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基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基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基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基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基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基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2.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的英国社会福利的变化()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B.改善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3.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州县坐落位置创办/重建时间创办人通许县旧在城北凤形冈洪武年间县丞范世英杞县县治东北洪武六年知县张淮鄢陵县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嘉靖十四年知县王时中仪封厅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顺治年间知县崔维雅新郑县在县治西北隅康熙三十二年知县朱廷献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4.二战后,联邦德国曾规定:一旦失业,失业者可无偿领取两年的失业保障金。于是有人在失业后无偿领取了失业保障金而不积极再就业,直到失业快满两年的时候再随意找个工作,以便再重新失业领取第二个两年的失业保障金。由此可见,这种福利保障体制()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减轻了国家负担C.影响了社会公平 D.缩小了贫富差距5.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A.社会保障适应社会发展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6.16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7.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救济主要由政府来实施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8.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9.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主要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1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11.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就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12.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关于最优良的政体问题……可以尽其所能而且过上幸福生活的政治组织。”中世纪时期,统治欧洲的基督教会,主张男女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表明欧洲社会福利思想()A.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重视宣传传统文明C.具有完整的救助体系D.完全采纳教会主张13.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势在必行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C.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D.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14.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15.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6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16.宋末元初的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这表明宋朝()A.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B.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C.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D.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17.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18.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时缓解尖锐的阶级矛盾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19.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削减福利项目,除了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等基本项目,其他项目逐步削减,并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材料反映了()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调整20.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挫伤了劳动积极性 B.扩大了社会消费C.稳定了社会的秩序 D.增加了政府收入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朝,唐朝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材料二康熙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最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非常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凡儒家经典,程、朱著作,乃至历代史书,无不研习……一心想以古先圣哲及其学术来作厚风俗,正人心之工具。所用大臣多理学家,且都有卓特之行,扬名于一时。——摘编自周谷城《中国通史》材料三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摘编自《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对东突厥民族政策的特点。(8分)(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尊重汉族文化传统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作用。(8分)(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大统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4分)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秦国实行“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材料二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材料三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状况,说到底是如何实现农民和城市居民平等的问题。使城乡居民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逐步实现一元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不平等,这是我国现阶段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摘编自李林、韩明军《新时期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思路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9分)(2)据材料二,说明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5分)参考答案:1-5ABDCA6-10ADDAA11-15BABBC16-20AADDD21.(1)特点:以军事征服为基础;设置州县加强对民族地区管理;给予少数民族较高的自治权;授予少数民族首领官职,将其纳入官僚系统。(2)举措:学习儒家文化;招揽汉族文士。作用:促进民族融合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发展步伐。(3)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