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和谐理念本讲讲三个方面问题:第一节和谐之要义第二节和谐之分类第三节和谐之轨迹一、古代哲人论和谐二、语义学上的和谐三、和谐的六层含义第一节和谐之要义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故王者居九田亥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国语.郑语》一、古代哲人论和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老子
和谐就是“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毕达哥拉斯
和谐就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由互相不同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秩序即内在结构组合而成的整体,并非只是一种对接,而是大于部分之和的有机体。
——亚里士多德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运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通俗化的字面解释是人人有饭吃,人人可讲话;《说文解字》中对它的基本涵义的解释是:“和,相應也”,
“應”通“应”,而“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因此,和谐就是事物之间的相应和配合得当。
Harmony:协调。二、语义学上的和谐用现代一般系统论的语言来描述,和谐乃是指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应与配合得当,且由此而使系统要素的潜力得以合理释放,使系统整体的性能趋于最优。有鉴于此,和谐理念所侧重反映的是系统的良好整体状态和目标。若对它进行具体的理论展开,则起码有以下六层含义。
(一)多样的统一和谐系统必定是不同要素的协同互济,而不是简单的同一。不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相同要素的重复相加,会产生效用递减效应。多样的要素必须“统一”,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就可能是“乌合之众”,就会心猿意马,甚至人格分裂。
统一:包杂多而统之,求同存异(一统:齐万物而一之,灭异求同)
三、和谐的六层含义(二)关系的协调和谐系统中的关系有三个特征:
一是比例恰当——系统要素的比例搭配适度(有与无、多与少、常数比例);系统内外相互作用的强弱、繁简程度恰到好处。
二是各得其所——谋求潜能释放的最佳生态位。
三是和谐系统中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协同运动——诸要素的作用点收敛,作用方向一致;要素自变幅度与系统整体变化的协调。
(三)力量的平衡
系统要素之生命力的平衡。即系统中诸要素都有顽强的生命力,都是现实的存在,谁也不会被清除或消灭,否则就不能保证多样统一、各得其所、协同运动。
和谐系统中的离散力和结合力也彼此平衡。离散力是要素自由度、自主性的表征及独立分开的倾向,结合力是系统约束能力的表征及要素间接近、凝聚的倾向。只有离散力和结合力彼此平衡,和谐系统才能维持稳定状态。
打破平衡与新的平衡
(四)过程的疏通
形成——和谐标志着系统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互作用过程的启动。未形成和谐系统前,殊异各方表现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自为有余,为他不足,趋向于单向目的性。和谐系统形成后,各自独立的过程被整合到系统整体,显现为交互目的性,与此同时系统也就成为过程的集合体。反之,不疏通就不和谐。特征——物质、能量、信息分布的协调性、合理性。和谐意味着从杂多到统一的有序化过程告一段落,积极的过程疏导显现为充满生机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只是无限过程中的一个纽结,和谐与不和谐构成不断交替的圆圈运动。(五)争斗的扬弃
和谐不排除竞争,为了和谐,有时必须去进行激烈的竞争。竞争实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手段和动力之一,当系统发展需要竞争时,竞争可激活系统要素的潜能,使之充分发挥,此时若没有竞争就会诱发系统中的惰性,阻抑要素的活力,窒息系统的生机,系统反而不和谐。良性竞争(正外部性);竞争的时机性。和谐不排斥斗争,斗争是事物发展可能采用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有时整体的和谐就产生于殊异各方尖锐的斗争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讲对立的斗争,但也讲对立的统一;我们讲和谐,也并不否定一切必要的斗争,但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殊异各方激烈斗争时,肯定伴随有物能的对耗和总体性能的削弱,但物能的对耗所引起的物能的转移、信息的碰撞、位置的调换也有可能使系统内外趋于调适和耦合,最终达成和谐。(六)性能的优化和谐系统的整体性能往往是高度优化的,因而也就是高度美化的,并且其中的部分(要素)所作出的牺牲、所付出的代价总体最少,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达成共振,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同时,环境的损耗、破坏也最小。
标志——要素活力适度显现,要素功能高度耦合,系统整体活力旺盛。
概言之,和谐的理论内含就是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多样的统一,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过程的疏通,争斗的扬弃,性能的优化。如果进行形象的比喻,那便是生机盎然的百花园,管弦和鸣的大乐队。揭示和谐之理论内含的学术价值是无庸置疑的,它可以避免诸如“和稀泥”、“和事佬”之类的肤浅、歪曲的理解,澄清和谐与过程、平衡、竞争、斗争等范畴之间的关系,提供构建严整完备的新和谐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和谐理论亦内蕴有致和的方法。理论与方法是统一的,只要我们把和谐理论中的致和方法发掘出来,就能给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多样的统一”——“求异”的方法;
“关系的协调”——协调方法;
“力量的平衡”——“平衡艺术”;
“过程的疏通”——“疏导原理”;
“争斗的扬弃”——“竞争、斗争艺术”。实践中方法的结合运用。一、低度和谐与高度和谐二、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三、消极和谐与积极和谐四、传统和谐与当代和谐第二节和谐之分类
和谐的程度(和谐度)——低度和谐与高度和谐(不管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以及人与自然复合系统)。
和谐度的评价体系——六条标准,评分、分析矩阵。
和谐度的高低标志着统生命力的强弱——和谐度越高,就越是生机勃勃。
系统和谐度的提高——诊断、化解障碍因素。一、低度和谐与高度和谐
系统边界→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一般说来,内部和谐的系统会表现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但也不排除内部和谐外部不和谐、外部和谐内部不和谐系统的存在。——对道家、儒家的分析。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相统一的关键在于系统的结构方式。对层次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的评介。二、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
系统价值趋向的善恶以及能否健康发展
——消极和谐与积极和谐。前者是一种没有生机、阻碍进步、危害社会的和谐(一团和气、沆瀣一气、病态发展);后者是指系统的和谐具有向善的、进步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团结进取、同心同德、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变革和扬弃消极和谐,追求和递进实现积极和谐,因为凡通情达理者总希望明天的阳光更灿烂,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能够不断变革和扬弃消极和谐,追求和递进实现积极和谐,因为凡接受了当代文明的社会大众都有能力调适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三、消极和谐与积极和谐
当代和谐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辩证否定。
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三大缺陷:第一,它没有明晰和谐与斗争、竞争及过程的关系;第二,它没有将和谐与环境相关联;第三,它不能解决和谐的价值合理性问题。时代呼唤着和谐理念,但中国传统和谐理念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现代人解读时易于产生的歧义性又是时代所要摒弃的。如何解决和谐理念现实必要性与理论局限性的尖锐矛盾,并赋予其以鲜明标识,避免解读时的歧义性?扬弃孔子等人的思路,就是要对传统和谐理念予以限定。四、传统和谐与当代和谐根据对“绿色”哲学意蕴和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剖析,以及当今社会所显示出的绿色大趋势和生态觉悟,用“绿色”来限定传统和谐理念,其理论和现实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
要用“绿色”来限定传统和谐理念,就得厘清“绿色”的形上意义。康德曾指出,我们的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从感官而知性,最后以理性结束。撇开他在人类认识能力上的主观唯心观点,这种关于认识过程之环节的划分还是合理的。形上意义乃理性综合的结果,但理性综合不可能凭空进行,它必须以感性直观、知性分析为基础。因此,对“绿色”哲学意蕴即形上意义的把握理当论及感性直观、知性分析、理性综合三个认识环节。(一)
“绿色”的形上意义
感性直观——是指主体通过感官所直接感知到的客体现象,它是人类认识的起点,结果形成关于客体之“生动的表象”。
视觉性:在感性直观中,“绿色”之最简单的形态是视觉性的。绿色是生命形态、生态系统的主色调,青山碧水,绿叶红花,风起松涛,雨打芭蕉,蜂飞蝶舞,虎啸猿啼,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诸分析器的作用便形成关于“绿色”的生动表象,生命的搏动,自然的生机跃然脑中。1.感性直观中的“绿色”
联觉性:黄色和蓝色的等量调和则产生绿色,因此绿色是中性色调,在其所产生的联觉中,冷与暖、离与合(退与进)两极获得了统一,达成了和谐,使人于平静之中感受着黄和蓝的暂时被束缚起来的潜在活动性。
象征性:黄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威严和尊贵的象征,是黄土文明及其恋土情绪的体现,蓝色在西方人眼里是神圣和高贵的象征,是蓝海文明及其亲水情结的体现。绿色乃蓝色与黄色的调和,故感性直观中的“绿色”象征着蓝海文明与黄土文明的相容互补,象征着理解、和平与美好,象征着在水与土互渗结合中化育出的生命的绵延不息。将感性直观中关于“绿色”的视觉性、联觉性、象征性认识综合起来,其含义就是: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绵延的生命,理解、和平与美好。但这种感性直观的认识只是一种生动的表象,具有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和表面性、外在性的局限,未能深入绿色世界的内部,揭示绿色的本质。2.对“绿色”的知性分析科技基于“绿色”的生动直观,把“环境属性”置于优先考虑和分析的地位,形成了三大“抽象的规定”,并加以应用,这就是减量(Reduce)、回用(Reuse)、循环(Recycle)。
减量、回用、循环已经突破了“绿色”的生动表象,触及到了“绿色”的本质规定,但它毕竟是实证科学、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所固有的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它还不可能把握“绿色”的辩证本性和形上意义。
“绿色”的哲学意蕴必须在突破知性分析后的理性综合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证认。
3.“绿色”意蕴的理性综合
(1)从横向方面看,必须进行外延突破,将“绿色”的意义从生态拓展到人态和心态。广义的生态系统是包括人在内的,人自身内在诸心理因素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也当形成合理结构,显现优异功能。生态所及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态所及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心态所及主要是人自身的关系,在哲学的层面上,这三大关系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一以贯之,统一研究,对“绿色”必须做生态、人态、心态的全面理解。
(2)从纵向上看,必须进行意义的提炼、升华与贯通,形成“辩证概念”(Begriff)。
辩证概念是直接性与间接性、抽象性与具体性、存在性与过程性的统一,是多种规定性相统一的“思维中的具体”,是对“抽象的规定”的否定和对“生动的表象”的否定之否定。于此,“绿色”的三大规定有机关联,推移过度,并与其视觉、联觉、象征意义相融通,昭示出“绿色”之深层本质和辩证本性:生生、协变、臻善。
①“绿色”即生生。“生生”意在表述一种生机不断涌现、活力不断迸发的存在状态。“生生”的结构特征是多种要素的有机关联。“生生”的功能属性是生机盎然,活力旺盛,这包括三个基本要求:要素活力适度显现,要素功能高度耦合,系统整体活力旺盛。“生生”的时间特征是“创进不已”。
有机关联、活力旺盛、创进不已乃“生生”在结构、功能、时间诸方面的具体展开,反映了“绿色”的深层本质。
②“绿色”即协变
协变,又即协同演进,回答了“绿色”的发展机制问题。“绿色”既是生命、生态系统适应环境的结果,也是其适应能力的表征。机体的自足,发展变化的自足,开放的自足。
协同演进不一定是同步变化,也可以环境变化在先,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在后,还可以系统自身的变化在先,环境改变在后。
③“绿色”即臻善
臻善回答了“绿色”的价值趋向问题。“绿色”是生命体生机蓬勃、活力旺盛的标识。“绿色”生命体不仅护卫着自己的身体,增加着自己的同类,而且内在着使自己的“种族”更加完善的演化趋向。
具有创造性的人是自然生命与生态长期价值创造的最高成就。于此,“绿色”的价值趋向应当是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增殖(这实际上就是绿色科技“3R”的深层本质)。“生生”、“协变”主要是从存在状态与发展机制层面对“绿色”辩证本性的“事实”性陈述,“臻善”则主要是从价值趋向的视角对“绿色”辩证本性的“价值”性陈述。
“生生-协变-臻善”乃是关于“绿色”的事实陈述与价值陈述相统一的“思维中的具体”。用“绿色”限定和谐理念便逻辑地形成了绿色和谐理念。将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规定性与绿色的形上意义相融通,便演绎出绿色和谐理念的特质——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1.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是就系统的和谐度而言,与前述第一种分类中的高度和谐相对应,具体是指系统在结构上多种要素有机关联、合作竞争,在功能上生机盎然、活力旺盛。(二)绿色和谐理念的特质2.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是就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与前述第二种分类中的系统内外部和谐的统一相对应,具体是指系统内外部和谐度的协同提高,即系统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结果表现为系统对环境的高度适应。3.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是就系统演进的价值取向而言,与前述第三种分类中的积极和谐相对应,具体是指系统的和谐具有向善的、进步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文化学角度看,绿色和谐是黄土文化与蓝海文化的交响乐,它构成当代文化的理论基石,基于绿色和谐理念的当代文化即绿色和谐文化。黄土文化与蓝海文化按当代社会机制整合便可产生绿色和谐文化。
(三)绿色和谐的文化意义黄土文化即中国文化,是在对氏族社会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使“国”涵盖于“家”的情理文化、入世文化。蓝海文化即西方文化,是在彻底打破原有的氏族组织、氏族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国代替家的理性文化、宗教文化。绿色和谐文化则是为求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地球为家的情理与理性交融的当代文化、综合文化。黄土要想萌发生机,蓝海要想不被污染,整个地球都需永葆绿色的青春。
(四)从现实系统的外延上进行划分,绿色和谐可分为:绿色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和谐,包括人与天然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工自然的和谐,以至“天工-人工-主体人”巨系统的协同进化。
人与人的和谐即人态和谐,不仅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四个层次,而且还包括行为和谐、结构和谐、功能耦合三个方面。
个人自身的和谐即心态和谐,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生理与心理的和谐(身心和谐)。
三态和谐是环环相扣的整体。
从结构角度看,三态和谐都是“主体-客体”结构。
从功能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人与人的和谐是保证,人自身的和谐是动力。
从结果角度看,三大和谐都得落实到人的生命感受。
从动态转化的角度看,三大和谐则表现为全息感应。
概言之,绿色和谐是生生、协变、臻善的和谐,是在当今绿色视野中映射出的高级形态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提高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和广大人民幸福指数的过程,而且这种和谐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和谐,而是具有“自然有机性-环境适应性-价值合理性”、“生生-协变-臻善”之特质的绿色和谐。绿色和谐理念理当成为生态时代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系统关系时的座右铭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
一、真化、善化、美化:从彼此脱节向互动相济演进二、生产与生活方式:从高熵模式向低熵模式复归三、“三个文明”建设:从畸形发展向高度协同跃升第三节和谐之轨迹1.农业时代
——人类进行的真化、善化和美化过程处于原始综合状态。再生型人工自然,手工产品;人相斥;认命论。“三个化”往往相伴而行,但总体水平低下,是屈从于命运(客观必然性)摆布的自在统一。在人与自然之间、人自身主要表现为“三个化”的正向统一,而在人与人之间则主要表现为负向统一。一、真化、善化、美化:从彼此脱节向互动相济演进2.工业时代
——人类进行的真化、善化和美化过程彼此脱节。异生型人工自然,批量产品;人相轻;逆命论。
无论是对自然系统,还是对社会系统以至人与自然系统,人们主要是围绕征服异已、异物而进行的“自为”的片面真化、善化和美化。片面求真以至常常失真,善化和美化不足以至缺德少美。3.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生态时代——人类进行真化、善化和美化的过程呈现出向综合状态回归,向互动相济演进的趋势。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生态时代要求人类在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与自然系统建立良性的信息循环,因而也要求建立良性的物能循环。仿生型人工自然;绿色产品。要在社会系统建立良性的物能循环和信息循环,人们就必须根据科学技术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来从事针对人自身、人与人的社会实践。人相爱;适命论。
总之,“原始综合-相互脱节-互动相济”,刻画了人类对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与自然系统所进行的真化、善化、美化过程和谐程度的演化轨迹。
真化、善化、美化的互动相济理当成为人类实践的座右铭。
1.农业时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农业时代——太阳能是人类主要和直接的能源,土地是人类的主要生产要素;寡欲养性观是人类的主要生活信条,物质上低消耗,精神上“高”享受;信息不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处于低水准的低熵状态,生产与生活方式属原始低熵模式。
二、生产与生活方式——从高熵模式向低熵模式复归
2.工业时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业时代——非再生能源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资本成为人类的主要生产要素,人类所创造的技术设施是一种能量转化器,而在各种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最终总有一部分有效能量耗散为热,不能再为人类所利用;纵欲享乐观甚嚣尘上,高消费、高污染习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透明锐钛型光触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缝纫针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文件储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高清晰度监视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茶黄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连续型电动执行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个人工程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油锯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商务中介合同中介合同
- 2024广东省劳动合同下载
-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技术指南第4部分:医药制造业
- 变压器二手买卖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年全国高考Ⅰ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个人不再信访承诺书
- 2024年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试题
- 2024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NB-T 10436-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冷却接口通.用技术要求
- 毓璜顶医院出院记录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 承包蟹塘合同
- SL-T+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