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1页
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2页
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3页
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4页
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乒乓球复原了》基于标准的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大象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冷与热主

题:乒乓球复原了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王亚勤/郑州惠济区花园口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冷与热”的起始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瘪的乒乓球如何复原”引发思考,从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教材的第一部分给出生活中的“小发现”,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烫就能复原,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出假设。第二部分是对假设的验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讨论。本单元的课型为探究实验课,因此本课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3.学情分析: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瘪的乒乓球如何复原”引发思考,从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体验依据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实验中,学生间可以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该部分,学生观点的呈现十分重要,教师须准确把握学生表达的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2.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评价任务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2.通过实验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3.能够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在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的问题。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有哪位同学会打乒乓球吗?(生举手)请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颠球。2、大家有什么办法将这个瘪的乒乓球复原吗?3、到底哪种方法可行呢,我们来试一试。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是太棒了!为什么接触热水后,乒乓球就能恢复原样呢?板书课题:乒乓球复原了为什么乒乓球里面有空气接触热水就能复原呢?(猜想:因为有空气受热后空气就会变大,就把乒乓球顶起来了。)空气受热后体积真的会变大吗?通过瘪的乒乓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实验,乒乓球接触热水,就能复原了。环节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同学们能利用老师准备的这些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吗?实验材料有:热水、锥瓶和气球你们怎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呢?说的非常好同学们可以将你的实验设计写在记录单上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用带有气球的平底烧瓶探究空气受热后的体积实验。实验记录单实验方法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现在请同学们可以将你们组的实验设计写在记录单上。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单同学的思路非常清晰,那我们接下来先验证这个实验方法,请同学们边实验边填写记录单。实验: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上然后将套有气球的平底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现象,并说一说你们的记录单。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初步得出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这一结论,但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实验,一次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有哪些方法来证明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呢?在我们设计实验之前请我们来梳理一下,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用什么装置“装”空气?【密封】(空气装在哪里的问题,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将空气装入密封的容器内,比如矿泉水瓶,不让它跑出来)通过什么现象能使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借助装置的体积变化观察】用什么方法进行加热?【热水】2.自主设计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的实验记录单。实验方法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下面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的方法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验现象吧。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谁来说一说你们的记录单这个材料选择的非常成功,我们可以证明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组的设计吧。师同学们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特别好,老师这里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水柱变化】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我看到老师用手握住烧瓶液柱往远离胶塞的方向走,是不是手的热量就给瓶中空气加热了。同学们你发现老师设计的这个实验和你的有什么不同了吗?老师设计的这个实验,是通过看水柱的运动,来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同学们我们设计了这么多实验,我们得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而空气又是混合气体,所以一般来说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和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有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夏天自行车的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不然自行车会爆胎,夏天阳光下的气球也很容易爆裂。这些都是生活中和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有关的现象。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学生根据实验,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环节三:拓展迁移研讨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气体受热后会膨胀。液体和固体受热后,它们也会膨胀吗?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固体受热后体积是否会膨胀呢?我觉得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你用什么方法,能够“看到”固体的体积变化?预测会有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实验材料真棒,不过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虽然现在我们没办法做这些实验,但不要着急,老师这里有一个类似实验装置。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装置呢?我认为常温下铁环是无法通过铜球的,可以给铁环加热,如果加热后可以通过,说明铁环受热体积膨胀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实验需要那些材料,铜球铁环装置,酒精灯(蜡烛)火柴。做实验就需要填写记录单,下面看一看需要如何填写。(学生填写记录单)3铜环铁球装置实验记录单实验方法预测铜环是否通过铁球实验现象常温下的铜环将铜环加热我认为温馨提示:加热过的物体一定不要用手去碰。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烧伤烫伤。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看来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大部分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固体受热会膨胀。最后我们来看看液体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性质。请同学们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内容。(学生填写记录单)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他的记录单。我们提出的假设是遇热后液体的体积会变大。实验方案是将装满液体的烧瓶放到热水中,观察前后玻璃管内液体的高度变化。实验期间请注意观察记录现象。记录内容起始水位预测水位实际水位装置中的水和水位我的观察发现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我发现加入热水后,液面变高了。你们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装置和生活中的什么仪器很相似,对了温度计,那么温度计中是水吗?不是,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这些液体受热也会膨胀吗?其他液体呢?我们怎么做实验呢?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装置,把水换成其他液体就行了。可是有的同学说家里没有这样的实验装置怎么实验呢?其实我们可以用口服液瓶实验。用手代替热水给口服液加热,这个方法方便安全,在家就可以做。很多物体都存在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知道了这个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难题。通过实验证明,固体、液体也有遇热膨胀的性质。环节四:回顾总结我们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那么我们能总结出什么呢?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不过我有两个问题,其它情况下呢?是不是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呢?还有物体遇冷体积会不会缩小呢?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确实有一些特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阅读研究,至于物体遇冷体积会不会缩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板书设计:乒乓球复原了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验证式教学,而是探究“空气受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打破受热膨胀的思维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探究空间。我设定的重难点是:学生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主分析、推断,从而得出结论。为突破重难点,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针筒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设计,使学生更有目的地关注实验现象。在描述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利用实验记录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去思考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由于本节课是单元首课,应强化验证实验的各个环节,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