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新农合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概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简称旧农合,是指以农村居民为对象,由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医疗预防保健基金并按一定比例补偿的各种形式的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合作医疗、医疗保险、住院费统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主要形式,主要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等风险问题。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新农合的筹资机制和补偿机制
我国新农合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2009年我国增加了对新农合的财政补贴,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80元,其中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补贴40元,且个人缴费也由原来的10元提高到20元,从而充实了医疗基金。
我国现行的新农合制度对医疗费用的补偿及补偿范围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设定了.起付线.和.封顶线.。医疗费用的补偿范围只是大病住院费用,正常分娩和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其中大病费用的补偿范围必须是符合《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规定的药品费、手术费住院费、治疗费等;对于正常分娩的实行定额补偿制度,孕妇可凭生育证得到一定额度的补偿。95%的统筹地区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报,
三分之一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到今年一月底已累计救治4859名患儿,实际补偿比达到79%,超过3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方式改革。我国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补偿额度。
(二)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设置
我国新农合对医疗机构的设置采取定点医疗的方法,参合者在患病时,可凭《医疗证》、本人身份证明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当参合者在本市就医时,可选择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以方便参合者就近就医。对于在外地就医者应经市新农合医疗管理中心批准;外出人员在患病住院时也应及时向市新农合医疗管理中心报告。
(三)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农合医疗基金主要用于补助参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只能减轻患病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不能从根本上真正的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由于合作医疗筹集的基金数额少,只可对大病进行补偿,难以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对于小病补偿医疗制度的作用。对于那些在年内没有动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人员,统一安排一次常规体检或者其他疾病预防和基础保健。
(四)新农合的发展
截止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36亿人,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为96%,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2010年度筹资总额达1308.3亿元,人均
筹资156.6元。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其中:住院补偿0.66亿人次,普通门诊补偿9.89亿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基金使用率超过90%。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逐步展开,一些地区探索由卫生部门统筹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做法成效明显。
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
1.筹资机制和补偿机制的问题
(1)筹资难度大,县级财政压力大
(2)宣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
(3)医药费报销比例过低,缺少吸引力
(4)报销程序繁琐
2.定点医疗机构设置的问题
(1)定点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差,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
(2)农村合作医疗设施总体水平不高,保障程度低。
3.政策管理上的问题
(1)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管理和监督不规范。
(2)是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
(3)存在道德风险
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咨询机构
(二)确定合理的补偿制度,缩减报销程序
(三)加大社会筹资力度,比如慈善捐款和发行彩票
(四)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就近就医
(五)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疾病预防和基础保健的建设
(六)加强立法,用法律规范新农合的体系
五、补充
新农合基金的支出:
实行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统筹地区,基金支出包括统筹基金支出和门诊家庭账户基金支出;实行大病统筹或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统筹地区,基金支出全部为统筹基金支出,其中实行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统筹地区,统筹基金支出包括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门诊统筹基金支出。
统筹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对参合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支出。其中,住院统筹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对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的补偿支出,门诊统筹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对参合农民门诊和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偿支出。
门诊家庭账户基金支出是指设立家庭账户的地区,用于参合农民门诊费用、住院自负费用和健康体检的支出。可以结转使用,但不得提取现金。
思考;新农合参合自愿还是应采取强制性。
新农合资金如何做到收支平衡。(防止有结余)
新农合大病统筹能否发展成大病兼小病统筹。新农合报销是即时报销还是事后报销。
第二篇: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时新农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解决农民医疗救助的共济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参合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我县稳步推进。为此自2006年我县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的近几年来,初步确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随着新农合工作的推进以及全县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出现了许多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就有关主要问题与对策提出以下意见。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住院方面
一、借用新农合证件来编造假住院手续,以患者名义更换处方并大肆虚开药费等,患者与医疗机构合谋套取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涉及职工和居民医保人员的、也有涉及参加商业保险人员的、有根本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人员,这些现象有出自于患者自发的和医院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给患者出谋献策的留住回头客。暴露出资金管理的体制漏洞,严重地侵蚀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二、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没有引入竞争的机制,特别是二级以上定点医院自认为定点医疗机构非我莫属,为此药价虚高、乱检查、重复检查、大处方、分解收费(县医院表现突出一些)等不正常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于同一患者或同一家庭成员在同一时间同时住院;患者住院的时间、病种、产生的费用包括结算时间完全一样进行重复报销等,在新农合管理系统和住院台账中只要一查找这种现象还很多,使参合农民通过报销所获补偿被虚高的药价和不合理的费用所抵消,侵蚀参合农民的利益,给新农合基金带来安全隐患。
三、小病大养的现象较为普遍。住院报销政策参合群众知晓率低。个别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参合人群个人实际支付医疗费用比2006年前并没有减少多少。我县从2009年以来住院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2009年参合住院39635人次,2010年44173人次比2009年增长11.5%。2011年52787人次比2010年增长19.5%。加之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短缺,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因此,市县级医院病人成倍增长,出现新的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而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病人稀少。
四、乡镇卫生院应该是新农合服务的主力军,但乡镇卫生院规范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人才短缺也是困扰基层卫生院发展的关键,这些都是导致参合病人向上级医院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增加参合基金支出的一个隐形原因。
五、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对辖区内的定点医院过多地依靠医院自身的审核把关,靠监管人员直接管理病人精力又不足,用很多的人又会增加管理成本,也就是说事前监管靠软件管理不能及时到位。管理人员除乡镇医院能与患者直接接触外二级以上医院靠这种方式管理是不现时的,如审查病历资料,逐项核实医
嘱与病程记录、手术记录、费用明细等,如发现疑点再与医疗机构联系复核等均无法进行,等病人出院后导入新农合管理系统时病人已经结算出院。导致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效率低、风险大。
六、医院在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不到位情况。我认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成为大力宣传新农合政策主力军且效果好力度大,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涉及千家万户)在医院流动,把新农合有关政策印成步册子放在每个病房,在医院醒目的地方做成大型的宣传牌等。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众参合不积极。如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失去联系,不知道“新农合”政策和缴纳基金时间;部分偏远农户仍存在宣传工作“死角”,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冤枉钱;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个别医院由于以上几种原因不规范操作特别是未参合人员借新农合证件报销也是导致参合率下降也是一个隐形原因,而这种原因与我们的管理是有直接关系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门诊方面:
一、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以来尤其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以来,由于确实给参合人员带来了实惠,是那些非农合医疗保险人看到农合门诊的优越性,导致借卡看门诊的人员迅速增加包括基层国家干部工作人员也有这方面的现象,也是导致今年新农合门诊量增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导致基金风险增大。实行门诊统筹应该是说门诊量增大住院量减少,而现在是出现了双增长。
二、医疗机构不规范操作,不按规范要求虚报病人、开假处方、张冠李戴、肆意分解大处方不按疗程报销进行分次补偿、串通患者,以假乱真、故意将非参合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参合人员补偿,这主要表现村级医疗(卫生)室上较多。
三、系统软件管理不到位,现在全县都在使用医疗卡,医疗单位凭卡号录入直接进行登记录入,虽然给没有带卡的患者在某些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方便,但医疗单位可通过卡号录入,随意编假告假套取基金,造成基金管理漏洞。有些医疗单位为了给自己编假告假行方便,打着方便参合人群的口号,大打自己套取基金的方便之门。如:要能用卡号直接登记录入、不录入药品明细、不给患者打印药品明细清单、有的干脆说不要软件管理手工直接上报等,有的医疗单位还找到政府官员施压说什么方便是为了服务群众。
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参合率任务指标催生垫付垫缴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上,一年一收费,收取“新农合”参合资金,要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去催收,由于参合对象为农村户口群体,涉及人员众多,居住分散,有的农户由于家庭困难一时拿不出现钱缴纳农合费用,还有相当部分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多年不回家,村干部为了确保完成参合率任务指标,采取“先代垫缴后收回”的方式,导致参合率不真实。
二、医疗机构自身缺乏对基金的监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医院和医生容易受利益的驱动,医院一般是按医生的业务收入和门诊量给医生核算工资促使诱导需求,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导致不合理的检查、用药、治疗等支出,虚报住院总费用、把非报销药品串换为可报销药品、伪造虚假住院病历、挂床住院、分次和重复住院重复报销、超范围用药等弄虚作假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现象严
重,使农民切身利益缺乏保障,医疗费用出现不合理增长。
三、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相对而言,患大病的概率相对较低,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有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诱发农民“小病大医”,造成医疗费支出的急剧上升,浪费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乡镇医院要真正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按上级的要求切实做到位才行,而现在大部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是抱着应付上级检查而获得当年的公共卫生经费的心态做事。上级检查也只注重室内软件和路边花。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四、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而现在的改革是,费用没减反增:就诊率(住院和门诊)双增、均次费用增加、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费用都在增长,医疗机构还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现在实质上的医改还是活了医疗机构,损害了医疗消费人群,什么为人们实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多都是凭空编造的,目的是要人民群众免费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把有些疫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反而又成了部分医疗机构不付出任何成本获取经济利益一个途经。说到底就是医改富了医疗机构,加大了财政经费支出,损害了人民群众应得到的利益,医改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五、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受很多人为因素干扰,不能对违规医疗机构得到应有的处罚,也是导致基金漏洞的一个直接原因,有的医疗机构违规后,还不等到下达处罚通知书,就有人帮他说情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对策
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清楚“新农合”现阶段主要是解决那些方面(大病救治)的问题,防止因病返贫,而不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宣传不仅面向农民,还要面向涉及“新农合”地方的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
二、要帮助农民消除参加新农合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还要通过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因病致贫现象和参合后得以缓解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使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农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加新农合的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三、要理顺关系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的监管。县农合办要集中精力加大对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到乡镇医院检查。乡镇合管站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和收费许可项目,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杜绝住院基金有不合理的支出,做好查房制度(主要要验明身份),制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提高基金使用率。不断加强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整合医疗资源,确保“新农合”高效运转。
四、要明确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的方向。建立新农合,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新型农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只有通过长期摸索,不断完善,让各级政府这一
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健康和实惠。
五、调整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比例。积极创造条件让参合农民在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医时尽可能采取由医疗机构先垫付费用(部分医疗机构是先由患者预交部分结算时用报销部分抵冲,给患者报销的费用产生一种错觉),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然后定期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鉴于当前农村居民就医主要还是以非住院的疾病和慢性病为主,在筹资额度允许的情况下,将加大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采取“住院补偿+门诊费用补偿”的模式,调整补偿方案,适当加大门诊和慢性病的补偿额度,以提高农民获益程度,减少住院病人,提高参合率,同时对于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等特殊疾病增加补助额度。这样不仅补偿了住院的医疗费用,同时对某些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非住院治疗费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用大病救助金按照规定给予补助。建议慢性病、门诊定点不能把所有的大药房纳入范围内,具了解他们把基金大部分都用入与病种无关的药(物)上了。
六、关于二级以上定点医院的监管问题:一是医疗机构的管理软件和新农合管理软件要兼容,便于做到监管单位事前随时介入监督,提高监管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患者身份认定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要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写入协议(发现一例处罚10万元等),迫使医疗机构自已把好第一道身份认证关,(医疗机构往往是以认不得人为借口,有的根本就是医院医生出的主意,一个科室每天最多入院20个病人,一一与户口本、患者身份证核对应该不是问题)堵住借证骗取农合基金的现象。二要逐步引导患者就诊携带医疗卡、户口本和本人的身份证便于医疗机构和监管单位认定患者身份。三要对个别确实无法直接认定的对象可以象调查外伤一样的办法到实地调查确认,最大程度的防止冒名顶替的现象发生。
七、门诊统筹管理:门诊统筹管理涉及千家万户要想彻底监管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为了做到基金使用公平、公正、合理必须管好才行。要做到最大程度防止基金流失,除常规管理外还要增加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管理体制上要套住乡镇医院参入(现在医院参入管理是有其名无共实)。二是软件管理;既然使用医疗卡,就必须持卡就诊把软件登记录入锁定在刷卡登记处。二是患者既然就诊必须带卡、身份证和个人或者户主的印章便于办理补偿手续和身份认定,因为在一般情况情况下,人们认为卡上的钱用不完第二年就没有了,因存在这种心理于是就把卡借给别人使用自己得了个人情,而个人的身份证和印章借给他人使用风险较大,因此机率相对还是少一些。不过这种管理模式开始就诊者不易接受说“麻烦”,但通过一段时间引导应该还是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这些行为是靠我们去引导规范的,你不引导规范,他会永远不能适应。三是为防止医疗机构开多用少、开贵用廉、开好用差、以要求就诊假乱真等蒙骗患者的现象发生,患者打印出具药品费用明细清单。我们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说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始实行的第一个月就诊者反感情绪较大,给他们带来不便,来自各方便面的压力也很大,上面有镇政府领导、下面有村委会干部等,我们就是顶着这种压力抗过来了,现在就都适应了,现在反对的人就少多了,新鲜事务因各种人群接受能力不一肯定有一个过程。购买火车票实名制很多人不是也不适应吗,为了把这项事业做好必须把你的服务对象引导到你需要管理的轨道上来。三句话:要想管好门诊基金就是要只能刷卡录入、患者在处方和登记表上盖章认可和一次不漏的给患者打印药品费用明细清单交给患者,最大程度的保证基金运行安全。
八、加快建立医疗保险体系服务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
入,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统一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将新农合基金、医保基金、社保基金等社会保障范筹的各种基金统一起来,解决好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一(卡)通全国”,只要参保人员手持“一卡”,到哪个地方就医就业都能用,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真正起到社会保障体制便民、利民的民生保障作用。象我县一样新农合、居民医保、商业保险、学生保险等参入时相互争、使用时相互推。在报销时总认为新农合是个块关大的唐僧肉。也可能是我们的办事程序方便快捷,医疗机构和非新农合对象都来钻空子而导致基金支出不合理。
九、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软件的医药费用报销操作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审核、反馈、核算、分析、监督等能全程综合监管。通过网络,使全部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点与新农合管理部门联通,实现网上事先在线监管,对每一位农民的筹资受益、每个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每个报销点的工作情况及每位住院病人的医药收费情况都进行实时查询、监控、跟踪分析之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把工作做好,是基金使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第三篇: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出现后便一直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通过认真地对61年的反腐败历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问题的现状
1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
2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
3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
二、反腐败的对策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但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可靠、更理性。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线的地方才停止。”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3、以法制保障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2、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13】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从全球来看,凡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和政治比较廉洁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独特作用。
第四篇:新农合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新农合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运行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年多的时间,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总结中,新农合的运行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同,但在其运转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各种新的问题。随着国家关于民生政策的深入落实,新农合的规模和范围也将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农合的运行管理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新农合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性课题。
一、新农合运转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筹资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有缺陷
一是筹资机制不稳定,筹资成本偏高。目前新农合的筹资方式主要是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动员干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收取参合资金。对于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村来说,这样的筹资机制既不稳定、筹资成本也比较大。此外,个别村存在收缴参合资金未上缴或多收费的现象,影响新农合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损害了群众利益。
二是筹资渠道单一,资金实力薄弱。从新农合基金的来源分析,目前新农合资金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补助,虽然政策提倡集体扶持与国家扶持并重的筹资方式,但因缺乏具体的政策激励,实际工作中“新农合”很难得到集体资金的注入,资金的实力薄弱、经济效益低。
三是新农合基金管理存在缺陷。一是由于中央财政补助拨款前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必须首先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前又要求农民个人缴费到位。部分村因不能完成规定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的部分由村干部与定点医院垫资上缴的做法。在垫资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套资行为难免增多。二是基金的管理主体混乱。目前,新农合基金基本以乡镇卫生院为管理主体,然而管理者本身又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合作基金的运转缺乏良好的监管,往往导致基金使用的效率低下。三是基金的征收客体难以核准。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上升,导致新农合基金在征收过程中常常遇到空挂户口现象,村集体为了完成收缴任务,往往又不得不为空挂户垫资,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的负担。
(二)基层医疗条件差,持续发展较困难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提供者,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瓶颈,导致政府对乡镇卫生医疗系统长期投资和远景计划不足,目前乡镇卫生院及大多数村级卫生室的医疗条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看病需求。
一是基层医疗设备缺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村级卫生室目前处于维持状态,面临困境;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医疗技术人员匮乏,服务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农合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上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虽然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过多次规模投入。但由于山区农村基础条件薄弱、卫生事业发展落后,对于农村医疗的投入总量仍显不足。
二是医疗技术人才不足。由于待遇不高、工作条件差,现有的村级高素质医疗人才匮乏,多数为仅仅具备基础卫生知识和基本医疗技术的人员。而且目前村级卫生室的医生待遇较低,以堰坪村为例,当地村医的每月工资仅1500多元,而且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差,村医对此也颇为不满。随着农民就医需求的增加,村级卫生人才制度的自身建设滞后的状况,极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深入推行。
(三)医疗保障水平低,现行制度不完善
除却因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使农民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新农合制度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也使农民得到的保障范围、水平受到限制。
一是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村级卫生室每人每天的医药费报销上限仅有14元,同时在乡镇卫生院的住院费用补助率以及补偿封顶线都偏低,对于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作用有限,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被排除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之外,难以保证农民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更需注意的是,新农合目前实行的统筹账户导致个人必须使用本人的医保卡报销医药费,当年使用不完的金额下一年就会自动进入国家统筹账户,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家庭一人需要大量报销额度、而其他人的报销额度使用不完的矛盾现象。许多参合农民一旦患了大病,仍然会因为无力支付数千甚至上万的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二是报销程序繁琐,额外费用过多。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转模式是要农民先垫付医药费,然后持着相关手续进行医药费报销的申报,最后再去信用社领钱。对于部分离集镇中心较远的村,村民来回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同时,各项烦琐的登记、报销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客观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缩减了受补偿额度,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四)医疗服务定价偏高,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村级卫生室的常用药品价格明显偏高,究其原因,一是药品的流通体制问题。药品具有特殊属性,作为它的终端用户,病人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医生建议,因此在药品价格方面往往会出现“逆调解”现象,竞争越激烈,中间流通环节越多,可以实现的隐性利润就越高,间接推高了村级卫生室的药价。二是医疗服务供应方存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医生为获取利益可以凭借自己的医疗知识和经验,通过多开药、开贵药等手段,诱导患者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过度消费,从而造成医疗服务供应方提供的服务成本过高,变相增加农民的医疗负担。
同时,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其运作还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来指导,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因此导致其监管过程还未规范化、制度化。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必须要有有效的法律保障,仅靠政策的指导,随意性比较大,且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总的来说,受利润最大化目标驱动导致医疗服务收费高,医药供应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监管不力的影响,都会部分抵消农民参保报销的优惠程度,损害其切身利益。
二、新农合持续发展的方法、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财政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
一是必须保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各自的资金和组织管理职责。重点满足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适当向这些地方倾斜。同时可以借鉴我国社保基会的保值增值办法。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大背景下,新农合基金仅存放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享受活期利息收入,实际上其总价值已经缩水,可以对新农合基金进行风险小的合理再投资,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二是在政府对新农合运行管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新农合。新农合基金从本质上来说介于公共产品与非公产品之间,具有市场可操作性,可以适当引入商业保险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参与,增加其经济效益。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参与到新农合的运行中,采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新农合基金的潜在价值。
(二)探索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
一是完善筹资机制,降低筹资成本。为了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运行,首先要保障政府财政筹资的制度化,明确其合作医疗基金的来源,并在预算中专门列出。财政筹资可来自多种渠道,包括专项税和一般税收。对此,我们可以参考征收教育附加费的做法,比如以开征健康附加税等形式来保障合作医疗基金有明确的收入来源。为此,各级政府可以明确规定相应的资金来源,市县以下地方政府可以伴随着地方税收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比如在烟酒销售的营业税中以健康附加费的形式明确其支出来源。
此外,针对偏远贫困地区可以选择性试点,在征求农民同意的前提下,不直接收取参合费用,而由乡镇向县财政部门上报愿意代扣代缴的农户名册,再由县财政部门直接从农户的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中扣除代缴,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行政成本,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参合率。要确定详细的扣除代缴程序,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利用村级说事议事平台向农民解释宣传;同时,必须实行严格监督,使财政部门扣缴数目透明化、公开化,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在吸收社会筹资方面,应有相关的政策激励安排,例如,允许纳税企业的捐助资金列入所得税免缴范围,个人筹资则采取“多缴多报、多缴多受益”的鼓励政策,从而增加新农合资金来源。各级政府可以充分探索完善社会、企业、个人出资的管理办法,壮大新农合基金规模。
(三)加强完善高效的报销补偿制度
一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简化报销程序。要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补偿标准。针对目前统筹资金沉淀过多的情况,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自费药品及其比例,同时完善家庭账户,将家庭成员的报销额度适当整合,提高制度的吸引力。要扩大救助范围,增加纳入补偿范围的疾病种类,提高常见病的门诊报销额度。针对报销程序繁杂的问题要不断简化程序,积极推进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工作,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的需求。要简化报销程序,尽可能在看病交费的同时就能报销,这样既可降低成本,也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尽可能简化在外地医院就医的报销程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经常外出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新农合补助机制与农村医疗救助衔接。除了包括新农合医疗补助体制,现阶段还存在救助性质的城乡医疗救助机制。针对农村医疗保障服务,在现行政策无力涉及的范围内,还需要强化农村医疗救助机制,加强补助与救助的衔接,保障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特别是针对大病农民,可以实行“二次补偿”制度,对于大额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金额超过限额的,给予二次补偿,减轻大病农民因患大病的医疗负担问题,使困难农民可以同时享受两种医疗保障,提高保障水平。
(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疗机构监管
一是加大对基层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结合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重组、归并农村卫生资源,进一步夯实新农合工作的基础。着力抓好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重点充实和完善基本医疗设施,提高医务人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层村医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生活工作条件,吸引高素质医疗人才进驻。
二是健全定点医疗机构信息披露、考核与评级机制。新农合监管的困境本质上源于信息的不透明,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透明程度越高,监管就越有效,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及参合农民获得补偿情况进行公开披露。这样,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行为的为己谋利的现象由于这样一种信息披露与评价机制的存在就能得到弱化。同时建立定点医疗机构考核与评级机制,促使卫生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质量,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此外,可以设立由村民自己组成的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机构,规定相关职责,包括不定期检查、审计、奖惩制度,医药价格公示、举报投诉制度等等,让农民自己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发挥受益者的监督管理作用。
(五)建立统一完整的新农合法律体系
探索形成以《社会保险法》为统领,以国务院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为主体,以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规章为补充的完整法律体系。从国家法律层面充分保障新农合制度的实行,明确将新农合纳入基本社会医疗保险的范畴。同时,就新农合的参加对象、资金筹集、资金管理、保险待遇、管理体制、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此外,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从法律上确保新农合制度的长期有效实施。
第五篇:3三农问题及对策“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三民”问题
我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国家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各级各种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放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和节目不计其数。说“三农”问题是中国的“头号”大问题也不为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业是农民从事的劳动职业,但从事农业的并不都是农民,如原国营农场的职工不叫农民却称为“农业工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短缺,计划经济下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低价格问题,农业劳动低生产率、低收入问题,农民劳动低积极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计划控制过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许多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抗灾能力低,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的问题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基本解决了,反而出现了农产品剩余、卖难;农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提高了,但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劳动资源严重浪费,归根到底导致农民低收入问题不得解决。
农村是农民居住、劳动、生活的场所,农村的卫生环境脏、社会治安乱、文化教育条件差,无非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处境脏、乱、差,农村的贫困、落后无非是农民的贫困、落后。所以说,农村问题归根到底也还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表面看来是“农”的问题,而其实质是“民”的问题,是“三民”问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低,新的就业门路少,收入少;卖难、买难,消费水平低;缴税重、缴费多,负担沉;出入行路难,就医看病难,子女上学难,文化素质低,是农民的生活问题,是“民生”问题。城市的招工常有“城市常住户口”条件,农民就业备受歧视,因为身份的限制缺乏劳动就业选择权;居住受户籍制度的制约,长期以来动辄被收容遣送,没有迁徙权;农民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一旦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没有“避风港”,甚至失去“生存权”;计划经济下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讨价还价权即自由处置权;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对承包土地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即使经营权也常受侵犯;对本应是自己的土地没有自由处置权,只有辛勤种植或被动接受“国家”低价征用的义务;农民还没有组织自己协会的权利。这是农民的“民权”问题。农民虽然从法律上可以自己选举村民委员会、但这种村民自治组织的选举常常受到乡镇政府的有力和有效的干预、选举出来的村委会成员要从乡镇政府那里领取“补助”、接受“指示”,还时刻接受同村的党支部的领导;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真正是农民的代表极少,而且越到高层越是稀少,说话的份量也越轻;在实际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政府中,干部是专职的,是“国家财政供养”的、“吃皇粮”、“吃财政饭”的,他们根本不是农民;他们也不是农民选的,而是上级指派、上级任命的,因此也不可能代表农民。农民不能直接、也不能有效地间接选举各级政府甚至最基层的乡镇政府的领导;政府决策圈里是清一色的官员,农民不能参与决策、只有被动接受既定政策,这是农民的“民主”问题。然而,“民主”问题也是“民权”问题,也就是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问题。现在选人大代表,哪怕是基层选举,往往是上级指定候选人。选民们对这些候选人一般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认识,所以选举时无所谓参加不参加;因为没有竞争,没有比较,参加也是只能选举已经指定的候选人;不是上级指定的候选人而被选上的机会即使不说没有,也是凤毛麟角。至于政府领导成员和主要领导者,当然更是上级委派或任命,选举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很难说有哪一位主要领导是通过真正的选举产生的。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公开点名批评的XX省原人大主任程维高,曾经在XX省由省长、书记一直任到人大主任总共长达十来年,河北群众对他早就议论纷纷,但别说农民,就是全体河北人民,长期以来就是奈何不了他;直到“给河北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之后,才由中央给以“开除党籍,撤消正省级待遇”的纪律处分。现在的选举机制和程序不能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际上也就是架空了农民的这种“民主”权利。
孙中山先生在近百年前提出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那是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说的。现在这里所说的“三民”问题,显然不能与那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相提并论。但是,“三民”问题与“三民主义”也不是毫无相通之处。要解决“三农”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三民”问题,就是要把“农民”首先认定是国家的“公民”,是社会的“人”、社会的“民”,而不单纯是农业、农村的“农”。
“民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人口流动规律的浅显认识;“人挪活,树挪死”,则是普通百姓对人口流动意义的朴素说法。然而,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对人口流动的控制。从根本上说,这也是自给自足的小土地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时代提出了对人口流动的要求。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o斯密就注意和研究了劳动力流动问题。他猛烈抨击当时欧洲残留的封建制度说:“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主要基础,所以,这种所有权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让劳动者以他认为正当的方式,在不侵犯他邻人的条件下,使用他们的体力与技巧,那明显是侵犯这最神圣的财产”;他严厉批评当时英格兰的法令“妨碍劳动和资本的自由活动,使不能由一职业转移到其他职业,由一地方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而使劳动和资本不同用途的所有利害,有时候出现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不均等”;他特别指出“获得居住权的困难,甚至妨害一般劳动的自由移动。英格兰的乱政,恐以此为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斯密的立场是革命的,观点是鲜明的。
欲求农民“民生”问题的解决,除了在具体的就业政策方面放弃只对城里人优惠、而对农民歧视的倾向外,更根本的是改变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国民待遇”。我国的所谓“农民”正是相对于城市居民来称呼的,它早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职业者的名字,而是一种身份的称谓。长期以来,农民难以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产品,例如城里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由国家承担经费,而农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却由农民自己承担经费,不公平的政策直接导致中国的文盲、半文盲主要分布在农村,使得农民就业更加困难。再比如,近年来发达地区盲目“造城”、“造镇”,大中城市随意地扩大面积,征用农村土地,农民无法抵挡,很多被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他们中一部分不能进行正常劳作,沦为公开失业者。据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失地农民逾2000万。又据统计,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中,约有20%是失地农民。在无任何保障情况下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实际上变成不折不扣的失业者,他们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生活处境非常艰难。在国债资金使用方面对比城市与农村:近5年里国家在6600亿元的国债中仅为农林水等安排建设资金2800亿元,而其中真正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不多,效果不大。这几年,国债资金带动城市的水、电、路、通讯、医院、学校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越来越充足,而我国农村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宋斌文:《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失业成因分析》,2003年9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再对比干部与农民:在1998年至2001年间,中央政府连续几次给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幅度增加工资,使得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比前几年涨了近一倍,并拉动其他行业也调高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广大农民不仅一点也不沾光,相反这一时期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还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如此等等。这样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政策不改变,农民的“民生”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法规的制订和执行者,政府首先应充分考虑政策的公正性,要给每个阶层和每个人以平等的发展机会。首先应在全社会建立一个保障穷人基本生存的“安全网”。比如,在城乡普遍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对穷人就医和子女就学提供保障性补贴。目前我国小城镇和农村这两部分人口中恰恰是需要政府帮助的人最多。要改革农村税制政策,有步骤地消除城乡不平等的二元税制结构,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实行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近期应先将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
的农业各税免掉,给农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政府应该制订针对低收入者的培训计划,免费或减费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低收入者提高就业和自我创收的能力。
为了切实解决农民问题,保证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社会稳定,除了诸如就业政策、金融政策外,主要应是启动和利用财政税收这个最直接、最有力的经济杠杆,调整财政税收政策,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来帮助低收入者,保护弱势群体,帮助和保护农民。例如,实行城乡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调整财政的收入结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主要是调整教育资金的投向和结构,解决农村建设问题可以主要是调整国债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改善农民的卫生医疗条件主要是调整社会事业费的投向与结构,等等。任何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实行都关系到现存利益格局的调整,而财政政策和财政收支结构的改变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最直接、最有效;而其他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也都绕不过财政税收政策,且必定涉及到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动。
欲求农民“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先维护农民的“民权”;欲要维护农民的权利,必先争取农民的“民主”。“求民生”、“维民权”、“争民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试想,如果农民以上的改革政策的制定有更多的发言权、决策权,那么对原来的特别偏重城市的政策一定会强烈抵制,使之获得通过和实施推进更加困难,而对改革政策一定会大力支持,实行起来一定会更快捷。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义务文化。中国古代所有的人都是臣民,没有独立的人格,臣民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地位表现为服从。封建社会是以国家权力为中心,制度的设置以人的义务为中心,对公民来讲履行义务就是一切。而以公民的权利为中心重新构筑国家制度,以绝大多数人的权利为基础来建立法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强权的侵犯,彻底解决“民权”问题。他还认为,近代文明社会追求的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政治上要有发言权,完善选举法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和选择,就是多数人说了算,这才是民主政治;第二是经济上财产有保障,每增加公民的一分钱税收,政府花任何一分钱都必须经过议会讨论;第三就是追求人的人身自由,不受随意的监禁。(徐显明:《保障人民权利是依法治国的本质》,2003年6月24日《学习时报》)这也就是“民生”、“民权”“民主”问题。而自由和秩序,正是解决“民生”、“民权”“民主”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保持社会正常发展和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以上所说的解决“三民”问题的办法,其实,也不止限于农民。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公民,弱势的群体,“三民”问题也同样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1.农业问题
(1)同
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比较效益低,投资于农业的生产要素一般难以得到社会平均利润和平均劳动报酬,农业部门的盈利水平长期处于偏低状态,
(2)农业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力因素的影响极大,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农业生产效益的脆弱性、易损性要求有外部力量的扶持甚至救助。
2.农村问题
(1)农民还需要承担修路、办学、住房、养老等一系列公共福利性支出。
(2)农村公共服务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也是导致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这些都反映了农村公共服务缺乏。
3.农民问题
(1)生产经营权。自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约束力。农业长期实行统购包销制度,产品价格背离市场供求关系,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农业生产开始面向市场,但粮食生产依然是一项硬性任务,农村支援城市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制度设
计虽然有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但长期实施却影响了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造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2)生活迁徙权。以城乡分治、户口管制为特征的行政性分割制度使亿万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流动。
(3)农民自身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
原因:
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缺乏制度基础。目前,我国人均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基本技能训练-足球基本技能演示
- 法人退出免责协议书范文模板
- 祖遗户遗产继承协议书范文
- 买房返佣返款协议书范文
- 一方有个人债务离婚协议书范文
- 体育训练的心得体会8篇
- 运动会班级入场解说词15篇
-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3篇)
- 2024届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普通高考模拟测试(一)数学试题
- 2024届漳州市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4至2030年高分子吸水树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期中测试卷(1-5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DB11T 731-2010 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 学校食堂消毒记录
- 塔吊使用安全协议书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地 理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课时1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 Unit4+My+space++Reading++The+1940s+House+课件高中英语沪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