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20231212课时安排
法学导论
参考书目法学导论目录法理学是各部门法学的根底,其导论的意义在于概述法学的一般知识和有关历史知识,以及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等问题,为学习法理学以后各章及部门法学创造条件。第一节法学理论概述第二节法学历史概述第三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和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学理论概述一、法学的概念☆二、法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三、法学的性质四、法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五、法学体系☆六、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七、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第二节法学历史概述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开展☆二、中国法学的历史开展☆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开展☆第三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法理学的产生和开展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法理学的体系四、学习法理学的意义五、法学、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1、法学的词源☆(1)中国法学——刑名法术之学〔刑事法律标准〕——先秦至清代(2)西方法学——乌尔比安:“人和神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清末到现在,由西方传入—西学东渐2、法学的概念☆所谓法学,又称之为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或者法律现象及其开展规律(认识成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四、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1、法学与哲学
☆2、法学与政治学☆3、法学与经济学☆4、法学与社会学☆5、法学与历史学6、法学与逻辑学五、法学体系1、法学体系的概念
☆
法学体系是指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2、我国的法学体系的分支学科
☆
国内(部门)法学(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
国际(部门)法学
思想史
法律史学
制度史(2)从认识论的角度:
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3)从法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法学本科和边缘法学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开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与法学2、西欧中世纪的法学3、17、18世纪的法学4、19世纪的法学5、20、21世纪的法学1、古希腊、罗马的法学与法律思想〔1〕古希腊的法律思想—政治与法律实践:梭伦,伯里克利、克利—哲学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学与神话作品〔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共和《十二铜表法》帝国《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系统的自然法思想:西塞罗—职业法学家:盖尤斯、乌尔比安—法学流派:普洛库尔派、萨宾派—立法、执法、司法的技术与方法3.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法学世界观—荷:格老秀斯;英:霍布斯、洛克法:孟德斯鸠、卢梭;意:贝卡利亚—天赋人权说: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说—人民主权说—分权制衡说
2、中世纪的法学初期:神学世界观:——阿奎那注释法学派中后期:人文主义法学派5、20、21世纪的西方法学—社会法学派:法:狄骥;美:庞德
—新自然法学派:马里旦;富勒—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哈特;凯尔森—新康德主义法学派:施塔姆勒与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柯勒4、19世纪的西方法学德国:历史法学:萨维尼应该英国:分析法学:奥斯丁实际
德国:哲理法学:康德、黑格尔的法律是这样二、中国法学的历史开展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夏商:“恃天命〞、“擅刑杀〞——西周周公:“以德配天〞、“明德慎罚〞2、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学3、汉代到清代中期的法学——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4、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法学〔2〕墨家:墨子——理想的法律思想——社会信念:兼相爱、交相利——国家治理: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法律作用: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比较轻视法律的作用——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有治人,无治法2、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学〔4〕法家:管子、商鞅、韩非子——重视法律的强制作用——社会标准:“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制定的机关、表现形式、遵守对象:“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3〕道家:老子、庄子:—否认法律的作用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法令滋张,盗贱多有——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民巧弃利,盗贼无有韩非子的人性恶观点《韩非子·六反》:“父母之于子也,产男那么相贺,产女那么杀之。此俱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韩非子·备内》:“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那么身见疏贱……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与人成舆,那么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那么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那么舆不售;人不死,那么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开展1、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1〕哲学方面;〔2〕科学社会主义设想2、列宁的法律思想〔1〕批判方面;〔2〕提出无产阶级专政3、毛泽东的法律思想〔第一代〕4、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理论〔第二代〕五、法学、法理学的研究方法1、法学研究方法的概念哲学的方法2、法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1〕历史考察的方法历史法学〔2〕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法学分析的方法〔3〕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学比较的方法〔4〕语义分析的方法法理学(1)课时安排导论6学时第一编法的本体---18学时第一章
法的概念(2学时)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4学时)第三章
法的构成要素(4学时)第四章
法律体系(2学时)第五章
法律关系(6学时)法理学(1)课时安排第二编法的历史开展---9学时第六章
法的起源(2学时)第七章
法的历史类型(4学时)第八章
法制现代化与法治国家(3学时)
1、苏力:《法治及其外乡资源》2、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3、夏勇主编:《公法》第2卷4、信春鹰主编:《公法》第3卷5、蔡定剑:《历史与变革》6、刘星:《法律是什么》7、萨维尼:《论立法和法学的当代使命》8、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9、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10、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理学参考书目“在粤北与湘南交界的金鸡岭下,淳朴的山民们在传颂着一位身患绝症的人民法官邹赵秋……每当法院及当地政府领导们劝他少做些工作或劝他休息时,他都会平静地说,我不会忘记入党时的誓言,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河南省延津县法院法官曹树旺,自1974年到延津县法院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等职务,屡次被市中级法院、县委、县法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0年又被记个人三等功。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中他低标准,严要求,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实践着一名法官的崇高理想……〞来自《人民法院报》的报道第一编法的本体第一章法的概念第一章法的概念第一节中国古代法、律的词源第二节西方法与法律的词源第三节现代汉语中的法与法律第一节中国古代法、律的词源一、古体“灋〞的词源与含义《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1、法是刑;2、法从水,具有公平的特征3、法采用的是神明裁判方式商鞅二、古体“箻〞的词源与含义改灋为箻第二节西方法与法律的词源一、自然法的概念它是西方法学的传统概念之一,是西方人关于法律的平等、自由、正义和秩序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准那么的总和。二、实在法的概念实在法也是西方法学的传统概念之一,指的是任何历史时期内由现实国家制定的法律标准的总和。第三节现代汉语中的法与律一、狭义的法律与广义的法律1、狭义的法律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某类特殊性的标准性文件。2、广义的法律是指由一定的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标准的总和。二、法与法律第一编法的本体第二章法的现象与本质第二章法的现象与本质第一节法的现象与本质概述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第三节法的根本特征第一节法的现象与本质概述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外部联系、外部特征〔感官〕本质:内部联系、质的规定性二、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法的现象:法这一事物外部联系、外部特征法的本质:法这一事物内部联系、质的规定性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一、在法与阶级的关系上,法是具有整体性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具有统一性二、在法与国家的关系上,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三、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上,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地理环境人口社会生产方式第三节法的根本特征一、从标准的性质上看,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标准;二、从创制的机关上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三、从内容上看,法通过权利和义务来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四、从实施的方式上看,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关于国家意志的材料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关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材料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等,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市。毓驳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故《诗》云‘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我心那么夷。’又《礼》‘未庙见之妇而死,归葬女氏之党,以未成妇也’。今白等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那么假设同牢合卺之后,罪何所加?且《记》曰:‘附从轻’,言附人之罪,以轻者为比也。又《书》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过重也。苟以白等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杀之为重。〞太祖曰:“毓执之是也。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第一编法的本体第三章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内容与形式概述第二节法律概念要素第三节法律标准要素第四节法律原那么要素第一节法的内容与形式概述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事物的内部构成要素形式: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
二、法的内容与法的形式法的内容;法这一事物内部构成要素法的形式:法这一事物外部表现形式第二节法律概念要素
一、法律概念与“法律〞的概念二、法律概念的“概念〞:是指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以后所抽象出的共同特征并因此形成的权威性范畴。三、法律概念的分类1、主体概念〔涉人概念〕2、客体概念〔涉物概念〕3、事实概念〔涉事概念〕第三节法律标准要素一、法律标准的概念二、法律标准的逻辑结构三、法律标准与法律条文的关系四、法律标准的分类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一、之二二、法律标准的逻辑结构1、〔适用条件〕可以这样行为赋予权利2、行为模式应该这样行为履行义务不应该这样行为履行义务肯定性后果3、法律后果否认性后果三、法律标准与法律条文的关系1、通过一个标准性文件的一个法律条文,将法律标准逻辑结构中的三个组成局部完整地表述出来。2、通过一个标准性法律文件中的两个法律条文,将法律标准逻辑结构中的三个组成局部表述出来。3、通过两个标准性法律文件中的两个法律条文,将法律标准逻辑结构中的三个组成局部表述出来。4、法律条文不表述法律标准。四、法律标准的分类授权性标准1、根据行为模式的不同命令性标准禁止性标准强行性标准2、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任意性标准确定性标准3、根据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准用性标准委任性标准义务性标准第四节法律原那么要素一、法律原那么的概念法律原那么是指在一定的法律体系中,对法律标准和法律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影响某一方面社会内容的原理和准那么。二、法律原那么的分类1、根据其产生根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原那么和公理性原那么。2、根据其调整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根本法律原那么和具体法律那么。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一分析以下的法律条文,它们表述的是否是法律标准,如果是,它们表述的是法律标准逻辑结构的哪几个组成局部?它们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标准,是权利性法律标准、命令性法律标准还是禁止性法律标准?1、中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宪法第43条〕2、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婚25条〕3、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婚姻法第6条〕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一4、成心杀人的,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232条〕5、实行方案生育。〔婚姻法第2条〕6、严禁刑讯逼供,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刑法27条〕8、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51条〕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一9、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民法通那么第111条〕10、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姻法第7条〕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二分析以下的法律条文,它们表述的是否是法律标准,如果是,它们表述的是法律标准逻辑结构的哪几个组成局部?它们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标准,是权利性法律标准、命令性法律标准还是禁止性法律标准?1.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根本准那么。〔婚姻法第1条〕2.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预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婚第3条〕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二3.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婚姻法第23条〕4.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婚姻法第24条〕5.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分。〔刑法第247条〕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二6.成心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7.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刑事诉讼法第11条〕8.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民法通那么第71条)9.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民法通那么第111条)五、分析法律条文之二10.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效劳,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2条)11.妇女有按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7条12.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婚姻法第9条〕“第三者〞继承遗产案原泸州市天化集团男职工黄永彬和蒋伦芳于1963年结婚。1994年,黄永彬与比他小22岁的张学英相识,开始同居。蒋伦芳觉察后,屡次劝告无效。1996年底,黄永彬与张学英共同租房公开非法一起生活。2001年2月,黄永彬因肝癌晚期住进医院。4月18日,黄永彬立下遗嘱,决定将其“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买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一部遗留给〞其“朋友张学英壹人所有〞,“骨灰盒由张学英负责安葬〞。此遗嘱于4月20日日在纳溪区公证处得到公证。后来,蒋、张二人对此遗嘱的执行发生争执。“第三者〞继承遗产案为此,张学英将一纸诉状递交到纳溪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根据《继承法》和《民法通那么》有关法律,判令被告蒋伦芳按遗嘱履行,并申请诉前保全。在5月17日、5月22日、9月6日,纳溪区人民法院三次开庭审理此案。10月11日,纳溪区人民法院再次审理后认为:尽管《继承法》有明确条文,遗嘱也是真实的,但黄永彬把遗产给“第三者〞,违反了《民法通那么》中“根本原那么〞的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的规定,驳回了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第三者〞继承遗产案10月28日,张学英不服该判决,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应该适用《继承法》而非《民法通那么》〞为由,向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1年12月28日,泸州市中院公开开庭审理后作出终审判决:驳回“第三者〞的上诉,维持原判;理由是依据中国《民法通那么》的“公序良俗〞原那么,遗赠人黄永彬的遗赠行为虽系黄永彬的真实意思表示,但其内容和目的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损害了社会公德,应属无效民事行为,法院对那份虽经公证的遗嘱不予采信。第一编法的本体第四章法律体系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体系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体系概述一、法律体系的概念二、法律部门1、法律部门的概念2、法律部门与法律标准3、法律部门与标准性法律文件4、法律部门与法律制度三、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四、划分法律部门的原那么三、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1、调整的对象——社会关系的不同2、调整的方法四、划分法律部门的原那么1、整体性原那么2、均衡性原那么3、以现行法律为主的原那么第二节我国的法律体系一、宪法部门二、行政法部门三、民商法部门四、经济法部门五、社会法部门六、刑法部门七、诉讼法部门一、宪法部门第一层次:《宪法》及其修正案第二层次: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根本法,国籍法、国徽法、国歌法等第三层次:有关宪法的解释三、民商法部门它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第一层次:《民法通那么》第二层次:《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四、经济法部门它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中和各经济组织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第一层次:空白第二层次:《财政法》、《金融法》、《税法》、《银行法》等五、社会法部门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等关系法律标准的总称。第一层次:《劳动法》第二层次:《矿山平安法》、《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七、诉讼法部门它是关于诉讼程序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第一层次:三大《诉讼法》第二层次:《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等第一编法的本体第五章法律关系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五节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第六节法律关系图表第七节分析案例第一节法律关系概述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法律标准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二、法律关系的根本特征1、它以现行法律标准的存在为前提。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表达思想意志性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是受到国家强制力调整的社会关系。三、法律关系的分类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二、权利能力一般的政治上的1、公民的权利能力
出生2、法人的——
特殊的民事上的死亡
无行为能力人三、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完全行为能力人四、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法律权利1、法律权利的概念2、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二、法律义务三、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四、权利与义务的分类五、权利的界限与滥用六、人权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精神产品:专利、商标、2、精神财富发现、创造3、行为(结果)人身:生命、健康、肖像第五节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一、根本含义二、法律事实1、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情况和现象的总称。法律事件2、法律事实的种类法律行为第六节、法律关系图表
主体的概念
主体
权力能力与行为能力
主体的种类:自然人、法人与国家
内容:法律权利与义务
客体的概念
客体
客体的种类:物、行为、精神财富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法律关系第七节分析案例
在下面的案件中,有几种法律关系存在?在每一种法律关系中,它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客体各是什么?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各是什么?
2001年6月1日晚,原告陶莉萍路经广汉市西康路顺滨西路证券公司时,被告吴曦驾车将其撞伤。车祸造成陶莉萍上唇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两颗门牙折断、脑震荡。陶莉萍被医疗部门鉴定为十级伤残。陶被撞伤后,两颗门牙折断,影响她正常撕咬食物,并称再也无法感受到亲吻的甜蜜。为此,陶于7月10日向广汉市人民法院起诉,称吴某的行为侵犯了她的身体权、亲吻权、健康权、财产权等,请求该法院判令吴某赔偿其损失3.9万元。广汉市法院分别于2001年8月3日、11月23日、12月10日三次开庭审理此案,最终形成如下判决结果:对于原告不能亲吻的利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要求不予支持,理由是我国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均无关于亲吻权的规定,故亲吻权的提出于法无据。原告嘴唇裂伤,不能亲吻或亲吻变成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属于情感上的利益损失,当属精神性人格利益。但利益并非都能得到司法救济。然而,被告撞伤原告致其门牙折断、口唇裂伤,侵犯了原告的身体权、健康权,给原告造成肉体和精神痛苦,应给付500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第二编法的历史开展第六章法的起源主要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标准第二节法产生的根本过程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标准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习惯标准1、崇拜为神或祖先三、宗教标准2、举行典礼活动道德标准3、神明裁判:火裁法、水裁法等社会标准原始社会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第二节法产生的根本过程一、法与原始社会社会标准的联系二、法与原始社会社会标准的区别三、法起源的一般规律1、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2、它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开展过程;3、经历了一个从与宗教、道德标准的相互混杂到走向独立的过程。二、法与原始社会社会标准的区别第一,它们产生的方式不同。第二,它们表达的意志不同。第三,它们调整的内容不同。第四,它们的根本目的不同。第五,它们适用的范围不同。第六,它们实施的方式不同。第二编法的历史开展第七章法的历史类型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历史类型概述第二节古代法律制度
一、奴隶制的法律制度
二、封建制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第一节法的历史类型概述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所谓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根据经济根底和阶级本质的不同对法所进行的一种分类。二、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原因——社会的根本矛盾运动三、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条件——社会革命一、奴隶制的法律制度1、奴隶制法的概况2、奴隶制法的根本特征〔1〕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2〕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3〕公开规定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地位;〔4〕长期保存某些原始社会标准的剩余。一、封建制的法律制度1、封建制法的概况2、封建制法的根本特征〔1〕严格保护封建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2〕公开确认封建等级特权;〔3〕采取极其残酷与野蛮的手段维护封建主阶级的统治;〔4〕长期受到宗教与神权思想的影响。第三节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一、资本主义法的根本特征1、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那么;2、推行契约自由原那么3、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那么等。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系1、法系的概念2、民法法系3、普通法法系4、两大法系的比较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一、我国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开展二、我国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1、表达了国家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2、表达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3、表达了强制性与自觉遵守的统一;4、表达了一国与两制的统一等。2、民法法系(1)民法法系的概念:又称为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作为传统产生和开展的法律的总称。法国法系:1804法国民法典(2)民法法系的支系德国法系:1896德国民法典(3)适用的国家和地区:法、德、西、葡等及其殖民地3、普通法法系(1)普通法法法系的概念:又称为英国法系、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为传统而产生和开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国法系(2)普通法法系的支系美国法系(3)适用的国家和地区:英国及其殖民地国家与地区4、两大法系的比较
判例法单行法规创造法律对抗式
制定法普通法法系
制定法法典适用法律纠问式民法法系法律渊源法律结构法官权限诉讼程序第二编法的历史开展第八章法制现代化与法治国家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继承与移植第二节法制现代化第三节法治国家第四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节法律继承与移植
一、法律继承1、法律继承的概念2、法律继承的根据3、法律继承的内容二、法律移植1、法律移植的概念
2、法律移植的方式
第二节法制现代化一、法制的概念1.法律制度〔静态〕2.法律系统〔动态〕3.“依法办事的〞原那么——中国的十六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法制现代化的含义三、我国法制及其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四、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第三节法治国家一、法治的概念英国:法治—ruleoflaw美国:法治政府法国:法律规那么至上德国:“法治国〞二、法治国家的一般特征三、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地位—根本方略二、依法治国必要性:政治、经济、文化三、依法治国的中国特色——党的领导四、依法治国的概念五、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参见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三、我国法制及其现代化建设的历程1、从1949—1953年,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1954-1956年,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开展时期。3、1957-1966年,新中国法制建设受到冲击时期。4.1966-1976,新中国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时期。5、1978年以后,新中国法制建设开始得到重新恢复与开展。一、法律继承的概念和内容1、法律继承的概念:是指依次更迭的法之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某些联系,主要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有批判地吸收、采用或开展。3、法律继承的内容:有关法律技术与法律概念方面的内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内容、有关经济规律方面的内容等可以被进行继承。二、法律移植的概念和方式1、法律移植的概念: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某些内容,是在直接接受或者吸收其他一个或几个国家法律与法律制度的结果。〔输入国——母国〕2、法律移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引起的;另一类是由于军事入侵和殖民统治引起的。第三编法的作用与价值第九章法的作用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作用概述第二节法的标准作用第三节法的社会作用第四节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第五节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第一节法的作用概述一、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作用是法对一定社会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发生影响的表达。二、法的作用与法的功能法的作用现实性法的职能可能性三、法的作用的分类第二节法的标准作用一、法〔法律标准〕的指引作用个别指引确定性指引义务一般指引〔法的指引〕有选择指引权利法的指引作用:本人的行为二、法的评价作用:他人的行为三、法的教育作用:一般人今后的行为四、法的预测作用:人们的相互行为五、法的强制作用:违法者的行为第三节法的社会作用一、法的政治作用
1、专政2、民主二、法的经济作用三、法的文化作用四、法的社会公共作用
——我国法的社会作用第四节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一、法只是许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二、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三、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四、法在发挥作用的时候,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第五节法的作用小结
调整手段
调整对象1234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致使法律的作用范围有限由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法的标准性与社会关系现实性的矛盾法不一定适应现实中各种情况法的实施需要其他条件配合徒法缺乏以自行第三编法的作用与价值第十章法的价值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价值概述第二节法与自由第三节法与平安第四节法与秩序第五节法与正义第六节法与效率第一节法的价值概述一、法的价值的含义第一,指法能够促进某些价值;第二,指法本身具有某些价值;第三,法是相互冲突与矛盾的价值的评价标准标准。二、法的价值要素自由、平安、秩序、平等、正义、效率第二节法与自由一、自由是法的价值之一所谓法律上的自由是指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对个人的人格、尊严、利益的规定与保护。政治自由二、法律自由的分类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相对性〔自由的界限〕三、自由的性质二重性自由主义倾向国家主义倾向第三节法与平安一、平安是法的价值之一所谓平安是指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将一定社会法律主体的人格、尊严、利益等纳入受到合理保护的界限与限度内。个人平安—与自由相联系二、平安的分类国家平安社会平安—与秩序相联系三、平安的性质:二重性第四节法与秩序一、秩序是法的价值之一法律秩序是指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对有序因素、稳定性因素、连续性因素的规定与保护。
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二、秩序的分类
其他社会秩序国际秩序三、秩序的性质:相对性第五节法与正义一、法律正义的概念所谓正义是指一定社会的法律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关系的过程中,对促进人类幸福、合理因素等的规定和保护。分配的正义实质正义二、正义的分类平均的正义形式正义〔法治〕三、正义的性质:不具有永恒性罗尔斯亚里士多德第六节法与效率一、效率是法的价值之一所谓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日常劳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劳动成果的比率。二、效率的实质:和利益相联系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利益与正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问题第四编法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一章立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立法概述第二节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根本原那么第三节立法的权限划分第四节立法过程与立法程序第一节立法概述一、立法的概念所谓立法,亦称法的制定或法的创制,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各种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制定狭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的制定修改立法废止广义: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二、立法的根本特征第二节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根本原那么一、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二、我国立法的根本原那么1、立法的法治原那么—立法法第4条2、立法的民主原那么—立法法第5条3、立法的科学原那么—立法法第6条第三节立法的权限划分一、立法体制的概念二、我国的立法体制〔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中央一级〔2〕国务院及其所属机关〔3〕中央军委〔1〕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县级以上〕2、地方一级〔2〕地方行政机关〔县级以上〕〔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常委会第四节立法过程与立法程序一、立法程序的概念所谓立法程序也称为法的制定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或其他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二、我国立法的根本程序1、立法的第一道程序—立法议案的提出2、立法的第二道程序—法律草案的审议3、立法的第三道程序—法律草案的通过4、立法的第四道程序——法律的公布二立法的根本特征1、立法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2、立法从内容上看,既包括法的制定,也包括法的修改和废除。3、立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4、立法的结果一般是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标准性法律文件。二、我国立法的根本原那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4条:“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5条:“立法应当表达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6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1、中央一级的立法权〔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宪法58条、立法法7条〕〔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宪法89条、立法法8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立法法71条〕〔3〕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可以根据法律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法规、决定、命令,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军事规章。〔立法法93条〕2、地方一级的立法权〔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宪法100条〕〔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宪法116条、立法法66条〕〔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立法法73条〕第四编法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二章法的渊源与效力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的渊源概述第二节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标准化与系统化第三节法的分类第四节法的效力第一节法的渊源概述一、法的渊源的概念法的渊源是法的外部表现形式之一,即法的效力渊源,由不同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标准性文件。中外法学家的著作以及法的开展史中,法的渊源主要有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法理、国际协定和条约。二、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标准性文件、经济特区的标准性文件、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第二节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标准化与系统化一、法律文件与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概念法律文件:是指国家机关依法制定或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标准性法律文件: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权力制定法律标准的国家机关所公布的属于法的渊源的标准性法律文件。二、标准性法律文件标准化、系统化的涵义及其意义1、标准性法律文件标准化: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权制定标准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在制定标准性法律文件时必须遵守和符合一定的标准性要求。2、标准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对已经制定的标准性法律文件进行专门的、有目的的系统整理、分类和加工等活动。3、标准性法律文件标准化、系统化的意义在于使法律标准互成体系,便于查阅、实施,利于法制统一,促进立法完善。4、标准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形式有法律汇编、法典编纂、法律清理。法律汇编,也称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标准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排列并汇编成册。法典编篡: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标准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篡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它是国家的一项立法活动。第三节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法的一般分类是指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纳的一些分类方式,主要有: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所进行的一种分类。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条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条文形式的法律,通常又称为习惯法。2、实体法与程序法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所进行的一种分类。实体法,是指规定人们主要权利与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是指保证权利与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的法律。3、根本法与普通法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所进行的一种分类。4、一般法与特别法根据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所进行的一种分类。一般法,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人一般事均有效的法律。特别法,是指对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人、特定事、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律。5、国内法与国际法根据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所进行的一种分类。二、法的特殊分类
除了一般分类以外,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也采用一些关于法的特殊分类:1、公法和私法民法法系或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法的一种分类。
凡涉及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关系和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制约关系的法为公法。
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2、普通法与衡平法英美法系国家关于法的一种分类。普通法是指在英国的中世纪形成和开展的一种判例法。衡平法是指英国自14世纪开始作为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一种判例法。第四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概念广义的法的效力:是指法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即但凡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法律都对人的行为具有一种普遍性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力,也包括非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狭义的法的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适用的效力。二、法的效力层次1、概念:
法的效力层次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各种法的渊源中,由于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因素不同,各种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个法的效力等级体系,或称法的效力等级或效力阶位。2、原那么:一般原那么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上一级法的效力均高于下一级法的效力。特殊原那么有特别法效力优于一般法,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3、意义:区分法律效力层次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法的实施和法制统一。三、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是指法适用于那些人。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折衷原那么,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作为补充的原那么。四、法的空间效力范围指法在那些地域、空间范围内发生效力。五、法的时间效力范围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及法律对其公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所谓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新的法律公布生效后,对其公布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那么具有溯及力,反之不具有溯及力。我国在法律溯及力上采用从旧兼从轻原那么。第四编法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三章法的执行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第二节法的执行第一节法的实施概述一、法的实施的概念法的实施是指在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中贯彻实行法律标准的活动和过程,是法律标准作用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的特殊形式。二、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的区别三、法的遵守1、法的遵守的概念所谓法的遵守,也称为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2、守法的结构我国有的法理学教科书认为,守法的结构包括守法的主体、守法的内容和守法的状态等。第二节法的执行
一、法的执行的概念
法的执行是法的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一种专门活动。二、法的执行〔行政执法〕的特点
1、执法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具有主动性4、执法具有单方面性三、法的执行〔行政执法〕的主要原那么1、行政执法合法性原那么2、行政执法合理性原那么3、行政执法效率性原那么第四编法的制定与实施第十四章司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司法概述第二节我国司法的根本要求与原那么第一节司法概述一、司法的概念所谓司法,也称为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二、司法的特点1、行使职权的法定性。2、具有严格的程序性。3、它一般要求作出相应的适用法律的非标准性法律文件。第二节我国司法的根本要求与原那么一、我国司法的根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二、我国司法的根本原那么1、司法的法治原那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的民事讼法第7条、行政诉讼法第4条和刑事诉讼法第6条都共同确认的一项根本原那么。2、司法的平等原那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那么3、司法独立原那么4、司法责任的原那么——有错必纠第四编法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五章法律监督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律监督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第一节法律监督概述一、法律监督的概念法律监督具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一切拥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督、催促和指导活动。狭义的法律监督在我国专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二、法律监督的构成
我国有的法理学教科书认为,法律监督在结构上包括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等。三、法律监督的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对法律监督进行分类。根据法律监督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根据法律监督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内的监督和系统外的监督;根据法律监督的阶段不同,可分为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事后监督。第二节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
一、国家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在我国又可以分为一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两类。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在我国又可以分为检察监督和审判监督两类。其中,由于检察机关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因此,检察监督的具体内容又包括侦查监督、法纪监督、经济监督、审判监督和监所监督。
二、社会监督
1、中国共产动的监督2、社会组织的监督:工会、妇联、共青团等3、新闻舆论与公民的监督第四编法的制定与实施第十六章法律解释与推理主要内容第一节法律解释概述第二节法律解释的分类第三节法律解释的原那么第四节法律推理第一节法律解释概述一、法律解释的概念所谓法律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1、是正确适用法律的需要。2、是适应客观情况的开展变化,保持法律稳定性的需要。3、是完善立法的需要。第二节法律解释的分类
法律解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一、根据法律解释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所谓正式解释,也称为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有效解释、官方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限,对法律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在我国,它又包括:1、立法解释。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所作的解释。2、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3、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所谓非正式解释,也称为学理解释,是指较具权威的法学作品或法学家对法律作出的解释。在我国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二、根据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划分:
1、语法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标点符号等进行分析说明,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根本含义。2、逻辑解释是指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来分析法律标准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求得对法律标准的统一理解。3、历史解释是从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新旧法律的比照中,来说明法律的含义。4、系统解释是指对某一法律标准与其他法律标准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部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来说明该法律标准的内容和含义。二、根据法律解释尺度的不同划分:
1、字面解释:
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文字含义所作的解释
2、限制解释:
是指为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条文所作的窄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3、扩充解释:
是指为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条文所作的广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第三节法律解释的原那么一、合法性原那么二、合理性原那么三、法制统一原那么四、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那么第四节法律推理
一、推理和法律推理的意义1、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或者标准性法律文件的约束。2、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3、法律推理的结果涉及到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二、法律推理的概念法律推理是指以的法律与事实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那么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三、法律推理的分类法律推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推理,具体包括:演绎推理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另一类是辩证推理或者实质推理,用于解决形式推理所不可能解决的实质公正、实质正义的问题。第五编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十七章法与经济主要内容第一节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第二节法与经济运行方式第一节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一、经济的含义“经济〞是一个多义词。在考察法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经济〞一词,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即经济根底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二、法与经济根底的关系1、经济根底对法具有决定作用。2、法对经济根底具有反作用。三、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第二节法与经济运行方式
一、法与自然经济二、法与市场经济1、法对市场经济的宏观作用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着积极的方向开展促进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向着深入的方向开展保障作用:保障市场经济向着秩序的方向开展制约作用:制约市场经济向着消极、盲目的方向开展2、法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微观作用二、法与经济根底的关系W法经济有决定作用经济对法具1、决定法的产生、开展、消亡2、决定法的性质与内容经济根底生产力有反作用法对经济1、确认、开展、稳固2、限制、削弱第五编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十八章法与科学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科学技术对法的作用第二节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第一节科学技术对法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开展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法的内容。二、科学技术的开展深刻地影响了法律的运行机制。三、科学技术的开展向传统法律观念和法律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四、科学技术的开展使法学研究取得了根本性突破。第二节
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法对科学技术开展具有组织与管理作用。二、法对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具有保证与促进使用。三、法对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具有抵抗与防范作用。四、法对国际科技合作具有推动与协调作用。第五编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十九章法与政治主要内容第一节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第二节法与国家的关系第三节法与党的政策第四节法与民主政治第一节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一、政治概述二、法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是法的内容,制约着法,居于主导地位。2、法是政治的形式,反映政治的内容,影响政治的内容并促进政治的开展。三、法与政治的关系的具体表现:法与国家、法与党的政策、法与民主等第二节法与国家的关系
一、国家是法存在与开展的政治根底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没有国家就没有法;2、法的运行需要有国家机关体系的配合与保障;3、法的实施需要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4、国家的性质和形式,影响着法的性质或形式。二、法对国家制度具有保障和制约作用1、国家的性质和各项根本制度,需要法确实认与稳固;2、国家组织形式和机构体系,需要遵循法律原那么活动;3、国家的意志,需要借助法的形式表达出来;4、国家的职能,需要依靠法确实认与保障。第三节法与党的政策
一、政策的概念与分类二、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共同性三、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四、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作用1、党的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实施具有指导作用。2、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具有制约作用一、政策的概念与分类1、政策的概念总政策〔1〕内容和地位根本政策具体政策长期政策2、政策的分类:〔2〕时间效力中期政策短期政策一般政策〔3〕适用范围特殊政策二、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共同性一、二者的经济根底相同二、二者的阶级本质相同三、二者的根本任务相同四、二者的指导思想相同三、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区别一、二者制定的组织与程序不同二、二者的实施方式不同三、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四、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同五、二者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程度不同第四节法与民主政治一、民主政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制度二、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根底;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表达和保障。二者的关系是国家与法的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第五编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二十章法与道德主要内容第一节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第一节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评价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老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各种观念、原那么和标准的总和。二、法与道德关系的历史开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法与道德一、我国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共同性二、我国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区别三、我国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一、我国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共同性
1、二者的经济根底相同2、二者的指导思想相同3、二者表达的意志相同4、二者的根本原那么与内容相同二、我国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区别
社道:社国家前
1、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社法:社国家后
2、形成的方式不同3、表现的形式不同4、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5、实施的方式不同法理学〔1〕作业与习题作业和习题目录法学导论第一编法的本体
第一章
法的概念第二章法的现象与本质第三章法的构成要素第四章
法律体系第五章
法律关系第二编法的历史开展第六章
法的起源第七章法的历史类型第八章法制现代化法治国家法学导论一、填空题〔每题1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四、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六、简答题〔每题4分〕七、论述题八、材料分析之一、之二一、填空题1、法学研究的是及其开展规律。2、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和。3、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属于。4、中国古代出现了以刑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说,称为。5、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二、判断题1、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法律这种特殊的标准。2、法学是在法开展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不是一有了法就有法学。3、中国法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4、历史法学派认为法是在历史上自发形成的,是民族精神的表达。5、法学体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学体系。三、单项选择题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盛行的法律思想派别是〔〕。A、社会法学派B、古典自然法学派C、标准法学派D、历史法学派2、提出“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的观点的〔〕。A、格劳秀斯B、哈特C、卢梭D、奥斯丁3、美国社会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A、奥斯丁B、萨维尼C、庞德D、康德 四、多项选择题1、法是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是〔〕。A、历史法学派的观点B、是萨维尼的观点C、是连带主义法学的主张D、是社会法学派的主张2、庞德的主张〔〕。A、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本质观点是一致的B、认为法律是一项社会工程C、是分析法学派的观点D、是美国社会法学派的代表性理论五、名词解释1、法学2、法学体系3、法学的实践性4、法学的科学性六、简答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法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3、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法学与法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5、学习法理学有哪些重要意义?七、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法学的主要奉献。2、试论邓小平对新中国法学的主要奉献。八、材料分析之一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来被管辖者同意的政府。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根据的原那么及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必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保障他们的平安与幸福。八、材料之二今天,我对你们说,我的朋友们,尽管此时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仍然有个梦,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梦中的梦。我有一个梦:有一天,这个国家将站起来,并实现它的信条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的人都生来平等。〞我有一个梦:有一天,在乔治亚州的红色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子孙们和从前奴隶主的子孙们将能像兄弟般地坐在同一桌旁。我有一个梦:我的4个小孩将有一天生活在一个国度里,在那里,人们不是从他们的肤色,而是从他们的品格来评价他们。我有一个梦:有一天,阿拉巴马州将变成这样一个地方,那里黑人小男孩、小女孩可以和白人小男孩、小女孩,像兄弟姐妹一样手牵手并肩而行。第一章法的概念一、填空题〔每题1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四、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六、简答题〔每题4分〕七、材料分析一、填空题(第一章)1、中国古代法的古体字是
。2、在中国历史上,
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即
。3、西方法学中的两大传统法概念是
和
概念。4、对西欧中世纪的神权法概念系统化的代表人物是
。5、
和
都认为法的中心内容是自由。二、判断题(第一章)1、中国古代的古体法概念采用的是神明裁判方式。2、中国古代古体法概念的主要内容是赏。3、西方法学中的自然法概念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思想根底。4、神权法概念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神学的自然法概念。5、现代意义上的法与法律概念是从中国古代的法字和律字根底上开展而来的。三、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中国古代的古体法概念以〔〕这一事物作为自己的标准。A、水B、尺寸C、绳墨D、礼2、在中国古代,改法为律的代表人物是〔〕。A、李悝B、管仲C、商鞅D、韩非3、欧洲大陆各国民族语言中广义的法律一词,除指法外,还兼有〔〕的含义。A、法律标准B、权利C、平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货运信息规范 第4部分:数据报文接口
- 宠物健康监测设备市场现状分析
- 教育体系与家长教育的互动发展探讨
-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年产4000万个塑料泵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教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苗圃土地租赁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合同4篇
- 劳务协议范本模板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大巴车租车合同范文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4
-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国家保密培训
- 2024年公务员职务任命书3篇
- CFM56-3发动机构造课件
- 会议读书交流分享汇报课件-《杀死一只知更鸟》
- 2025届抚州市高一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公司印章管理登记使用台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