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_第1页
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_第2页
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_第3页
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_第4页
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华研·2008-2010年钢行业调研报告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PAGE2服务热线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数据权威·全面·系统·深度+可落地执行实战解决方案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目录TOC\o"1-3"\u第一章报告核心观点 8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趋势预测 8一、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稳定增长 8二、第三方企业支付市场发展潜力 9三、第三方支付厂商紧抓收单侧发展机遇 9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服务成为收单机构转型的主流选择 10五、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新科技应用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11第二节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12一、推进技术创新 12二、兼容性策略 12三、个性化产品策略 12四、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3五、互动式促销策略 13第二章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特征分析 14第一节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概况 14一、重要的地位 14二、需求特征分析 15三、需求动向分析 16第二节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偏好分析 17一、第三方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 17二、需求概况 22三、个性化需求 25四、趋势分析 27第三节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市场特征与特点 29一、三年疫情,线下收单交易流水、业务规模受到影响 29二、第三方支付行业迈入饱和渗透期,增速放缓 32三、数字人民币加速推广,第三方支付市场迎来发展新动能 33四、中小微商户基数庞大,二维码收单占比持续提升 35五、低线城市持续渗透+个人码新政,二维码收单实现超三方支付行业溢价增速 38第三章2022-202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41第一节第三方支付行业政策环境与模式 41一、产业政策环境 41二、“96费改”奠定行业费率标准 42三、产业参与方及商业模式 43四、支付行业监管趋严,行业运行更规范 47五、第三方支付收单: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有提升空间 49六、行业支付费率逐渐企稳 54七、第三方支付硬件机具供应商情况分析 55第二节2022-202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60一、支付受疫情冲击增速放缓,后续有望修复 60二、账户侧:C端格局稳定,B端竞争仍激烈 61三、收单侧:关注致力于打造支付业务闭环的新入局者 63四、第二增长曲线探索:产业数字化基础——聚合支付 64五、头部支付企业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 65六、部分企业已落实提价,费率对比海外仍有提升空间 67(一)国内:第三方支付产业不断发展,行业内已有公司发布公告提价 67(二)国外:海外支付机构费率较高,国内费率提升空间较大 68第三节2022-202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69一、竞争格局 69二、从用户侧看 72三、从商户侧 78四、2023年支付牌照注销分析 78五、针对牌照需求的并购增加 83六、第三方支付行业品牌竞争情况分析 86(一)蚂蚁:支付业务充当流量入口,线下场景具有较大潜力 86(二)腾讯金融:支付业务贡献主要收入,实际费率高于支付宝 91七、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企业案例分析 97八、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态势预测 118(一)线下收单竞争趋于同质化 118(二)线下收单机构竞争进一步趋缓 120(三)行业迈向规范化发展阶段 122第四章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商户群体分析 126第一节企业级商户 126第二节中小微商户 127第三节个体商户 128第五章中国第三方支付用户使用情况分析 129第一节移动支付用户特征分析 129一、中青年用户是移动支付用户的主要使用者 129二、移动支付用户月收入集中在3千至1万元 130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移动支付用户集中度较高 131四、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乡镇和农村地区的移动 131第二节移动支付用户行为分析 132一、二维码支付仍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 132二、超过八成用户每天都使用移动支付 133三、90%的单笔支付金额区间集中在500元以下 133四、移动支付用户较常使用的支付产品 134五、各类场景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136六、超过六成用户绑定3张以上银行卡 136七、银行卡仍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常用的资金来源 137八、免密支付功能在移动支付用户中接受度较广 138第三节个人收款码专题分析 139一、近7成调研用户使用过个人收款码 139二、用户使用个人收款码收款的最主要场景 140三、五成用户了解过个人经营收款码 140第四节民生服务场景分析 142一、二维码支付仍是移动支付用户乘坐公交地铁出行时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 142二、超过八成的用户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缴纳税费、社保 143三、在申请财政补贴资金时,七成用户选择发放到银行卡(账户) 144第五节适老化改造分析 144一、超过七成用户帮助过父母或其他年龄较大的亲友使用移动支付 144二、放大字体、减少广告推荐、从业务流程上为老年人优化调整 145第六节安全与风险防控建议分析 146一、安全隐患仍然是移动支付用户最担心的问题 146二、实际遭遇过安全问题的用户仅占13.7% 147三、移动支付用户担心的主要问题分布 148四、用户最期望市场主体采取的保障移动支付安全和客户合法权益措施 149五、安全和广泛的受理环境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关注的内容 150第六章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52第一节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52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驱动因素 152二、支付体量修复主要驱动因素 156第二节影响因素分析:政策分析 159一、中国及部分省市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159二、监管框架明晰,构建行业稳定发展环境 161三、政策监管下,行业规范性逐步增强 161四、监管部门要求支付机构减费让利,支持小微企业与个体商户经营 163第三节数字人民币对第三方支付影响的探讨:机遇与挑战并存 164一、第三方支付格局:微信、支付宝双寡头垄断 165二、打破垄断:数字人民币或将打破第三方支付垄断局面 166三、第三方支付机构仍面临众多机遇-C端市场 169四、第三方支付机构仍面临众多机遇-B端市场 170五、新参与者:数字人民币APP与商业银行APP或将成为未来支付新参与者 172第七章2023-202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趋势预测 174第一节2023-2028年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前景 174一、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稳定增长 174二、第三方企业支付市场发展潜力 175三、第三方支付厂商紧抓收单侧发展机遇 177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服务成为收单机构转型的主流选择 178五、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新科技应用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180第二节分化与升级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181一、从业者按照服务对象不同产生角色分化 181二、C端支付服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181三、C端支付服务导流逻辑成立的判断 182四、B端服务依客群特点与资源环境再分化 183五、B端支付服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184六、参与大中型企业产业数字化布局 185七、推动小微企业经营数字化转型 187第八章2023-202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与营销策略 189第一节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展营销策略建议 189一、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建议 189(一)综合开展策略 189(二)技术开展策略 190(三)市场拓展策略 190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营销策略的建议 190(一)推进技术创新 190(二)兼容性策略 190(三)个性化产品策略 191(四)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91(五)互动式促销策略 191第二节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策略与挑战 191一、第三支付企业的破局之路 191二、精益运营——获客矩阵增规模 192三、精益运营——支付中台提升经营效能 193四、拓宽赛道——供应链企业服务 195五、拓宽赛道——供应链金融 197六、拓宽赛道——海外市场 199第三节“支付+SaaS”发展策略建议 201一、2023年支付交易规模有望实现强劲复苏 201二、支付机构开始发力企业数字化服务 202三、“支付+SaaS”服务模式 202四、“支付+SaaS”切入数字化需求 202五、“支付+SaaS”市场典型案例 203六、发展建议 203第一章报告核心观点第三方支付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指的是独立于商户和银行并且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转接支付服务。按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服务对象,我们可以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分为面向企业用户提供服务(B端商户收单业务)及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C端支付钱包业务)两类;前者称为收单侧支付机构,后者称为账户侧支付机构,部分情况下同一支付机构可以同时承担账户侧支付机构与收单侧支付机构的角色。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趋势预测一、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稳定增长个人支付是基石,企业支付有望打开第三方支付新局面第三方综合支付可以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个人支付和企业支付,个人支付机构凭借数字钱包良好的支付功能、多样化的衍生服务,提升用户黏性;而企业支付凭借为企业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端受理第三方个人支付成为可能,二者在个人端、企业受理端双向发力,共同推动第三方综合支付规模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和监管趋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支付中的线下收单业务规模预计将出现下滑,进而使得企业支付交易规模占整体规模比例略有下滑。但伴随着整体市场环境和监管措施的稳定与落地,加之产业互联网支付的蓬勃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内,第三方企业支付市场将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二、第三方企业支付市场发展潜力产业互联网支付预计将伴随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持续渗透第三方企业支付机构面向企业客户,基于对企业业务流程、业务特征的理解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支付解决方案,同时以支付为切入口,为企业提供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基于对企业业务的理解,第三方企业支付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更加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使用便捷度更高。企业支付按照交易场景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产业互联网支付业务和线下收单业务,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当下,针对B端企业的产业链支付、产业链数字化业务尚有进一步渗透的空间,将驱动第三方企业支付规模进一步增长。三、第三方支付厂商紧抓收单侧发展机遇第三方综合支付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及其他一些支付。第三方支付行业集中度较高,支付宝、微信、银联商务为竞争中的强者,上海市场格局亦是如此。由于C端流量红利时代已过去,基本进入饱和状态,加上第三方支付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未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机构在账户侧的主导格局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总部位于上海的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商业模式从其他第三方支付细分领域进行切入发力,例如收单侧。根据易观分析2022年第2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的占比统计,综合支付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银联商务仅次于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位居市场前三。银联商务主打以中大型企业客户为主。当前中小微商户市场格局仍比较混乱,主要是B端产品难度远大于C端,B端商户市场打磨周期较长且需求各异,对支付机构的产品、服务效率和质量等都有着更高要求,所以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给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收单机构具有较深厚的客户基础,具备多年的B端商户服务经验,并且掌握了商户的资金往来等部分核心数据,更了解线下商户的营销、经营、融资等痛点。同时,支付是商户的刚性需求,收单机构以支付为入口,通过收单硬件的智能化升级为商户提供一整套的数字化升级方案是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上海的第三方收单机构可以通过给商户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不仅打开了成长的天花板,同时增加了客户黏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根据易观分析测算,2019年我国支付机构企业增值服务市场规模为1344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6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30.4%。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服务成为收单机构转型的主流选择毛利高、增速快,有望形成第二成长曲线。数字化服务为蓝海市场,面向B端收单机构以支付为入口具有先手优势。与C端存在的围绕国民级平台化支付工具匹配增值个人金融服务生态不同,B端商户侧并无统一的智能化平台或者工具,且中小微商户的包括存货、物流、生产、销售等在内的运营数字化程度较低,且各细分领域差异性大,通常面临更为复杂和个性化需求。线下B端收款服务的数字化通常是中小微商户最早“触网”、“触电”的机会,且当前阶段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对服务机构本身的技术要求不高,商户客群资源的积累更为重要。数字化进程反哺普惠金融,有望破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商家数字化平台为切入点,通过对商家经营数据的沉淀积累,商户数字化服务有望成为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信息桥梁,为小微商户获得低成本的融资信贷服务。头部机构已纷纷布局,商户服务营收占公司营收比例稳步提升,展现出较高增速。数字化服务例如营销、扫码点单,小程序,用户运营,账务系统,等相较传统收单业务用户粘性高、毛利润高、增长空间更大。五、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新科技应用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根据共研网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人,较2020年底增加4929万人。在电商消费带动下,疫情冲击未能影响互联网支付的强劲发展势头。2021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29.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2022年交易规模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未来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地域和人群将持续下沉,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在支付行业的试点与落地,有望通过现象级产品的推出为该行业带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第二节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策略建议一、推进技术创新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改善用户体验。增强效劳创新,以效劳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技术创新与效劳创新相结合,增强与商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培养用户与商户对品牌的忠诚。二、兼容性策略资源整合、横向协作、互利共赢是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生存法那么。找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开展。三、个性化产品策略在技术创新的根底上针对个性化差异实现效劳形式多元化,使大数据、云计算等发挥其强劲的优势。产品属性方面注意对产品平安性能的提升与用户黏性的培养。四、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利用基于用户黏性、定位功能和大数据分析角度的SOLOMO模式〔信息、互动+本地消费+移动化〕与O2O模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满足商户或企业推广的精确营销、推测用户的当前需求及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五、互动式促销策略在产品引进期,增强广告宣传力度,鼓励用户参与体验;在产品成长期,通过折扣券或红包进行促销;在产品成熟期,与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研发更便捷、平安、高效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第二章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特征分析第一节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概况一、重要的地位第三方支付在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为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金融电子化(1970-2005)、金融信息化(2006-2010)、互联网金融(2011-2015)与金融科技(2016至今)等4个阶段,从金融信息化时代开始,第三方支付的地位开始凸显,在这一时期央行上线第二代支付系统,同时面向非金融机构发放了支付牌照,催化第三方支付生态的繁衍,手机支付形式开始发展,第三方支付也开始进入基金等传统金融领域。在互联网金融阶段,央行发放了首批27张支付牌照,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二、需求特征分析收费标准基本确定,市场空间随交易规模提升电子支付是指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安全地传送到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用来实现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的行为。第三方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支付给第三方),并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发货;买方收到货物,检验货物,并且进行确认后,再通知第三方付款;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图:电子支付、第三方支付概念划分数据来源:无忧支付,新浪财经,东方证券研究所三、需求动向分析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不仅渗透到C端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已深入B端各产业全价值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积累,以第三方支付为切点的金融科技创新爆发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海量支付数据的沉淀与积累,沟通产业资金流与信息流、重塑产业链价值,支付服务商向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商转变。在C端支付方面,通过打造流量与生态优势,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快速在B端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打开局面,为餐饮、零售等行业场景提供贯穿获客、营销、运营等全经营环节的升级服务,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推手。在B端支付服务方面,第三方支付为中大型企业、集团构建完备的数字支付与账户体系,充分解决“二清”等问题的同时,使企业资金流与信息流更加透明化,大大提升企业内部与供应链上下游资金周转效率,有效激活产业供应链整体交易的活跃程度,第三方支付已然成为产业数字化的有效入口与重要枢纽。第三方支付助力产业数字化图景第二节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偏好分析一、第三方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其中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既是线上支付,分别应用于网页端与移动终端。而银行卡收单,主要是线下消费场景的支付方式。图表:第三方支付分类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华安证券研究所2016年3月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后在2016年9月6日实施,俗称“96费改”。在“96费改”前,刷卡手续费按政府定价执行。“96费改”取消按商户类别收费分类设定,刷卡手续费借贷分离、统一费率、实行自主定价。根据九六费改,发卡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由现行区分不同商户类别实行政府定价,对借记卡、贷记卡(含准贷记卡,下同)执行相同费率,改为不区分商户类别,实行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并对借记卡、贷记卡差别计费。费率水平降低为借记卡交易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35%,贷记卡交易不超过0.45%。银行卡清算机构收取的网络服务费由现行区分商户类别实行政府定价,改为不区分商户类别,实行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分别向收单、发卡机构计收。费率水平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由发卡、收单机构各承担50%(即分别向发卡、收单机构计收的费率均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325%)。以1000元的交易金额为例,商户最终收入约994元,其中3.5元支付给发卡行;0.65元支付给银联;约1.5元支付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图表:九六费改银行卡收单费率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华安证券研究所银行卡收单业务主要包含两种业务模式:1)刷卡模型;2)扫码模式,包含主扫与被扫。刷卡模式刷卡业务模式下,主要涉及付款方、收款方、第三方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发卡行。以付款方采用借记卡支付1000元为例1.付款方支付1000元给收款方,表面上信息流显示,资金从付款方流向收款方。背后资金流,实则是资金从付款方的账户,打向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1000元。2.随后,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向付款方的发卡行支付0.35%的发卡行服务费,也即3.5元;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清算机构也即银联支付0.0325%网络服务费,也即0.325元。3.第三方支付公司,留下自己的收单服务费,通常为0.1%-0.2%,也即1-2元,剩余的金额则打给收款方账户。经过上述流程,最终收款方收到994-995元。图表:银行卡收单流程——刷卡资料来源:华安证券研究所(注:根据九六费改文件绘制)扫码模式线下扫码模式,可以划分为主动扫码与被动扫码。主动扫码,支付方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进行支付;被动扫码。即是商家采用pos机具或特定扫码设备。扫描客户的支付二维码。在扫码的模式中,主要流程都与刷卡相似,支付宝/微信更像充当发卡行角色。而背后与银行之间的费率,则由支付宝、微信自行谈判。扫码业务的收单服务费用并不固定,主要依托市场调节价格与支付宝、微信定价。图表:银行卡收单流程——扫码资料来源:华安证券研究所(注:根据九六费改文件绘制)二、需求概况支付规模稳健提升在银行卡收单规模方面,根据人民银行数据,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交易量与交易规模、银行卡交易量与交易规模稳健增长,第三方支付市场空间稳健提高。图:我国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交易笔数,2011-2021图:我国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2011-2021图:我国银行卡交易量,2011-2021图:我国银行卡交易规模,2011-202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证券研究所三、个性化需求在移动支付收单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电子支付业务笔数持续增长,2015年后电子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总体波动上升。而在电子支付业务中,移动支付业务的规模持续增长,占电子支付业务的比重不断上升。图:我国电子支付业务交易笔数,2013-2021图:我国电子支付业务交易规模,2013-202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证券研究所图:我国移动支付业务交易笔数,2013-2021图: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2013-202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证券研究所四、趋势分析支付方式和媒介的创新为行业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主趋势数据来源:ifind,招商证券整理线下收单受疫情冲击,疫后或迎修复支付行业参与者主要包括监管部门、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清算机构、商户、用户及基础支持供应商。第三方支付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个人支付和企业支付,经营需要监管机构的牌照许可。据艾瑞咨询,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和监管趋严等企业支付中的线下收单业务规模预计下滑,但未来将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22年国内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预计达487.1万亿元,同比增速8.5%。自22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疫情防控逐渐全面放开,宏观经济总体向好,政策引导银行业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支付交易规模也有望随之增长,从银行业净利润看,22年四季度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已达3220亿美元,同比增速在0%-10%。图表: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万亿元)及增速来源:艾瑞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第三节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需求市场特征与特点一、三年疫情,线下收单交易流水、业务规模受到影响疫情前,银行卡线下收单行业快速发展。2017-2019年,行业规模增速分别为38%、25%及16%。2019年线下收单行业规模更是达到了64万亿元。叠加线下扫码支付的快速发展,线下扫码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影响,线下消费等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从消费品零售总额(线下)数据可以看到,疫情封控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比下滑明显。由此导致,疫情3年,线下收单受到较大冲击。联网商户数量、联网POS机具均出现较大幅下降。2022年Q2,联网POS机具3670.3万台,环比下降66.38万台。2022年Q2,非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量,交易笔数为195.70亿笔,同比下降0.97%;金额为13.57万亿元,同比下降4.02%。图表:联网POS机数量下降明显从上市公司的费率来看,疫情期间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拉卡拉、国通星驿(新大陆子公司)、嘉联支付(新国都子公司)均教疫情前有所下降。从3家公司财报中披露的支付业务收入/支付业务流水,得到平均费率来看,2018年之后,平均费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或有2方面:1)早期行业竞争激烈,费率下降或有竞争因素导致的费率下降。2)2020年以来,疫情或导致线下商户经营、支付困难,因此行业费率下降。图表:主要上市支付公司费率变化二、第三方支付行业迈入饱和渗透期,增速放缓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主要参与者有账户侧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收单侧支付机构和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近年来,在网络购物、社交红包、线下扫码支付等持续推动下,移动支付渗透率不断提升,三方支付迎来高速发展期;但随着三方支付行业迈入饱和渗透期,交易规模增速放缓。据艾瑞咨询,第三方移动支付总交易规模由2016年58.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9.2万亿元,CAGR为43.5%;预计2025年为456.2万亿元,CAGR为12.9%。图: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三、数字人民币加速推广,第三方支付市场迎来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时期,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支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便捷性、普惠性及隐私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人民币应运而生,为电子支付行业市场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目前国内数字人民币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深化推广,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2022年数字人民币APP已于各大应用商城上线,并在冬奥会成功迎来重要展示,央行于4月2日发布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名单,在现有的“10+2”基础上新增天津、重庆、广州、福州、厦门以及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和金华)。伴随数字人民币试点迎来再扩容,支付场景和进入场景的方式将逐步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我国支付体系将在运行平稳、业务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图:2021M6-2022M8e-CNY累计交易金额(亿元)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图:2021M6-2021M12e-CNY个人钱包开立数量(亿个)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四、中小微商户基数庞大,二维码收单占比持续提升小微企业是中国市场工商业主体,长久以来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地位。近年来小微企业占全国各类市场主体中比重仍保持小幅攀升的态势,2021年达96.8%,中小微商户庞大的基数是线下收单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线下收单机构通常具有庞大的地推团队,在推动中小微商户完成初步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支付方式来看,线下收单可分为银行卡收单和二维码收单。由于二者分润模式不同,二维码/银行卡收单费率通常为0.38%/0.6%。中小微商户单次交易金额通常较低且更为频繁,二维码收单费率更低且更为便利,二维码支付占比持续提升。图:2015-2021年小微企业数量占比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南证券整理图:2016-2020年线下收单交易规模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图:2016-2021二维码和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占比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图:银行卡/二维码收单分润逻辑和费率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五、低线城市持续渗透+个人码新政,二维码收单实现超三方支付行业溢价增速条码支付可以分为头部支付机构官方直连的收款码、个人码和聚合支付(二维码收单)三种方式。在低线城市持续渗透和个人码新政推动个人码向经营码转化两大因素驱动下,二维码收单覆盖商户数量持续增长,二维码收单市场规模空间广阔。据艾瑞咨询,二维码收单总交易规模由2017年1.5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8万亿元,CAGR为86.9%;预计2025年为30.7万亿元,CAGR为25.7%,远超三方支付行业增速。图:2017-2025E二维码收单交易量规模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图:2017-2025E二维码收单覆盖商户数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1)二维码收单便捷价低,低线城市持续渗透。2019年,国内收单市场一、二线城市收单业务收入占比为58%,三四线城市占比为20%;但从消费零售额和GDP占比来看,国内一、二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GDP占全国总额仅为36.7%/35.3%,三四线及以下地区的下沉收单市场渗透率亟待提升,而下沉市场主要商户为中小型商户,对便捷价低的二维码收单需求旺盛,二维码收单业务在低线城市渗透空间广阔。(2)个人码向经营码切换,二维码收单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2022年3月1日起,对于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需要使用商户收款条码,这一政策约束给二维码收单侧带来正面促进作用,收单业务规模将持续增长。目前,个人码转经营码政策由于疫情原因暂缓,但出于规范性考量,预计未来制度仍会加快落地。图:2020年二维码支付不同类型占比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西南证券整理第三章2022-202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深度调研第一节第三方支付行业政策环境与模式一、产业政策环境第三方支付行业总体产业政策稳定:前期政策制定多围绕监管完善、风险政治等主题,旨在推进行业健康发展;近期总体政策更新较少。表: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关政策二、“96费改”奠定行业费率标准2016年3月,发改委和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对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收费模式和定价水平进行了重要调整,于2016年9月6日正式实施,因此被业内称为“96费改”。“96费改”后,第三方支付各环节分润比逐渐趋于稳定。“96费改”后,支付的收费总体原则确定:即区分商户类别制定商户手续费,以餐娱类1.25%、一般类0.78%、民生类0.38%和公益类0,并按7:2:1的比例在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及卡组织之间分配。借贷合一,政府指导定价,特定行业实施上限管理。表:“96费改”前后费率对比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东方证券研究所三、产业参与方及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的主体为账户方、清算方以及收单方。其中,账户方基本为支付宝、微信二分市场:清算方主要由银联等国家机构完成,收单方的市场化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分析的重点落脚于收单方。账户方:C端用户用以支付的钱包,既可以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也可以是银行账户(即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快捷支付完成交付交易)。代表性机构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清算方:负责支付过程中的资金清算、交易对账等职能,并收取一定的清算手续费。其中银联主要承担银行卡收单等清算职能。2017年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成立后,开始承担互联网支付的清算功能。收单方:即受理机构,负责对接端商户,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并将收到的付款结算后转至商户账户。该类机构主要包括银联商务、拉卡拉、移卡、新国都等。早期收单方式以POS收单为主,近年来二维码等条码收单业务占比逐渐提升图:第三方支付产业链图谱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东方证券研究所第三方收单商业模式较为简单:厂商通过在商户铺设自己的终端收单设备(POS机、聚合支付条码等),商户通过收单方的机器向消费者收费。在此过程中,收单方会向商家收取部分交易费用。而在后续的清算过程中,收单方需要向账户方与清算方支付部分通道费用。剩余的部分为收单方厂商的利润。图:第三方支付流程(考虑收单外包等环节,且费率在不同情况下稍有区别,仅作参考)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东方证券研究所支付行业盈利模式较为简单,在铺设POS机具后,从用户支付的费用收取0.38%-0.8%的手续费作为收入,再从中扣除付给清算方、账户方的成本。表4:支付环节参与方盈利模式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蓝色智慧,东方证券研究所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中的价值分配支付产业链中各方价值分配:商户承担手续费=收单机构+数字钱包(若有)+清算机构+发卡行(若有)商户费率:经六次费改,1993年至今费率从3%降到0.6%,全球较低水平;由政府定价过渡到发卡清算指导价,收单市场议价收单机构:收入为直接向商户收取的收取费;成本为发卡行(POS)或数字钱包(线上、扫码)分润、清算费用和服务商分润数字钱包:收入来自于收单机构分润;主要成本来自于与发卡机构的分润清算机构:单价费率短期相对稳定,长期看下降趋势。总费用与清算次数相关,POS刷卡和移动(扫码)支付清算价格不同发卡银行:收入为涉卡交易的收单机构或数字钱包机构的的分润,逐步市场化;成本为清算费用。四、支付行业监管趋严,行业运行更规范支付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对支付价值链上的不同角色提出更细化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于收单侧支付机构政策更加强调强化对支付受理终端和特约商户的管理,对于账户侧支付机构则更侧重备付金的存管、划转、监督原则等。总体上,支付行业相关政策不断趋严趋细,为构建行业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基础。受监管趋严和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款、牌照买卖、股权变更、公司被清退等情况。图表:近年部分支付行业相关监管政策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改委、国金证券研究所图表:2022年起部分被罚款、股权转让、被清退的支付机构五、第三方支付收单: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有提升空间第三方支付收单是移卡的基础业务。根据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主要分为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收单机构主要业务集中在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根据公司年报,移卡2021年在基于应用支付(网络支付)和传统支付(银行卡收单)的总交易量占比分别为60%和40%。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相关方包括:账户侧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收单侧支付机构以及收单外包商。1.账户侧支付机构指消费者的银行卡的发卡行或微信、支付宝等电子钱包服务商。支付宝、微信的运作模式是与各大银行合作,在每个银行开立单独的客户备付金账户,客户的资金流转通过在银行的虚拟账户实现。这种直连模式绕开了清算机构,使交易与资金流无法受到监管。2017年央行发布通知,切断第三方机构和银行的直连,全部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到央行或央行指定的存款账户。账户侧的市场呈双寡头垄断格局。根据艾瑞咨询第三方支付行业报告,按总交易额计算,2020年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4.4%,微信支付市场份额为39.4%,二者总计市占率约94%。2.清算机构负责建立清算网络,连接不同支付机构,提供资金清算、交易服务。国内清算机构有两家:银联和网联。银联2002年成立,是为了接入第三方支付而生,最早负责银行卡的跨行清算。2017年“断直连”后,网联负责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间的资金清算业务。银联和网联业务类似,有一定竞争关系。银行卡收单业务清算机构走银联通道,而移动支付既可以走网联,也可以走银联通道。大部分第三方机构会同时接入银联和网联。3.收单侧机构与商户签约,提供支付收单服务。收单市场有三类主体:银联下属公司银联商务、商业银行和独立第三方收单商。支付牌照是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行业根据规定,从事收单业务必须有《支付许可证》,目前共发放238张许可证。从2015年开始,支付牌照审批收紧,原则上不再发放新的支付牌照。行业巨头多通过收购具有牌照资质公司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卡同时拥有银行卡收单和移动电话支付的支付许可证。根据央行支付清算协会公告,截至2021年底,拥有全国性银行卡收单牌照的仅剩31家,其中同时拥有移动电话支付牌照的公司仅有16家,移卡子公司乐刷是其中一家。4.收单外包机构收单商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是腰部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餐饮和零售行业。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8年餐饮与零售行业商户合计占收单商客户的87%。收单商多与独立销售代理合作进行商户拓展,将收单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收单外包机构帮助收单商地推,扩展客户,而核心的资金结算、商户资质审核仍由收单商负责。根据移卡招股书披露,2019年在收单外包渠道的营收占总支付收入的88%。拉卡拉2018年商户拓展服务占渠道代理收单业务收入比例达到67%。从支付方式来看,第三方支付收单商的业务根据支付方式可分为银行卡收单和扫码收单。银行卡收单指消费者使用刷卡方式进行支付,支付终端有传统POS、电签POS和智能POS。根据艾瑞数据,线下商家的银行卡收单交易量规模从2016年的31.6万亿元上涨至2019年的52.1万亿元,但整体增速不断下滑,2017到2020年的增速分别为32%/17%/7%/-7%。从业机构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参与银行卡收单的企业有三类:银联下属公司银联商务、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收单商。银联商务为行业龙头,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份额被众多独立第三方收单商与商业银行切分,拉卡拉、移卡等机构在第三方机构支付量中排名靠前。根据移卡公司投资者日交流,2021年1至10月单月交易量超过1200亿的8家头部机构交易量总和为16.56万亿元,占64%的市场份额,其中移卡市占率为5.28%。对于扫码收单业务,移卡等独立收单商切入的市场以腰部中小企业为主,大型KA以及尾部微型商家更多会选择与微信、支付宝直接合作。行业从业机构不仅有如移卡、拉卡拉等独立商户侧收单商,账户侧的微信、支付宝等同样参与收单市场。移动支付收单分为直接连接模式和间接连接模式。直连模式指商户直接与微信、支付宝等签约,支付和清算由账户侧机构完成。直连模式的客户有两类:第一类是头部KA客户,如大型连锁餐饮、商超等企业。这类企业的交易流水大,与微信/支付宝单独签约,能够拿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优惠费率,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另一类是使用个人码的微型商家。个人收款码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经营性收款方式,不被计入商户收单。尾部小微商家,如流动摊贩、早餐店多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进行收款,无手续费,申请门槛低。直连模式下,“个人码转商户码”新规为收单行业带来增量空间。2021年11月,央行发布《个人条码支付新规》,限制个人静态收款码使用,带有明显经营性质的商户需从个人收款码过渡到商户码。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拉卡拉、移卡、通联、银联商务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是持牌机构,经营银行收单业务,个人静态收款码停止后,有利于第三方公司将聚合收款的二维码产品、扫码合作产品等收款工具投放到市场中去,提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份额。2022年2月,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关于优化条码支付服务的公告》,新增“个人经营收款码”,微信、支付宝也同步跟进。个人收款码与个人经营收款码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场景。央行规定个人收款码只能用于个人间偶发性、面对便的转账收款,个人商户经营性收款需逐渐转换到商户经营性收款码。目前仍处于条码切换的过渡期,个人收款码仍可继续使用。间连模式下,独立收单商在微信支付宝和商户间起中介作用,代收不同账户侧的资金,统一资金清算划拨。直连模式和间连模式可类比成“直销模式”和“代销模式”的区别。这一部分商户是移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收单商的目标用户群,收单的设备包括扫码枪、小白盒、聚合码等。因此,微信支付宝与移卡等收单商虽然都在收单侧有业务布局,但更多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微信支付宝在尾部商家推行个人收款码主要目的是拓展账户侧电子钱包的使用场景,增强账户侧的用户粘性,而不是通过此业务进行盈利。商户收单业务需要线下商户的面签、店铺的审核等大量线下工作。收单商帮助微信支付宝进行线下商户拓展,同时账户侧机构给予收单商优惠的手续费率(20bp)。行业规模:根据艾瑞咨询测算,整个线下商家扫码支付量规模从2017年的6.3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5.2万亿元,CAGR为53.7%。扫码支付市场以直连模式为主导,2020年尾部小微商家的个人收款码支付约占65%,KA头部商户交易量占7%,聚合扫码交易量占28%。直连模式和间连模式按交易额计算的比例在7:3。如果按交易笔数计算,保守估计直连模式占85%以上。渗透率:移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下扫码收单业务2020年交易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2021年增至15.2万亿元。聚合扫码从2015年开始发展,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使用聚合扫码(不包括个人码、KA直连)的线下商户约有2500万,主要集中在餐饮和零售行业,渗透率在45-50%左右。包括个人码在内的使用扫码支付的商户数量大概在5000万左右,全国小微零售、餐饮等商户总量大概在7000-8000万家。行业格局:随着移动支付进一步推进消费者支付习惯的改变,8家头部机构扫码收单交易同比增速明显,传统收单向条码支付转型的趋势明显。根据移卡投资者日交流,2021年11月聚合扫码日均峰值为3.5亿笔,其中峰值超过1000万笔的头部机构有10家,共占市场53%市场份额,剩余机构市场份额为47%。移卡在聚合扫码行业处于第一梯队。根据移卡投资者日交流,2021年11月的交易笔数为4419万笔,同比增速88%。超过拉卡拉,成为行业市场份额第一,占有约13%市场份额。六、行业支付费率逐渐企稳国内银行卡收单行业不断探索、改革支付费率管理制度,先后经历过数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产业分润模式,商户支付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政府指导价阶段:2003年,人行发布《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建立起发卡行、收单商、清算组织的“7:2:1”的分润方式,并且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费率,在这种模式下,收单商分到的费率在15-25bp之间。2)市场化定价:2016年,发改委制定借贷分离的定价机制,对发卡银行和清算组织分润实施政府指导价,而收单机构的服务费完全市场化议价。自2016年费率改革后,收单商的费率整体经历一波下调,目前已经逐渐达到稳定阶段。银行卡的成本费率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定价,扫码业务费率如支付宝、微信,由其自主定价。以拉卡拉为例,根据公司招股书,银行卡收单费率在55bp-60bp,扫码费率30bp-38bp。收单机构的在银行卡收单业务平均分润水平在10-12bp左右,在扫码收单分润在17-18bp左右。给商户的费率是根据成本费率、公司产品和商户情况定点加价。扫码收单和银行卡收单的费率差异主要源于成本端。对于收单机构来说,给商户的费率,在成本费率基础上做一定加点,净费率差异不大。扣除收单外包机构的销售佣金,收单商的利润费率在3-4bp左右。第三方支付收单商大多销售代理政策,将商户拓展外包,给予销售佣金。具体的分润方式是收单外包机构签约,确定商户刷卡的成本结算费率,外包商可在给定的价格区间内自行确定给商户的费率(银行卡收单区间:55bp-60bp,扫码收单区间:30bp-38bp)。因此,收单商的利润为支付给发卡行和清算机构的手续费和从外包商收取的成本费率的差价,外包商的利润分成是给商户设定的支付费率与成本费率的差价。银行卡收单的平均结算费率在52-53bp,而支付给发卡行和清算机构的手续费为48.25bp(仅考虑信用卡),因此收单商银行卡收单的利润费率在4bp左右。对于扫码收单,结算成本费率在23-24bp左右,给微信支付宝和清算机构的手续费为20bp,因此收单商在扫码收单的利润费率在3-4bp左右。七、第三方支付硬件机具供应商情况分析产业链角色:硬件机具的供应商为线下收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上游,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其采购设备并销售给商户。覆盖场景:POS刷卡收款受理线下收款码业务。随着银行卡支付业务模式、受理终端与渠道的不断创新,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扩大,呈传统实体商户收单、网络新型收单融合发展的趋势。2018年4月,人民银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正式实施,实体商户条码支付业务由网络支付调整至银行卡收单统计。POS机国内市场:天化版初现,受二维码替代效应和疫情冲击,短期内渗透率或已达高位。截至2021年末,银联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2,798万户,较上年末减少96万户,同比变动-3%;联网POS机具3,894万台,较上年末增加61万台,仅增长1.6%。虽然POS机具从商户数量端的渗透率仅不足20%,小微商户智能POS覆盖率仍然较低。受二维码支付方式对个体商户的覆盖叠加疫情导致的线下消费低迷加剧了B端市场对设备的需求,国内消费POS机具联网台数天花板初现。智能化升级替换升级替换或成为境内业务新一轮增长动力,但目前C端巨头和B端龙头公司对新型或智能设备的铺设热情有所降低。“刷脸”“掌纹”等C端巨头发起推广的新支付方式曾获得短期热度,但因未改变底层支付行业逻辑或解决明确痛点并未获得持续性增长。新方向:向外角逐海外市场,硬件销售业务量价齐升。量:全球来看,POS终端需求旺盛,渗透率有望提升,我国POS机具硬件厂商处于世界一流,硬件出海成为新方向带来高增长。价:海外业务毛利率显著高速公司整体毛利率。以新国都为例,2021年海外业务毛利率约42%,几乎是公司整体毛利的两倍,海外业务的快速且持续的增长将进一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新方向:向内下游渗透进入B端市场,深耕收单与商户服务。头部硬件厂商通过并购进入银行卡收单机构。新国都2018年收购嘉联支付100%股权开展银行卡收单;新大陆2016年收购国通星驿获得全国性银行卡收单牌照。掌握“数据流资金流”,“软硬兼施”更深度服务B端商户。收单业务虽净利率下滑,但有望成为公司营收增长推力。切入收单业务有填补了硬件公司对于商户“数据流”和“资金流”的信息空缺,通过给商户提供增值数字化服务和金融服务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对于硬件商户而言,“硬服务”智能收款终端和“软服务”数字化服务的结合具有先天优势。第二节2022-202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一、支付受疫情冲击增速放缓,后续有望修复疫情冲击消费,支付大盘易承压,原因在于:1)消费场景场景受限:疫情封控造成用户生活半径缩小,消费场景减少。2)消费者收入减少,消费意愿下降:疫情冲击大量实体经济行业,部分人群失业或工资降低,可支配收入用于居住、食品、医疗保健等刚性支出。3)消费者对未来宏观信心不足,增储、超储情况较多,即期消费相应受到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疫情爆发时期,支付大盘受冲击明显,1020、2Q22.中国电子支付交易笔数分别同比-4.80%,+1.05%,交易额分别同比-18.78%,+1.15%;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支付大盘交易量及交易额增速均明显高于22年。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支付规模有望修复。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放松,且本轮疫情感染高峰已过,我们预计后续因疫情导致的大规模封控和群体层面感染影响将大幅度减少,2023年支付大盘增速有望修复。图: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万亿)图: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二、账户侧:C端格局稳定,B端竞争仍激烈2021年1月20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这一文件的出台代表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层级的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依法履行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建议采取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停止实施集中、按照支付业务类型拆分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措施。表:《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市场支配地位相关规定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证券研究所对于C端头部两家机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言,用户支付习惯已经形成,C端用户粘性短期难以替代,C端第三方支付账户侧格局已然稳定。而对于B端而言,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可以为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企业提供集支付、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带动第三方支付规模的提升。B端通过商户服务、产业生态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商户的竞争仍然处于强竞争期。图:2020-2025年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三、收单侧:关注致力于打造支付业务闭环的新入局者互联网巨头通过收购入场:近年来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均开启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牌照收窄,美团、拼多多等大型电商通过收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9年6月6日,京东收购哆啦宝100%股权;2020年1月24日,拼多多收购付费通50%股权,2020年9月3日,字节跳动收购合众支付100%股权。其中,美团集团-金融服务平台旗下的美团收单,专注于实现支付、外卖、团购、会员营销的功能融合,已开发出“智能POS”、“美团收款码“秒付”“全渠道会员营销”等一系列智能、快捷、高效的产品。支付业务可以帮助互联网巨头构建支付业务闭环:开启支付业务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具有多方优:帮助互联网企业节约支付手续费,企业体量越大,可节约的支付手续费规模越大;互联网巨头可以依赖第三方支付业务形成自身的业务闭环,巩固自身依托流量优势积累的数据资源;互联网巨头可将交易流量转化为支付流量,后续可进一步开拓信贷、理财等金融服务,拓宽业务场景。监管部门在推行反垄断政策,改善商业竞争环境,禁止部分厂商通过零费率手段恶性竞争,扩大业务规模,未来不公平的竞争状况会大幅度改善,整个行业竞争环境将逐步改善。四、第二增长曲线探索:产业数字化基础——聚合支付聚合支付的定义较为广泛,包括支付方式的聚合、支付场景的聚合、支付资金到账和管理的聚合以及支付能力的聚合。聚合支付的供应商在为商户提供多个支付渠道融合的同时,叠加收银终端销售与维护、营销导流等服务,在提高商户粘性的同时提高商户数字化转型的程度。图:聚合支付平台功能数据来源:亚银网络,东方证券研究所国内的聚合支付已经历业务探索期,未来聚合支付的发展将更加成熟。聚合支付发展初期门槛低,众多厂商发展速度较快。但聚合支付后期维护成本更高,这导致了聚合支付厂商盈利能力差,虽然行业厂商众多,但发展初期并未出现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随着聚合支付商业模式发展逐步成熟,聚合支付供应商在为中小微商户提供支付的同时开拓增值服务,如线上化进货渠道、面向管理侧业务的SaaS平台服务等。未来,头部聚合支付收单机构(收钱吧、云收单)的规模效应预计将逐步显现。五、头部支付企业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头部公司在行业集中度提升情况下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近年来商业支付监管趋于严格,支付企业审查及处罚力度逐渐递增,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自2016年起逐年降低。2011-15年间共发放271张牌照,截止22年已注销(包括不予续展)70张,目前仅剩下201张。其中22年共注销(包括不予续展)23张,创历史新高。在此情况下,第三方支付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公司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图表:2011~2022第三方支付牌朋发放和注销情况图表:2011~2022第三方支付牌照存量变动情况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金证券研究所六、部分企业已落实提价,费率对比海外仍有提升空间(一)国内:第三方支付产业不断发展,行业内已有公司发布公告提价央行对于不同商户的不同支付手段实施了手续费率规定。对于标准类商户(如KTV等娱乐场所),服务费率约0.6%,优惠类商户(如大型连锁超市、加油站等),服务费率0.38%-0.48%:公益类商户(如公立医院、学校等)不收服务费。支付服务费收单机构费率+发卡行费率+清算机构费率,条码支付中,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类似发卡行的角色,发卡行服务费率及清算机构服务费率规定了上限,收单侧费率试市场化定价,目前刷卡收单服务费率0.6%左右,条码收单服务费率0.38%左右。假如发卡行、清算机构施行服务费率均为规定的上限,则目前分润比例为发卡行:收单机构:清算机构=7:2:1,若收单服务费率变化,分润比例会随之变化。图表:不同渠道支付费率及机构分润比例来源:央行,艾瑞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目前行业内有部分公司费率提升。据星驿付官网,公司根据《关于进一步推广云闪付业务相关事项的函》,将不再延续IC卡小额免签免密优惠费率,交易费率将按照刷卡费率执行。由于商业银行及银联的费率基本固定,以及支付行业的成本和费用相对固定,由于费率提升贡献的收入向利润的传导空间大。(二)国外:海外支付机构费率较高,国内费率提升空间较大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费率仍较低,与国际费率水平存在差距。国内目前第三方支付面向B端的标准费率为0.6%,面向C端的标准费率为0.1%:Paypal在美国本土根据不同支付方式向商家收取的标准费率区间为1.9%-3.49%(另加0.49美元固定费用),在中国大陆Paypal对商户的国际交易收款标准费率为4.4%(另加0.3美元固定费用):美国移动支付巨头Block(原名Sgaure)根据不同支付手段和行业类型标准费率区间为2.6%-3.5%(另加0.1-0.3美元其他费用),1Q18至3022,Block支付费率整体在2.9%左右。图表:美国Block线下POS机费率第三节2022-202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一、竞争格局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第三方支付呈现支付宝和财付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中支付宝占据淘宝等电商渠道,份额占比55.4%,财付通份额相对较低,占比38.8%。从行业趋势看,第三方支付GMV变化增速放缓,2019年起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速放缓至20+%。从业务范围看,支付宝和财付通业务范围基本一致。支付宝拥有天然优势电商场景,财付通使用高频但单笔交易额低,理财及微贷业务上,蚂蚁金服完整性及成熟度更高,当前腾讯凭借小程序及直播电商完善自身支付场景生态,开始加速追赶。微信支付宝绝对领先,流量和规模各有千秋微信支付在用户规模和支付频率上较支付宝更有优势,受益于微信作为日常交流工具的高渗透率和便捷性,微信支付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更高,适用人群更大,尤其在线下消费类交易场景中的交易表现领先于支付宝。微信支付覆盖包括商超零售、线下餐饮支付、日常出行单、票务/娱乐场所内消费等支付场景,相比支付宝擅长的团购、外卖和网购具有更高的支付频率。在交易规模上,支付宝较微信支付更有优势,根据招股书测算,2019年支付宝总支付交易规模为111万亿元,而财付通的交易规模约为80万亿元。得益于淘系在电商领域持续稳固的领导者地位,支付宝在电商平台上的单笔交易金额与总交易量常年高于微信支付,导致其更大规模的交易金额,蚂蚁集团旗下理财服务的产品规模优势和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也进一步增加了其在交易规模上的优势。图表:2022Q3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份额资料来源:易观分析,中信建投图表:微信支付宝MAU对比资料来源:TrustData,中信建投二、从用户侧看从用户侧的支付方式来看,支付媒介从现金到刷卡再到移动(网络)支付的趋势已不可逆,近C端移动(网络)支付目前是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主导。格局:第一梯队为两大第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以绝对优势领先,整体结构趋于稳定。移动支付端规模大,增长速度较快,集中度高未来有望诞生后期之秀;网络支付规模趋于平稳,格局略分散。移动支付总规模中消费占比呈提升趋势,但目前仅占约1/4;以双巨头为主导的数字钱包引领破壁“消费”账户侧数字钱包的核心资产是C端用户的依赖性.双巨头以用户端的数量和粘性为基础形成强大护城河,“出圈”支付并衍生出个人金融增值服务。“出圈”支付: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均经历了从专项付款工具到综合支付工具的转变,打通线上线下,连接B端C端。支付宝:从解决互联网购物信任问题的担保交易工具,凭借C端用户的依赖,把支付宝的使用范围从淘宝平台内到生扩展到其他平台,并完成线上到线下的跨越。电商起家让支付宝的发展方式成为第二梯队中众多电商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效仿对象。财付通:社交APP微信以红包为切入点为赋予个人社交账号以钱包工具属性,之后微信内小程序功能上线,凭借C端丰富流量吸引了大批线上商家入驻;线下消费也受益于扫码支付的契机迅速进入第一梯队。“支付+”金融服务:用户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使用不仅限于线上线下的购买,包含了转账、信用卡还款、充值以及金融产品等非消费支付需求。两大巨头均以支付为流量入口,在支付功能之外,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消费金融、保险、理财等一列服务,构建完整C端综合金融。增值服务尤其是与消费购买关联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可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客观业务增量。第二梯队虎踞龙盘各显神通,有望借助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增长,生态外部拓展能力为破局关键。第二梯队背景多元,未来或迎来内部结构重新洗牌;第二梯队支付工具的功能性与双巨头目前并无显著优势,第一梯队的强势优势依然稳定,预计C端用户心智和使用习惯层面的突破。第二梯队主要有四类:1.高GMV(潜力)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京东、美团、拼多多等新老互联网电商,和直播带货以及线下商家服务的顶流玩家字节、快手,先后进军第三方支付赛道。具有电商属性参与者参考进入支付领域具有较为直观的动机和模式:✓节省通道费用、保护交易数据。当前,主要头部电商几乎均已向两大支付巨头开放支付方式的选择,在平台高GMV,使用自营支付渠道可节省通道费(0.38%至0.6%);电商业务实现闭环、用户和商户信息的保护。✓支付钱包为基础构建完整金融生态。与双巨头模式相同,支付为流量入口,C端匹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保险等“支付+”业务。2.云闪付。移动支付中的国家队,背靠银联与100多家银行签约,与银行卡绑定关系强,资金安全监管具有优势。纯支付功能与支付宝和财付通相比,并无显著差别。受益于银行资源和较大规模的推广投入,累计用户数在2021年末接近3亿,但实际月活和日活用户数相较财付通、支付宝差距较大。云闪付的发展从形式上构成了对双巨头寡头垄断地位的破局,例如在微信支付付款环节,如果手机已预装银联云闪付APP,支付选项中会出现云闪付付款选项,标志着支付领域走向更开放环境。目前从C端用户使用习惯角度来看,暂未产生显著的分流效果。3.手机厂商。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目前已经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已进入C端第三方支付领域;oppo/vivo虽未取得牌照,但通过与银联合作的方式推出了vivopay。手机系支付工具与互联网系错位竞争,主要阵地是自营硬件生态内应用购买和线下硬钱包支付。基于较大的用户规模和当前较低规模有望获得高增长。考虑到公司的主营业务体量,支付及其增值业务带来的增量短期内相对有限。4.金融集团系:壹钱包。背靠平安系金融帝国,自有资金和客群流量基础保证了业务规模的下限。用户画像偏高端,典型低频高额,实现脱离传统模式的传播裂变能力是未来是否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三、从商户侧格局:从商户侧看收单机构,主要是由银行系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构成。线上收单格局因电子商务平台化程度,集中在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头部机构。线下收单市场较为分散,竞争激烈,双巨头引领的扫码支付对POS刷卡产生替代效应同时打开了收单市场的下沉空间。线下商户对收单机构的选择和痛点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线下收单的市场格局和机遇。四、2023年支付牌照注销分析2023年4月,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西安长安通支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安长安通”)的支付牌照被正式注销,注销原因为主动申请注销。来源:央行官网4月23日,西安长安通公告称,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即日起,我司将不再办理非交通领域小额消费业务。因小额消费业务萎缩,为更好履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专注做好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领域的便民服务应用。4月26日,西安长安通工作人员表示,“以后就只专注在公共交通领域了。”目前,央行累计注销79张支付牌照,2023年以来,已有9家支付机构牌照被注销,已获许可的支付机构还剩192家,跌破200大关。年内第9张牌照被注销西安长安通成立于2008年,由西安市政府特许经营西安市城市一卡通IC卡制作、发售、结算及系统投资、建设和管理,并授权独家拥有西安市城市建设事业IC卡密钥的管理和使用权。股东由西安城投集团携其下属8家企业及西安轨道交通投资发展公司、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等11家法人单位共同组成,西安城投集团持股比例40%。而西安城投集团是一家由西安市国资委100%持股的地方国企。2014年7月,西安长安通获得预付卡牌照,属于第七批持牌支付机构,同期获牌的支付机构还有瑞银信、联付通、合众易宝、汇聚支付、合利宝、敏付、乐刷、讯联智付等。2019年7月,央行公布第七批支付牌照续展决定,包括西安长安通在内等17家机构,牌照有效期被延至2024年7月,距离到期还有一年多时间。实际上,西安长安通被注销早有预兆。2021年9月,西安长安通曾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被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处57万元罚款。4月23日,西安长安通曾公告称,长安通实体卡在去年10月起已经正式停止对商超、便利店等特约商户的小额消费业务,将专注公共交通领域。在市场化和金融严监管之下,支付行业牌照的优胜劣汰仍在加速。2023年以来,被央行注销的支付牌照已达9张。自2011年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央行总计发出271张支付牌照。截至4月26日,支付牌照已缩减至192张。经梳理,2015年至2022年,支付牌照注销数量分别为2张、3张、19张、9张、1张、4张、9张、23张。在上述被注销的支付牌照里,绝大多数为预付卡机构,注销原因多分为主动注销和不予续展。同时也包括像腾付通这种持有全国收单和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机构。4月26日,业内人士对表示,作为一项成熟的市场,支付行业已经进入竞争激烈的阶段,市场饱和度较高,新的支付机构进入门槛较高,因此支付牌照的价值相对下降。此外,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对支付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支付牌照的价值下降。“未来支付牌照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述人士表示,未来支付趋势将继续向数字化、智能化、无感支付、跨境支付等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跨境支付将成为支付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科技公司钟爱支付牌照?早几年,支付牌照还很“吃香”。从2012年起,围绕支付牌照展开的股权交易案例每年都有发生,其中2015-2016年为高发时期。据移动支付网发布的《十年激变——中国第三方支付牌照研究报告(2011-2021)》统计,从2012年京东集团收购网银在线开始算起,支付牌照相关的交易案例共62起。注意到,近些年很多科技公司都在收购支付牌照,如阿里、腾讯、拼多多、今日头条、快手等。那么,拥有一张支付牌照对于产业巨头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此前,有消息称,美团、拼多多等平台都收到过来自央行的“二清”整改通知,即商户没有清结算资质。而没有支付牌照的电商一旦涉及其他商户在其平台上开店售货,就会形成央行严令禁止的“二清”模式。也就是说,一张支付牌照相当于合格资质,可以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扫清障碍。此外,牌照布局也为公司探索业务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2020年8月,字节跳动收购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支付牌照后,抖音很快便推出了抖音支付。除了支付牌照之外,字节跳动又拿下了保险中介牌照,并宣布申请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2017年12月,滴滴收购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北京滴滴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获得支付牌照,相关App很快上线滴滴支付选项,目前滴滴快车、滴滴专车、花小猪打车、青桔单车等均已支持滴滴支付。2016年9月,美团收购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获得支付牌照,目前美团支付成为美团系App的首选支付方式。除了第三方支付,美团金融版图还包括消费信贷、联名信用卡、数字人民币等。五、针对牌照需求的并购增加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牌照、移动电话支付牌照、固定电话支付牌照、数字电视支付牌照、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预付卡受理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等。央行自2017年起整顿第三方支付,收紧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表:首批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名单注: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拟与其控股股东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整合工作,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了中止续展审查申请,在中止审查期间继续开展业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证券研究所第三方支付牌照收紧后,公司多通过并购/收购股权方式人局2018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支付牌照收紧:2011年-2018年,央行共发行271张支付牌照,其中23张被注销,市场目前有248张支付牌照。2018年,央行官网有出相关公告,个别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再被续期开展业务,监管趋于严格。另外,2017年,网联(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面世,央行发文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