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景散文 阅读专项七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教师)_第1页
01 写景散文 阅读专项七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教师)_第2页
01 写景散文 阅读专项七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教师)_第3页
01 写景散文 阅读专项七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教师)_第4页
01 写景散文 阅读专项七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01写景散文阅读专项七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教师)写景散文

01把握好朗读的重音与停连

朗读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语速、语调等。其中,重音与停连是考查的重点。

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也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因而在朗读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这种技巧可以使语句的目的更加突出,使逻辑关系更加严密,使感彩更加鲜明。

重音一般包括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重音一般用“·”(着重号)标注。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暂时休止和接续。可以说,停连是有声语言表述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停连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述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造成声音的暂时间歇和延读,能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测试时,考查停连的意图主要是通过对停连的处理,考查考生对句意、情感的理解。停连的不同完全可以造成意思的改变,所以在朗读时不是随意就可以停连的。停顿一般用“V”标注,连续一般用“∧”标注。

“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表现自己对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从本质上讲,这一考点就是考查同学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这种理解可以是多元的。

常见题型:

1.给出一个句子,指出朗读时需要重读的词或者短语,并阐述理由。

2.给出一个句子,用符号标出朗读时的停连处理,并阐述理由。

3.选择题。根据要求选出重音或停连标注正确(错误)的一项。

朗读是用声音形象地表述朗读者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以书面形式考查朗读技巧,其实考查的还是对词语、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至少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1.了解不同朗读技巧表情达意的功能。比如重音的功能是突出、强调。即对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的词或词组,在朗读中着意强调。同一个句子,重音不同,句子的意义也会有所区别。请看下面的句子:

我知道你会下棋。(别人不知道你会下棋。)

我知道你会下棋。(你就不要瞒我了。)

我知道你会下棋。(别人会不会下棋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下棋。(你怎么说不会呢?)

我知道你会下棋。(会不会干别的我不知道。)

上面的例句告诉我们,朗读时重音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往往有很大的区别。

再比如,停顿可以分为区分性停顿、呼应性停顿、并列性停顿、强调性停顿、心理性停顿。请看下面的句子:

山V朗润起来了,水V涨起来了,太阳的脸V红起来了。

这里的“山”“水”“太阳的脸”是并列关系,“山怎么样”“水怎么样”“太阳的脸怎么样”也成并列关系。这样处理,有利于形成并列的感觉,使语意更加明确,同时有利于形成节奏感。

2.分析句子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比如,连接是指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请看下面的例句: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这个句子表述了春天到来时人们的喜悦欢快之情。因此,尽管短句间都有逗号,但是在朗读时不能停顿,不能有换气的感觉,而是似停非停,达到声断意连、环环紧扣的听觉效果。这样朗读,才能将喜悦欢快之情表述出来。

回答这类题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这个句子(词语)表述了……思想感情,而××朗读技巧能够准确地表述或突出这一思想感情,所以这里需要采用××朗读技巧。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来到过这里。

⑤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黄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⑥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在这里,

一切都有了着落。

⑧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下面是第①段中几个句子的朗读重音标注,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B.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

C.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D.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2.请用“V”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并简述标注的理由。(4分)

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V较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香山秋色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述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这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不论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脸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了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断折了吧。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南方来的人为什么觉得“脖子”有名无实?(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讴歌和赞美北国的春风,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北方的春风,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有何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选文,请探究对北国的春风情感变化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下面句子时应该如何处理重音和停连?请阐述理由。(5分)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脸如无数的针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夏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天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用规范的符号标出下面句子的重音和停连,并阐述理由。(5分)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说说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如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感》一文表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飘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选自钱锺书《夏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地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叽叽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标出下面句子的重音和停连,并阐述理由。(4分)

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4分)

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和无私奉献。

(1)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述了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手法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把握好朗读的重音与停连

揣摩和品味语言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真正内涵、感彩、表述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厘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要求,这里我们主要从词语的角度进行揣摩和品味。

揣摩和品味关键词语,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从词性角度看,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拟声词等;从修辞角度看,有运用比喻、拟人、叠词等手法的词语;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有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有时还有词语会涉及描写方法。

运用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强调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加深语意。

贬词褒用的方法如果用得妥当,就会妙趣横生,余味无穷,让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常见题型:

1.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在某句中,某词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请说明理由。

1.懂得揣摩和品味词语实际上是考查对句子、段落包含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首先认真读该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该词语的本义,尤其要结合语境理解,写出语境义;然后看看该词语的特点(词性角度、修辞角度、描写方法等),写出事物具体的特点;最后体会所要表述的情感。

例如: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的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景象,表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镶”字的本义是把物体嵌人另一物体内部或依附在另一物体周边。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尖白雪灵巧的双手,形象地描绘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沿的秀美景观,表述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能根据具体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如果加点的词语较多,就要先分别分析,再概括、总结。涉及几种修辞手法就写几种。对于一个词语的揣摩也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必须涉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回答这类题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这个词语的本义是…,这里的意思…。运用…(词性、修辞或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了…特点(样子、情态等),表述了…的情感。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村庄的四季

雷晓婉

①有时候,当因生活而麻木的心之触角,伸向遥远的记忆时,脑海里,便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一条河流从村子中央流过,河水童话般清亮无比,连鱼儿的触须都看得清清楚楚,芳草萋萋,羊群雪白,少年的歌声穿越桑林,冲向云霄,村子周围的庄稼茂盛得近乎疯狂……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温暖起来。

②啊,故乡,童年的故乡,遥远的梦想,忆及总会有美好的东西纷至沓来。关于故乡的味道,四季中,不同的味道,开始进入渴望的鼻腔。

③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活泼地照在村子上空,这个时候,乡亲们开始做春耕的准备了。整个村子,已经被或白或红的槐花包围,甜丝丝的香气,氤氲着村庄里的甜蜜气氛,空气里,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酿出的槐花蜜,油亮暗红,一扯一根线,质量好极了。嗡嗡嗡的蜜蜂,怒放的槐花,原来春天的故乡,招蜂引蝶、流蜜溢香。

④夏天,庄稼恣意生长,整个田野,翻滚着生命的旺盛,庄稼的味道,热烈生动,扑面而来。里面既有高粱火红的青涩味,也有嫩玉米羞涩的甜丝味,更有饱满的大豆散发淡淡的豆腥味。所有的一切,混合成了一股生长着的浓烈的庄稼味。行走田间,风就会捧起庄稼的青涩味,往你的鼻孔里送,这是春季粪肥的力量和老农的精心哺育发挥了作用,庄稼排行站在地里,潇潇洒洒,汲取地气,慢慢积蓄着力气,等待秋后变化为五谷的香气,润泽人间。所以,夏天的村庄,庄稼狂舞、青涩味浓。

⑤秋天到了,天高云淡,自有秋的独特味道飘散开来。民以食为天,这个季节,正是晒大酱的好时候,把发霉的馒头扔入盆中,加上盐,就可以放在墙头,不管不问,任意晾晒了。民间的经验无比珍贵,比方说,这大酱须得凌晨端出,让朝露滋润,方才味道鲜美。果真,奶奶做的大酱,就比邻居家晚辈做的味道好。如果你在秋季的乡村走一遭,焦干喷香的庄稼秸秆在街道两旁,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天上的云彩少而静,白云悠然游走,恰似乡人的慢生活,活出生活的韵致,活出生活的精彩。被大酱味包围着的乡村,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田园。

⑥冬天到了,乡村也开始猫冬,放在土窖里的地瓜被取上来,丢在大铁锅里,炖上半个时辰,就有甜丝丝的地瓜香味顺锅沿飘出来,这个,得配上腌渍的老咸菜,才能吃得喷香。那老咸菜,用五香调料,一层菜,一层粗盐,码好,腌上一个冬天,就是绝好的下饭菜。所以,咸菜那种奇异的味道,代表了冬天乡村真正的味道。冬之暖阳照耀着,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处,手捧大海碗,夹一筷子老咸菜,喝着冒着热气的地瓜稀饭,这是冬天乡村的味道,是地瓜稀粥老咸菜的农家乐生活的味道。

⑦乡村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是一种情思,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流泪、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愫,更是在心灵疲惫或麻木时,一种温暖、慰藉心灵的感觉。不过这乡村的味道啊,现在正离我们远去,逐渐愈行愈远。

1.从全文看,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笔下的乡村四季各有什么标志性的“味道”?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6分)

(1)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文章结尾段落,说说本文表述了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威海的雪

周新堂

①冬天里的威海,雪是常客。

②时令一过了立冬,说不上哪一天,也无须跟谁打招呼,漫天大雪便会不期而至,就在你一愣神的当儿,大地已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红色的房顶染得银白,绿色的树木也换了素装……有时你在晚上睡觉前,还看到星星月亮,孰料早晨起床站到窗前一看,呀,什么时候又下了雪呢?

③威海的雪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初冬的雪,雪花大而圆满,在空中优雅地舞蹈,看上去都觉得暖洋洋的。一转眼,大地便盖上了一床软软的绒花被子,你忍不住拿手一握,便握成了一个漂亮的雪团;手握雪团走不上几步,雪团便化成了水从指间溜走了。碰巧你走在街上,雪花会飘落到你脸上来,你会感到有一股湿湿的暖,暖到瞬间就化成水珠淌下来。雪水淌过的感觉,就像谁的玉指在你脸上柔柔地划了一下,于是你还仰着脸,希望有更多的雪花落到脸上来。谁知雪花却偏不向你脸上落,都落到了身边的树上。雪扑高山霜打洼。和人相比,街道两边的大树无疑就是“高山”了。威海街上的树,多是法国梧桐和松,松又分黑松和片松。到了冬天,法国梧桐早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树冠在空中发愣,自然也承接不下几片雪花,只有松还在用它那生机盎然的深绿和繁茂的枝条,承接着一片又一片洁白无瑕的天上来客。黑松的枝干粗壮挺拔,娇弱的雪花在这里就像一个小女孩被宠她的父亲高高地擎在头顶;而片松的树冠繁茂,枝条纤细,雪花在这里又变成了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顽皮地攀着母亲的腰肢肩臂打坠溜。片松是有情的,枝杈压弯了也不抖落雪花;雪花是有意的,倾斜成了直角也舍不得离开片松。于是,你就会看到一棵棵雪松,一片片翠绿,紧拥着一坨坨抱成了团的茭白,在微风中轻轻柔柔地上下颤动,让人禁不住怀疑自己是否置身在一个水晶的世界。直到一伙打雪仗的孩子,把一个雪团扔过你身边,你才会蓦然回到现实里来。

④当然,初冬的雪是很容易化掉的,三两个冬日暖阳,房上、街上,厚厚的积雪便消失得无踪无影,好看的雪松也变回了深绿。就在你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惆怅的时候,时令的脚步已迈进了隆冬。因为有海,隆冬下的威海也不是特别地寒冷,但从高空翩翩舞来的雪花,却夹带了许多的寒意。这时的雪花落到脸上、手上,那是彻骨的寒冷,而且还不会立即化掉,必定是慢腾腾地化成一个小水珠,然后小水珠还没来得及流淌,就已经凝成坚硬的小冰粒了。你若是还有心去片松的矮枝上抓一把积雪,则完全没有了那种湿湿的暖,擎在手心里的雪变得像沙子,任你怎么用力也握不成一个好看的雪团了。

⑤威海的海自古都是冻不住的,堆了积雪也冻不住。有大块的雪球,飘飘悠悠晃到大海中间,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只只静卧在海面上的海鸥。而海边的公园里,时不时就有一对身着火红情侣装的恋人,一边一个靠在银装素裹的雕像前合影留念。每每有从南方来的观光客见到这么大的雪便忍不住翻唱:冬季到威海来看雪……还真就有很多旅居南洋的华人华侨每到冬季,必做候鸟状飞上数千千米,跑到威海来住上那么十天半月的,看雪。他们说,一年不看上几回雪,就好像忘了四季一般失落。

⑥雪,是威海的常客。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雪还是要不时地赶来叨扰;过了二月二,还可能有雪客造访;到了清明节,雪客还可能要来一阵,因为威海老早就有一句俗语,叫作“清明断雪不断雪”。

(选文有删改)

1.为什么说雪是冬天威海的“常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威海的哪几种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语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语言。(8分)

(1)阅读第③段,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黑松的枝干粗壮挺拔,娇弱的雪花在这里就像一个小女孩被宠她的父亲高高地擎在头顶;而片松的树冠繁茂,枝条纤细,雪花在这里又变成了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顽皮地攀着母亲的腰肢肩臂打坠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⑥段,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4分)

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雪还是要不时地赶来叨扰;过了二月二,还可能有雪客造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前文,说出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樱花时节

郝俊

①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樱花的花瓣较小,颜色多为粉红或白色。我见过的樱花,更多似乎是介于两种颜色之间,嫩红中含着素白的花色,是那般淡雅,犹如在水中涤荡之后,有了一种一洗尘埃之后的脱俗,又像是原本色泽浓艳的花瓣在水中浸渍,褪去了几分娇红,多了几分苍白。

②我觉得樱花的美正好印证了“独木不成林”这句话,看樱花就要看繁花锦簇、片片丛林的热闹。其他花则不然,俏皮的红杏只需一枝就可充当报春的使者——“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一株莲花就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凌波仙子,一枝月下的红梅即可绽放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逸风姿。若单看一枝樱花便觉得太柔弱、太单薄,甚至让人难以觉出其生命迹象。带着一份怜恤,从地上随手拾起一片花瓣置于掌心,手中的花瓣就像是被折断的蝴蝶翅膀,在微风中的颤动恰如断翅后隐隐作痛时的挣扎。倘若花树密集,规模盛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③我记得第一次看樱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近千株樱花竞相绽放,花朵密密匝匝,远看层层叠叠,亭亭如盖。白的如雪堆枝条,粉的似落霞满天。这般情景,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目不暇接。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是的,当一种美极其繁复,同时又蕴含连绵的韵律时,几乎是汹涌而来,会令人有点眩晕,可能是在记忆中一时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审美经验,所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④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樱花,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越是想尽收眼底,越是难以穷尽。这样的美来得如此急切,让人振奋,也让人感觉有些压迫,这种不适应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心灵,使内心的感受能力迅速扩展。这种体验,让我想到在夜间看萤火虫,如果看到零星的几只萤火虫,总觉得它们像一盏盏微弱的灯,飘忽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黑夜吞噬,出于同情和怜悯,看一眼就想替它们把光再拨亮些。试想,如果我们看到的不是几只,而是数万只萤火虫在眼前闪烁,这时我们一定不会觉得它们渺小。我们会醉心于它们漫天飞舞时的流光溢彩,会觉得这些小精灵正在尽兴地释放自己的光芒,那么欢快,那么耀眼,那么势不可当。当我们感觉它们化作繁星点点之时,我们的内心早已阔大辽远,灿若星河。

⑤看樱花也是如此。一朵樱花甚是娇小,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眼望不到边的花海,内心就不只是顿生怜爱了。知道樱花的花期短暂,越看越觉得这些樱花像无数羸弱的生命经过盟约共誓,一起开放,一起凋落。花开,蔚为壮观,有一种试图将一时的绚烂推向极致的意味;花落,悲壮不已,看万花飘零,满地残红,便觉得有一种芳华骤逝的伤悼。或许,当美的事物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会蓄积某种强大的势能,导致内心深处引发的情感突然加剧,久难平复。

⑥今年看樱花,没有选择白天,友人相邀到近郊的一所植物园,晚上踏月赏樱,感觉甚好。月夜赏花不仅是看花,准确地说是“会花”——与花约会。既是约会,自然不同于白天犹如“花展”一般的喧闹,更不是用贪婪的目光一味地捕获视觉享受。约会是在静谧之中收获惊喜,通过彼此微妙的交流,有了灵魂的相惜和情感的寄托。我看着一树树连绵的樱花,愈发觉得这些繁茂的花枝宛如海底的珊瑚,美得奇异,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变成一条鱼,畅游花海……

⑦花是草木中生发出来的一抹芳华,其美不在色香之惑。人们之所以赏花、赞花,终究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求。人们怜花、惜花,其实是希望如花绽放的韶光久留心间。欣赏着夜色里的樱花,期盼下一个樱花时节的到来。

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樱花具有哪些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1)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着夜色里的樱花,期盼下一个樱花时节的到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夜晚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和乡村夜晚的,抒发了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任选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加粗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阐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

比喻、比拟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揣摩和品味语言”以及“赏析语句”这些题型中常常会有所涉及。此外,“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述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厘清文本内容,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这种句子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等;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用是、成、成为、变为、等于或用破折号来连接本体和喻体;借喻,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比拟指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亦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这里主要谈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把非生物拟人化、把有生物拟人化、把抽象概念拟人化。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类的行为特点,能生动形象地表述出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加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因为二者有相似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但是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拟人则是利用甲、乙两物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拟人最重要的标志。而且比喻句必须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比喻的事物);拟人所写的事物必须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喻词,也不能出现表示人的词语。

常见题型:

1.品味语句,体会句子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述效果。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述效果?

3.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4.说说对句中某个词语的理解。

如何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前提是要了解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由此引发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较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将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述出来。拟人主要是赋予事物人类的行为特点,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具体形象、活泼亲近,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此基础上,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辨别句子运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弄清这句话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最后体会句子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例如: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句话中的三个“像”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当然,也形成了排比句式。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雨的“密”,注意相同中又有不同点,表述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这句话中“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拟人手法,把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需要注意的是,要写全该句中运用的所有修辞手法,特点也要写全。如出现多个比喻时,一个比喻一个特点,或几个比喻一个特点。总的来说包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征,表述了什么感情。结。涉及几种修辞手法就写几种。对于一个词语的揣摩也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必须涉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回答这类题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十特性,表述了…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或物)…的情态,表述了…的思想感情。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地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地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地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不动,水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第①段中应填入的句子是()(2分)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你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述效果。(3分)

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江南的雪

鲁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来说,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地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咚咚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上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曚昽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清。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依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了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做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间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作“天使”,当作“棉被”,当作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它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就是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了。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选文有删改)

1.第②③两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又与北国的雪相比,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京的春天

杜京

①北京的春天很美,但是很短。

②我的等待穿越了漫长寒冷的冬季,直至春天的到来。

③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再看路边地上的土,松软起来,周围的树木花草在春风中摇曳着,仿佛洋溢着鲜活充盈的气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