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解析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测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述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但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述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一些网络媒体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述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述语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襄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人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摘编自石羚《表述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哲学与科学属于理论命题,其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文学虽与二者有所不同,但也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

B.人们只有在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

C.当下一些网络媒体浮夸荒诞的文风,不仅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也使得“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

D.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年轻网民个性十足的表述方式、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格格不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岱年认同“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的观点后,指出了“立其诚”所包含的三层含义。

B.人在观察现象时,常带有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而发挥人的主体性时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C.“修辞立其诚”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热衷故弄玄虚等不良文风,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D.材料二第三段,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的道理。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境非独谓景物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B.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

C.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一》)

D.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王国维《人间词话》

4.张岱年先生认为人们“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原因。(4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理解,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发言著论写文章”时应如何坚守“修辞立其诚”的准则。(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至9题。

在酒楼上

鲁迅

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里了。

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

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蹰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我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楚了,但听母亲说,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和我也很相投,至今她提起来还似乎要下泪。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

“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济南给他来迁葬。”他又喝干一杯酒,看着窗外,说,“就在前天,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我实在是一个庸人,我这时觉得我的声音有些希奇,这命令也是一个在我一生中最为伟大的命令。但土工们却毫不骇怪,就动手掘下去了。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果然,棺木已经快要烂尽了,只剩下一堆木丝和小木片。我的心颤动着,自去拨开这些,很小心的,要看一看我的小兄弟。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向来听说最难烂的是头发,也许还有罢。我便伏下去,在该是枕头所在的泥土里仔仔细细的看,也没有。踪影全无!”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啾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食粮,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

“我的事情又完了。……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他满脸已经通红,似乎很有些醉,但眼光却又消沉下去了。我微微的叹息,一时没有话可说,就叫堂倌算酒账。

“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六日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形象特点。

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述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

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颓唐”“失了精采”“缓缓的”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批判现实的力度。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这一新知识分子形象有相似之处。

B.吕纬甫在为幼弟迁葬找不到骨殖时,还坚持把坟里的泥土装进新棺材,去欺骗他的母亲。这一举动证明他是个做事敷敷衍衍的人。

C.小说叙事巧妙,将故事场景安排在酒楼上,让“我”偶遇吕纬甫的情节更加自然合理,“酒”也为吕纬甫的叙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D.《在酒楼上》作为一篇反讽小说,其主旨与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所感慨的“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相合。

8.吕纬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中两次出现“废园”,请结合文本谈谈“废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至14题。

楚武王侵随,使蘧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贏,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拴肥脂,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脂’,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疲蠡也,谓其备脂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裡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令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

B.“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同。

C.“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鸿]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同。

D.“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C.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D.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楚之贏,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2)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14.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至16题。

点绛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②传杯③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宋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②闲却:空闲。③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着重写景,首两句是词人于窗前遥望所见,突出了环境的寒、静。

B.“梅影横窗瘦”中“瘦”所蕴含的意义与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中的“瘦”不同。

C.下片前两句是说霜天本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候,但词人却并没有饮酒的兴致。

D.全词借景抒情,用笔含蓄,暗含了词人厌恶官场、乐于归隐的清峻高洁之志。

16.有人将“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改为“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你认为改句好还是原句好请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了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2)古诗词中,“眼泪”和“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竞的痛惜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至20题。

作为中国诗歌中情感最充沛、流传最广泛的诗歌,乡愁诗洋溢着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记录着诗人对故乡风物民俗的审关观照,对世事变迁的生动记述,对故乡本上文化的诗意表述,在吸引世人传唱品读的过程中,也在传播着诗人怀乡思亲的亲情意识、时光飞逝的生命意识、___①___的价值追求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品读传唱久远的乡愁诗,伴着诗人的浅吟低唱,品味文字里的乡愁,唤醒记忆中的故,道寻灵魂深处的故园,对远离家乡生活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故乡亲人的副骨思念,还是对举家团聚的___②___,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有温度的。千百年来,古代时人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过程中,基于对亲情的渴望、对伦理温情的向往、对安宁幸福的憧憬,唱出了一曲又一曲乡愁之歌。只要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就能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更好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理解。

今天的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返乡时,依然可以在乡愁诗里找到共鸣。即便脚步受到羁绊,我们仍然可以与“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刘长卿“同病相怜”,可以与“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杜甫“___③___”,可以与“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武元衡“殊途同归”。初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在全民阅读中,跟随古代诗人的脚步,沿着古典诗词的长河,追溯中国乡愁的传统,既可以慰藉思乡之情,又能够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何乐而不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只要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

C.只有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

D.只要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就能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述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至22题。

蜜峰是重要的授粉昆虫,人们知道,它用“空中舞蹈”传递信息——蜜蜂摇摆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编码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等信息,果内蜜峰通过接收摇摆舞编码的信息并最终找到食物位置。那么,蜜蜂这种“舞蹈语言”是①,还是后天习得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动物拥有复杂的学习能力。对于蜜蜂来说,“舞蹈语言”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那么,蜜蜂的舞蹈是否存在“言传身教”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社会学习改善了安蜂的“舞蹈语言”表述能力。幼蜂群的舞蹈②,虽然其舞蹈摆动角度(指示方向)的误差会随着采集经验的积累有所减少,但摆动时间(指示距离)的误差却始终不会改善。也就是说,社会学习对蜜峰“舞蹈语言”的传承有重要作用,幼教缺失导致安蜂舞蹈发展出新的“方言”,并将终身保持。

研究首次发现,蜜蜂的舞蹈③,跟随成峰学习能提高幼蜂舞蹈行为的准确性,社会学习塑造了蜜峰的舞蹈语言。蜜蜂舞蹈就像人类、鸟类等脊椎动物的语言交流,新手向有经验的个体学习比它们百己独自摸索能更好地获得技能。

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空中舞蹈”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曾经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

D.作为继往开来的有志者,调查研究,就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闯关秘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经·大雅》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礼记·表记》中说“慎始而敬终”,意思是自始至终都应保持谨慎。

上述说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A

解答:B项,“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错,曲解文意。文中是“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C项,“也使得‘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错,因果颠倒。文中是说“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D项,“年轻网民个性十足的表述方式、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格格不人”错,“年轻网民……思想观念”与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的要求不矛盾。

2.D

解答:材料二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A

解答:B项强调的是(写)文章的重要意义;C项强调好文章应当以道理为主体;而D项的意思是下笔之前要先立意,这是不可动摇的法则;情趣出乎法则之外,这就是变化的巧妙了。说明创作必须先立意,同时也要注意不墨守成规,而应富于变化。这与材料二主要观点相去较远。A项表述的意思一文章的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人,那他才是有境界的。最符合材料二“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的观点,故选A项。

4.①世事错综纷繁,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想讲真话;②“说真话、讲实话"坚持唯物主义原则,而当今世界唯心主义比较流行,致使很多人不敢讲真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答:结合材料一倒数第二段“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可知世事错综纷繁,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想讲镇话;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但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可知“说真话、讲实话”坚持唯物主义原则,而当今世界唯心主义比较流行,致使很多人不敢讲真话。

5.①真正理解“修辞立其诚”这一准则的本义和时代内涵,争取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②实事求是,守正求真。深入生活,掌握实际情况,力求作文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③持中守正,推陈出新。努力适应自媒体时代,解放思想、求新求变的同时,坚守“诚”的原则,不哗众取宠,一味追求名利。(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答:结合材料一第一段“‘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第二段“‘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可知应真正理解“修辞立其诚”这一准则的本义和时代内涵,争取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最后一段“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可知应实事求是,守正求真。深入生活,掌握实际情况,力求作文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

结合材料二第五段“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材料一倒数第三段“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可知应持中守正,推陈出新。努力适应自媒体时代,解放思想、求新求变的同时,坚守“诚”的原则,不哗众取宠,一味追求名利。

6.D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批判现实的力度”错误。文章虽然“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却反映了吕纬甫由以前的自信、激进到现在的消沉、颓唐的变化,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给予尖锐的批判,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

7.B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这一举动证明他是个做事敷敷衍衍的人”错误。吕纬甫在为幼弟迁葬时,找不到骨殖,还坚持把坟里的泥土装进新棺材,看似“无聊”,却能显出他尽管颓唐,身上仍有浓浓的人情味。

8.①意志消沉、无聊麻木。从关于吕纬甫的外貌描写,如“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脸”、眼睛“失了精采”;语言描写,如“无聊”“敷敷衍衍”“模模胡胡”可知。

②迷茫困惑、苦闷彷徨。文章结尾处吕纬甫的语言描写:“以后?——我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可以看出。

③意气风发、满怀抱负。吕纬甫在“我”的记忆中有着“射人的(眼)光”“议论改革”、甚至会去拔神像胡子,说明他曾经也有改革的愿望和行动。

④孝顺母亲、重视亲情。为了满足母亲愿望,吕纬甫利用年假空闲,专门回济南给弟弟迁葬。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意志消沉、无聊麻木。“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为外貌描写,“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脸”、眼睛“失了精采”;“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为语言描写,“无聊”“敷敷衍衍”“模模胡胡”。

迷茫困惑、苦闷彷徨。结合文章结尾处吕纬甫的语言描写“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可知,迷茫困惑、苦闷彷徨。

意气风发、满怀抱负。结合“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可知,吕纬甫在“我”的记忆中有着“射人的(眼)光”“议论改革”、甚至会去拔神像胡子,说明他曾经也有改革的愿望和行动。

孝顺母亲、重视亲情。结合“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济南给他来迁葬”可知,为了满足母亲愿望,吕纬甫利用年假空闲,专门回济南给弟弟迁葬。

9.①环境上:废园中斗雪盛开的老梅、“明得如火”的山茶花与窗外的“深冬雪后,风景凄清”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热烈、蓬勃的氛围。

②人物上:废园中盛开的梅花与山茶花是“我”内心隐秘的诗意化呈现,暗示吕纬甫曾经青春热血,充满战斗力,饱含激情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③主题上:废园象征着被主动废弃的理想,展现了新知识分子的迷惘与彷徨,表述了对其的批判和劝谕,也借以反思自省。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环境上:结合“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里了”“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可知,废园中斗雪盛开的老梅、“明得如火”的山茶花与窗外的“深冬雪后,风景凄清”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热烈、蓬勃的氛围。

人物上:废园中盛开的梅花与山茶花是“我”内心隐秘的诗意化呈现,吕纬甫在“我”的记忆中有着“射人的(眼)光”“议论改革”、甚至会去拔神像胡子,吕纬甫曾经是一位反封建的热血青年、斗志昂扬改革中国的激进者,却因革命的失败和生活的无奈,落入沮丧彷徨之中,变成一个颓唐消沉、失去意志、穷途没落的沉沦者。暗示吕纬甫曾经青春热血,充满战斗力,饱含激情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主题上:结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我的事情又完了。……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可知,“议论改革”、甚至会去拔神像胡子,说明曾经也有改革的愿望和行动,但现在敷敷衍衍,模模胡胡,仍旧教“子曰诗云”。废园象征着被主动废弃的理想,展现了新知识分子的迷惘与彷徨,表述了对其的批判和劝谕,也借以反思自省。

10.A

解答:原文标点为: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C

解答:B项,“随人使少师董成”中“成”是“和谈”的意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成”是“形成,成为”的意思,因此二者意义不同。C项,“少师得其君”中“得”是“得到”的意思;“吾得兄事之”中“得”是“应该,应当”的意思,因此两者意义不同。D项,“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中“务”都是“从事”的意思。

12.A

解答:“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告诉我们,因为楚国对汉东小国的威胁,迫使汉东小国组成军事联盟,因为利益才组合一起,所以很难离间。并不能说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关系好。

13.(1)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

解答:“赢”“小、大”“敌”每个1分,句意1分。

(2)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

解答:“馁”“逞欲”“矫举”每个1分,句意1分。

14.随侯认为上供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的牲畜,丰盛的黍稷便能取信于鬼神,(1分)而季梁认为取信于鬼神的前提是取信于民,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才能真正取信于鬼神。(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蘧章去求得成功,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他们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国,因此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中,随国是最大的。如果随国扩张自己,必定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楚国就可以从中获利。少师这个人一向狂妄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疲弱来使他更加傲慢。”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做打算。少师很得他们君主的信赖。”

于是楚武王故意以军容疲弱的状态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向随侯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阻止随侯,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而且能得到鬼神的信任。君王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史端正言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答道:“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牲畜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肥壮啊’,意思是说国内的百姓普遍富有,他们的牲畜肥壮而不断繁殖,没有生病,各种牲畜都十分充分。在奉上黍稷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国内百姓多么和睦,收成多么好。在进献美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我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违心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睦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