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文化经济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文化经济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经济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经济理论的整合和创新。作为一个创新体系,它既是文化内涵在经济上的外化,又是知识经济的最高表现。知识不等于思想,思想却须恃知识支撑,思想的高度决定知识的价值。文化经济理论呼之欲出,从相对的物质经济一政治经济一文化经济的理论发展轨迹上说,乃当今经济理论的一次“质”的升华,属市场经济潮头应运而生的产物。它的理论意涵及时代价值,应该提升到理论与实践的“战略”高度去认知。文化经济不是“文化”加“经济”的人为嫁接,而是一种基础理论内涵的创新,其特质是精神生产力的经济形态,呈有机的生成形态。如是,文化经济又可以理解为人文经济、智慧经济或品牌经济。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经济是讲求效益、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文化即是主体在精神过程中的一种客体、一种主观上的体认,两者不能等同。因之,有些文化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评判或衡量,那样,必然会造成思想混乱,滑向浮躁或肤浅。比如国学、语言、历史文物、人文传统、民族精神,虽然都在不断创新,但这种创新是不能“克隆”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转化为产业,因而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审视,部分文化品种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法定程序下是可以形成文化产业的,如广州的陈家祠、十三行、黄埔军校等物化文化,报纸、电视、戏剧等精神文化等,但这些文化产业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产业。特定的产业必然会受到一定时空的制约,比如京剧在南方,粤剧在北方,其传播的广度及效益维度均凸显其局限性,经营者应正视方言或地域等条件的影响。概言之,文化经济,是通过文化的张力赋予经济更强劲的生命力,更丰厚的经济利益。文化经济,时代潮向,将之做大做强,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必须树立内源(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人文意识和品牌意识。内源意识,是指自主的、核心的技术不是依附的,他属的。换句话说,文化产品要以我为主,以品为牌,一是有核心的技术;二是有企业文化的形象。应该看到,我国的文化经济企业还不多,力不强。在深圳,以华为与思科的官司为警示,企业如果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缺乏自身的文化品牌,仍然靠技术引进,那是重蹈十年前的老路子,走不得了,也行不通了。人们没有忘记,技术引进,虽然曾经为我国企业吸纳世界的前沿技术,实现跨越式起步,过上了一段好日子。但是,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实力和所具的竞争力,外国的同行经已视你为竞争对手,先进的核心的技术再也不会转让给你了。如果我们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势必会自我式微,失却了生存的根本,遑论发展了!第二个意识是创新意识。与对手竞争,不进则。,只能拿自己的核心技术作竞争的拳头,进而拓展我们的优势。树立创新意识,首先应该正视我们的劣势,化危机感为驱动力。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例还不高,一些产业的关键环节对外依存较大,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偏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根本扭转。从国际范围看,一场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学、数学与系统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交叉领域形成的前沿科学,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将进一步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组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在这样的大环境之前夜,认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咬住青山不放松,及早把握机遇,在夯实自身品牌的基础上,注力技术研发,不断创新,形成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文化经济,追踪前沿,扩大优势,方能永远立于不败。创新意识还应牢固树立人才观念。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决定因素。人才是一个特定的范畴,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以自己的高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一般都是高智商者。人才和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改革与发明,创造性是人才最具本质的特征之一,他们根据人类对社会和人的认识,提出对社会和生产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理论,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基本任务是生产财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种人才,特别是技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谁忽略人才的开发,就意味着失却丰厚的利润,最终在竞争上失却主动。第三个意识是人文意识,有三层意思:(一)人文意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高尚的服务质量展示企业文化的内涵,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指出,目前一些企业的人文意识淡薄,导致企业服务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到位,反而赶走了顾客。举一个例子:两年多前,我偶然接到推销“来电显示器”的电话,说给装一个显示器,试用3个月后,再请客户定夺买不买。我当时听了很失望,慨然表示:如果我是总经理,就会免费给所有的用户赠送这一“小器”。用户通过显示的信息,1天回复5个电话,按均次二角算就是1元钱,一个月下来可收益30元,3个月便是90元,你那显示器值多少钱?我真替那些决策者惋惜,你的人文“关怀”就那么“小气”,才3个月,倘若“关怀”到底,岂不发大财?(二)必须凸现自身的文化形象。就媒体而言:电视台的播音员作为一台之门面,为什么找不到几个脸蛋好一点的?电视节目,主旋律的高素质的不多,自己品牌的更少,市井街坊的东西充斥荧屏,民族精华、人文精神的作品流于形式。(三)炼就文化内功,注重科学理性的“应然”修养。随便举一例:报纸的大标题上几见出笔惊人“市长一开口,股市往上走”——试问:市长能左右股市吗?媒体究竟想渲染什么?又,近日披露李敖9月访问大陆的信息,这本是件很严肃的事,却被鼓噪为“李敖:大陆书籍说我太风流”的大题目通栏贯之,令人感到酸溜溜的,太功利化了吧!本来,主题鲜明得很,继“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和“民族之旅”尔后,李敖称其大陆之行为“相看两不厌之旅”,既用典又雅意别具,奈何未能成为“新闻眼”,不知李敖先生看了感想何如……诚然,人文取向有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分,此取“应然”,彼取“实然”,两者相较,差距立显。第四个意识是品牌意识。有品才有牌,品字三只口,是谓“共识”。拥有一个全国驰名乃至世界知名品牌,是每一个企业的终极追求,然而品牌不是产生于旦夕之间,也不是用大把金钱烧出来的,而是靠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淀形铸而成。因此,于企业的价值观中注入文化底蕴是极其重要的。知名品牌必须由企业文化、价值内涵支撑,反之品牌就成了空壳。品牌之文化意义,在于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无不打上经营者文化特质的烙印,通过企业的管理、决策、经营战略,产品的品质、服务质量、社会责任、营销策略等载体引发社会效应。如果说,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是21世纪经济进步的新形象,那么“品牌与技术实力是进入21世纪的入场券”。以是,文化品牌的铸造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企业的品牌,乃文化经济的必由和必然取向。品牌需要人文内涵的支撑,需要文化的积淀与升华。其基础即是人文与技术共同开发。“人造飞船”、“撞击彗星”,这是迄今高山仰止的品牌。中国的企业不乏伟大的经营理念,所乏者乃持之以恒的理性、信仰、诚信和追求。许多时候企业品牌往往戏作花瓶之摆设甚至演成“皇帝的新衣”,委实教人唏嘘!品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企业文化之打造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核心技术之研发,矢自主创新、锲而不舍、引领潮流之志;知名度之形铸,尤须注重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建设。三者有机一体,共同打造知名品牌。放眼未来,文化促经济添翼,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互动交融,于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