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回弹效应研究综述_第1页
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回弹效应研究综述_第2页
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回弹效应研究综述_第3页
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回弹效应研究综述_第4页
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回弹效应研究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回弹效应研究综述

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和缓解全球能源短缺的主要政治选项。但是能源效率提高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使用更多的能源,结果可能不仅没有降低能源消费,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费。能源回弹效应是否存在,回弹效应有多大等问题直接影响节能减排目标能否不折不扣地实现。但是实践表明,回弹效应并未纳入节能减排的公共政策设计,因此,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必须充分分析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及其作用机理。1“东南角”的节能减排政策。“十五”规划曾提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国家“十二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思路,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依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在2009年向世界作出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减排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的强有力的约束性指标。为兑现这一承诺,我国政府将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去。“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相比200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实际完成19.06%。“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制定了节能减排的量化指标,即2015年相比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6%,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t标准煤。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形成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但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例如强制约束为主,市场机制滞后;提高能源效率为主,能源总量控制不足;以鼓励节能技术创新为主,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缓慢;抓重点节能工程为主,对节能行为的内在机理重视不够等。从“十一五”的节能减排情况来观察,单位GDP的能耗不断下降,说明能源效率稳步提高(见图1),但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并未出现明显的减缓趋势(见图2)。这种情况的出现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未能实现脱钩,因此经济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二是能源效率提高带来“回弹效应”,导致经济主体更多地消费能源。对于前一种情况,学术界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回弹效应”的研究还相当匮乏,值得加以关注。能源“回弹效应”(energyreboundeffect)是指能源效率提高所取得的能源节省部分被扩张性能源消费的行为部分地或全部地抵消。比如,消费者购买了更省油的汽车之后,单位里程的运行成本下降,可能会选择更频繁的驾驶;生产者也可能因为生产成本下降而扩大产量,从而有可能消耗更多的能源。这些十分常见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反应在总体上导致了宏观经济中原本可能实现的能源节省发生较大幅度的“回弹”,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与预计目标产生严重背离。能源回弹效应广泛存在,但是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能源政策中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著名的《斯特恩报告》基本上忽略了回弹效应的存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也仅仅注意到大量的文献开始关注回弹效应,但是没有估计回弹效应可能对能源和气候政策造成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都是通过能源消费模型直接预测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省之间的关系,回弹效应未能纳入政策视野。非常罕见的一个成功的例子是,英国政府在21世纪初鼓励英国家庭安装隔热设施的过程中考虑了回弹效应的影响,从而比较准确地预计了隔热设施在实际中可能达到的节能效果。2回弹效应研究工业化国家中较早地出现了“回弹效应”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就提出,能源效率的提升不仅不会减少能源消费,反而会增加能源消费。工业革命史表明,蒸汽机的每一次改进和效率的提高都以一种新的方式加速了煤炭的消费。但是对“回弹效应”的系统性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Greening等将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类:①直接回弹效应(directreboundeffect)。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会降低能源服务的有效使用价格,因此,将会增加此种能源的消费,这将会抵消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引致的能源消费的减少量。比如消费者更多地使用空调、更多地自驾车旅行。一般来讲,可以将直接的回弹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即更便宜的能源服务价格对其他商品的替代;收入效应即真实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对能源的消费,以提高效用水平。②间接的回弹效应(indirectreboundeffect)。能源服务使用价格的降低同时将引致其他那些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产品、服务价格的降低,这些产品、服务价格的降低也将引致对其需求的增加。比如,用于提高能源效率的设备(如隔热设备)的生产本身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或者人们用从能源效率提高中所省下来的钱购买更多的高能耗产品或服务。③经济范围的回弹效应(economy-widereboundeffect)。包括间接回弹效应与直接回弹效应,表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整体经济的回弹效应。能源服务使用价格的降低可以降低一系列的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价格,进而引致经济体一系列的价格调整,能源使用强度高的商品与部门可能获得与能源强度较低的商品与部门一样的成本,进而整个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大多数经验研究,尤其是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均认为回弹效应确实存在且十分显著(见表1)。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大部分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实证研究表明,直接回弹效应一般不会超过30%,但是将间接因素考虑在内,整个经济中的回弹效应可能高达50%。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一旦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必将快速增长。和国外的研究文献相比,针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还十分匮乏。表2汇总了国内关于回弹效应研究的主要文献及其研究结果。仅有的几项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平均回弹效应在30-80%之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各年度之间的波动比较明显。回弹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存在较大差异。个别省份的回弹效应甚至超过了100%,这说明由于技术进步或能源效率提高所带来的能源节省被能源消费的扩张全部抵消,结果表现为能源消费的净增长。尽管不同的文献中得到的回弹效应差别很大,这可能是由于对回弹效应的界定不同、采用的数据和测算方法的差异而造成的,但是从目前可获得的文献来看,所有的实证研究都认为我国存在较为明显的回弹效应,因此,回弹效应的大小及其发生机制应该成为节能减排政策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现有的研究表明,能源回弹效应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在各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回弹效应的忽视会过高地估计能源效率政策可能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因此,当前研究的政策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需要对能源效率政策的潜在贡献进行重新评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假定回弹效应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是不合理的。在发展和设计能源效率政策的时候,必须将回弹效应考虑在内。②能源效率政策的效果需要辅之以其他的配套政策保证实施。为了抑制回弹效应的发生,可以通过适当提升能源价格和碳价格(包括征收碳税或者建立碳排放交易)的方法保持能源服务的成本保持相对稳定,要切实降低碳排放,还应保证碳/能源价格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增长。但同时要考虑价格政策可能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因此,从提高能源效率的角度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应该是充分考虑了回弹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在内的一个技术和经济政策的组合,而不是一个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政策。③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能源种类实施的能源价格政策应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由于经济运行环境和能源的替代弹性不同,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能源品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配套的能源价格政策应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3对发展中国家的回弹效应研究方法的探讨当前关于回弹效应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①重测算,轻机理。从20世纪90年代“回弹效应”在西方能源经济问题的研究中成为热点以来,大量的文献运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对回弹效应的大小进行测算,争论的焦点是回弹效应是否存在,但是缺乏对实证结果的理论解释。从根本上说,能源回弹效应是经济主体在能源效率提高的条件下对能源消费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因此要理解回弹效应的作用机理,必须要对能源使用主体的行为反应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类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能源的习惯。②对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回弹效应明显不足。现有的文献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早期或中期,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作出分析。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是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能源价格经历了政府定价、价格双轨制到市场定价的转变过程,这一特殊的历史过程更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对发展中国家中的回弹效应的研究可能需要开发和采用全新的研究框架。③当前的文献中鲜有跨学科的研究设计,特别缺乏各种政策情景下的能源消费行为研究,因此难以对相关的公共政策产生明确的涵义。基于此,我们从研究节能减排的政策需要出发,设计了经济模型和其他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即定性比较分析(QCA,QualitativeComparativeAnalysis)的方法,其主要构想如图3所示,即通过经济模型研究回弹效应,但是将收入、替代商品价格、政策激励、行为因素等变量纳入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经济模型分析对回弹效应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即作用大小,从而可以发现回弹效应发生的内在机理,识别影响回弹效应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需求水平差异很大,还可以按照定性比较分析的思路实行跨区域的研究设计,采用省级层面的相关数据确定不同省份中影响回弹效应的各种因素,从而为不同地区实行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4回弹效应的计算提高能源效率是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能源效率提高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使用更多的能源,结果可能不仅没有降低能源消费,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费,或者实际能源消费的降低远远低于预期。因此,我们建议应高度重视“回弹效应”对节能减排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设计缓解“回弹效应”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标。(1)建立回弹效应数据分析建议加强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回弹效应测算模型,从而较为准确地测算和预计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重点关注宏观经济中发生的回弹效应。建立较为全面稳定的测算模型之后,国家统计部门或能源部门可以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定期地对地区和职能部门发布能源回弹效应动态监测数据,作为政策调控的参考指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能源品种、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群体中潜在的回弹效应展开分类和对比研究。(2)能源价格政策对家庭负担的影响一方面要估计能源价格提升对回弹效应的抑制作用,确定能源价格提升的力度和时机。另一方面要充分研究能源价格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防止由于能源价格提升而加重低收入家庭的负担,加重不平等现象。从当前国内的实践来看,正在实施的阶梯电价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的电力等能源消费长期受到国家补贴而处于较低的价格水平,因此,提升能源价格的政策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3)设置回弹效应产生的约束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