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逍遥精神——《灵山》的禅意分析关键词:高行健;大逍遥的精神;《灵山》;禅意摘要:有人认为正是禅宗因子的无处不在成就了《灵山》最为深刻独特、精彩动人之处。凭藉禅,高行健形塑着他主人公的游走历程,也统摄着他内心更为隐秘的面向,折射出他隐藏的生命意识。据此,本文基于对《灵山》的分析,突出高行健大逍遥的精神。
目录一、绪论 3二、高行健《灵山》禅意分析 4(一)迷失与沉溺 4(二)信仰与宿命 6(一)理想与现实 8三、结语 9参考文献 9一、绪论高行健的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实验,他认为实验是其文学前进的动力,只有不断实验的文学才是最美丽的。这种文学的实验性使其文学一直处于文学的前沿,也对于其戏剧创作有着导向作用。高行健文学艺术的核心就是他的实验性。长篇小说《灵山》全面的反映了高行健的文学创作特点,充分体现了实验性。《灵山》是一部在海外修改的文章,并不是一部完整的故事,没有清晰的人物称谓。有专家说,其中的人物其实就是作者自身,这些我,带有作者自身的特质,与文中的你,我,他她相互交织。文中的“你、我、她/他”一起在西南地区中巡游,找寻心中的乐土,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涤荡着自己的心灵。这部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也没有统一的文体,这种文体熔炼在这一部小说中,其中不乏有议论、想象等多种文体。在这部小说中,高行健对于我国的文化的起源,远古的神话以及各地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进行了随笔式的描述,并且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活进行了探讨,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思考。这部小说与我国现目前的文学创作截然不同,但是这是一种对古代小说的继承。对于高行健而言,这部小说的文体更偏向于古代小说的文体,杂汇作为古代小说的一种独特气质,在《灵山》中明显的表现出来,我国的小说包含了多种现象,对于文体没有固定的要求,也没有规定的对象,对于物志、人志、神话等都有描述。高行健在写小说的途中,不仅仅对现代小说的格式进行了创新,还对古代小说进行了继承,博采百家之长。这种写作的方式也充分的体现了作者的实验性。《灵山》的创作的成功,是这种实验性的写作方式的一种证明。《灵山》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被认为是一种人性的追求,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领略《灵山》的美,读者能够从文章的细微末节胸找寻到作者对原始文化的热爱和怀念,对于生命的理解,对现实家园和人性的精神开悟。二、高行健《灵山》禅意分析《灵山》是一部对于高行健的人生经历的反应,从文章的点滴都能够发展高行健的个人情感,是对于高行健心路历程的一个再现。《灵山》的创作开始于一个误会,在几十年前,高行健误诊为癌症,死亡第一次距离高行健如此近,这种压抑下,高行健选择了出去漫游,在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进行寻访,以求宽慰自己,《灵山》就是在这种渴求心灵的解脱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小说中的“我”听人提到“灵山”并得知那里一切都是自然的、原生态的以后,便开始不懈寻找。我在寻找灵山的途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流行文化对于边陲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边远山区人民的纯朴和美好,这种自然的环境让我的心灵获得了洗涤,远离城市的喧嚣,真正的得到了心灵的解放。《灵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统一的人物形象,在描述中更像是作者的随笔。《灵山》对于边远山区的真实反应,用多个故事,多个主人公反映出了不同的自我,多变的人称代词,让读者以一种怀疑的心态去审视整部作品,对读者的思维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引导。《灵山》更像一本散漫的游记,不仅记录了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游历,写了途径的山山水水,也写了旅途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同时还回忆、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详细记载了他的朝圣之旅。每一部小说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灵山》在现实和精神中的转变,是作者的心灵的一种转变。《灵山》整部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这这段西南山区的精神旅行。“我”曾经夜宿灵岩、穿过草海、进过彝家、到过苗寨、上过白帝城、登过青城山,也登过武当山……在《灵山》中,“我”漫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过漫长的岁月,我一直在前行的道路中,永不言弃,永远追寻着心中的那一片“灵山”,我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客,一直走在心灵的道路中,这种前行与我的心灵的前行相结合,让我的行动和精神相结合,对我的心路历程进行了铺垫的描述,并提供时空条件。(一)迷失与沉溺阅读《灵山》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沉静的,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全文大多数都是一种慢吞吞、安静的描述,对于强烈情感的写作几乎没有。例如,在对于文革中的小女孩被糟蹋而跳河的故事中,高行健用平淡的语调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并不是作者对于世界的冷漠,对于情感的漠视,而是作者对于世界的一种悲悯情怀。高行健自身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来临,对于世间上的一切都能够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对于这种事件,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思考,而不是对于单个人的怜悯。当我见到大学生在熊猫营地的枯燥的生活时,不禁感叹只有城市才是她们应该存在的地方,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高行健对于世间万物的悲悯,不仅仅是对于无辜的人,还有其他的生物。在《灵山》中,他讲述了一个老雕塑匠的故事,这个雕塑匠在年轻的时候欺负了一个哑巴女孩,导致这个女孩自尽。在这部作品中,高行健并没有对老雕塑匠的行为进行控诉,在这一章节的描述中,更多的是感觉到高行健对于这个老雕塑匠的宽容和原谅。高行健在其文章中,没有对于一些常人所反对的行为进行指责,而是从另一个层面进行了宽恕。有人会觉得在高行健的作品中,似乎无悲无喜,没有感情的描述,也没有对于人间种种不公平的批判,有的只有宽恕,对人间万物的一种宽容。其实这些就是高行健的“冷”,这种独特的描述风格,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寻求情感上的共鸣,就是因为我对这种事件的难以承受,所以我将这种感情倾诉于你,而你又向她倾诉,她又来向我倾诉,正是这样的一种循环,让我们明白,我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也会是他的痛苦,在世间,这种你我他共同的痛苦构成了人类的痛苦,这种痛苦就是从执着而来,要想要挣脱这样的痛苦,就是要避免自我迷失。禅宗认为痛苦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我执,一种是法执。我执往往是人世间的人在苦海中挣扎的主要原因,自我的迷失,找不到出路。在文章中,她所经受的所有痛苦,都是由于她的执着,要的太多,不肯舍弃的太多,对这个世界期待的太多。其实这种痛苦都是由于我执造成的,就是因为我太执着于世界上的种种。高行健认为,这种我执的痛苦主要是由于内心的觉醒,内心的执着,外在的自恋、自残等都是由于这种自我的影响,自我就是人类太过于执着于痛苦的根源。高行健认为自我的觉醒就是禅宗中的智力,认为这就是人类自我迷失的根本原因。到禅宗认为,智力对于人类不能解决自身冲突有重大的影响,人性在刚开始都是单纯的,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成长,其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智力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类的单纯也就开始受到破坏。这种变化会导致人开始注重自身的发展,对我自我利益的坚持,就开始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她的问题是明明知道这个人世间充满了痛苦的根源,但是依然不愿意放下,即使她讨厌自己的家庭,讨厌自己的工作,讨厌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是不能够将这些令他不愉快的东西放下,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一直背负着这些不快的东西前行。所以当你用“灵山”来对她进行劝导的时候,你对她描述那座灵山的种种神奇的功能,能够让他忘记现实的不快,而她的回答却是对家人撒谎,对医院撒谎来对灵山进行一次短暂的见面,只是对于灵山的一种精神放松的追求。灵山对于她而言,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对于她而言,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是值得她忍受的,尽管是多么的痛苦,但是依然不能放弃,所以他放弃了灵山,放弃了愿意和她一起追求灵山的你。她就是一个这样执着于现实的人物。高行健在《八月雪》中对痛苦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对于禅理进行了提示,也设计出了一个参照体系。而在灵山中的设计,是针对于一个来进行全方位的扫射,以一个她来影射出目前依然活在世俗生活挣扎中的人们,难以得到解放,自我迷失,无法自拔的人们,苦恼不断。(二)信仰与宿命现在,对于我国的信仰问题,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人很多都没有信仰,也没有宗教意识,只有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利益观,对于生命冷漠,无视,缺乏人性的尊重,对同样存在的生物没有怜悯之心。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中,对于人类自身的认同感的缺乏,人际交往的冷漠,是现在的社会信仰的主要问题;而反观我国的边远山区,虽然经济落后,但是对于人性的关怀却是实际体现出的。边远山区民族的宗教活动,例如民歌、经文等,都体现出边远山区人民的精神信仰,彝族祭祀的丧歌,灵姑跳神等章节,在《灵山》中,对于边远地区的信仰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充分的展现出了边远地区人民对于鬼神的崇敬,对于这种简单的人文关怀的追求。这种对比下,可见现代的城市文明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需要像边缘文化进行学习,所有的文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所有的文化就全是一无是处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价值的追求,使得道德观已经扭曲,而纯朴的友情观等还存在在这些边缘的地区。当我听到这些纯朴的,真挚的民歌民谣,我难以控制内心的激动。在《灵山》中,我对民歌《黑暗传》进行了赞美,称之为来自灵魂的歌曲,这是一种天然的歌曲,没有经过任何的束缚和装饰,这真正的人类心灵的写照。我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些民歌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这些民歌可以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产生积极作用。这种纯朴的天然的民歌,不仅仅对我的心灵进行了净化,还对我所接受到的文化进行了涤荡,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获得了内心的宁静,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作曲家谭盾对于边缘地区的民歌十分热爱,其作品中对于民歌进行了新的阐释,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边缘地区的民歌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比如嫁女时的哭歌。这种边缘地区的美好和纯朴是作者一直寻求的心灵的净土。在城市的喧嚣中,作者觉得现实生活充斥太多的悲欢离合,对于人性的残忍和冷漠。因此《灵山》的主人翁对于灵山的向往,其实就是对于城市的喧嚣的生活的一种厌弃,对于宁静的边缘地区的一种向往。本质上说,是对于城市中人的冷漠和利益化的失望,对边区纯朴的情感的追求。灵山讲述了很多爱情悲剧,无论是自杀还是殉情跳河等,都写出了尘世中,女性在爱情中的悲剧角色。灵山中,我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渴望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无论是小饭店中吃饭的我,还是老头老太太对歌调情中的我,还是苗寨中男女对歌中的我,都是自由的,独立的,无拘无束的我的体现;任何的外在因素都难以将我限制起来,一切只遵从我的意志发展,在这里,我是纯朴的,不用伪装自己。在这种单纯的表达里,我不得不对尘世中的世俗观念进行反思,对于伦理观念的束缚,文化的压榨进行反思。《灵山》是一部有着独特内涵的小说,在其中有着读者很多的独特的想法和批判。文章最初的“灵山在哪里?”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高行健在边缘山区的巡游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力量,这种自由的原生态的生活给了他生活的希望。这种纯朴的,自然的精神文化,对于他的心灵世界也进行了涤荡。《灵山》不仅仅是高行健在边缘地区的所见所闻,更是通过这些描述,对于边缘地区的文化进行了宣扬,在如今的喧嚣的尘世里,很多人因为对于利益的追求,失去了人性,但是通过高行健的描述,我们可以明白,其实我们一直都走在寻求灵山的道路上,虽然尘世依然喧嚣,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心灵的自由,寻找到心灵的解放。(一)理想与现实正是对“诸行无常”的深刻体会让作者在看到一个旧时的戏台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里演过戏,杀过头,开过会,庆祝过,也有人下过跪,也有人叩头,到收割的时候又堆满稻草,娃娃们总爬上爬下。当年也爬上爬下的娃儿们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只要没有高飞远走,都得种田吃饭,剩下的又只有孩子和稻草”。丁文俊.论高行健《灵山》的火神崇拜[J].枣庄学院学报,2016,01:49-52.这段话中虽然没有明示“无常”,却无一处不是对“诸行无常”的最好阐释。禅宗正是在这种“诸行无常”中,引发出人生如梦,万相虚幻的生命认知。告诫世人俗世间所追求的一切都不过是梦幻一场。对于人生的虚幻性,禅宗是看得最清楚,论述得最彻底的。如《维摩经·方便品》第二:“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杨慧仪,林源.《灵山》一九八二—一九九○:从现代主义到折中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13,05:130-144.輥輯訛维摩诘在这里是借助自己的身体讲人生如梦,虚幻不实。在《灵山》中对“万相虚幻”同样有着精彩的阐释,当作者描写“她”离开“你”之后的情形时,这样写道,“你根本说不清她的面貌,也分辨不清她的声音,似乎是你曾经有过的经验,又似乎更多是妄想”。輥輰訛“你”跟“她”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境,虚幻不实。当“我”在保护区的山上过夜时,这种不实感最终让主人公怀疑起自己所做的旅行,“这时领悟到我要的充其量只是一个窗口,一个有灯光的窗口,里面有点温暖,有一个我爱的人,人也爱我,也就够了,舍此之外都属虚幻,可那个窗口也只是个幻影”。輥輱訛除了那个小窗口,一切都是虚幻,这自然是对人生虚幻不实的深刻理解,而佛所说的“万相虚幻”是不执着于任何的东西,哪怕只是那个有灯光的小窗口。所以作者最后把它也一并否定掉了。也只有在这时,“我丁文俊.论高行健《灵山》的火神崇拜[J].枣庄学院学报,2016,01:49-52.杨慧仪,林源.《灵山》一九八二—一九九○:从现代主义到折中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13,05:130-144.三、结语高行健与禅宗的渊源高行健与禅宗的渊源颇深,不过他对禅宗的态度不是宗教上的信仰,而是为禅宗独特的思想所吸引,把其看作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禅宗思想概括来说是以心性论为基点的心性学说,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生命现实与理想的不一致,个人生命的短暂与世间的永恒,以及生命主体与宇宙客体等一系列的矛盾都是禅宗要超越的对象。在禅宗看来,人之所以陷入人世间诸多矛盾和困苦中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就是迷失了自我的清净本性,而当一个人了悟到世间万物“诸行无常,万相虚幻”时,就会超越主体与客体,生命与万物的对立,从痛苦和烦闷中走出来。而禅的这种超越,不是要否定生活,而恰恰强调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涅槃解脱。《坛经》云:“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就是说要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禅道,达到“触目菩提”的精神境界。禅宗这种通过自心了悟获得内在解脱的思想极大地吸引了高行健并直接影响了《灵山》这部作品的思想理念。高行健在《灵山》中对禅意精神的阐释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参考文献[1]闫景敏.高行健戏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李娜.高行健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3]王鑫.高行健对戏剧现代性的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12.[4]陆炜.高行健与中国戏剧[J].扬子江评论,2007,06:68-77.[5]贾冀川.高行健——中国话剧艺术的叛逆者[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02:74-80.[6]陈吉德.奔向戏剧的“彼岸”——高行健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01:49-61.[7]李春霞,陈召荣.解读《灵山》[J].河西学院学报,2003,04:40-43.[8]刘姝,姜红明.论《灵山》与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J].理论月刊,2003,01:97-99.[9]康建兵.高行健与中国传统戏曲[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87-93.[10]邱华栋.高行健:朝向灵山[J].东吴学术,2010,02:118-124.[11]杨晓文.试验着是美丽的——论高行健[J].华文文学,2010,06:38-43.[12]范春霞.我新故我在——试析高行健的小说《灵山》[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32-133.[13]黄一.“热文学”与“冷文学”:中华传统的两种现代形态——莫言、高行健创作比较谈[J].东岳论丛,2013,11:119-126.[14]赵宪章.《灵山》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担保合同范本样本
- 2024天津市小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空白)
- 广告代理服务合同
- 写字间租赁协议
- 建筑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个人期货市场贷款合同
- 人才互助发展协议书
- 新版股权协议书样本
- 搅拌机租赁合同样式
- 技术服务合同样本地址
- 学校食堂调查方案
- 2024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无人机AOPA驾驶证考试(视距内驾驶员视距内驾驶员)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案例分析课件
- JC-T 738-2004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 胸腔积液患者病例讨论
- 第六章-冷冻真空干燥技术-wang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赛道
-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方案
- 2024年届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前程无忧在线测试题库及答案行测
- 《军事理论》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