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新教材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新教材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新教材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新教材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时空定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4页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宋朝农业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②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2)辽夏金元农业: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2)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3.冶炼: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4.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繁荣(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2)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3)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4)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5)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6)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7)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2.城市的繁荣(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三、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2.影响(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2)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3)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2.科举观: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婚姻观: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4.人身束缚(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2)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5.社会控制(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2)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3)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拓]水稻推广两宋时水稻的推广: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拓]棉花推广►[史]冶铁燃料——煤和焦炭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用来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补]货币►[拓]丝绸之路汉代(陆路)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大秦(古罗马)宋代(水路)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今非洲坦桑尼亚►[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拓]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历史地位:主导地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探究主题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探究点:史料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提示:特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小农户个体经营,技术不断进步。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几千年农业技术没有质的突破,决定了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长期存在。1.古代农业技术演进的五大体现(1)生产工具的变化eq\f(石器农具,原始社会)→eq\f(青铜农具,商周时期)→eq\f(铁制农具,春秋战国)(2)耕作方式的变化eq\f(刀耕火种,原始社会)→eq\f(铁犁牛耕,春秋战国)(3)铁犁牛耕的变化eq\f(开始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eq\f(耦犁、犁壁,西汉)→eq\f(曲辕犁,唐朝)(4)耕作制度的变化eq\f(一年一熟,两汉)→eq\f(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宋朝以后)(5)灌溉工具的变化eq\f(改制的翻车,曹魏)→eq\f(筒车,唐朝)→eq\f(高转筒车,宋朝)→eq\f(风力水车,明清)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材料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隋唐以前,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后,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到南宋,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同样,喝茶是南方人的习俗,常被北方人嘲笑,但到了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根据以上材料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答案:(1)经济重心由北方不断南移,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到南宋完成南移。(2)随着江南农业地位上升,与之有关的饮食等习俗影响力上升,被北方逐渐接受,说明南方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1.丝绸之路积淀了“丝路”精神[史]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在隋唐时,海上通道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又被称作“海上丝绸之路”。到宋元时,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香料之路”。[识]新教材未细讲丝绸之路内容,其命题价值在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新篇章,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鉴互学、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元代海运与漕运凸显经济重心南移[史]元朝时经济重心在南方,首都大都和北方部分地区的粮食供应主要取自南方,因此,开辟了海运和漕运两条水上通道,其中又以海运为主。[识]海运和漕运的开通和发展,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沿海和沿漕的城镇也由此而繁荣,对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重要的作用。3.货币发行需遵循市场规律——“交子”的兴衰[史]交子: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富商开设“交子铺户”,专为他人保管巨款,收3%的保管费,并开具保管单——存款凭证,此凭证名为“交子”。后来,商人又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于是,交子具备了交换媒介——货币功能。接着,交子铺户又向市场发行印刷有统一格式和不同面额的交子,交子成为真正的纸币。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出现了交子铺户滥发交子谋利害民的事件。益州知州进行整顿,专由16户富商经营交子。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1023年,北宋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交子成为官方法定货币。[识]货币发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大大促进了市场交流繁荣,但发行量、运营规则需遵循经济规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随堂训练]题组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B2.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eq\x(\a\al(●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答案:B题组2经济重心南移4.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地区时间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解析:根据表中“宋朝初年,北方人口100多万,南方人口230多万”“北宋北方贡献的收入20%,南方贡献的收入80%”“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的财政贡献超过了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仰仗南方;南方太湖流域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项符合题意。答案:C5.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 B.宣政院C.台湾府 D.广州十三行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远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A项符合题意;B项是管理西藏的机构;C项是管理台湾的机构;D项是清政府特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