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教化》的演变与通俗文学的演变_第1页
从小说到电影《教化》的演变与通俗文学的演变_第2页
从小说到电影《教化》的演变与通俗文学的演变_第3页
从小说到电影《教化》的演变与通俗文学的演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小说到电影《教化》的演变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1947年12月2日,他出生于英国曼斯特的弗里格埃德,当时他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曾获得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到1983年期间先后担任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助教、跨学科研究课程讲师,1983到1994年受聘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司职社会学高级讲师、副教授,1994到1998年升至文化研究课程教授,并担任格里菲思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和澳大利亚“文化与媒体政策中心”主任,1998年后,也就是在斯图亚特·霍尔退休后,贝内特回到英国,接任原来由霍尔担当的开放大学社会学教授一职至今。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贝内特一直是澳大利亚人文学科研究协会的特别会员。随着他的学术影响日渐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贝内特受英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欧洲理事会等组织的委托,承担了许多研究方案。《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是作者写于1981年的文章,它主要论述了作者对于所谓“通俗文学”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文学”是“以特定和确定的方式由教育机器中或围绕教育机器运作的意识形态所建构的经典或一批文本实体。”而通俗文学则被认为“是一个残存的概念,是对文学进行过描述和解释之后的残余之物”,它的特定品质是由“一系列据说与已经确立的文学特点相区别的属性(如情节的标准化或缺乏性格)所组成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概念与通俗文学的概念是互补的,那些不符合“文学”定义的写作成果才有可能被称为“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通俗文学是被排除在所谓的“文学”范畴之外的。托尼·贝内特在这篇文章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内部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经典化了的传统”(即“文学”)上,而通俗文学长久以来是被忽略的。他举了卢卡契、戈德曼等学者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认为“唯一称得上认真和持续地研究了非经典化的文本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法兰克福学派”,但他们侧重于音乐而不是小说,同时由于受黑格尔的影响,他们的对通俗文学的研究多是批判性的,偏左派的。而马克思主义批评本身又是一种“扭曲了的唯物主义”,对它来说“文学问题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这主要由于:1、如果人们研究的对象是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那么文学的创作和评价标准就会被忽视。2、马克思主义要求分析文学文本要与其时代历史紧密结合,而作者从文学分析的角度则认为文本可以从其特定历史环境中抽取出来。此外,马克思主义着重于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条件而非其发生作用的环境,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对其“价值”的过度关注,因而可能使分析者夸大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产生的作用。作者还认为,马克思主义过度关注“价值”的做法,事实上是沿袭了资产阶级的批评传统的,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批评就成了扭曲的唯物主义,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缺乏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于是“马克思主义批评选取和评析的文学文本不可避免地与文学唯心主义已经尊奉为‘伟大的’作品相重合”,也即是说,在对“经典”的认定上,尽管有着唯物与唯心的根本差异,但马克思主义批评与资产阶级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基于这种认定的一致性,大部分文学批评流派在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方面的论述是一致的,即:“文学不是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自律的,而通俗文学则是意识形态,且被还原为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通俗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文学。这就印证了作者之前的论断,即:长期以来,通俗文学由于被排除在“文学”范畴之外而被忽略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通俗文学就没有价值呢?不是的。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认为,既然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在此,我们不妨理解为,文学既然不一定受它所在的特定历史条件(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影响,那么它就能从更大程度上反映作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现实世界。但通俗文学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商品性,要吸引读者,就必须以他们的关注点为素材,这势必使得通俗文学尽可能地贴近民众生活,当然也就忠实地反映了时代(包括这个时代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可以说,通俗文学是“不小心”但又是必然地成为意识形态的忠实反映者的。但同时,通俗文学是大众化的、是可以虚构的,所以又不能纯粹地、公式化地将其等同于意识形态,它甚至往往是“毫无禁忌并且深刻地颠覆着阶级、民族、以及性别歧视等意识形态主导话语”的。这样一来,我们不妨说,在很大程度上,“文学”是作者个人的传声筒,而通俗文学则是整个时代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作者接下来讨论了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通俗文学研究的方向。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即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贝内特认为,目前关于文学与“通俗文学”以意识形态为依据的划分,只涉及了作品、作家、世界前三个要素,还没有真正的读者研究。而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事实上正是作品产生意义的过程。因此,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通俗文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不能仅作文本分析,而要“介入阅读和创作的社会过程”才能真正发掘出包括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在内的通俗小说的全部价值。总的来说,托尼·贝内特在《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中阐述了他对“通俗文学”的看法,包括“通俗文学”的划分、研究现状、目前马克思主义批评在通俗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作者认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从整体上来说,作者是肯定了通俗文学的存在价值并对其研究前景有良好期望的。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很多通俗文学由于其“浮世绘”的特点,较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因而其思想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作品,就不完全是作为商品的“通俗文学”,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文学”的色彩。例如上个世纪久演不衰的美国影片《教父》,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教父》的出现是纯粹出于商业目的的。小说作者马里奥·普佐原是一个追求纯文学的作家,在创作《教父》之前已经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并且受到一些好评,如果照此写下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当时他债务缠身,甚至无法维持生活,于是迫于生计,他放弃了自己的创作初衷而改写通俗类小说。3年后小说《教父》出版,创造了当时的销售纪录。同样地,电影《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在执导这部影片之前也是一位追求艺术的文艺片导演。但他之前的作品票房惨淡,也是迫于巨额债务的压力才同意把《教父》这样令他倒胃口的通俗小说改编拍摄成电影,但作品一经上映就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并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奖。后来的评论者和观众甚至大多认为,电影的成就超越了小说原著。《教父》描写的是意大利西西里岛黑手党的发展史。其中充斥着血腥、暴力,同时又兼具侦探小说的悬疑和刺激,因而一问世就大受欢迎。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作为通俗文学,它是以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为创作目的的。这类作品的受众显然是广大市民,他们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这些人的生活环境、文学兴趣、教育背景等左右了通俗文学的创作方向和风格。洛文塔尔描述18世纪英国的通俗文学为“中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对当时的《教父》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定位。作为通俗文学,《教父》具有通俗文学所应当具有的一切特征并将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出于吸引读者的目的,又得便于其本身的黑手党题材,《教父》大量表现枪击、爆炸、毒打、谋杀等血腥场面,迎合了读者寻求感官刺激的需求和猎奇心理。但同时,《教父》中借黑手党与政坛的盘根错节的关系表现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借家族兄弟处理这些复杂关系和对待各色人等的不同态度反映人性,古巴总统辞职后民众的混乱表现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由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偏见,往往以欢庆场面与血腥场面交织对应,形成巨大冲突,反映了创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理解,以亲情、爱情和所谓事业的纠葛表现人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困惑,甚至“教父”名称本身所具有的多重象征意义等,都显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此外,作品中表现的美国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海岸小镇的美丽风光,各种神圣的宗教场景、异国风土民情等等,都为影片增色不少。《教父》三部曲表现的是发生在不同时代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在这里体现为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科技的高度发达,但从更深刻的层面上,创作者想通过这些表象反映的是与物质生活背道而驰的心灵的匮乏与堕落,是当代社会成员个体的机械化、工具化或所谓“异化”,体现了人的信仰的逐渐缺失。从上述这些意义上讲,《教父》都不失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完成了对创作者所在的时代的剖析。作为时代的传声筒,《教父》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感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它所处的当时的美国社会,而以上涉及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遵循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甚至它的出现本身也是受意识形态左右的。换句话说,《教父》作为一部通俗文学作品,在托尼·贝内特所谓的“通俗文学”的意义上最大地实现了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眼光的转变,多数人开始对包括通俗文学在内的大众文化采取宽容的态度。在称呼上PopularCulture取代了MassCulture,这反映了人们对其内涵认识的变化。Mass是有贬义的,它指的是“大量的、混乱的、无序的”,而Popular是“广为大众所接受的”,它反映的是作品的流行状况和受欢迎程度,并不一定代表低俗的或杂乱无章的。也就是说,Mas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