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佛教、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差异原因——以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维为出发视角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而中原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远古时期农耕文明发展初期,中国人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的是集体劳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群体意识与生存态度。纵使遇到水患灾害,大家也会集中人力共同抵御,而不是丧失斗志,转而信靠一个孤立存在的抽象的“神”。所以这点是和希伯来文明最显著的不同。希伯来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灾害和异族侵扰,出于自然和其他异己力量的恐惧,为了凝聚群体力量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团结人力,而是信靠上帝。在《旧约》里所展现的上帝往往是具有无限神力的审判者,甚至还有暴虐无情的一面,是希伯来人的“守护者”。在中国人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富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天”的观念也产生了。处于文明萌芽时期的人类,通常会对外在于自身的未知异己力量产生担忧与恐惧的心理现象,这一点是很正常的。宗教往往在这一阶段诞生,以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作为主要表现。中国早期的自然崇拜就是对“天”的崇拜,在夏商时期尤其兴盛(夏人“重命”,殷人“尊神事鬼”,神权阶层势力庞大)那时候的“天”是作为一种具有意志和人格的富有神圣意味和宗教色彩的存在,是中国人原始朴素的直观思维表象,说明主体力量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天”概念的历史性转变。周朝建立以后,实施礼乐制度,崇礼尚德,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允许鬼神文化在民间发展的空间,在总体上降低了神职人员的地位。在自然的基础上赋予“天”政治和道德内涵,大大减少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天创生万物为“道”,不干预万物而使其顺应自然本性而发展,是为“德”。统治者为“天子”,秉承天意,实施德治和礼乐教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赋予统治者执政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同时,礼乐文化使得不同阶层的人“各司其职”,强调事在人为,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人(群体概念)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提高。先秦时期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使得中国逐渐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架构。儒家强调“敬鬼神而远之”,以“诚”的心态和作风顺应天道和天德。以“仁”为体,以“礼”为用,构筑了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尤其是荀子还强调“知天命而用之”,认为重在发挥主体能动性,正确认识自然,敬畏自然,让自然为人所用。从根本上来说,儒家思想顺应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文明和自然经济的发展。董仲舒又将儒学神学化,提高儒家地位。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从多方面强化了君权,增加了神圣性和权威性。在古代中国,君王就是秉承了天意在人间享有江山社稷、治理臣民的最高权威。君权至高无上,哪里会有教权的位置?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王是拥有神性的具体存在者。这样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又怎么会产生以孤立抽象的存在者为信仰对象的宗教呢?佛教传入中国后,糅合了部分儒道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宗教。佛教根本上是无神论的,认为人人皆可成佛。和儒家思想完全不同之处在于,对世俗生活和封建秩序的否定与批判,强调“无欲无求”,痛苦的解脱和实现绝对的“无”。由于自身的“出世”的超脱思想和众生平等的宗教理念,佛教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遭受统治者的打压,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我国的发展。佛教在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本土宗教和思想文化的吸收糅合,让中国人对其逐渐产生亲切感。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知识分子不受统治者的青睐,残酷无情的流血斗争等世间百态使得许多人开始对生命、世界、宇宙等哲学理念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对佛教思想的精髓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对于极乐世界的欲求也是使得更多人信仰佛教的缘由之一。不同于基督教中信徒甘愿成为神的臣仆与奴隶,佛教为人们提供了安身立命、明心见性的精神居所和终极关怀。只要认真践行相关教义和理念,就能实现超脱与涅槃,到达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的至高境界,免去轮回之苦。道家思想中的“心斋”、“坐忘”,“性命双修”等理论和修身方式与佛教思想中的“戒、定、慧”、唯识宗的“万法唯识”“转识成智”等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在长久的历史发展演变中逐渐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明心见性”的生命实践活动。道家重“体道”,与自然、万有合为一体。“道”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规定的无限性:以“无”为体、以“有”为用构成了道家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道”不是纯粹的空无,而是潜在的“有”,是寓于万物之中的、持久存在鲜活生动的宇宙原理和自然法则。佛家精神活的灵魂在于领悟和解脱,以及洞察“性空之理”、“诸法实相”。佛教阐明了生活世界的“无常”,“众生皆苦”等生存现实,通过“四圣谛”、“八正道”等教义为迷途中的人们提供了一条解脱和重生的道路。在“重生轻死”的基本态度驱使下,中国人不会去向一个无形无相的存在者祈祷,不会因死后的审判而惶惶不可终日,也就不会向西方那样受上帝所支配,每日禁欲苦修、虔诚祈祷。实用思想影响深远,有时烧香拜佛的宗教仪式沦为满足物质功利的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消极一面。上帝观念的前提是主体意识的独立发展与主客分立现象的产生。上帝是神圣人格的对象化存在,是人的神格化的表象,本质上是人的自我异化。西方的上帝观念是个体对于超越性存在的终极追求,这种追求的前提就是独立人格的出现,只不过人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被对象化的“非我”而支配消解了而已。在西方的古代时期,呈现出宗教上以神圣存在为信仰对象,哲学上以神圣理性的最高存在为反思对象的思维模式——即神圣形象的确立与追求,古代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以“人的依赖性”为表现形式。近代体现为“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确立了人的完全发展的独立性”,是“神圣形象的消解和非神圣形象的确立”。而到了现代时期,非神圣形象逐渐自我异化,在现实的历史进程和以感性出发的生命实践活动基础上,对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和自由联合体的探索成为西方社会中哲学、宗教、文学等社会意识的研究对象。可以说西方文明的漫长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主体性的人格观念和主客二分的基础,成为了他们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近代则体现为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在主体性的前提下对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这些东西是中国人所缺乏的,特别是自由观念。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没有自由观,要么是没有意志的自由(将自身消融于自然中,无欲无求),要么是没有自由的意志(封建思想所主导的他律)。受“务实”思想的驱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往往成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终极理想。集体主义和宗法家长制的影响也使得独立人格的产生与培养成为了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佛教建立在无神论的基础上,而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三位一体”的一神教。佛教提倡只要拥有诚心人人皆可成佛,而成佛不是成神,是达到“涅槃”的境界。神在不同宗教里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基督教中,神的本质是人的内在本质异化的客观对象,是主观精神的异化,并以客观精神的方式反过来支配作为主体的人的绝对存在。神就是人对于崇高与永恒的“超我”的无限追求在人内心的反映与投射。在基督教中神(上帝)与人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神是天主。人在神面前永远是渺小无力的,只能靠信仰才能得救。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没有佛教广泛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供其发展繁荣的文化土壤。总而言之,中国人敬“天”,至“诚”,行“仁义”,远“鬼神”,疾“虚妄”,讲求实际(物质实体对象为“实”,关系客体对象为“际”)。但并不是说中国人秉持着纯粹的无神论思想,远鬼神并不代表不敬畏鬼神。中国人的传统宗族观念和对祖先的祭拜等行为都是血缘纽带和心灵关怀的体现。中国人同样讲究“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某些层面和特定场合,更多的是保持着一种不可知论或者是泛神论的态度。原始的天道观念的影响,使得古代统治者往往持有“敬天保民”的执政态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德观念为支撑,以“德”为教化手段。遵循礼法,心怀天下苍生。佛教中慈悲为怀、一心向善等宗教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四章地貌复习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十几减9 人教新课标
- 中班游戏教案:会唱歌的塑料袋
- 儿科护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 空压机操作安全培训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 教案
- 大班版画美术教案:大公鸡
- 糖尿病的代谢紊乱
- 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
- 第13讲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解析版)
-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 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改革实施方案
- 人工智能导论 课件 项目1、2 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人工智能基础
- 缓冲托辊说明书
- 安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药物
- 国际专利分类(IPC)新版
- 110kV通衢变电站电气监理细则(正式)
- 初识无人机课件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
- 中共屯垦史作业课件
-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