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_第1页
《赵威后问齐使》_第2页
《赵威后问齐使》_第3页
《赵威后问齐使》_第4页
《赵威后问齐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国策·齐策》《赵威后问齐使》教学内容《战国策》简介背景介绍课文翻译及分析文言知识点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战国策》简介

又称《国策》,也称《国事》、《事语》、《修书》、《短长书》。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汉代高诱曾为这本书作注。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为国别体,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或议论辩论时的政治文化和斗争策略,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纵:合纵。各诸侯国联合对抗秦;横:连横。秦分散瓦解诸侯国联盟,各个击破)的思想观和人生观。被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属于先秦历史散文,全书共12国策。史书体例复习:编排线索: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春秋)纪传体(史记、汉书)纪事本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述:国别体(战国策、国语)根据编排年代跨史:通史、断代史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三国志》同为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1)赵威后: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母。公元前265年,赵孝成王立,太后用事。(2)赵惠文王:赵武灵王之子。(3)齐使:齐国使者。背景介绍1.题解

赵威后问齐使贤德之后——

赵威后2.人物介绍

赵威后(约前300年左右─前265年),赵威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又称孝威太后,姓名不详。惠文王去世后,她一度临朝听政,而年纪才三十出头。史书对她执政时期的作为有两段非常生动的记载,一是“触龙言说赵太后”、二是“赵威后问齐使”。她执政一年后去世,儿子孝成王才开始亲政。因孝成王年少,所以由赵威后执政。赵威后重视民生,因其体恤百姓而威信大增。她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众多治国为人之道。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赵威后是相当有名的。赵威后3.背景介绍

赵威后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代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她重视民生,体恤百姓,因而威信大增。当时赵国虽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支撑门面,但国力大不如前。赵威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发兵进攻赵国。赵国没有实力同强大的秦国对抗,只好向关系较为密切的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赵威后溺爱其子,不肯这样做,多位大臣力谏均无果。左师触龙最后说服了赵威后,将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齐国发兵救赵。《战国策.赵策》记载有《触龙说赵太后》。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吕齐和田齐之分。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妫(gu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国所并。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汉王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建立汉朝,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亦置齐国(齐郡),成为汉代诸王国之一。

《赵威后问齐使》

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齐王使(派遣)使者问(聘问)赵威后。书(书信)未发(启封)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灾,病)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说”通“悦”,开心),曰:“臣奉使(使命)使(出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如果)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解释一:“故”通“顾”,反而之意;解释二:“故”通“胡”,哪有,难道)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翻译】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年成好吗?百姓好吗?(你们的)大王也还好吗?”使者听了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能这么说。没有收成,哪有百姓百?如果没有百姓,哪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课文翻译及分析第一段: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赵威后向齐使提出3个问题并运用问答式,彰显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民本思想。

3个问题:1、岁亦无恙耶?(问答式)2、民亦无恙耶?

3、王亦无恙耶?

第一段分析: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这)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i,通假,“食”通“饲”给…吃),无粮者亦食;有衣(名词,衣服)者亦衣(yì动词,穿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使动,使…成就功业)也?叶(shè,叶阳是复姓)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通假,“振”通“赈”,救济)困穷,补(补给)不足。是助王息(生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翻译】他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救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第二段:

北宫(北宫是复姓)之女婴儿子(婴儿子,人名)无恙耶?彻(“彻”通“撤”通假字,除去)其环瑱(tiàn装饰品)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引导,做出表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何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不)业,一女不朝,何以王(wàng,动词,统治)齐国,子(意动,以…为子)万民乎?於(wū)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名词作动词,向…称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翻译】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第二段:第二部分(2自然段)赵威后自问自答式通过后4个问题,4个实例批评齐国政治的非民本思想。四个问题:1、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自问自答)2、叶阳子无恙乎?

3、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4、於陵子仲尚存乎?第二段分析:

这一篇散文是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的政治失当,严厉的驳斥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观点,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主政治的精髓,一个国家是以人民为尊贵,而非君主、统治者为尊贵的,这是近代人民主权论在远古的先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主只是为人民所认可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矫正了统治者霸权主义的国家观念,清明的领导人应该明白只有以民为贵、以民为主,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课文总结: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

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1.这一篇散文是怎么样来阐述赵威后的民本思想的见解呢?这一篇散文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它要表达的主旨是赵威后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那么他如何写的呢,她连珠炮似的提出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庄稼怎么样,第二个问题问齐国的老百姓怎么样,还好吗?第三问才问才问到齐国的君主齐王还好吗?这三个发问用连锁递进的反问的句式从而鲜明的表明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民本思想怎么体现出来呢,先问收成,再问老百姓然后问齐王,那么她是把老百姓摆在前面的,就是民贵而君轻。课文分析:

第二段紧接着又提出来了四个问题。<乃进而问之>,于是进一步向齐国使者发问,说齐国有一个隐士叫钟离子的他还好吗?<处士>就是隐士,<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他没有疾病,他还好吗?下面,就是赵威后对这个人的了解。她说<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说这个人的为人,<是其为人也>,这个他的为人,怎么样为人处事呢,有粮食的他给他们饭吃,没有粮食的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没有衣服的人他也给他们衣服穿,这句话里容易考的不外乎就是<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之中的“食”和“衣”,“食”就是给他吃,作动词用,前一个衣是即“有衣”的衣,是名词,后一个“衣”是动词,是给他衣服穿。最后说,<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养)他的老百姓啊,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这个“业”是个使动词,为什么不使他成就功业。也就是说像这样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什么齐王不重用他来提拔他来当官呢?让他成就他的事业。这就在揭露在批评齐王政治失当。这是第四个问题。

第五个问题,说<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叶阳”这是一个复姓,是说,叶阳子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呐,能够怜悯鳏夫、寡妇,体恤孤独和年老无知的人,救济困苦贫穷的人,帮助缺衣少食的人。这是这个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慈善家,这的确<是助王息其民者也>,“息”还有兴旺发达、生育、繁衍的意思在里头。说叶阳子,是一个辅佐国君,使齐国的老百姓得以兴旺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于国于社会有用的人何以至今不业也,为什么至今不让他当官以成就功业呢。以上这两个是两名齐国的贤士,他们的共同遭遇都是至今不业,至今不被重用,不被提拔,再一次揭未了齐国的政治失当。

第六个是北宫之女婴儿子,这是一个孝女,说这一个人还好吗?<彻其环瑱>,这个“彻”通“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除去自己的耳环,手饰,到老不嫁,为什么不嫁人呢,为的是奉养他的父母亲,<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率”是表率的意思,这都是为全国的老百姓做出了一个榜样,表率,从而使人民都成为孝敬父母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至今还是给她赐加封号,<胡为至今不朝也>,那么怎么样才能“朝”呢?古代女子要朝见这个皇帝之前,必须要这个皇帝给她赐加封号,比如封她为什么夫人,这样她才有资格进宫朝见皇帝。那么他和前面至今不业不被重用的意思是一致的,前面两个贤士,一个孝女,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表率,做出了榜样,所以这是用了正面的事例来进行论证。<此二士弗业>,这两个贤士没有成就他们的事业,<一女不朝>,一个孝女没有给她赐加封号,所以她不能够朝见皇帝,那么你齐国的君主这样来治理齐国<何以王齐国>,“王”统治的意思,你怎么来统治齐国,<子万民乎>,爱民如子呢?这些都是在揭露齐国的政治失当,反应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以上三个问题总的来讲是立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三个人是三个层次,最后一句是一个层次,中心句就是最后一个层次里面的<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这四个层次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举贤任能的治国思想。这四层文字的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这四层文字的结论是“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者乎?”这四层文字用的论证的方法是归纳法,即个别的举例,然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何以体现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思想呢,因为钟离子养其民,叶阳子息其民,婴儿子孝父母,这都是有益于齐国的,赵威后极力推崇这些人就充分体现了她治国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段话用了三个论据,一个是钟离子养其民,一个是叶阳子息其民,另一个是婴儿子孝父母。

第七问,<於陵子仲尚存乎?>这个“於”字读作“乌”的音。於陵这个地方一个叫子仲的人,你看现在反问的口气有一些变化,前面是说<无恙乎>,而这里一改发问的语气,前面问这三个人问他们还好吗,问这个人的时候体现出了赵威后厌恶,憎恨的心理,说於陵子仲他这个还活着吗?为什么她对他这么严厉呢?<是其为人也>,这个人的为人处事,<上不臣于王>,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他不管自己的家,“中”就是对外,又不希望同诸侯结交。上面他不君,下面他不家,对外他又不主张同诸侯结交来往,<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说这个人给老百姓作出了一个坏榜样,什么坏榜样呢,让人们都成为对国家不但没有益处而且有害的人,<何为至今不杀也?>为什么至今还不把他给杀掉呢?

这是用反面的事例来进行论证,总而言之,后面这四问,采用的是自问自答。语气委婉而摇曳多姿,说理充分而气势逼人,这是自问自答的作用。这一部分归结出如果不以民为本,就不能够子万民,也不能够做君王,<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前面三个是肯定的人物,以“无恙耶”发问,显得气势不凡,於陵子仲是反面人物,以“尚存乎”发问,一反口气,对比之中,显示出反问的力量。所以这一部分他就揭示出来了,贤人孝女在齐国不被重用,而对国家对人民无用之人不以鞭笞,不以杀戮,通过这一个对比,表达了齐国政治失度。他的表现也就表现在这里了。思考讨论:1、赵威后的前三问,何以先岁,民,后王?明确:体现了赵威后有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也体现赵威后的地位,在当时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常人即便知此道理,又怎敢不知尊卑?)2、赵威后后四问又有何讲究?明确:如同前三问,按他们在赵威后心中的地位,先重后轻。(钟离子和叶阳子都是爱民之人,但程度上存在差异,前者对所有人博爱,后者只施善于可怜之人,故有所不及。第三者则更只局限于家庭。故按此顺序询问)思考讨论:3.齐使的观点与赵威后的观点根本分歧是什么?齐使:君为贵,民为轻“视民如草芥”

赵威后:民为贵,君为轻(民本思想)4.结合文本,现在你如何评价赵威后?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前三问可以看出她是开明的统治阶级,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从后四问看以看出,从用人的角度,她推崇重民爱才的思想。由此,赵威后杰出女政治家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思考讨论:5.《赵威后问齐使》所体现的政治思想

批驳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倾向,反映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她称扬仁慈孝义、助成教化之人,批评不辅佐王侯、又不从事生产之徒,表现其倡励积极用世的治国态度和重视人心向背的政治远见。

本文通篇围绕“民”字来写,以民为本。一问到底,语势显得温平而又冷峻,和稳而又激急,体现出赵威后的政治灼见和不凡气度。思考讨论:6.赵威后心目中的“岁、民、君”的关系赵威后心目中的岁、君、民的关系是,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7.如何理解“赵威后开明”这一评价?

民本思想本身的进步性当时的社会特点:等级分明的奴隶社会特殊的身份地位:统治阶级的最高层思考讨论:8.本文提到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社会人民在社会、国家中的地位相比有无不同?

a.民本思想:“草民”——“子民”,地位有所提高君与民地位仍不平等,民附属于君,是“子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现代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主。国家的领导者不是国家的拥有者,人民有独立的人格,平等的权利。思考讨论:9.如何能从赵威后对齐国四人的评价和对齐王的批评中看出赵威后的政治主张?

(1)应重用辅助君主抚养百姓的人(2)应对国家有所作为思考讨论:10.《赵威后问齐使》赵威后批评齐国政治失当的角度及其依据?对齐王治国的批评:“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从内容上看:钟离子、叶阳子皆贤德处士,但前者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养其民”,是就民之处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处变者而言,故有细别。而北宫氏则是一位带领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与前二人又自有别。但因这三人都属于封建社会有德的贤者,故皆以“无恙耶”热情询问,而以“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三句小结,作一顿挫。然后再问於陵子仲,因他是个不忠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故所问用“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作结,与前三人形成鲜明对照。这四问代表了正反两类四种典型,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故是篇首“民亦无恙乎”这一问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而又与“苟无民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应。

可见通篇所问皆以问民为主,显示出她重视民心向背的政治远见。因为年成好坏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问后,无须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乱却是可以靠人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关键,须“进而问之”;至于国君,人民治理好了,国君自然“无恙”,故下文只间接与国君行“王法”相关。这是后四问何以单与前三问中“民亦无恙耶”一问发生逻辑结构联系的关键,也是从结构上理解全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再从对这四个人“其为人也”的评述中,刻画出赵威后对齐国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从对这四人“何以至今不业”、“胡为至今不朝”、“何为至今不杀”的不同询问感叹中,又可见赵威后对贤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赏罚分明的态度。课文结构分析:

一、记述了赵威后对“岁、民、君”三者关系的看法,写法上以使者之话作衬跌,以突出赵威后之反诘、驳斥。二、记叙了赵威后关于如何用人的议论

1.以钟离子、叶阳子,北宫婴儿子三位贤者未得到重用或表彰之事例批评齐王未能举贤任能。

2.从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高度,批评齐王不能举贤任能是忽视了治国之根本。

3.要齐王惩治邪逆以巩固统治。故事的寓意1.唐代名相魏征曾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船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类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没有人民哪有家园?2.热爱国家,就要热爱人民。人民的智慧和能量是无限的,只有使人民安居乐业,充分发挥人民的才智,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美丽,才不会落后挨打。(一)字音恙(yàng)

环瑱(tiàn)

锺离子(zhòng)鳏寡(guānguǎ)

於陵(wūlíng)

文言知识点(二)通假字1、使者不说说-悦古今字高兴2、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彻-撤通假字,除去3、振困穷,补不足振-赈通假字救济

(三)一词多义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派遣)臣奉使使威后(使命)(出使)食有粮者亦食(给人吃)食马者(喂养,可同上)一食尽食一石(顿)(吃)(四)词类活用有衣者亦衣(名词作动词,拿衣服给人穿)上不臣于王(名词作动词,臣服)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统治)(抚育)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形容词作名词,泛指一类人)(五)语法方面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先,后使动用法使…先,使…后2、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衣:名词用作动词给衣服穿3、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4、上不臣于王臣:名词作动词,称臣5、何以至今不业也?业:使动用法使…业(六)重点句子翻译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哪里会有百姓)3.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七)重点词语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舍本而问末3.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4.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5.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6.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7.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8.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9.胡为至今不朝也?

10.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11.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八)民本思想1.西周初期:天子代天保民2.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孟子:保民而王;制民之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一、文中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强说理的气势

文中排比句:

1、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2、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3、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4、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5、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6、何以至今不业也;胡为至今不朝也;何为至今不杀乎;

7、率民而出于孝情者;率民而出于无用者。这些铺陈排比句的运用助长了文章的气势.语言铺张扬厉、富有气势是〈战国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整篇文章仅三百余字却采用了大量排比句来援事说理、指述利害,有效的表现出威后谈论时洋洋洒洒、滔滔汩汩的声情和气势,使行文显得生动活泼.

艺术特色二、通过反驳与诘问突出中心论点

本文以问答的方式展开议论的让赵威后在对齐使的连串反驳与诘问中阐明见解.文章没有正面记述赵威后的政治观点,而是采用了大量疑问句式让赵威后在对齐国使者的连串反驳与诘问中显示观点、阐明见解.如第一在自然段末尾针对齐国使者的疑问她以“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固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连连反诘连锁递进突出了没有收成就没有百姓,没有百姓也就没有国君的逻辑关系,表明自己民为邦本的观点。从而有力地驳斥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思想.最后一句反诘则将民比喻为树根,将君喻为树梢,借树根和树梢的相互关系作比,生动的表示出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的观点,并对齐使的错误做了进一步的驳斥。艺术特色拓展阅读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翻译】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5)郄(xì戏):通“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6)鬻(zhù注):粥的本字。(7)耆(shì试):通“嗜”,喜爱。【翻译】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没死(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11)没死:冒着死罪。臣对君的谦卑用语。(12)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翻译】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