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_第1页
宋人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_第2页
宋人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_第3页
宋人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_第4页
宋人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人养猪业的发展与环境

《太湖猪研究》可以用数十万字的书来写。因为它在中国的养猪业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泰山北斗”,这对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猪育种和发展具有宝贵价值。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如此著名的太湖猪?太湖猪今后的状况又将如何?让我们从历史、环境的发展与人文文化背景中开始寻找答案吧。花脸猪、药物猪、沙麻黄猪太湖猪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交界的太湖流域,西至茅山山脉,东临东海,南过杭州湾,北及长江北岸高沙土地区的南缘。按照体型外貌和性能上的某些差异及母猪繁殖中心和苗猪集散地等,太湖猪可分为若干个地方类群,即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横泾、米猪和沙乌头等。二花脸猪以江苏省的舜山四周为母猪繁殖中心。主要分布于江阴、武进、无锡、常孰、沙洲、丹阳、宜兴及靖江等县。梅山猪以太湖排水干道——浏河两岸为母猪繁殖中心。主要分布于在上海市嘉定及江苏省太仓、昆山等县。枫泾猪以沪浙交界的枫泾镇为苗猪集散地。主要分布于在金山、松江、吴江等县。嘉兴黑猪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嘉兴市郊、平湖、嘉善及浙江北部地区其他各县。横泾猪以江苏省吴县的横泾镇为繁殖中心,分布于附近各县。米猪主要分布于江苏省金坛、扬中两县,与之毗邻的溧阳、丹徒、丹阳、武进县的部分乡镇亦有饲养。沙乌头猪主要分布于江苏省的启东、海门等县和上海市的崇明县。据1980年统计,产区共有太湖种猪60多万头,其中二花脸猪约占36.7%;枫泾猪约占20.8%;梅山猪约占13.2%;嘉兴黑猪约占10.9%;横泾猪约占9.9%;米猪约占5.6%;沙乌头猪约占3%。社会经济条件太湖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据1980年对浙江桐乡县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040±45年)及嘉兴市马家滨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掘的大量猪遗骸的研究,证明当时已开始饲养家猪。到了公元十二世纪的宋朝,养猪业的已相当发达。据(宋)何薳《春渚纪闻》载:“宋建炎初(1127-1130年)秀州(嘉兴)东城居民韦十二者,于其庄居豢豕数百,散市杭秀之间数岁矣……。”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江苏、上海、浙江的沿江沿海地区,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产棉区。后随着人口增多,粮食作物面积扩大,养猪也随之发展。至迟到了清代,这里出现了一个与长江以北有所不同的猪种。据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写成的《上海县志》记载:“邑产皮厚而宽,有重二百斤者。”毛色除全黑外,还有全白或黑白花,如南通曾有南通白猪,苏州曾有“阳山四白脚”,高淳县的古老猪种也是一种花猪,浙江北部的安吉和临安等地过去也有这种体型的花猪。该猪种原产于沿江沿海的沙土地区,其皮厚,呈微红色如同红沙,故群众多称之为“沙猪”或“厚皮种”;又由于额部皱褶深、多,江苏省称之为“大花脸猪”,上海称之为“土老虎猪”。上述大型厚皮猪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联系的。由于产区以棉花,杂粮为主,养猪的饲料来源丰富,同时在封建社会里,养猪又集中在拥有粮食和资金的地主、富农手里,他们低价收购架子猪,以大量精料催肥出售,因此猪的个体不断增大,同时对猪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喜食蹄膀,要求皮厚而软,胶质多。新中国成立前,枫泾镇上“下义兴蹄子店”(现在的枫泾饭店前身)就曾以加工“丁蹄”而闻名中外。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影响下,当地猪逐渐形成了体大、皮厚、结构疏松、性情迟钝等特点。据调查,至迟到十九世纪,即太平天国(1851-1864)年间,在扬中和金坛一带有一种由小型淮猪演变而来的另一个类群,因为它个体小,头长而尖,臀部尖削,形如米粒,群众称之为“米猪”。随着人口的迁移和经济的交往,这两个相邻的猪种间发生杂交,杂种猪生长快,很多群众欢迎。随着杂种猪的大量出现,杂种之间的杂交和杂种与亲本间的回交也随之增多,加上群众在选种上的偏爱,逐渐形成了在体型、外貌、繁殖性状、生长发育等方面略有差异的类群。其中二花脸猪较粗厚,近似大花脸猪。而小花脸猪体型较细致,受米猪的影响较大。其他地区虽没有如此明显的说法,但每种地方类群都有类似两种类型之分。例如,梅山猪有“大胳伙”和“小梅山”之分;枫泾猪和嘉兴黑猪都有“瓮头”和“筷头”之分;沙乌头猪有“老沙乌头”和“肉沙乌头”之分等等。太湖猪各类群间的数量也随着历史的进展而在不断变化。例如,目前在江苏,典型的大花脸猪已属少见,原是二花脸猪亲本之一的米猪也由于掺入了沙猪的血液而称为“米夹沙”,成为太湖猪中的一个类二花脸、枫泾、梅山、嘉兴黑猪等类群已成为目前太湖猪中的主要类群。太湖流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农作制度,对太湖猪特征和特性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了养猪数量的发展。当地人多地少,养猪只能采用圈养形式,圈内垫土或垫草,群众称之为“暖圈”。猪终年不见阳光。精料以大麦、米糠、麦麸为主,青料以萝卜、南瓜、青草和水生饲料(空心莲子草、水葫芦、水浮莲)为主。这些饲料磷多钙少,不利于骨胳发育,而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境内交通便利,种猪交往频繁、流动性大,各地方类群之间发生多种方式的杂交,故遗传基础极丰富。境内大中城市多,人民生活水平高,经济较富裕,对肉质比较讲究。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太湖猪逐渐形成了繁殖力高、肉质鲜美及凹背大肚、耳大下垂、性情温驯等特点。历史上,太湖猪的发展曾几度受到影响。鸦片战争前,纯种太湖猪遍及整个太湖流域。随后,外国侨民从国外带入了各种不同类型和毛色的猪种与太湖猪杂交。但在整个太湖流域仍以纯种太湖猪占优势,仅在上海市近郊受影响较大。20世纪50年代曾因推广约克夏为父本的经济杂交,使某些地区的杂种猪一度增多,而纯种太湖猪的数量相对减少。据1960年调查,嘉兴黑猪仅有4000余头。1973年吴江县的杂种母猪占全县母猪总数的80%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浙江、江苏有关科研、行政、教学、生产单位对太湖猪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1973年,《中国猪种(一)》编写组在上海讨论时,首次协商将太湖流域地区的上述几个猪种归并为“太湖猪”。1975年8月,在上海金山县成立了太湖猪育种协作组。据与会22个县统计,当时有太湖种猪43.2万头,占该地区总母猪数的51%。1979年7月,在上海成立了太湖猪育种委员会。并于1980年11月,开始建立良种登记制度和制订了饲养标准,使太湖猪的选育工作前进了一步。为了加强太湖猪的选育工作,上海市于1958年在松江县、1962年在嘉定县、1973年在金山县分别建立了国营种猪场。浙江省于1972年选定嘉兴市双桥农场、嘉善县桑苗良种场和平湖县农牧场为选育基地。江苏省于1972年首先在吴江县建立国营猪场,之后,苏州、镇江地区各县也陆续建场。目前,主要产区已基本建立了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相结合的繁育体系。同时,由于长江北岸的耕作制度有所改变,种植水稻的面积逐步扩大,太湖猪的分布范围也在逐渐向北推移。由于太湖猪繁殖力高,受到国外的普遍重视。1972年开始,先后向阿尔巴尼亚、法国、泰国、匈牙利等国家出口。资源和资源1.沙东南角猪土壤灰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以梅山猪较大,骨胳较粗壮;米猪的骨胳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沙乌头猪因含少量灶猪血统,体质较紧凑。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时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丛密,毛丛间距离大,腹部皮肤多呈紫红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梅山猪的四肢末端为白色,俗称“四白脚”。乳头数多为16~18枚,据对3025头母猪统计,占81.92%。2.年生时期积累量表3据1979-1980年对二花脸猪育种场的统计,6月龄公猪(77头)体重47.56±0.75kg,体长94.75±0.64cm,胸围80.79±0.61cm,体高51.12±0.31cm;6月龄后备母猪(407头)相应为:49.00±0.39kg,95.08±0.29cm,81.89±0.32cm,49.30±0.15cm。各类群之间,以梅山猪较大,其他类群均接近或略小于二花脸猪。与历史资料相比,农村中的嘉兴黑成年母猪近二十年来的体尺变化不大。但选育场的母猪体重和体长均有显著增加。据1979年统计,50头母猪相应为102.9kg和125.3cm。二花脸母猪等类群的体尺亦有类似情况。母猪体尺的变化,是由于国营种猪场的饲养条件比农村有所改善以及初配日龄推迟的缘故。3.猪的发育日龄化太湖猪以繁殖力高著称于世,是全世界已知猪品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种品种。据对产区主要几个育场1977-1981年的统计,母猪头胎产仔数12.14±0.09头,二胎14.48±0.11头,三胎及三胎以上15.83±0.09头。各类群之间的产仔数,除个别外,差异不显著。与历史资料相比,同是二花脸猪,1979-1980年产仔数比1956年调查农户资料平均要高出2~3头,第一、二胎要高出4~6头,三胎及三胎上高出2.34头。同一时期内,国营育种场的产仔数亦比农户中饲养的要高。1979年调查表明,三胎及三胎以上的产仔数平均高出1.71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群众推迟母猪初配日龄,致使母猪体型增大所引起的。枫泾猪和梅山猪等亦有类似情况。仔猪60日龄断乳头数和窝重随各地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例如,江苏省的三胎及三胎以上母猪(673窝)断乳仔数12.08±0.08头,窝重(453窝)134.97±1.60kg;上海嘉定县的1180窝梅山猪相应为12.54±0.08头和189.39±1.41kg;上海金山县的381窝枫泾猪相应为12.88±0.11头和149.87±1.98kg;浙江省的嘉定黑猪(282窝)相应为12.08头和108.68kg。太湖猪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是与它性器官、性机能发育较早密切相关的,据研究,小公猪首次采得精液的日龄;二花脸猪为56~66天,嘉兴黑猪74~77天。梅山猪82.3天,枫泾猪88天。精液中首次出现精子的日龄:二花脸猪为60~75天,嘉兴黑猪77~79天。二花脸小公猪在90日龄时可以采到正常精液。4、5月龄时的精液品质已基本达到成年公猪的水平。据对嘉兴黑成年公猪的12次测定,平均每次射精量207.5mL,过滤后精液量174.17mL,每毫升精子数1.76亿,畸形精子率8.51%。母猪首次发情日龄,16头二花脸猪平均为64天,体重15kg。丹阳县种猪场曾观察到一头65日龄、体重10.5kg的二花脸小母猪可以受胎,并具有正常生育能力(胚胎7个)。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的排卵数亦较多。据观察,二花脸猪4月龄时有17.33枚,8月龄时有26.0枚;枫泾猪8月龄时有16.7±0.69枚,成年时有31.0±2.5枚;成年嘉兴黑猪为25.687±5.97枚,最高一头为43枚;成年梅山猪平均为29.09枚,最高一头达46枚。比笹畸尨雄报道的若干欧美猪种的经产母猪平均排卵16.8枚要多。据对二花脸母猪(10头)的测定,60天哺乳期内,泌乳量311.53±28.93kg,每头仔猪全期获得乳汁26.74±4.45kg,每次获得乳汁21.35±5.24g。4.肉肉群中导致的脂肪含量据1978年秋上海市对8头梅山猪测定,在体重25~90kg阶段,日增重439g,每公斤增重耗精料4kg、青料3.99kg,折合消化能52.7MJ;在农村现有饲料条件下,15~75kg阶段的枫泾猪,日增重332g,每公斤增重精料3.34kg。浙江省于1981年对20头嘉兴黑猪进行测定,在25~75kg阶段,日增重444g,每公斤增重耗精料3.82kg、青料0.21.21kg,折合消化能48.7MJ、消化粗蛋白437g。太湖猪屠宰率65%~70%,胴体瘦肉率不高,皮、骨和花板油的比例较大,瘦肉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各类群之间略有差异,枫泾和梅山猪的皮所占比例较高,二花脸和米猪的脂肪较多。据上海市测定,宰前体重75kg的枫泾猪(20头),胴体瘦肉占39.92%、脂肪占28.39%、皮占18.08%、骨占11.69%。据浙江省测定,宰前体重74.43kg的嘉兴黑猪(14头),屠宰率69.43%,胴体长71.36cm,眼肌面积15.48cm2,瘦肉率45.08%。据南京农学院1981年对二花脸猪眼肌的分析,含水分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