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1页
2023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2页
2023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3页
2023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4页
2023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5题。

材料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

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

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

品牌、增加城市魅力。

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可城市更新又面临着诸多悖论,比如大拆大

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若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封存固化,又会使

其失去活力和使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也不能将文化遗产封存固化,

而应采取一种渐进的、由点及面的城市更新方式。具体而言,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最大隐

蔽原则,在保护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老城进行必要的小尺度提升性改造,针对基

础设施进行活态化改造,按照“点(文化遗产建筑)、线(历史文化街区)、面(活态城市空

间)”的顺序进行老城更新。

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城市更新改造时,

“被保留”的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静态化修辞的“建筑”而存在。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

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

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对特

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

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

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日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

肉,生动而真实。

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南度、追寻

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

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

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

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

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

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

符号表达,更应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阐释文化遗产的符号所指和意涵。文化遗产传播是文

化遗产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不能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存量看待,例如将文化遗产看成文

物、遗物、不动物、过时物等,而应将其看成动态的流量——随着多媒体、互联网、AR(增

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

将得到空前增强。

总的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

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更能增

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于小植《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材料二:

有着2800余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呈现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

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300余处文物、近3800

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平

遥有了世界坐标,中华血脉绵延未来。

古城南街窑门巷12号,历经300余年岁月,迎来了“逆生长政府出资6.7万元,

将破损严重的地方修好,把西边倾斜的小二楼扶正。近10年间,平遥古城先后投入1500

余万元财政资金修缮了104处院落。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挂上了“历史建筑”的标牌。

“80后”肖旭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在外从事文创产业多年,返回故里专事汉服研

究与旅拍,复原了双林寺“供养人”服饰,少女们身穿这样的服饰在古城徜徉,“活起来”

的文物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像这样返乡创业的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平遥

漆器产业不断发展,“国礼”品牌快速发展……

走过2800余年,古城依然有着蓬勃生命力,至今,在这里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百姓生活。平遥人也为保护古城做出了巨

大的努力和牺牲,平遥古城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样貌。

U西省政府下发文件,规划建设平遥非遗数字展示馆,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展

示示范区,并将之发扬光大、推向世界。平遥古城历久弥新,未来可期。

(摘编自李倩倩、侯班《山西平遥古城:守护千年今又芳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

B.文化遗产需要依赖于人,进行活态传承,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

C.保护文化遗产要多方施策,这不仅要保护文物、追寻历史,还要关爱人、体谅人。

D.文化遗产塑造城市品牌。传承传统文化,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也要担承历史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因而老城区更应该按照“点、线、面”的

顺序进行有序更新。

B.材料一用冯骥才描述巴黎的观感来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于老街老屋,那里才

是文化价值的所在。

C.80后平遥人肖旭的创业故事,是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个例,也是平遥古城活

化文化遗产的缩影。

D.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

产传承的任重道远。

3.以下做法中,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的一项是(3分)

A.在老城文化核心区域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与活动空间。

B.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

C.开办社区艺术画廊,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学习交流。

D.深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体验古城的淳朴之美。

4.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平遥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活化文化遗产,有很多成功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4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莫格德哇行记

阿来

在黄河源盘桓了一周多时间。该离开了。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再花半天时间去看一个地方:

莫格德哇。并叫陪同我的当地乡土志专家华尔丹继续当导游。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

得一去。

一开始出发,汽车摇晃着碾过一个个雨后映着天光的明亮水洼。天在快速转晴,灰度不

同的雨云在天际线上迅疾奔走,并被东升的太阳镶上橇眼的金边。鹰敛翅停在傍路的电线杆

顶,在后视镜里越来越远,夏牧场稀疏的帐篷顶上飘着淡蓝的炊烟,担牛抬头张望。

路蜿蜒向前,一边是浑圆的山丘,一边是低洼的沼泽。视野里山峦起伏,映着天光的溪

流在宽谷中随意蜿蜒。远远看见了一片黄色花,亮丽照眼,在低处的沼泽中央。在松软多水

的沼泽中行走一阵,想着就是这些水潴积汇流,最终形成从西向东奔腾着贯穿中国的大河,

心中不禁生出些激荡的情绪。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其报告称“水沮如散涣,方可七

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现在的我们,手提相机行走在这河源区的沼泽之中,脚踩

过这么柔软的草与泥与水,真的是地阔天低,思接万里。

太阳突破了云层的遮蔽,瞬息之间,所有水洼都在闪烁,映射耀眼的阳光。不只是水,

所有的青草也都在闪闪发光。光吸引人去草原的更深处。抬起脚,刚踩倒的蒿草韧劲十足,

迅速挺起了腰身。踏陷的地面也立即回弹,迅速抹平了我刚踩出的脚迹。云雀起起落落,对

着闯入者聒噪不已。走出这片沼泽时,我回身向鸟微笑,向花微笑。

继续上路,山谷变深,山脉耸起,在高处裸露出精红色的岩石,纹理或竖或斜,却层次

分明。在一个山口停车瞭望时,我伸手触摸这些岩石。这些岩石是已经成为碎屑的岩石重新

压实而成,曾经的岩层破碎,沉在多少千万年前的水底,重新凝结,所以里面有螺、蚌和其

他水生物的化石。这些岩石来自远古的水底,伴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渐渐隆起,在海拔四千

到五千米的地方,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

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华尔丹指着前方一座三角形的、高出谷地两百多米的孤山,对我

说:英格德哇。离开公路,在草滩上,摇摇晃晃的,车行到那座山前用了十多分钟。孤山背

后,隔着河谷,错落着岩石裸露的赭红山脉。现在,一道蜿蜒的水流在我们的右边,左边是

这一带最大片的平地。不像是自然形成,似乎是人工平整过的,足有几平方公里的地面。围

绕着这块平地,有很长的残墙痕迹隐约凸起。这道长墙围出了什么?一座曾经的城池?长墙范

围内却不见任何建筑的痕迹。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比其他自然草滩上更茂盛、更碧绿的青

草。有些残墙根上,一丛丛叶片巨大的大黄挺着一人高半人高的粗壮花茎,高擎着有数千朵

蓼科植物特有的密集小花的塔状花序。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被风摇动时,细小的籽实就

密集地向着地面坠落。

走到孤山脚前,面前立着一块高大的碑。碑前的浅草地上,委陵菜开着五个花瓣的黄花,

间或还有一两株有着头盔状花瓣的开蓝色花的露蕊乌头。碑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这地方

的名字:莫格德哇。

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比唐代还早的以前,在这偏远荒寒之地,应该有过一座城,这座城

是个中心,但是由哪个族群所建,史籍无载。那时,在当地,不同族群来来去去,兴起又湮

灭,湮灭又兴起,因此,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关于此地的遥远记忆。

乌云又迅疾地布满了天空,天阴欲雨。这是高原上最正常的气候现象。我不在意这倏忽

而至的雨,我在意的是,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心,就留下这么

片平地,和一道残墙。说是不止,还有墓葬群,就在面前这座孤山上。我当即就要上山。华

尔丹说,不从这里上山,从后面。车又启行,摇摇晃晃在无路的草滩上绕行到山的背面。从

山背后看上去,山形一变,不是正面看去的正三角的金字塔形了,而是一道分成若干台阶的

斜升的山奔。两个大台阶,若干小台阶,一路升上山顶。

上到了第一个台阶。

没有看到古墓,只看到密集分布的一个又一个深坑,深坑里外,一块块红色砂岩石堆积

裸露,坑壁坑底,也是累累乱石。这些深坑就是曾经的古墓,但早已被人盗掘一空了。山上,

风很强劲,凌空有声。面前的墓葬却空空如也。一个深坑紧挨着一个深坑。除了偶尔见到一

点破碎的陶片,连墓葬里曾经有过的木制棺椁的碎片都未留下一星半点。

在高海拔地带,不超过五千米高度,我向来不觉得呼吸困难,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

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找一块平整点的岩石坐下,我伸手抚摸面前出自墓葬的石头。

这些石头风化得很厉害,手指滑过时,能感觉到有棱角尖利的沙砾沾在了指尖。下意识用力,

是想让尖利的沙砾扎破手指引起一点真切的痛感吗?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

世界无声,山峙水环。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刚出发探访莫格德哇时的夏牧场的景色进行了描绘,呈现出和谐静谧的氛围

特点,富有清新自然的气息。

B.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别样的河源区景色,作者行走在河源区的沼泽之中,产生了地阔

天低、思接万里的激荡情绪。

C.作者触摸山上赭红色的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

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

D.作者根据似乎是人工平整过的平地及其周围的残墙痕迹、山上被盗空的墓葬群等,

推测莫格德哇曾是某个族群中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叙述了探访莫格德哇的经过,描绘了一路上所

看到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B.文章引用“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的史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历史

厚重感,又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C.文章对莫格德哇碑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盛开的花朵与莫格德哇遗址形成了巨大

的反差,尽显历史沧桑之感。

D.文章结尾的“世界无声,山峙水环”简洁凝练,又极有意蕴,既写出了当时的环境,

又将作者的沉思状态融于其中。

8.文中叙写了大量作者对莫格德哇相关历史的联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文中说“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请结合文本探究

“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张醋,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L"九年,诏

为四姓小侯开学,篁《五经》师,张脑以明经授于南宫。令人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

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辅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令,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

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骊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

使西甫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色有与酶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

爆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酶伤青不

遂,复举其子孝廉。迂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端下言:“臣闻王者法天

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炀挠故时止勿奏

事今因以为故事。E以石祠史视事满岁,彳令南事,旧鼠荷而中学俗。事所闻见,

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耳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

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醋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骊以为

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

尉,父尚在,肺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麟父寿,

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

莽选燔烧之。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

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酬见之,叹息日:“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

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醺传》)

【注】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做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

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

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

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

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

含义不同。

B.“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C.“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海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醯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

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方,张醐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醺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

张醐行弟子礼,并请张醐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醺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

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醺的荣光。

D.张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义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爵禄和赏赐,于是他上书举

荐,陈明其事迹,皇帝奏文下达三公,最终王青被司空征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辅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

(2)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

14.张醛为何认为郡吏王青一门忠义?请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元日述怀

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②,归耕有外臣③。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注】①筮仕:古人出外做官前,先占卜吉凶。②中秩:中等官位。③外臣:本指他国

之臣,后也指隐居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的不是一般的仕途无望、归隐田居,而是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认识与感慨。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人

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的用

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16.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同样是描写元日万象更新的景象,王诗与卢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

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蜀道行人手触星辰、

抚胸感叹的情景,极写蜀道之高。

(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的现象,

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3)诗词中诗人自问自答,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如“座中泣下

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进望海楼楼门,赫然入目的是高5.7米的大型贝雕《帆锚相依》,上书“洞天福地,

从此开头”8个大字。这8个大字的题者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它们流露出他生前对洞头的一

往情深。二至四层的大厅展示洞头的历史、闽瓯民俗风情和相关的海洋知识。步入五层的观

景廊,极目鸟瞰:海滩开阔平展,黄沙细柔。南面是国家级中心渔港与半屏山;东面为新老

城区,楼宇布局高低不一,但①,富有层次;北面七座大桥横亘海上,连接起八个岛屿;

西面一望无际的海洋犹如硕大的蓝宝石,表面镶嵌着翡翠般的群岛、大型养殖网架及片片归

帆。

导游驾艇带我们出海,近距离领略洞头的岩奇礁美。离港东去,海浪滔滔,突然,右侧

一座岸边耸立的断崖峭壁被我们的目光吸引了。它仿佛被利斧劈掉了一半似的,犹如一i百

去届京反蔡房海上掌孱花薪段便宝正,霜鲁藁面上那些浮雕般凸显、依次展开的景观,向

我们②地介绍起来:这是“一帆风顺”“众象吸水”,那是“巨龟负山”“玉帝金印”……

仔细看去,它们一个个形象生动,③。这就是目前国内已知最长的海上天然岩雕画廊,

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的半屏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你根据文段对洞头的介绍为其写一个旅游宣传口号。要求语言简练,使用对偶的

修辞手法。(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动画市场大都被日本、欧美作品所占据,很多人对国产动画并不看好的今天,①?

《中国奇谭》红出圈,胜在创意。②。虽围绕“奇谭”两字做文章,但打破了传统

志怪故事的固有思路,在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立足当下,对经典故事进行新的解读。

无论小猪妖的独特视角、送货郎迷失鹅山的玄幻,还是小狼与人类儿童的天真无邪,必及带

走了主粮儿希神仙的乡村巴士,都让人从妖怪世界中看到了现实生活,感悟到自身境况,休

会到人间百态。这种创作理念和手法,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拉近了同观众的距离,让人在会

心一笑或低头深思时,与作品产生情感、思想共呜.

《中国奇谭》红出国,胜在“中国基因”,8个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充满了浓浓的中

国味。在内客上,《小妖怪的夏天》聚焦“善与恶”,《鹅鹅鹅》关注“虚与实”,《林林》则

讲述“人与自然”,这些主题都贯穿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表现形式和制作技术上,囊括

了二维、三维、剪纸、定格等不同手法,多视角、多维度展现出中国美学。③,让《中

国奇谭》多了不一样的意味。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深扎民族文化沃土,才不会在同质化

中“泯然众人矣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7个字。(6分)

22.近几年国风动画屡屡翻车,结合材料中介绍的《中国奇谭》给他们几点建议。(3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年人要敢想敢为,“敢”应该是青年人做事的态度和认识,正如鲁迅所说,青年“所

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

掘井泉的故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青年在山河飘摇的危难之际,发出“我们不干,谁干”

的呐喊。

青年人又要善作善成,“善”是青年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方法,青年人要在社会生活中

学会“自讨苦吃”,多受一些''热锅"上的煎熬,多经历一些“磕磕绊绊”,多面临一些‘'惶

恐不安”的心理挑战,在摸爬滚打、风霜雨雪中“壮筋骨、练胆魄、增智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LA(3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

史文脉”错。)

2.C(3分,A项“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错,材料一“比如大拆大建

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大拆大建是破坏老城风貌,不是封存固化历史文

化街区。B项“那里才是文化价值的所在”曲解文意,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老街老屋,

“文化价值的所在”扩大了范围。D项“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

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产传承的任重道远”错,材料二没有对比论证,主要突出山

西平遥古城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做法和成就。)

3.B(3分,“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属于城市规划

建设,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

4.①论证结构:总分结构。先总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再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②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如引用冯骥才对巴黎的观感,举文化空间微改造的具体

做法为例。(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5.①平遥古城的局部改造,激活了城市生命体;②服饰等传统工艺再现,突出了文化遗

产与群众生活的融合;③注重历史风貌与淳朴民风的保护,关注历史街区中的百姓生活;④

启动非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

即可。)

6.C(3分,“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错误,根

据文中的“曾经的岩层破碎…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和“手指滑过时一但沙砾在我的指

尖粉碎了”,可知作者触摸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岩石所代表的自然与历

史的深沉与沧桑。)

7.A(3分,”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错误,根据文章中的“一开始出发”

“路蜿蜒向前”“继续上路”“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走到孤山脚前”等内容,可知文章是

以时空变化为线索行文的,而不是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

8.①与开头“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和''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相互照应;

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既使文章的叙述产生波澜,表达更为生动,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增强莫格德哇的神秘色彩,强化其历史地位,引发读者的历史思考,彰显了文章主旨。(每

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9.①莫格德哇作为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既无史籍记载,也没有民间传说提到,这使“我”

产生巨大的历史喟叹;②莫格德哇这个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只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

不由得令人感叹与惋惜;③莫格德哇曾经的古墓也早已被人盗掘一空,只能偶尔见到一点破

碎的陶片,这令“我”感到无比痛心与遗憾。(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0.B(3分,从语意来看,“王者法天”意为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语意完整,“荧

惑”是“奏事太微”的主语,故“荧惑”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从结构来看,“通

下问”“知外事”的结构相对应,“知”前是断点,据此排除C项。)

11.C(3分,A项,前者意为设置,后者意为放弃、丢下。B项,前者意为规则,后者

意为卜筮的卦象。C项,前者意为违逆,后者意为预料,含义不同,选项表述不正确。D项,

两者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12.C(3分,”于是群臣都不上朝”曲解文意。)

13.(1)张醮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

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关键词“下车”“贤后”“肃然”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4

分。)

(2)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关键词“视事”

“岁”“如”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14.①祖父王翁起兵攻打王莽,失败后守节不降,被王莽用火焚烧;②父亲王隆在陪同

都尉巡视时遇到贼人,为护卫都尉而死;③王青在护卫都尉战斗时,被箭射中喉咙。(每点

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张疏,字孟侯,祖父张充与光武帝是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派人)探访张克,

张充已经去世。永平九年,朝廷下诏为樊、郭、阴、马四姓子弟开办学堂,设置教授《五经》

的学官,张酶在洛阳南宫教授明经。皇帝命张酶入东宫教授皇太子,太子居室中时常使用奢

侈物品,张醋没有不直言规劝的,(于是)特别被看重。显宗认为张疏教授皇太子学业,特别

符合辅佐引导的规则,章帝即位,张麟出任东郡太守,皇帝赏赐他三十万钱。元和二年,皇

帝到东面巡视,亲临东郡,请张醋和他的学生以及郡中的辅助官吏一起在官署中会见。皇帝

先向张酶行了弟子之礼,请张酶讲授《尚书》中的一个篇章,有时让尚书令王^与张酶相互

辩驳,皇帝非常高兴,然后张肺行君臣之礼,(得到的)赏赐特别丰厚。张睛担任东郡太守,

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王青从

这时候被授任步兵司马一职。张酶为王青的不顺遂感到难过,又举荐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