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2.试卷如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如无答题纸,请将第一部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第二部分直接在试卷上作答;3.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考古学者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以用来研究()A.原始农耕 B.人类起源 C.禅让制度 D.部落联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考古学者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B项正确;农耕生活与原始农业的发展相关,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开始出现原始农业,而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排除A项;禅让制是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排除C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文物及建筑复原图见证了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由此可以推测出()①他们从事农业生产②他们已学会制作舟船③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④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稻谷、骨耜”可知,稻谷出现说明这时期已经出现了农业,骨耜也主要用于农耕,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是我国较早的农业原始居民,①正确;根据材料“木浆”可知,木浆主要用于划船,说明这时期的河姆渡居民已经学会制作舟船,②正确;根据图片中的房屋结构可知,这是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有助于防潮,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农具主要出现在夏商西周时期,并且这时期青铜农具有限,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3.2023年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轩辕黄帝的功德不包括()A.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与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C.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 D.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黄帝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均是轩辕黄帝的功德,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4.据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定为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盘庚迁殷 B.国人暴动 C.周平王东迁洛邑 D.牧野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灭商,D项正确;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的朝代最早应是()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夏朝时期,甲骨文还没有出现,排除A项;西周晚期,甲骨文已经出现,排除C项;春秋时期,甲骨文也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6.“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做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与上述历史歌谣中前两句相关的是()A.三家分晋 B.桂陵之战 C.阪泉之战 D.桓公首霸【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做世立”“华夏进入战国期”,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而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雄,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桂陵之战,排除B项;阪泉之战是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最终黄帝胜利,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齐桓公中春秋首霸,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7.《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统一度量衡 B.废除井田制 C.奖励军功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措施,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商鞅变法实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奖励军功”这一措施,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这一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8.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道、墨、名、法、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孔子的是()A.“兼爱”“非攻” B.“实行仁政” C.“实行礼治” D.“仁者爱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仁者爱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B项;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排除C项。故选D项。9.翦伯赞说:“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作者的理由是秦始皇()A.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B.主持修建了都江堰C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D.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和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排除A项;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排除B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10.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颁布了通用全国的文字(如下图所示)。统一后的文字是()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隶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又使用更加简洁的隶书,A项正确,排除D项;楷书、行书都是在秦朝之后演变而成的书法字体名称,排除BC项。故选A项。11.秦始皇灭六国后派大军攻下岭南后,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还募15000未婚女子至岭南。上述措施意在()A.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 B.强化对岭南地区的管理C.普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D.流放刑徒确保中原安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强化对岭南地区的管理,秦始皇派大军攻下岭南后,在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并迁徙人口到岭南屯田,B项正确;“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当时先进的铁犁牛耕技术尚未普及,排除C项;“流放刑徒确保中原安全”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2.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战争,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这场战争的实质是()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反抗封建压迫 D.帝位争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可知,刘邦打败项羽并建立了汉朝,说明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皇帝之为位,D项正确;诸侯争霸发生春秋时期,且刘邦项羽也不是诸侯,排除A项;兼并战争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特点,排除B项;反抗封建压迫更多体现在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与剥削,楚汉相争不属于反抗封建压迫性质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计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图B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图C利簋及铭文材料二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材料一图A中①处分布着北京人遗址和___________遗址;图B中②处曾做过商朝的都城,该都城是___________,商周时期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___________;图C中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___________器之一。(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百家争鸣中道家的一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看到中国古代早期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你有何感想?【答案】(1)①山顶洞人②.殷(今河南安阳)③.象形④.青铜器(2)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感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等。【解析】【小问1详解】遗址:根据图A“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中①处分布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都城:根据“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处是河南安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商朝的都城从此稳定下来,人们因此称商朝为殷。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有4500个左右,这种文字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图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小问2详解】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意义:根据材料二“‘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归纳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小问3详解】感想:开放题,可围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禹荐益(推荐伯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到禹老的时候),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史记·燕召公世家》图A图B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农业经济得以发展,剩余产品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图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图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材料三下表:春秋战国时期战役对比时期战役交战国双方兵力持续时间伤亡人数春秋城濮之战晋/楚8.9万/11万1年约2万战国长平之战秦/赵30-50万/40-50万3年20万45万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为适应时代发展,在复杂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摘编自部编版历史教材(1)材料一文字部分反映出首领位置更替的办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图A和图B反映出的制度名称。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A制度的特点。(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图C到图D反映出春秋时期政治上的哪些变化?②根据下表信息,指出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呈现出的特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的背景及目的。(3)写出一个出自战国时期的成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答案】14.变化: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图A:分封制;图B:宗法制。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地方独立性大。15.①:表现:铁制农具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商业活动活跃;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变化:周天子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等。②:特点:投入的兵力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更加残酷等。背景:诸侯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周天子衰微等。目的:为适应时代发展,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下生存。16.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消极影响: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及老(到禹老的时候),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主要推行禅让制,注重继承者的德高望重和才能,而大禹死后,其王位传至其儿子,体现了首领位置的更替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图A:根据材料“再分封”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形式给王族、功臣等,让其建立诸侯国,因此图A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图B:根据材料“天子、诸侯、卿大夫”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周天子将王位传给嫡长子,其余的儿子变为诸侯,诸侯以相同的方式实现权力的承袭,因此图B内容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宗法制。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分封;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的权力较大,即地方独立性较大。【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选做题,解答时任选一个进行解答。①:表现: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农业经济得以发展”可得出铁制农具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可得出商业活动活跃;根据材料“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得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变化: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等信息可知,图C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图D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了这时期周天子实力衰微,地方诸侯力量壮大;随着地方诸侯力量壮大,礼乐征伐主要出自诸侯,说明这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②:特点:根据材料“8.9万/11万、30-50万/40-50万”可得出投入的兵力多,也体现了这时期战争的规模扩大;根据材料“1年、3年”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伤亡人数约2万、20万40万”可知,这时期的战争导致更多的伤亡人数,即体现了这时期战争更加残酷。背景: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各诸侯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周天子控制诸侯的控制力衰弱,即周天子衰微等。目的:根据材料“为适应时代发展,在复杂斗争中生存下去”可得出为适应时代发展,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下生存。【小问3详解】成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有众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纸上谈兵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等。消极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这时期各诸侯混战,社会长期混乱,使得当时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在长期的战乱背景下流离失所,即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15.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秦的统一和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秦国发展兴修水利】材料一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由于连年征战,劳动力严重缺失,农业生产低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随着农业制度改革的深入,秦国粮食大量储积,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映变法的现实意义》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图A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A【秦国变革商君奠基】材料二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商鞅的变法从根本上打破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因而,在推动秦国迅速走向富强的同时,也遭到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原有秩序既得利益集团的拼死反对,斗争堪称你死我活。——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秦朝建立巩固统一】材料三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图B秦长城示意图【秦朝暴政走向衰亡】材料四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秦朝民谣图C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1)指出图A示意图代表哪一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水利工程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根据文字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农业发展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激发起大秦百姓发愤图强的血性”的军事措施是什么?材料二中“斗争堪称你死我活”说明了什么?(3)指出材料三中的“秦统治者”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秦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根据图B信息,指出秦统治者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的暴政造成了什么后果?谈谈你能从秦朝的统一与衰亡中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水利工程:都江堰。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变化:从农业生产低下到粮食大量储积产,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2)特点: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军事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说明: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变法受到守旧贵族的阻碍;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可能会遇到挫折;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坚持不懈等。(3)统治者:秦始皇。(嬴政)措施: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目的:抵御匈奴。(4)后果:走向衰亡。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解析】【小问1详解】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一图A“内江、外江、岷江、飞沙堰”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