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长垣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比如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以及拉美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里面独特的人物形象、人物命运,都凝结了那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代表着那个国家的精神风貌,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比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写了一个特殊时期的主人公格利高里,这个格利高里在红军和白军之间来回变换身份,这既是他个人生存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时的俄罗斯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一种情形。还有南斯拉夫获得诺奖的作家安德里奇的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围绕一座桥的拆毁与重建,写了“一战”之后各种政治势力几十年之间发生的较量与斗争。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出了那个国家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以及置身其中的人们的命运转折。这些都是现实主义写法和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充分的作品。

从我们国内的长篇创作来看,茅盾文学奖现在已经评了十届了,十届有五六十部获奖作品。回过头去看,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一些现实题材写作并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比如第一届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此后的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张平的《抉择》、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金宇澄的《繁花》,以及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都是现实主义元素比较充分的长篇力作。这些作品都是所写的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以及国人的思想状态、时代情绪的一种表述和反映。所以无论从外国来看还是从中国来看,好的作品多是富含现实主义精神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怎样在现实题材书写中做到反映自己所处的时代,并使作品在反映时代的时候又对某些时代的局限进行超越,从而富含现实主义精神?中国当代作家中的先行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借鉴。如赵树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他1958年前后往农村跑,知道农村的真实状况是什么,他写了《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提倡一种“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实事求是的,但同时又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有段时间他就被批评,说他是写“中间人物”的代表作家。但是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恰恰是他深入生活,了解农村的生活,才使他没有顺着当时的时势去说大话、假话,而是写出了反映当时人们真实的状态、真实的情绪和真实的意愿的作品。

(摘编自白烨《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

材料二:

艺术创作不是凭空臆想、随意虚构,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言:“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想创作出好的生活作品犹如痴人说梦。

生活不等于艺术。知名戏曲理论家何玉人强调:“戏剧要在音乐、表演、程式、舞台限制等因素的规范中进行文学创作。剧作本身还要集中、凝练、有冲突,在一定的时空内实现艺术理想。”剧作家虽然已经掌握丰富的生活和生动的人物,但还必须经过自身对题材掰开了、揉碎了地思考、辨析、反思等一系列的酝酿构思,直至完成充满个人审美体验与思想内涵的艺术创造。现实题材戏剧作品直接取材于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活生生的真实人物、依托感人的事迹,还要把题材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艺术上的优势。戏剧艺术绝非徒有形式的纯技艺的展示和堆砌,相反,历史上经典剧目的铸就都离不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人生感悟。然而,人们在注重其思想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作为艺术作品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方面的审美特性——艺术性。没有了艺术美感的戏剧剧目如同失去翅膀的雄鹰,再怎么拥有雄心壮志也无济于事了。有些剧目以某位干部为对象,命题作文般恨不得满台宣扬这位干部一心为公、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的优秀品质,最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诸如此类情节的作品并不少见,恰似前文讲的“失去翅膀的雄鹰”。主人公甚至在剧中就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工作狂,是一个不管父母、老婆、孩子,还要独断专行牺牲家人的合法利益以突显其高尚品格的人。毫不客气地讲,这种塑造方法绝不是在树立榜样,甚至可以说是在简单化、脸谱化和异化他们,即便真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大公无私到铁面无情的人,也必须在戏剧舞台上完成艺术性的处理和审美转化。

艺术性是审美领域强烈的感染力,现实题材作品的艺术性包括:形象的典型性和生动性、情节的曲折性和传奇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紧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以及审美的愉悦性和观赏性等。知名剧作家郑怀兴用傅山的话来谈编剧创作“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推物理,越戏越真”,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即此半假半真局面,却是大开大合文章”。写文章要明白晓畅、条理清晰;写戏却正好相反,要千回百转、不厌其烦、曲折不前、峰回路转。这就是戏剧艺术创作的规律,曲折的戏剧性的表述既构建了其艺术性,同时又是艺术性的内在约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好的题材,不断通过现代生活故事、人物情感、思想命运,以新的手段和方法展现时代精神,才能实现戏剧艺术新的突破和建设。

(摘编自智联忠《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中独特的人物形象、人物命运,都凝结了所属民族的性格特征,代表着所属国家的精神风貌。

B.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表述和反映了国人思想状态以及时代情绪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

C.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影响深远的好作品毫无疑问都富含了现实主义精神。

D.中国当代作家中的先行者在反映时代的时候又对时代的某些局限进行超越,所以没有顺着时势去说大话、假话。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切身的生活体验、基本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创作出好的生活作品。

B.戏剧艺术不是纯技艺的展示和堆砌,完成充满个人审美体验与思想内涵的艺术创造的前提是已经掌握丰富的生活和生动的人物。

C.塑造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化、脸谱化,塑造纯粹大公无私、铁面无情的形象会使戏剧剧目显得没有艺术美感。

D.写戏与写一般文章相反,不能过于明白晓畅、条理清晰,而是“愈曲愈折,越戏越真”,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就越鲜明。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各项对影视剧的评价没有充分体现“现实题材的艺术性”的一项是()(3分)

A.电影《站台》以1979年改革开放为背景,采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典型个人的奋斗置于蜿蜒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讲述了山西省汾阳县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不断自我放逐中不断寻找、摸索、奋斗的故事。

B.电视剧《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在细节的雕琢中走向崇高。

C.电视剧《破冰行动》,生动地再现了粤东某地一场震撼人心的扫毒大案的侦破全过程,同时增加了警察被诬陷杀害同事等情节。

D.影片《永不妥协》取材于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民事赔偿案,讲述的是一位经历了两次离婚并拖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艾琳布罗克维奇,在律师事务所打工期间揭发当地社区隐藏着的重大环境污染的案件。

4.简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4分)

5.解放前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作家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创作出著名的戏剧《白毛女》,写了恶霸地主对喜儿一家迫害,喜儿逃往深山,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因不见天日、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地主,喜儿获得了翻身,开始了新生活。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作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半张纸

[瑞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带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的小纸条。上面有好多种笔迹: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平铺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来说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商,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用铅笔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之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写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再次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年轻房客注意到半张纸之后,一种失落感袭上心头,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B.年轻房客吻了吻淡黄色的小纸,它带给年轻房客的只有痛苦,没有人生快乐和精神慰藉。

C.描写半张纸的大小、颜色、纸上的字迹等,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D.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幸福易逝的感叹,否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巧妙地以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为顺序展开回忆,最后又用电话号码将一个个并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B.采用类似意识流的写法,但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而是循着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自然地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

C.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引出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男子对以往两年间悲欢离合的回忆,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

D.小说采用速描式的笔法,却在细节上精雕细琢,着墨较多。取材小,着眼小,构思新颖巧妙,完成了一个由极小物质载体到极大精神价值的成功投射,给人强烈的震撼。

8.小说开篇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半张纸”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尚同(上)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节选自《墨子》,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在西汉汉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指百官,如《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毛传》释曰:“百姓,百官族姓也。”

D.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国君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的坏人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国君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可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14.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的理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扫花游·春雪①

吴文英

水云共色,渐断岸飞花,雨声初峭。步帷素袅。想玉人误惜,章台春老。岫敛愁蛾,半洗铅华未晓。舣轻棹。似山阴夜晴,乘兴初到②。

心事春缥缈。记遍地梨花,弄月斜照。旧时斗草。恨凌波路锁,小庭深窈。冻涩琼箫,渐入东风郢调③。暖回早。醉西园、乱红休扫。

①词人旅居吴门十二年,其间结识一位女子,后归杭州,与之分别,作此词表述怀念。②乘兴初到:《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忽忆戴安道……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③郢调:指楚地的歌曲。宋玉《对楚王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水云共色”写天将欲雪的景象,天色阴沉,水色亦黯淡,因而“共色”。

B.“章台”柳树很多,“春老”正是柳絮漫天飞舞之时,可以看出词人联想之妙。

C.“记遍地梨花”实写眼前雪景,把雪喻为梨花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喻相同。

D.本词题为“春雪”,正文却自始至终没提到“雪”字,整体风格含蓄蕴藉。

16.古人评价吴文英的词作风格“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焚椒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宫车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在参悟了人生道理,与客人宴饮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他内心解脱后的安适与自在。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有了浸润和充盈着情与爱的军民鱼水情,十送红军,又怎么舍得送完?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对这些___________的亲人们来说,十万红军是亲人组成的队伍,革命的目的就是为___________的穷苦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就是胜利之后回家过日子。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平平凡凡之中,___________着参加革命的初心,诠释着中国革命的真谛。长征的伟大正在这里,长征的温柔也正在这里。“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紧紧拉住亲人手,革命胜利早还乡”,每个字每个音,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咐,(①),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一曲曲缠缠绵绵唱不完的红歌小调,诉说着一段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是的,红军,就是一支在硝烟弥漫中带着情与爱跋涉前行的队伍,而漫漫长征路,就是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___________的对于家园和国家的大爱之道。

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②)。作为文学工,需要重拾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目光坚定,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甚至永恒。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极目远望饥寒交迫表征铺砌

B.望眼欲穿饥肠辘辘象征铺砌

C.望眼欲穿饥寒交迫表征铺筑

D.极目远望饥肠辘辘象征铺筑

19.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相送,跟红军话别,有说不完的情深意长,热泪沾湿了衣襟。”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一句的表述效果更好?(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的作家留下传世的作品,但自己的一生却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像奥斯丁、卡夫卡;另外一些作家,不仅留下了精彩的作品,而且自己的一生,①_________,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像塞万提斯、夏洛蒂·勃朗特、海明威等。狄更斯大概属于后一类吧。

关于狄更斯,最显著的一点是他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这种罕见的声誉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其中的原因也不难找到:第一个原因是,在英国文学史上,除了莎士比亚,再也没有别的作家比狄更斯显示了更大的创作才能,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生气勃勃;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的幽默,世界上伟大的幽默作家屈指可数,②_________;第三个原因是③_________。因此,狄更斯的创作是充沛的创作力、清新的幽默和创作的丰富多彩这三者的奇妙结合。

他不仅是来自人民的民族作家,还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这个民族。尽管他有局限和不足,但他仍是人类无与伦比的朋友,因为他表述了西方文明中所有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与文中第2段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

22.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忽略可以是一种爱护,也可以是一种伤害;忽略可以是一种策略,也可以是一种过错;忽略可以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可以是一种卑微的态度。

请以“忽略”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可以以“我”为叙述人称,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以他人为小小说的主人公,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学校、个人相关信息。

解析以及解答

1.解析:B

解答:A.“都凝结了所属民族的性格特征,代表着所属国家的精神风貌”错误,文本中是说“里面独特的人物形象……都凝结了那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代表着那个国家的精神风貌”,“那个”指作品人物,并非指“”。C.“都富含了现实主义精神”错误,原文是说“多是富含现实主义精神的”。D.强加因果。

2.解析:B

解答:A.原文说“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想创作出好的生活作品犹如痴人说梦”,并不等于“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切身的生活体验、基本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创作出好的生活作品”。C.原文说“即便真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大公无私到铁面无情的人,也必须在戏剧舞台上完成艺术性的处理和审美转化”,并非说“塑造纯粹大公无私、铁面无情的形象会使戏剧剧目显得没有艺术美感”。D.原文说“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而不是“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就越鲜明”。

3.解析:D

解答:A项中“采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典型个人的奋斗置于蜿蜒曲折的历史进程中”,B项中“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在细节的雕琢中走向崇高”,C项中“同时增加了警察被诬陷杀害同事等情节”,以上都体现了现实题材作品的艺术性特点。D项是对具体事实进行呈现,没有明显表述其艺术加工。

4.解析:①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具体实例,如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安德里奇《德里纳河上的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以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部分作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权威性。

②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王夫之、何玉人、傅山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解答:①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具体实例,如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安德里奇《德里纳河上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部分作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权威性。②的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王夫之、何玉人、傅山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解析:①历史上经典剧目的铸就既依托于史实,又注重其艺术性,强调作为艺术作品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方面的审美特性,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

②好的创作就是要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好的题材,并且以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及审美的愉悦性和观赏性等来展现其内在精神,才能实现作品新的突破和建设,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解答:①历史上经典剧目的铸就既依托于史实,又注重其艺术性,强调作为艺术作品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方面的审美特性,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②好的创作就是要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好的题材,并且以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及审美的愉悦性和观赏性等来展现其内在精神,才能实现作品新的突破和建设,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6.解析:C

解答:A.“当年轻房客注意到半张纸之后”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注意到半张纸之前”。B.“只有痛苦,没有人生快乐和精神慰藉”错误,从纸条上记录的歌剧院时光是“最愉快的”、“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修女温柔地到来等内容可知,纸条上记录的生活也带给年轻房客快乐和精神慰藉。D.“否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错误,小说结尾“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可见小说并没有否定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7.解析:D

解答:“却在细节上精雕细琢,着墨较多”错误,小说不在细节上多作赘述,每一个片段着墨都较少,如第六段,短短几个句子,就写了一段与爱人相处的时光。

8.解析:①“没有”一词,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②“决定”一词,显露了主人公心理上的脆弱,表现出主人公竭力阻止自己对往事的回忆。③主人公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汹涌澎湃。小说语言非常有层次感。

解答:分析句子时,应先抓住重点词“没有”“决定”分析。“没有”这个词重复了三次,主人公内心认为,亲人已经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了,没有了,说明他内心并不像表面一样镇定。“决定”一词,说明他下定决心忘记一切,但内心又留恋在这寓所中点滴的美好生活,可见他心理上的脆弱。综合分析,此处表现了主人公的矛盾:表面上镇定,内心又留恋。可见塑造人物的技巧高超。

9.解析:①“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线索。小说先用半张纸引出年轻房客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用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年轻房客情绪的变化。②“半张纸”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年轻房客通过半张纸回忆过去生活,表述了对人生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述了幸福对人的独特意义,肯定了人在无常的命运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③“半张纸”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不惜笔墨,精致地描绘了半张纸的大小、颜色、质地,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一一作了说明,这样半张纸的独特意义便凸显了出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答:小说标题为“半张纸”,半张纸上记录了主人公两年的喜乐悲愁,小说用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将生活中的片段连缀,体现主人公在两年生活中情绪的变化。可见,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线索。小说通过半张纸,回忆过去生活,慨叹人生无常、幸福易逝,如“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但同时又强调了幸福对人的独特意义,如“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可见他珍视生命,肯定了人在无常的命运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因此,半张纸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不惜笔墨,描绘了半张纸的种种细节,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

10.解析:A

解答: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天下之百姓”作“皆上同于天子”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上同于天子”和“不上同于天”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和D项。“天飘风苦雨”的意思是“天刮大风下大雨”,句意完整,“溱溱而至者”的意思是“连绵不断地到来”,应在“雨”字后断开,排除C项。

11.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说法有误。“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的三公,一说指“司马”“司徒”“司空”,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

12.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说法有误。由第2段中的“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可知,立了天子之后,他的力量还不够,仍然需要设立三公等职位来辅助天子。

13.解析:(1)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道理对,而认为别人的道理错,因而相互攻击。

(2)国君根据这些方面来进行赏罚,就能明察秋毫,审慎而可信。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第二个“是”:以……为是,认为……是对的。第一个“非”:以……为非。第二个“非”:攻击。(2)以……为:把……当作。甚:十分,非常。审信:审慎而可信。

14.解析:墨子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意见不能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因而天下大乱。所以,他主张选举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的人,立为天子。然后天子又选择贤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行政长官”,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墨子“尚同”的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他的主张倾向于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但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第1段中的“是以人是其义……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可知,墨子认为,因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故天下大乱,因此要选举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的人,立为天子。由第2段中的“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置立之以为正长”可知,还应选择贤能的“三公”“诸侯国君”和各级的“行政长官”。由第3段和第4段可知,设立行政长官可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墨子“尚同”的主张倾向于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5.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实写眼前雪景”分析错误。“记”意为“记得”,下片从“记遍地梨花”到“旧时斗草”,都是在写回忆中的情景,属于虚写。

16.解析:①用词华丽,如上片的“断岸”“飞花”“玉人”,下片的“深窈”“琼箫”“乱红”,用词非常典雅;②修辞精致,如上片“岫敛愁蛾”,写山如美人之愁眉微蹙,把山拟人化,下片“心事春缥缈”,把美好而短暂的春季比喻为美好而短暂的心事,都很新颖别致;③善于用典,如“似山阴夜晴,乘兴初到”运用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冻涩琼箫,渐入东风郢调”运用宋玉《对楚王问》的典故,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引发读者联想。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风格的能力。“七宝楼台,眩人眼目”即辞藻华丽、文采斑斓,令人目迷五色、应接不暇。因此可以从“用词”“修辞”“用典”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应注意每个角度都要结合原文,举出具体字句进行分析。

17.解析:(1)烟斜雾横;雷霆乍惊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8.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极目远望: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语境用于指“亲人们”,所以应为“望眼欲穿”。第二处,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其贫困。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语境指穷苦人生活贫困不幸福,而不是指“饥饿”,所以应为“饥寒交迫”。第三处,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象征”往往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由上句“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可知,该句主语“愿望”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所以此处应为“表征”。第四处,铺砌:用砖、石等覆盖地面或建筑物的表面,使平整。铺筑:铺设修筑。语境指“长征路”是革命战士用鲜血、生命和对于家园和国家的爱凝聚而成,是比喻的说法,而不是指“使表面平整”,应为“铺筑”。

19.解析:(1)原句的表述效果更好。

(2)原因:①原文句式较为整齐,读之有节奏感,与上文语言风格协调一致。②原文的“长”与前文的“响”“乡”合辙押韵,充满诗意,情感表述更饱满。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述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从句式上看,原句“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富于节奏感,与上文“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整齐的句式协调一致。从韵律上看,画线句偶数句的尾字“长”与前面句子偶数句的尾字“响”“乡”押相同的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感,充满诗意。

20.解析:①都饱含着对故乡和土地的眷恋;②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连贯的能力。第①处,由上文“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咐”和下文“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可知,此处句式应为“都……着……”;内容上,由对亲人的牵挂到对回家的渴望,中间应补充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情和眷恋等,所以此处可以填写“都饱含着对故乡和土地的眷恋”。第②处,由下文“作为文学工,需要重拾长征精神,……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甚至永恒”可知,与“长征”有关的文学创作远没有结束,与“长征的结束”恰恰相反,它只是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向前;结合上文“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的句式结构,此处应为“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21.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第2段中“其中的原因也不难找到”后面列举出了三个原因,可见这里的冒号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C项中的冒号的作用与之相同。A项,表示提示下文;B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解释说明。

22.解析:①也像自己的作品一样;②而狄更斯便属于这一卓越行列;③他的创作极其丰富多彩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连贯的能力。第①空,此处是说有些作家的人生,与前文那些作家的平淡人生不同,“不仅留下了精彩的作品,而且……非常富有传奇色彩”,说明这些作家的人生很精彩,此空需要把“作品的精彩”和“人生的精彩”联系起来,故此处应填“也像自己的作品一样”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此处介绍狄更斯享有罕见声誉的第二个原因——“幽默”,此空后面是分号,内容上与前文“世界上伟大的幽默作家屈指可数”有关,提出“世界上伟大的幽默作家屈指可数”是为了突出狄更斯的卓越之处,故此处应填“而狄更斯便属于这一卓越行列”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此空填狄更斯享有罕见声誉的第三个原因,结合后文的总结句“狄更斯的创作是充沛的创作力、清新的幽默和丰富多彩这三者的奇妙结合”可知,此处与“丰富多彩”有关,故此处应填“他的创作极其丰富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