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之五: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技术、结构)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之五: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技术、结构)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之五: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技术、结构)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之五: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技术、结构)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之五: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本、技术、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RegionalEconomics区域经济学1导论2区位与选址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形成4区域经济增长5区域发展与产业结构8区域经济合作9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10区域城镇体系建设11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12区域空间结构6区域产业布局1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7区际贸易14区域经济政策132绪论

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学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内容区位与选址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区域空间的形成经济集聚与城市的形成看不见的手与城市有序化过程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城市4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要素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区域经济增长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1.狭义区域经济增长

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货币形式: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实物形式:各种产品(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增加2.广义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口数量的控制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条件基础最终目标对区域经济增长要素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起点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劳动资本土地探索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差异建立不同增长模型,形成不同流派影响经济增长基本因素自然条件和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结构变化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投入的生产要素

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等形成生产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布局条件等软件环境——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01020304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0506基础设施产业布局0708经济制度管理方式09组织形式进入生产过程形成生产环境1自然条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2劳动力区域经济增长3资本区域经济增长4技术区域经济增长5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增长6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1自然条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2劳动力区域经济增长3资本区域经济增长4技术区域经济增长5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增长6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要素越丰裕,经济增长就越有保障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尤其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引擎起步阶段1自然资源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通常蕴含了更大发展潜力2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组合:结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质量:效率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经济效率数量:规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规模大小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近二十年来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和热点研究方向:“资源诅咒”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由于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

引起一系列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最终拖累经济增长的一种现象新内生增长理论对索洛增长理论“趋同过程”和“赶超假说”检验

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

在此之前,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然资源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资源诅咒CurseofNaturalResources“资源诅咒”的解释与传导机制:01贸易条件论02资源价格波动论03“荷兰病”论04制度不合理论资源是否产生诅咒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大部分学者认为:资源本身并不产生诅咒通过某种传导机制来阻碍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1自然条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2劳动力区域经济增长3资本区域经济增长4技术区域经济增长5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增长6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经济意义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经济资源

区域经济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经济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区位资源……(一)人力资源(劳动力)的概念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存在于人的生命有机体中的一种经济资源从理论上讲,人口本身并不是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资源是以人口为其存在的自然基础

劳动力数量与区域经济增长01

劳动力行为与经济增长02

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03劳动力资源区域劳动力丰富,为该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最基本条件劳动力数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劳动力投入增加,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产出水平影响要素投入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长蔡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中资本的贡献最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0%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6.8%仅人口红利(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1/4强人力资源——时效性个体角度: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有生命周期人力资源:人能从事劳动的自然时间限定在生命周期中间一段社会角度:在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数量及其之间的联系方面

特别是“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方面,也存在时效性的问题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520092012201520182021202420272030203320362039204220452048102030405060708090人口红利即将耗竭0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尚未达到较高水平

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

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红利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短缺阶段,传统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

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

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拐点低端工资普遍出现一次持续上涨,低端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工资上涨常态化,通货膨胀结构性上扬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长将放缓老龄化可能使储蓄率下降,降低投资率投资率储蓄率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35年后,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中国青壮年人口数量将在2015年达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21世纪中叶,中国总计将失去18%-35%的青壮年劳动力21世纪30年代,中国将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204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人

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

劳动力数量与区域经济增长01

劳动力行为与经济增长02

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03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行为:劳动者在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劳动者报酬、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反应ABCD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劳动者报酬劳动条件劳动力行为:与劳动者的道德观念、素质、知识水平和动机有关ABCD道德观念素质知识水平动机参与经济活动目的:获得收入购买个人及家庭所需商品和劳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和其他非经济活动时间减少当劳动时间不变而工资提高时,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提高收入增加更多闲暇时间劳动时间减少工资提高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会使劳动力供给减少工作时间收益增加闲暇机会成本提高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工资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会使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决定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互抵消后的净影响: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而存在的劳动供给行为选择如果区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区域间不存在劳动力流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增加,增加产出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减少,减少产出水平,妨碍区域经济增长劳动者的择业观念和道德习惯也影响区域的劳动力供给2015年1月,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出警告:东北经济再度告急宏观经济状况糟糕2014年,中国31个省份前三个季度GDP增长排名黑吉辽三省全部位于最后五名之列对于一亿一千多万人的老工业地带而言

数据传递着令人不安的讯号表面归因:资源枯竭、人才流失、经济结构未有实质性变化、市场缺乏活力等

深层原因:

计划经济影响根深蒂固,难以在改革道路上前行更远《经济学人》杂志问题关键:眼下的困难究竟只是东北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还是长久以来困扰该地区的计划经济体制依然不散的明证?“东北振兴十年来,取得显著成绩,也发生巨大变化但为什么去年以来经济骤然出现如此低迷的状况呢?”2015年8月

全国工商联发布

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市场化程度不够

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0

劳动力数量与区域经济增长01

劳动力行为与经济增长02

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03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

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劳动者素质:具有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一)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本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储蓄和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储蓄与投资——经济的内生变量由一定的收入分配形式、利润率、工资率和节俭的美德决定的考察其中的内在规律——古典理论的核心

由于当时生产发展阶段的限制,多数古典经济学家不承认人力资本的概念

将人对于自身的投资都归于消费,古典劳动概念把劳动看做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

仅需要少量知识和技能,因而将劳动作为同质的投入品收入分配形式利润率工资率节俭的美德(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新古典理论以边际分析为基础,以经济计量分析代替经验分析

以经济模型代替典型描述,使经济研究计量化和经济理论模型化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和均衡过程成为新古典的中心论点生产要素的同质性假设彻底排斥教育中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存在不是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因素人口变动——外生和已知技术和知识积累——外生变量新古典主义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均衡过程(三)新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源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当各国知识结构相差不多,技术可以自由流动时

经济增长率具有“趋同”的结果,但这一结论并未能得到证实舒尔茨和贝克尔从教育形成人力资本角度解释潜在的经济关系

舒尔茨:过去增长模型将国民收入增长率与要素投入贡献之间巨大缺口

统统归之于资源生产率等

掩盖影响经济成长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

在教育、卫生等方面投资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

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二、劳动力素质与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区域来讲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会导致产出的增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浙陕之迷”浙江和陕西两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浙江和陕西两省之力资本指标和两省同期经济增长指标并不匹配人力资本投入及存量水平:陕西的平均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明显高于浙江经济水平反而落后与浙江陕西浙江就人力资本理论而言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会带来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人力资本存量和累积水平未必能快速转化成为现实的高生产力为什么中西部很多教育水平很好的省份(陕西、湖北)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浙江这种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经济反而迅速的发展?关键:人力资本差异性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转换能力陕西浙江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浙陕之迷”三、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空间流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当代中国,经济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资源在城乡和地区间配置的重要因素最大化本地的税收面对来自上级政府的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考核每个地方政府都有激励发展自己的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意图手段之一:阻碍生产要素的跨地区再配置直接体现:“要地不要人”一方面地方政府主要面对的是当地居民的利益诉求当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时人口流入地的政府有激励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控制外来人口成为本地永久居民“+”­­­­“‒”另一方面每一个地方都会争取更多的机会来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以增加本地的经济规模和财政税收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地理和规模经济效应变得越来越重要分权体制及其派生出来的城乡和地区分割限制了生产要素向生产率更高的地区配置妨碍了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强城市层面国家层面面积、人口和经济规模——几个维度上的大国经济的集聚发展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城市发展对于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每一个地方都采取“以邻为壑”的策略虽然可能是有利于本地增长的但从整个国家来说,却既不利于发挥资源跨地区再配置产生的效率改进也不利于企业突破地区间的市场边界,扩大生产规模享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本应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中国要发挥“发展中的大国”的巨大潜力制度上的“转型”便尤其重要如果不能顺利地推进市场整合与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中国经济将面临潜在“欧洲化”的危险一方面,中国的省之间存在市场分割使得整体经济的规模效应面临严重的障碍另一方面,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在劳动力未能充分流动的情况下地理劣势地区有强烈的动机来扩张本地的经济地方政府有巨大的冲动来加大本地投资,甚至大规模举债而长期的低利率则为地方政府举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区域经济增长1自然条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2劳动力区域经济增长3资本区域经济增长4技术区域经济增长5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增长6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010203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

一切能被人类利用自然物质要素劳动力某种范围内

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为主的

物质资本现代经济发展中生产投入的要素任何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都作为恒常要素

作为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

产生影响

但不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产生决定性作用对中国各地区来讲

劳动力是相对充裕的投入要素

一般不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资本存量的多少

特别是资本增量形成的速度

往往成为促进或阻碍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一)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意义资本总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

20世纪50-60年代,一些西方经济学家

根据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资本形成——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一)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意义最早阐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理解一个社会由原先储蓄和投资

不到国家收入的4%-5%转变为

自愿的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12%-15%以上这个过程(一)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意义原因: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快速的资本积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工业化和城市过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转移是以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为前提工业生产的扩张需要不断的投资做支持

工业化与城镇化—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一)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意义罗斯托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深入分析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资本累积率达到10%以上建立起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变革最基本先决条件,具有历史必然性普遍规律(二)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形式和途径1.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类型(1)外延型资本形成:资本形成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长K:区域一定时期资本数量,Y:国民收入,S:储蓄,I:投资,则资本形成规模国民收入储蓄率投资转化率资本形成率K=Y·(S/Y)·(I/S)·(K/I)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水平高低是决定其资本形成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收入水平储蓄投资资本(2)内涵型资本形成:通过资本综合效益提高而形成资本在质上的改进在资本形成规模既定的前提下,资本形成对现代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取决于资本能否发挥综合效益在科技进步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形成综合效益决定于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利用资本的能力

社会资本内在的效益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主要取决于区域对资本的吸收能力

若资本不能被充分吸收

那么投资的资本形成率降低

资本的效益便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相同的经济部门或投资项目

投资的经济效益相差很大

区域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要素禀赋

选择能最有效利用资本的生产方式

使其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本吸收能力投资选择以深圳、浦东为代表的特区和沿海开发区惊人的成功

向人们显示了消费组织创新的巨大效益和潜力

同投资规模相似的三峡相比

深圳和浦东的效益无论从资金的回报还是就业的增长,都是前者所无法相比的在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里,投资城市比投资三峡更有效率后者——只能使已经过剩的电力更加过剩前者——才能为过剩的电力提供有效需求外延型资本形成——通过提高储蓄率、投资转化率及资本形成率来实现内涵型资本形成——通过提高资本利用效益来实现外延型资本形成——经济发展初期或资本严重短缺的区域内涵型资本形成——经济发展进入较高阶段或资本较为充裕的区域(三)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形式和途径2.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途径资本主要来源于储蓄,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

投资进而形成机器、设备、厂房、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储蓄投资资本(二)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形式和途径2.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的途径假定区域经济中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区域总储蓄构成: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利润)政府储蓄(税收及上一级政府转移投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家庭储蓄010302储蓄能力取决于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又决定于多种因素:国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状况、存款利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三)经济增长中资本有效配置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单纯地决定于储蓄和可投资资源的供给而主要决定于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资本的有效配置资本的有效配置:时间有效配置空间有效配置资本形成中储蓄率的高低一般体现资本在用于增加现期消费

与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加未来消费之间的有效配置主要分析:资本的形成率问题一定资本规模在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内不同地区间进行分配主要分析:一定资本形成率下的资本形成效率问题1经济要素流动性要素流动性越强

供给结构越有弹性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提高2要素技术水平影响区域劳动与资本

配合比例进而影响

区域经济增长和效益提高3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经济增长中

资本与自然资源、劳动力

之间的配合比例影响资本有效配置的因素区域经济增长1自然条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2劳动力区域经济增长3资本区域经济增长4技术区域经济增长5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增长6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投入角度:技术通过改变其他要素形态和质量来实现自身价值无法从其他要素的投入中分离出来产出角度:一般使用产出增长减去其他要素的投入增长

来表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技术进步决定了各种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结合方式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能促进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二)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途径01开发02引进区域要缩小与在技术上与发达地区差距,必须依赖技术开发(二)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途径节约劳动中性技术节约资本中性技术进步介于两种技术进步之间的一种状态

技术进步在改变具体生产方法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不引起资本与劳动二者组合比例的变化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函数发生变化创新的主体——企业家群体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三)创新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1自然条件资源区域经济增长2劳动力区域经济增长3资本区域经济增长4技术区域经济增长5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增长6制度安排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条件基础最终目标经济发展产出数量的扩大——表现形式(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质的内涵01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03组织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02就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04空间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在空间结构开始形成的阶段有大量的机会在不同效率的城市结构之间进行“选择”选择一旦做出,对于城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