起结构⑤产生反应D.④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答案】D【分析】图中结构:①神经中枢、②传入神经、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详解】A、据图可知,②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说明其是传入神经,①是神经中枢,A错误;B、图中①被破坏,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刺激③后,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这种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C、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具有单向性,故刺激③时,不能引起结构⑤产生反应,C错误;D、④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正确。故选D。15.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神经纤维未接受刺激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B.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C.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D.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1装置a、b电极均在膜外,静息时无电流产生,接受刺激后,由于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处不同时兴奋,所以两个电极之间会出现两次电位变化,导致指针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图2中的A点的电位为静息电位。C点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干图2中的B段,C点之后,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详解】A、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钾离子外流形成的,A正确;B、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此时的电位表现是外负内正的状态,B正确;C、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降低,则接受刺激后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C正确;D、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的两极无电位差,因而无法测量到电位变化,因而表现为零电位,不是静息电位的大小,D错误。故选D。16.传出神经受损伤,会导致()A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B.有感觉,无效应C.有感觉,有效应 D.以上都对【答案】B【分析】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详解】传出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给效应器,所以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则可以产生感觉,但不能做出相应的应答,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答案】A【分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详解】A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但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A正确,B错误;CD、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CD错误。故选A。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B.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属于神经元的一部分C.只有轴突末梢分支为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D.多数神经元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答案】A【分析】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额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A正确;

B、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构成,髓鞘不属于神经元的结构,B错误;

C、神经末梢位于树突和轴突的末端,分布在全身各处,C错误;

D、多数神经元有一个长的轴突和多个短的树突,D错误。

故选A。

19.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涉及脑内神经细胞的活动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D.学习过程中反复复习的刺激会使各种感官疲劳,不利于长时记忆的形成【答案】D【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学习和记忆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涉及脑内神经细胞的活动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属于短期记忆,B正确;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正确;D、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新突触的建立,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D错误。故选D。20.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至效应器C.刺激反射弧上的任一结构,都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射活动D.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答案】D【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因此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B、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但在突触处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即神经递质,才能继续传导,也即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上是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B错误;C、刺激反射弧上的任一结构,都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应,但若是刺激感受器以外的其他反射弧部分,则引起的反应均不属于反射,C错误;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因此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受损则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故选D。21.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B.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C.脊髓、脑干和下丘脑中都有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中枢,但是大脑皮层对这些中枢有一定的调整作用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完全不自主【答案】D【分析】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是倒置的,A正确;B、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机制,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B正确;C、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故脊髓、脑干和下丘脑中都有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中枢,但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对这些中枢有一定的调整作用,C正确;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错误。故选D。2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右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此半球负责B.学生进行外语听力考试时,需要H区中枢等的参与C.若某人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则其对别人的谈话无法理解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相应部位躯体运动越精细【答案】C【分析】语言中枢:①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处受损,病人与发音有关肌肉虽未瘫痪,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临床上称运动性失语症。②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处受损,患者能讲话,但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对别人的问话常所答非所问,临床上称为感觉性失语症。③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处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临床上称为失写症。④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中枢受损时,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角回受损使得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导致原来识字的人变为不能阅读,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称为失读症。【详解】A、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A正确;B、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话,学生进行外语听力考试时,需要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等的参与,B正确;C、若某人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则其对别人的谈话无法理解,C错误;D、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D正确。故选C。23.上午第四节体育课上,小明在打篮球时突然感到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此时小明体内不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肝糖原分解加快C.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加强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答案】C【分析】运动过程中,产热增多,代谢增强,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强,散热增多排汗增多,由于排汗增多,尿量减少。【详解】A、小明口干舌燥,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正确;B、运动中耗能增加,葡萄糖分解增多,肝糖原分解加快,B正确;C、饥肠辘辘说明此时小明体内的血糖供应不足,因此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加强,C错误;D、运动中代谢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正确。故选C。24.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①②③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③使细胞代谢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答案】C【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详解】①激素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因此①激素是胰岛素;②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因此②激素是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因此③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它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睾酮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它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类衍生物C.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根据作用在细胞不同部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激素;另一类是与细胞内部受体结合的激素D.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答案】B【分析】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雌、雄、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氨基酸衍生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肽类激素:各种促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激素),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进而消化食物,A正确;B、睾酮是雄激素,由睾丸分泌,它的化学本质是固醇,B错误;C、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与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有的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如胰岛素的受体;有的位于细胞内部,如性激素的受体,C正确;D、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如胰岛素能维持血糖的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如甲状腺激素,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等,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的含量有关。(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___。①水、无机盐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④尿素、肌酐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⑦乳酸与NaHCO3反应(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再以自由扩散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层膜结构。【答案】(1)组织液、血浆(2)无机盐和蛋白质(3)①④⑦(4)①.组织液②.4【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肌肉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正确;②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钾离子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中,所以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③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④尿素、肌酐、尿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⑥错误;⑦乳酸与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可以维持pH稳定,⑦正确。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①④⑦。(4)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存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再以自由扩散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27.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人呼吸受阻时,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有___________的趋势,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答案】(1)①.呼吸②.消化③.泌尿④.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①.下降②.NaHCO3【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1)分析图可知,a与外界环境交换O2和CO2,所以a表示呼吸系统,b将养料吸收,所以b表示消化系统,c将废物排出体外,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3)病人呼吸受阻时,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呈酸性,所以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有下降趋势,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28.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会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会产生心理依赖性。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