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_第1页
中泰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_第2页
中泰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_第3页
中泰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泰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实施了“离开”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城市国际化。城市要实现国际化必定涉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泰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国,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两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保持着友好往来关系,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作为软实力,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对成都文化与泰国文化差异性、互补性进行研究,对成都促进城市国际化功能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扩大中泰文化交流的范围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素可泰建立统一国家前,中国的官方使者、僧人、商人就曾到过现今泰国境内的古国。同样,泰国地区的古代国家,如真里富国、罗斛国、堕罗钵底国也曾派出使者访问过中国,并开展贸易活动。在这些互访中,中泰之间也进行文化交流。当时的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交换的器物上。泰国商人和使者把泰国的香料、菩提树叶、象牙等带到中国,中国的瓷器、丝绸、绢则被带到泰国。这些互赠的物品成为中泰文化交流的媒介,两国不同的文化通过这些物品传播。素可泰王朝兴起后,与中国元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朝贡贸易,两国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到中国的明王朝,中泰文化交流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中国沿海地区的很多居民前往泰国谋生,阿瑜陀耶国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华人的主要集聚地。中国的戏剧、音乐、建筑、绘画艺术随着华人移民的到来传入泰国。新时期,中泰文化交流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泰文化交流的领域不断延展,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交流的局面。中泰文化领域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制度化交流的机制已形成。通过文化交流能增进中泰两国的相互了解,实现文化的传播,可以相互吸收双方的优秀发展成果,发展和丰富本国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能促进人民的交往,增进人民的友谊,能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泰国首都曼谷作为东方空中门户,更是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在整个东南亚的地位非常突出,亚太地区国际组织和地区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亚太中心(UNESCOPROAP)、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长组织(SEAMEO)及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心(RIHED)等都设立在此,同时又是国际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多达二三百起的各种国际会议在此举行。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驻到了成都。全球最大多元化企业、世界500强通用电气(GE)公司首个创新中心-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正式开幕运营。然而,据我们的最新数据显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国外的大企业选择成都。还有一些海外的创新型企业也将成都列为了进入中国的首选地,甚至是全球的总部。加强中泰文化交流,促进成都区域经济的增长,将非常有力地推动成都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大发展。2.成都文化与泰国文化的同质性2.1东南亚华人与中国文学泰国文化历史悠久,其艺术、绘画、文学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泰国政府非常重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认为文化体现的是泰国的国格,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根基,对国家的稳定繁荣有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是泰国文化还是成都文化,都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变异性等特点。文化总是由某个民族创造的,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也跟着不断发展,不断变革。数百年来,大量华人移居泰国,与泰国人友好相处。华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高度融入了泰国社会,已不被认为是泰国的少数民族。泰国的华人在泰国的各个领域都比较活跃。据统计,泰国医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华人,中国文化传统在这些华人中流传下来。正是这些华人才使得当今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文化影响着泰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成都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与中国大陆相同,泰国华人依旧把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中国语言文学对泰国的影响较为深入,泰语中有很多中国音的词汇。据有关统计,泰语中的三分之一的词汇是从汉语中借用的。中国文学的传入推动了太多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古典文学。最明显的是《三国演义》,拉玛一世曾下令翻译《三国演义》,其译本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泰王拉玛二世时期便出现中国文化热,《三国演义》故事在泰国家喻户晓,并在其写作方式基础上形成了泰国的“三国文体”。泰国在素可泰王朝兴起以后,与中国的元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朝贡贸易,双方交换商品日益增多。泰国工匠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并烧制出了类似中国浙江龙泉窑的青花瓷仿宋瓷器。泰国的建筑,佛寺和皇宫很多都具有中国建筑的特色。2.2两国文化在使用上的差异见面礼不同。泰国是笃信佛教的国家,泰国人的双手合十礼仪习俗,与佛教的合掌作揖礼有密切的联系。泰国人与客见面通常不是握手,而是施合十礼,将手合十于胸前,头稍微低下,互相问候。还礼时,也需要双手合十,放到额头与胸之间。地位较低或年轻人给地位较高或年级较大的人致合十礼,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的程度就越深。只有僧人不受约束,不必给任何人还合十礼。而中国人见面通常是握手、微笑、拱手礼、点头。禁忌不同。泰国人认为头是灵魂的所在,非常重视人的头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泰国,切记勿摸别人的头,泰国人认为头部被触摸是奇耻大辱。长辈在座时,晚辈需坐在地上或蹲跪,避免高过长辈的头部,否则是对长辈的不敬。泰国人睡觉头不能朝西。成都人对头部有不同的态度。中国成都人常常会因为喜欢孩子而去摸他们的头,长辈抚摸孩子的头表示对孩子的爱护,朋友之间对头部没有太多的忌讳,睡觉头的朝向也是随意的。对数字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视为顺利的“6”在泰国非常不讨好,泰语中“6”的发音是“下坡路,不好”的意思。泰国人喜欢数字“9”,“9”的发音在泰语中表示“上升,进步”的意思。在中国,“8”是最吉利的数字,也最受欢迎。餐桌文化礼仪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泰国的影响很大,两国餐桌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泰国在传承中国餐桌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比如,应等全部客人的面前都上了菜,主人拿起叉子和刀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进餐时,一直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用餐完毕后,要等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泰国人与中国人一样热情好客。泰国的饮酒文化礼仪没有中国那么深厚。泰国人讲究干杯,但不会像中国礼仪那样要喝完杯里的酒,只需轻轻点缀示意即可,表示对敬酒者的回应,没有一定要敬酒、碰杯的礼仪,根据自己的酒量适量饮酒,劝酒是在泰国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这与中国的饮酒文化是不同的。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用餐俗例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碟,共享佳肴。3.中泰文化交流促进了成都国际化的发展3.1泰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为了促进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必须清楚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8.8%的受访的泰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40.9%的持中间立场。有82.2%的受访的泰国人认为中国有可能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有35.3%的受访的泰国人认为中国对亚洲构成威胁,只有25.5%的泰国人认为中国不会对亚洲构成威胁。对中国内政的看法方面,受访的泰国人中,88.6%的泰国人认为中国的商品便宜但质量较差,有78.2%的泰国人认为中国贫富悬殊严重,有68.6%的泰国人认为中国环境卫生很糟糕,有56.9%的泰国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严重,有50%的泰国人认为中国政治不民主。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泰国对中国的疑虑仍然比较严重,这是因为泰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泰国人对中国的社会问题表示担忧,如中国商品质量低下,贫富差距大,环境卫生糟糕,不守公共场所的规矩,这些问题的确是事实,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泰国人认为中国对泰国不够重视,对中国的对泰政策不够满意。3.2推动两国文化合作加强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建立健全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泰国的招商引资以推动城市国家化的进程,及时提出重大政策与举措,及时统筹协调成都市各区对泰国招商项目产业以及区域布局。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泰国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重点支持武钢、华中科技、人夫科技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以技术、生产设备和零部件等实物为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和经贸合作区,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加强汉语教学。加强以汉语学习为中心的中泰文化交流,为中泰文化交流增加了强大动力。为了配合泰国的学习汉语热潮,解决汉语师资缺乏的困难,中国派出大量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帮助泰国学校开展汉语教学,将汉语为更多人所熟知。除此以外,中国在泰国一些大学中建立的孔子学院成为中泰文化交流的生力军。泰国的孔子学院的数量在东南亚地区排名第一。推动成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融合。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针对泰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些不好的看法方面,中国要积极宣传中国优秀的文化,让泰国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对于国内存在的问题,中国要提高教育水平,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增信释疑,加强合作,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泰两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泰国人信仰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