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精品试卷PAGEPAGE1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该实验证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A错误;B、通过分别遮盖尖端和尖端下部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B错误;C、将尖端放在不同侧,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D、用琼脂块收集尖端的产生的物质,发现能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但该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有力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D错误。故选C。2.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名称属性萘乙酸生长素类6-BA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利乙烯类PP333赤霉素合成抑制剂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答案]B[解析]A、萘乙酸作用与生长素类似,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B、6-BA作用与细胞分裂素类类似,抑制马铃薯发芽,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无关,故6-BA不能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B错误;C、乙烯利作用与乙烯类似,故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C正确;D、PP333作用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类似,故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故选B。3.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4.关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D.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答案]D[解析]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适应能力不同,丰富度一般不同,A正确;B、不同地点,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正确;C、不同采集样点的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C正确;D、由于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故选D。5.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故选A。6.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B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A、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由题干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5%,A错误: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两个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如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升高等原因也可使种群数量变大,C正确;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8.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导致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死亡。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会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A[解析]A、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数据偏大,A错误;B、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说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D、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所以需要考虑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正确。故选A。10.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a—b段,三类植物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C.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图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在增加[答案]D[解析]A、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A正确;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自然条件有限,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B正确;C、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此图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D。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A、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B、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C、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D、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成正相关,D错误。故选D。1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故选B。1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如图所示是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Z>YB.X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此实验结果体现了该生长素类似物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图示三种浓度下,顶端优势下的月季侧芽处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为X[答案]A[解析]A、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中,X浓度最大,但是Y浓度和Z浓度中不能确定大小,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根数量少,说明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起抑制作用,B正确;C、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Y浓度和Z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该激素类似物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D、顶端优势的原因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因此顶端优势下的月季侧芽处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为X,D正确。故选A。14.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B.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C.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D.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答案]C[解析]A、乙烯能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添加IAA能够使GA1含量上升,因此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能抑制GA1的含量变化,使GA1含量下降,A错误;B、若去除顶芽后,生长素合成减少,GA8的含量会升高,而由于只有GA1具有生物活性,故豌豆苗茎节段不会伸长,B错误;C、去除顶芽的豌豆苗中IAA的含量减少,则从GA1合成GA8的路径不会被IAA阻断,GA8的含量会比保留顶芽的豌豆苗高,即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C正确;D、根据图乙可分析,外源添加生长素会抑制GA8和GA29的合成,即抑制GA20至GA29的合成,D错误。故选C。15.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值应该是8,B正确;
C、图乙中,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该森林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稳定,样方面积达到后,该森林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C正确;
D、单子叶草本植物通常是从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D。16.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跟+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答案]C[解析]A和B、由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促进雄株生成,而去部分根增大雄株比例,去部分叶减小雄株比例,所以叶应该能产生赤霉素促进雄株生成,而根产生细胞分裂素促进雌株形成,A项和B项均错误;C、由于赤霉素促进雄株形成,所以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赤霉素减少,将导致雌株增大,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互相对抗的,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7.茶一般用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会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____(抑制/促进)作用。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___ppm范围内。②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浸泡法和___________法。两种方法相比较,浸泡法所用的浓度___________,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___。[答案](1)解除了顶端优势(2)①.三十烷醇的浓度②.促进③.8~15④.沾蘸⑤.较低⑥.较长[解析](1)采茶过程中摘除顶芽后,相当于打破顶端优势,则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来源被暂时阻断,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发育,因此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新芽)数量会大大增加。(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据此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或长度。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分析题图可知,三十烷醇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8~15ppm之间,故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浓度在8~15ppm的实验组,即在该浓度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配制三十烷醇溶液重新做实验找到生根数量最多的实验组对应的浓度值。②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与前一种方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较低,所需处理时间较长。18.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冰川退去后的裸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26.554.8(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类型)。(2)若研究赤杨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A.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种群密度C.植株高度 D.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根据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答案](1)初生演替(2)ABCD(3)①.互利共生②.土壤的酸化③.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故若想研究赤杨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赤杨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该赤杨的种群密度、该赤杨的植株高度、该赤杨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故选ABCD。(3)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因此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是土壤的酸化或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19.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效应不同;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为___________浓度,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从大到小是___________。图中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___________。(2)乙图曲线说明,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程度不同,所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除去___________杂草。(3)丙图中,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___________。(4)图a表示将植物横放后,植物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生长,其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___________c,d___________b(两空均填“>”“<”或“=”)。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曲线上S、M、T、N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图a中的位点情况是S一___________、M一___________、T一___________、N一___________。[答案](1)①最适②.根>芽>茎③.减弱(2)(单子叶植物间的)双子叶(3)①.小于f②.大于h(4)①.<②.>③.b④.c⑤.a⑥.d[解析](1)图甲中的A、B、C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由图可知,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从大到小是根>芽>茎;图中AA′、BB′、CC′反映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逐渐减弱。(2)乙图曲线说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可以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3)丙图中,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使茎的近地侧比远地侧长得快,所以表现茎背地性。图中B、D两点的促进生长效果相同,当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时,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f;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4)图a中将植物横放后,由于受到重力影响,使植物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其生长。故对于根而言,远地侧比近地侧长得快,表现出根的向地性生长,而茎的近地侧比远地侧长得快,茎表现为背地性生长。结合图可知,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分析图b可知,S、N两点所在的曲线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1cm所需时间越短,即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M、T两点所在的曲线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1cm所需时间越长,即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弱。则曲线上S、M、T、N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图a中的位点情况是S一b、M一c、T一a、N一d。20.植物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中,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B(phyB)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下图为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注: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基因(1)图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伸长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__作用。(2)phyB的化学本质是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已知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两种形式。正常光照环境下,R:FR较高,phyB主要以活化形式存在,其可进入细胞核,通过抑制PFs与BZR1、ARF6的启动子结合,以调控其转录,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由此__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过度伸长。已知“荫蔽胁迫”导致了萌发后生长阶段的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过度伸长,这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____________,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据此分析,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下低位作物产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生长。(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控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答案](1)协同##促进(2)①.非活化(Pr)②.减弱③.光照(3)①.激素调节②.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解析](1)据图可知,赤霉素和乙烯促进PIFs的生成,进而促进生长素的生成,生长素促进ARF6基因的表达,油菜素甾醇促进BZR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ARF6基因的表达,四种激素均能促进植物幼苗下胚轴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2)据图可知,正常光照下,R:FR增高,非活化Pr转化为活化Pfr,以活化的形式存在,所以荫蔽胁迫下,R:FR降低,Pfi转化为Pr,Pfi的减少减弱了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下胚轴过度伸长,导致植物长高,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的光照。(3)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中,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光敏色素响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及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因此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控制。21.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入值(入=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是____________,减小计数误差。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______(前/后)滴加样液。(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个(写出计算过程)。(4)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___________(高于/低于)A批次。t1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项)。(5)图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b→c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D.a点和c点的种群数量不同[答案](1)①.温度②.营养物质(培养条件)(2)①.使酵母菌分布均匀②.后(3)①.24÷16×400×10000×100×10②.6×109(4)①.高于②.A>B③.A<B④.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值不适宜)(5)ABD[解析](1)据表格可知,A和B对照,自变量为温度,A和C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培养液,即营养物质(培养时间)。(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4÷16×400×10000×100×10=6×109(个)。据图乙可知,B批次增长较A快,说明B批次接种可能高于A批次。(4)据图乙可知,B批次增长较A快,说明B批次接种可能高于A批次。曲线A、B均为“S”型增长曲线,在t1时曲线A正处于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K/2时增长速率,故A>B;而t1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A<B。若在t2后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等,使环境阻力增大,最终使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5)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A、据图可知,a→b段λ>1,因此种群数量逐渐增多,A正确;B、d点以前,λ>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d点以后,λ<1,种群数量减小,因此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正确;C、b→c段虽然λ数值在下降,但λ>1,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减慢,C错误;D、a→c段λ>1,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c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两者种群数量不同,D正确。故选ABD。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该实验证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A错误;B、通过分别遮盖尖端和尖端下部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B错误;C、将尖端放在不同侧,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D、用琼脂块收集尖端的产生的物质,发现能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但该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有力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D错误。故选C。2.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名称属性萘乙酸生长素类6-BA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利乙烯类PP333赤霉素合成抑制剂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答案]B[解析]A、萘乙酸作用与生长素类似,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B、6-BA作用与细胞分裂素类类似,抑制马铃薯发芽,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无关,故6-BA不能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B错误;C、乙烯利作用与乙烯类似,故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C正确;D、PP333作用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类似,故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故选B。3.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4.关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D.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答案]D[解析]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适应能力不同,丰富度一般不同,A正确;B、不同地点,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正确;C、不同采集样点的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C正确;D、由于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故选D。5.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故选A。6.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B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A、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由题干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5%,A错误: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两个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如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升高等原因也可使种群数量变大,C正确;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8.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导致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死亡。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会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A[解析]A、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数据偏大,A错误;B、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说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D、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所以需要考虑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正确。故选A。10.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a—b段,三类植物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C.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图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在增加[答案]D[解析]A、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A正确;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自然条件有限,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B正确;C、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此图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D。11.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A、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B、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C、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D、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成正相关,D错误。故选D。1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故选B。1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如图所示是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Z>YB.X浓度的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此实验结果体现了该生长素类似物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图示三种浓度下,顶端优势下的月季侧芽处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为X[答案]A[解析]A、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中,X浓度最大,但是Y浓度和Z浓度中不能确定大小,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浓度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根数量少,说明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起抑制作用,B正确;C、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Y浓度和Z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该激素类似物的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D、顶端优势的原因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因此顶端优势下的月季侧芽处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为X,D正确。故选A。14.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B.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C.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D.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答案]C[解析]A、乙烯能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添加IAA能够使GA1含量上升,因此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能抑制GA1的含量变化,使GA1含量下降,A错误;B、若去除顶芽后,生长素合成减少,GA8的含量会升高,而由于只有GA1具有生物活性,故豌豆苗茎节段不会伸长,B错误;C、去除顶芽的豌豆苗中IAA的含量减少,则从GA1合成GA8的路径不会被IAA阻断,GA8的含量会比保留顶芽的豌豆苗高,即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C正确;D、根据图乙可分析,外源添加生长素会抑制GA8和GA29的合成,即抑制GA20至GA29的合成,D错误。故选C。15.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图中计数值应该是8,B正确;
C、图乙中,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该森林物种数逐渐增多最后保持稳定,样方面积达到后,该森林物种数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C正确;
D、单子叶草本植物通常是从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D。16.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跟+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答案]C[解析]A和B、由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促进雄株生成,而去部分根增大雄株比例,去部分叶减小雄株比例,所以叶应该能产生赤霉素促进雄株生成,而根产生细胞分裂素促进雌株形成,A项和B项均错误;C、由于赤霉素促进雄株形成,所以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赤霉素减少,将导致雌株增大,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互相对抗的,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7.茶一般用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会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____(抑制/促进)作用。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___ppm范围内。②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浸泡法和___________法。两种方法相比较,浸泡法所用的浓度___________,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___。[答案](1)解除了顶端优势(2)①.三十烷醇的浓度②.促进③.8~15④.沾蘸⑤.较低⑥.较长[解析](1)采茶过程中摘除顶芽后,相当于打破顶端优势,则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来源被暂时阻断,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发育,因此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新芽)数量会大大增加。(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据此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或长度。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分析题图可知,三十烷醇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8~15ppm之间,故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浓度在8~15ppm的实验组,即在该浓度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配制三十烷醇溶液重新做实验找到生根数量最多的实验组对应的浓度值。②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与前一种方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较低,所需处理时间较长。18.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冰川退去后的裸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26.554.8(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类型)。(2)若研究赤杨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A.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种群密度C.植株高度 D.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根据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答案](1)初生演替(2)ABCD(3)①.互利共生②.土壤的酸化③.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故若想研究赤杨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赤杨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该赤杨的种群密度、该赤杨的植株高度、该赤杨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故选ABCD。(3)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因此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是土壤的酸化或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19.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效应不同;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为___________浓度,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从大到小是___________。图中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___________。(2)乙图曲线说明,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程度不同,所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除去___________杂草。(3)丙图中,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___________。(4)图a表示将植物横放后,植物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生长,其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___________c,d___________b(两空均填“>”“<”或“=”)。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曲线上S、M、T、N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图a中的位点情况是S一___________、M一___________、T一___________、N一___________。[答案](1)①最适②.根>芽>茎③.减弱(2)(单子叶植物间的)双子叶(3)①.小于f②.大于h(4)①.<②.>③.b④.c⑤.a⑥.d[解析](1)图甲中的A、B、C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由图可知,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从大到小是根>芽>茎;图中AA′、BB′、CC′反映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逐渐减弱。(2)乙图曲线说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可以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3)丙图中,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使茎的近地侧比远地侧长得快,所以表现茎背地性。图中B、D两点的促进生长效果相同,当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时,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f;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4)图a中将植物横放后,由于受到重力影响,使植物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其生长。故对于根而言,远地侧比近地侧长得快,表现出根的向地性生长,而茎的近地侧比远地侧长得快,茎表现为背地性生长。结合图可知,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分析图b可知,S、N两点所在的曲线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1cm所需时间越短,即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M、T两点所在的曲线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1cm所需时间越长,即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弱。则曲线上S、M、T、N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图a中的位点情况是S一b、M一c、T一a、N一d。20.植物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中,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B(phyB)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下图为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注: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基因(1)图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伸长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__作用。(2)phyB的化学本质是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已知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合同
- 力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广告代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公司用车管理协议
- 2024年度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购销合同
- 2024年度35kv高压线路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某影视公司与某投资公司关于某电影项目融资的合同
- 公司年会的演讲稿模板八篇
- 为世界无车日活动宣传标语(155句)
- 2024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限公司及下属单位社会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版)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41篇)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 2024年水电暖安装承包合同
- 缺乳(乳汁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
- 2024北师大版新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2024年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