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习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课+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习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课+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习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课+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习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课+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练习题-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1.(2020·山东高考,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2.(2021·湖南高考,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3.(2020·北京高考,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4.(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5.(2021·湖南省长郡十五校联考·唐代选官制度)唐朝吏部选官标准,据《通典》记载主要有四条:“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材料说明()A.科举制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央集权B.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C.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中央执行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6.(2022·山东青岛模拟·三省六部制)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B.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C.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D.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7..(2021·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联考·古代艺术)相扑源于中国春秋时代,初名“角抵”,带有武术性质,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如图是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白画相扑图》(局部)。该图()A.体现唐代绘画风格胡化B.可用于研究中国传统体育C.反映唐代尚武之风盛行D.能证明日本相扑源于中国8.(2022·广东广州模拟·中外交流)下图中的唐草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唐草纹的形成,说明()A.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B.佛教冲击中国文化C.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D.唐朝中外交往频繁9.(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10.(2022·山东济宁模拟)据《唐书》载,唐高宗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其规定旨在()A.笼络地方贵族B.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C.提升皇族地位D.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11.(2021·福建福州检测)东汉末年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后来,魏文帝曹丕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一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曹魏行政机构的调整()A.遵循了中央集权制原则B.有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C.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12.(2022·山东青岛高三质检)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己从人”,故行之不久,两者日有争论,遂成怨隙。为解决该问题,唐统治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复兴儒学,提升官员素质B.强化法治,颁布《唐律疏议》C.变革政制,改变议事规则D.更换人事,罢免违纪官员13.(2022·山东济南模拟)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A.客观上使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减弱B.推动雇佣关系逐步普及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D.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14.(2022·山东青岛期中)唐前期,政府规定每位纳税者可授田总额为100亩,事实上纳税者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往往比这要少很多,但每位纳税者的纳税数目都是固定的,并不考虑个人的经济状况。由此可知()A.赋税制度亟待做出重大调整B.纳税者实际负担较为沉重C.租庸调制缺乏稳固运行基础D.均田制徒有其名并无其实15.(2020·湖南永州期末)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推行()A.简化税收名目和增加财政收入B.消除了贫富不均的现象C.使土地兼并现象得以完全消除D.增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6.(2021·山东中学联盟高三大联考)魏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复杂尖锐,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玄学、佛教、道教均盛行一时,得到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儒学理论无法有效应对现实问题B.抨击名教蔑视礼法的行为普遍存在C.三教合一的潮流成为思想主流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产生新的思想体系17.(2022·湖南衡阳模拟)依据下表能够推断出()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记述出处唐武德年间,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全唐文》唐贞观十一年,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太宗诏集》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颁布《释教在道法之上制》:“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全唐文》唐开元年间,颁布《禁创造寺观诏》:“天下寺观,屋宇先成。自今已后,更不得创造。”“道释二门皆为圣教,义归弘济,理在尊崇。”《全唐文》A.武则天时期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18.(2022·湖北武汉模拟)如图,在唐朝,许多妇女们上穿小袖短襦,下系紧身长裙。她们还可以和男人一样穿靴,穿着男装出游。这反映出唐朝()A.社会风气的开放B.妇女地位的提高C.纺织技术的精湛D.民族交融的深入19.(2021·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唐朝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局部。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神鸟,也有众多的市井俗人和各类建筑,可谓“一壁看尽人神相”。据此可知,该壁画体现出()A.统治者举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风俗画与文人画的相互杂糅C.佛教思想处于社会主导地位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20.(2022·福建厦门模拟)下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科技著述及其内容。据此可知当时()著述内容《孙子算经》以问题集成的方式列举基本概念、定理和生活运用实例《九章算术注》用不同方法证明《九章算术》中常用的定理和公式《齐民要术》收录农牧业生产、食品加工贮藏、野生植物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A.科学技术体系臻于完善B.科技的理论价值受到重视C.科技研究重经验轻原理D.文化多元推动了科技创新21.(2022·山东潍坊模拟)“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材料的叙述以及唐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分析,翰林学士从“备君主顾问”到“正式参与朝政决策”,权力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分割了其他集团的权力,故D项正确。从表格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翰林学士并没有控制决策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翰林学士,并未包括全部文官,B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根据史实可知,翰林学士逐渐参与朝政决策,不利于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故C项错误。2.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西晋和南朝的土地制度,官员可占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隋唐的均田制,则普遍授田。比较这两个阶段的土地制度得出结论。西晋、南朝的土地制度加剧了土地的兼并,自耕农数量减少。隋唐的均田制,对普通百姓授田,增加了自耕农数量,A项正确;隋唐时期,世族衰落,“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C项错误;站在统治者角度,田制改革目的是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可知,魏晋以来“清乐”不断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音乐相融合,隋统一后被称为“华夏正声”,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故选B项;材料中反映了中原文化不断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后得到新发展,并未消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乐府清乐与其他民族音乐融合,并非汉代礼乐制度的复原,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现象,不能说明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排除D项。4.答案C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北宋时期收录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既包含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又加入了唐代对军功的奖赏,这体现了文学在传承中的纳新,C项正确。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花木兰的故事不能体现出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排除;《木兰诗》早在北朝时就已经出现,B项错误,排除;该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排除。5.答案B解析唐朝吏部选官标准具体详细,封建选官制度根本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以巩固专制统治,故选B项;题干论述的是选官标准,并不等同于科举制本身,排除A项;仅据选官标准无法推知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选官标准,与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无关,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政事堂集中决策跟六部有对口衔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D项。7.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相扑在中国的历史,相扑属于古代的体育项目,因此题图可以用于研究中国传统体育,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唐代绘画风格胡化,排除A项;相扑虽然带有武术性质,但仅凭借敦煌发现的一幅画无法体现唐代尚武之风盛行,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相扑源于中国,材料反映相扑在中国的历史,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随佛教传入……唐朝逐渐发展为……唐草纹”可知唐朝和外国的经济往来带动中外文化交流,忍冬纹发展为唐草纹,故选C项;忍冬纹发展为唐草纹体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不是观念更新,排除A项;据材料忍冬纹“随佛教传入我国”逐渐演变为唐草纹可见佛教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冲击”言之过甚,排除B项;仅忍冬纹的传入一个事例无法说明中外交往频繁,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晋武帝时士族占据位高职闲的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庶族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选D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排除A项;南朝士族相对衰落,庶族力量崛起,皇权加强,排除B项;材料中军功起家的庶族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但品级和社会地位却不断降低,并没有成为上品的官员,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这说明唐高宗限制这几个世家大族结为姻亲,此举是为了限制世族结盟,防止其势力壮大,故选B项;限制联姻的目的是打击世族,不是笼络,排除A项;不许世族联姻,是打击门阀势力,材料没有涉及提升皇族地位,排除C项;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是对社会阶层或人群的笼络,与材料的内容打击世家大族不符,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魏文帝于秘书省之外另设一省来掌管机要,增加了中央机构部门数量,使得部分机构的职能重叠,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故选C项。12.答案C13.答案A解析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农民获得田地,就要有服兵役的义务,是对国家的人身依附;而募兵制下,军人转变为职业,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故选A项;雇佣关系是经济关系,募兵制是军事上的雇佣,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各地形成藩镇割据,排除C项;均田制度的渐趋瓦解导致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变化,因果倒置,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唐前期,每位纳税者实际授田数目比规定数目少得多,但纳税数目却是固定的,这就导致国家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不能稳固运行,故选C项;材料未说明租庸调制即将崩溃,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纳税者实际负担如何,排除B项;唐前期均田制已经实施,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可见税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加财政收入,故选A项;贫富不均不是税收能解决的问题,排除B项;“两税法”改变的只是收税的时间和名目,不能消除土地兼并,排除C项;两税法的依据是以资产为主,事实上放松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人生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望,玄佛道兴盛发展,从侧面反映出儒学无法有效应对现实问题,故选A项;魏晋玄学(嵇康和阮籍等人)抨击名教蔑视礼法,“普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吸纳渗透,排除C项;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产生新的思想体系——理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不论是唐初、武则天时期还是德宗时期都呈现三教并行的状态,这和统治者政策有关,说明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武则天时期主流文化仍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居于正统地位的一直是儒学,排除B项;“始终”一词过于绝对,唐武宗灭佛,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蓄,所以妇女的穿着也很开放,故选A项;妇女衣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