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2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3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4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探讨摘要自从2003年起相关文件政策出台后,国家商业银行就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而是更多地将焦点关注在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上。这篇文章着重是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着手,着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的发展形式,分析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整个经济中多占据的比重大小和多少以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过去的经营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成绩等,接着提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存在的各种弊病和缺点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最后着重给出了解决以上各种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目录摘要 1引言 4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4(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 4(二)中间业务的特点 4(三)中间业务的风险 51.信用风险 52.市场风险 63.操作风险 64.流动性风险 65.法律风险 7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7(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史 7(二)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 8(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91、中间业务收入规模和比重比较低 92、中间业务收入规模有迅速扩张之势 93、中间业务创新成果显著 104、初步建立了中间业务管理体系 10(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01.中间业务产品方面 102.中间业务经营观念和管理方面 113.中间业务拓展能力方面 123.中间业务发展环境方面 134.其他方面 13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 13(一)银保合作的趋势 14(二)银证合作的趋势 14(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协同发展 15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建议 15(一)宏观策略 15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国家经济发展 152.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63.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市场活力 164.放松金融管制,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175.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积极推动混业经营 17(二)微观策略 181.加强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 18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19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引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从发展至今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十年时间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最为兴盛。在如今这个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和经营已经成了国内外着重关注的焦点。而中间业务所能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日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24%上升到了39.9%。英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28.5%上升到了41.1%。英国巴克莱银行更是达到73%左右刘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一流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刘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一流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9-18.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优势,充分发挥银行的各项业务优势,从而实现银行更大程度的收益。这种对于商业银行中间义务的定义,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从资产负债业务中诞生出来的一种业务,与之相随的是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中,包括了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存在。(二)中间业务的特点虽然说中间业务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对于银行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中间业务不会像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一样动用庞大的资金,造成过于沉静的经济负担,他所扮演的只是中间的过度角色。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高收益与低成本的最佳组合。在对于中间业务的经营过程当中,银行运用的更多的是银行自身的综合信誉来进行经营的,不会像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那样动用银行过度的资金,从而为银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这使得商业银行无需为中间业务准备大量资金。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为银行开辟了一条稳定的收益途径。2.风险程度不同。中间业务虽然具备很多传统业务所不具备的的优势,但是并不是说没有缺陷的,中间业务也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弊病,比如对于不同的中间业务的金融产品,他所承担的风险系数是不一样的,例如像一些咨询性或者是基金类的业务风险系数相对较低。而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以及租赁类等中间业务潜在风险性较高,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应该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尽量避免损失。3.品种呈现多样化。例如:结算性业务、担保性业务、融资性业务等是根据中间业务产品的功能上区分的;根据产品的作用可分为代理性、委托性和自营性业务三类;而从产品的产生基础上看,中间业务与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等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创新必将日趋繁多。4.对于监管方面,中间业务相较于其他业务难度明显会大很多。由于中间业务不能够像传统的业务一样,在相关的报表中明确的显示出来,所以相交于传统的资产负债等业务,信息的隐秘性和不透明性要明显的高出许多。由于这样的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一方面会让银行等相关从业人员难以准确判断与中间业务相关的风险系数,另一方面也是大大增加了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的透明性监管的要求。(三)中间业务的风险虽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银行大多数传统的业务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在风险评估方面,两者却还是有很多较为相似的地方的,主要包括以下五类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银行在与客户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突发的未知状况的发生,导致客户无法及时的履行原先与银行及相关部门签订的相关条约所引发的风险,这种类型的风险又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如果由于客户信用等级下降,导致了商业银行相应资产的贬值,这种现象也属于信用风险。此类风险广泛地存在于银行各种业务之中。由于中间业务有着其不同于其他传统业务的特点,例如不透明度高,交易灵活自由,约束性弱等,导致了中间业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风险你,那就是信用交易风险,信用交易风险的发生主要是集中在银行卡,租赁以及担保类等相关业务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在定量分析方面仅停留在表面。这就导致了无法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提前的预知和把控,最终导致了无法正确合理的对客户的相关信用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即使补救的方案。与此同时,由于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的匮乏,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与客户进行交易的时候容易引发的各种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的动荡导致的市场汇率,利率的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所导致的风险,当然这种风险也是较难预测的,也被称之为系统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央银行变化利率政策,而汇率风险的关键因素则在于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对于中间业务来讲,他的风险主要是由于被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过多,在对市场没有作出较好的调研和很好的定位就盲目开展业务所导致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存在。其中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对于我们来讲,都是较难预测的风险。市场风险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投资银行业务、期汇交易、货币掉期等。特别是金融衍生品业务本身存在的跨期性或者跨空间性交易及高杠杆性等特点,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外汇价格瞬间变化时引发了巨大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存在的银行业分业经营的特点,使得风险不能得到很好的分散和弥补,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风险。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相关金融监管机构正式提出来的,他的定义是指由于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因素,或者人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风险。我国银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正式的将操作风险这样定义:“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通过上面的阐释我们不难看出,操作风险主要值得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原因所导致的不可确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按照分类来讲,是属于系统风险的范畴的。导致这种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对操作流程的监管不够严格导致的失误状况过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操作系统不够完善,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素等问题。所以由此看来,操作风险也有很多是存在于中间业务之中的。所以,对于中间业务来讲,可能信用风险等相关的风险是可以及时的避免掉的,但是对于操作风险却是较难避免的。目前,由于缺乏操作风险方面的统计数据,国内对于操作风险难以从定量方面进行研究。但从定性方面看来,从业人员众多,专业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内部人员道德缺失、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等因素都促使操作风险发生。多起银行金融诈骗案的曝光也使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金融规章的制定及银行内部监控机制的设立方面。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和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的一种风险。如果一家商业银行中存在着流动性的风险,那么毫无疑问,其他的相关商业银行也是或多或少会受到波及的。所以,流动性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性是巨大的。担保类和承诺类中间业务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所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要大得多,而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也是极其多样化的,主要包括对业务运作的规模过于庞大等。与此同时,在进行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引发的资金有过大的紧急缺口等问题也是属于流动性风险的范畴。尽管目前市面上的中间业务种类比较繁多,但是由于有其自身的弊病,所以导致了这类中间业务的产生也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的存在。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值得是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业务的进行过程中,由于事先对与此相关的法律理论没有进行事先透彻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所导致的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的发生。法律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产品更新的速度过快,导致了法律法规无法跟上其脚步和进度所导致的,或者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实际金融交易过程中缺乏真实有效的可操作性。对于我国来讲,上述的这种现象俯拾即是。虽然我国正在朝着法治国家的目标奋力追赶,但是由于立法的起步阶段较晚,所以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纵观金融法律体系,除去《巴塞尔协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国际上公认的相关规定,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法规非常少,只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有关于中间业务的详细规定。其他法律文件,例如《民法通则》、《担保法》中说明的内容也是非常少的。而《中国人民银行法》与《商业银行法》则无法与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同步,应用起来只能是中间业务发展的阻碍。立法应与中间业务的发展齐头并进,以保证我国的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以及金融市场创造更多的利益。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史在建国之初至六、七十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银行体制属于“大一统”,银行的中间业务无从发展。1986年进行了银行体制改革,银行具有了企业性质,这使得中间业务开始初步发展。而中间业务得到法律的认同和保护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7月1日)得以颁布之后。1995年之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1995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中间业务主要作为商业银行维护客户关系,辅助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手段,并没有引起商业银行足够的重视,也不存在创新发展,属于存款导向型。2.2000年至今。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是更多的将焦点关注在与国外的商业银行的合作上,并且将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为关注的焦点。同时,经济环境的开放、国际先进金融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引进也了给予国内商业银行更好的契机。在这一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属于收入导向型。(二)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虽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尽相同,金融技术与专业知识水平也存在差异。但鉴于我国目前处于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下,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其中间业务。首先,银行资本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商业银行在日常发展中必须保留大量的资本,这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中国银监会在2007年的时候出台了相关的文献,旨在规定在“十二五”期间你,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以上标准使得商业银行依靠原有的存贷业务获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其次,由于我国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受到了大的打击。中央实行的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降低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收入。商业银行也应该积极跟随国家的脚步,调整发展结构,将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中间业务上来。最后,市场利率的巨大变化也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导火索之一。将利率进行市场化的转变,可以说是有好有坏的,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又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弊病。一方面,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银行竞争力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利率,但是这样的一种利率调整给银行带来的冲击就是银行获得的盈利实收大大下降了。另一方面,由由于利率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相较于以前,会承担更加巨大的风险。目前出现了一种较为明显的现象:“金融脱媒”。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要进一步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一些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的诞生抢占了原先商业银行拥有的大量的客户资源,使得银行的相关业务进展举步维艰。(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形势,总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中间业务收入规模和比重比较低尽管总体来讲,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他起步的阶段较晚,所以发展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滞后的。根据相关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在整个商业银行中占据的比重相对来讲还是微乎其微的。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例比我国就要高的多,而且每年都在以一个良好的师太向上发展。根据2013年的相关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不足10%,其中建设银行为7.40%,交通银行为8.03%,工商银行为9.11%,中国银行由于外汇业务的优势,最高也仅为12.29%。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整个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个别银行,如花旗,JP摩根等,甚至达到70%以上,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中间业务收入规模有迅速扩张之势由于我国现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商业已拿回那个中间业务的发展态势也是非常不错的,正在以一个健康向上的态势有序的发展着。中间业务净收人占营业收人的比例从2005年的6.5%上升至2013年的14.27%(见图l)。20052007200920112013图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变化趋势3、中间业务创新成果显著从2009年至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重点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注上,中间业务发展速度之快也是着实令人惊讶。以农业银行为例来进行说明,截止2013年中间业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0想之多,包括结算、代理、理财、银行卡、资产托管等14大类。中间业务不管是从宽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展。其中,在收入方面,投行及理财等新兴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38.09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297.14亿元,增加了259.05亿元,在收入结构中占比由12.81%上升至20.44%,增长额居各类业务第一;信托类业务次之;同时,担保及承诺业务的增长速度也是令人惊讶。4、初步建立了中间业务管理体系为了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步伐,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相关的部门来专门服务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也是额外建立了相关的监管部门来综合控制中间业务的发展风险,力求实现最大的盈利,最小的风险,使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以及可实施化。(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快,但是由于他起步的时间较为滞后,所以也是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的:1.中间业务产品方面(1)产品种类少,贡献率较低首先,数量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小觑的。虽然在最近几年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种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符合客户切身需求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间业务的经营理念较为先进,他们的理念是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各种富含高技术的金融产品遍布理财、融资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相比之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将更多的焦点关注在金融领域本身上,而忽略了对客户的服务意识。这也使得国内中间业务产品同质性程度较高,可能造成大量优质客户流失。中间业务收入对银商业行总体收入的促进作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以美国为例来进行说明,即使美国身处于次贷危机的压力之下,他所取得的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依然非常高,这一点是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不了的。(2)模仿痕迹明显,独创性匮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中仅有一小部分的创新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龙卡”和“房e通”;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中国光大银行推出的“一柜通”业务等。但大多数的中间业务产品由于存在较高的同质性,导致缺乏其自身品牌效应,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以及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小。(3)定价机制不健全创立中间业务时,我国商业银行仅将它作为巩固客户资源的手段,并没有将它作为银行的新利润增长点。所以,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定价规则是不科学和不规范的。这使得商业银行在销售中间业务产品时缺乏议价能力。2.中间业务经营观念和管理方面(1)中间业务经营观念存在偏颇首先,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开始发展中间业务时所建立的发展理念就是错误的。大多数银行并没有认识到中间业务本身所存在的优势和发展的长远性,而仅仅是将它作为向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靠拢的一种方式,或是希望通过中间业务提供的额外服务留住客户。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一直处于附属品的行列,地位完全不能与传统的存贷业务相比。这样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中间业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商业银行在这项业务上所投入的研发力度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在创新和提供中间业务服务时,“客户至上”仅仅作为一句口号,并没有融入到实际行动中。产品在设计上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在推销时没有考虑客户的想法。以上原因都会阻碍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2)中间业务管理方式混乱虽然我国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上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由于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管理层面存在的真空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在面对中间业务产生的问题时出现无章可依或各个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其内部损耗。在中间业务运行时,各分、支行仅以完成销售份额作为终极目标,并没有将地域本身存在的特性向总行进行反馈,造成了各个地区之间不能进行优势互补或资源共享。同时,由于在考核激励方面不够健全,导致多数基层人员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完成存款任务上,这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中间业务的拓展。此外,中间业务的营销力度由于主要依赖各分支机构而显得格外薄弱。各个商业银行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在不同领域独有的优势去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户群,宣传自己的中间业务产品。把营销中心下移分散了优势,也降低了竞争力。3.中间业务拓展能力方面(1)中间业务的拓展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的顺利拓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有力依托。在这种知识密集型业务中,能够同时驾驭科技、金融、法律等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也拥有各个方面的人才,但是全能型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中间业务创新和客户资源增多的双重压力,而人才的紧缺是无法缓解这些压力的最重要的原因。创新和营销方面专业人才的医乏使得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时,在产品研发和产品推销两个最重要的环节面临巨大的威肋。这最终会导致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丧失本土品牌效应,发展速度日趋缓慢。(2)中间业务的拓展缺乏技术设备 随着国内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间业务不再作为富人才能专享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张。而面对客户群体的扩大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等情况,国内商业银行在技术和硬件设备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更加凸显。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水平、通讯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后台的整合处理功能不够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也不够健全,不足以支撑与日俱增的业务量。其次,虽然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均在网点、商业中心或较为繁荣的道路段设立了自助服务设备,但由于设备所能执行的功能较为基础,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银行窗口办理业务的人数有增无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耽误了客户的时间。4.中间业务发展环境方面(1)恶意竞争现象的存在由于对银行的相关监管越来越自由化和灵活化,更多的外资企业也是纷纷进入了中国市场来争夺资源。我国老牌的国有商业银行不再是一枝独秀,垄断地位面临严峻考验,同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客户资源,不惜采取低价甚至于免费的方式提供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这种现象在一些中小型银行中尤其普遍。这种恶意竞争,不仅使商业银行失去了自身应得的利益,同时也由于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使得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面临更大的阻碍。(2)地区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将城市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举例来进行说明,北京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几乎是大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的四倍之多。由于不同地域的发展不同,导致了不同地狱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成果也是各不相同。5.其他方面(1)客户资源分类不明确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客户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银行现今对于客户的分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高、中、低端客户界限模糊。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中间业务的自由行和灵活性产生了诸多的限制。(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业务的发展是在政府的管辖之下发展的。虽然后来改革开放,对中间业务的相关管制放开了,更多的是依赖于法治的管辖,但是由于起步阶段比较晚,所以设计到这一方面的法律还是极为不健全的。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成为了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经常因中间业务陷入法律纠纷之中,商业银行在面临发展该项业务时存在颇多犹豫。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机构进行相互的联盟合作已经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了。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第一,跨业合作是在有相关协议的情况之下进行的,对彼此的权益都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第二,合作的过程中将业务范围进行更深层次的扩展。第三,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与网络的协作,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可操作性。最后,在跨业合作过程中更加能够将其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一)银保合作的趋势目前,我国保险产品大多数是在与银行签订相关协议的基础之上,委托银行帮助保险公司推销相关的保险产品。通过各种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这种合作模式还只是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这种业务合作形式只能说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有协议的前提之下,帮助代理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是,发达国家的银保合作与国内的银保合作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出资创办一个独立的保险工地,彼此双方都持有对该新型保险公司的相关股权。近年来,银行帮助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产品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因此,我国的银保合作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简单的兼业代理向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发展,商业银行应当为保险公司搭建一个实现“投资、健康、保障、养老、教育”一揽子保险计划的平台,这将是以后我国银保合作努力的方向。(二)银证合作的趋势银证合作指的是银行与证券机构进行合作,与相关的证券机构提供金融融资的服务,当然,前提也是建立在履行相关条约的基础之上的。银证合作是银行与证券公司进行业务融合的过程,总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互为客户型合作。这样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建立在银行和证券公司都能够最大程度获利的基础之上的。这类业务主要包括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清算、同业拆借等。(2)共同客户型合作。指的是银行和证券公司利用各自的优势,利用彼此的客户资源,形成的一种分工的模式。如银证通业务、银证转账业务、代客理财等。这种经营模式是混合经营模式崭露头角。(3)组织型合作。银行和证券公司双方能够互惠互利,合二为一,美国的有关公司就是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这样的一种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式模式。目前,我国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合作模式还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融合,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优化和融合,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去创新和改善优化的,相关的合作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目前采用的这样一种经营模式是最适合银行和证券公司经营性的一种模式。与此同时,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的出发点来源于资产的证券化,所以要保证银行和证券公司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充分一种对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有利的经营模式,只有这样,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合作范围才能逐渐扩大,才能实现彼此健康有序的发展。(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协同发展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普及,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应用也是大势所趋,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有超过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国第三方支付应用系统具有许多大众所追捧的优点,例如:安全,可操作性强,方便快捷等,现在较为为大众所追捧的第三方支付系统有,支付宝,财付通等,这样的一些第三方支付系统为广大用户所青睐,也从银行抢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客户数量。在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进行恶性循环竞争中,银行为争取更多客户,导致成本支出的不断提高,导致银行的利润收入微薄,不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尽管中国银监会下发的第十号文件中,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限制,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短期保障,但要取得长期发展效益,将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达到发展共赢的效果。例如,充分把握好第三方支付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客户进行充分的分析,深度的挖掘,以期寻找到合适的融资方法,为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合作提供更为广泛的新思路。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建议(一)宏观策略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业务发展顺利与否,进展顺利与否,也是极大的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的良好发展必然促进各个行业的繁荣发展,进而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银行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讲,一直是没有太大优势的,所以寻求最优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整个商业银行的经济实收是有着重大意义的。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整个经济发展体制都是在政府的作用之下进行的。在实施这种模式的初期,无疑是有很多的优势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一种经济模式的众多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能够取得的投资回报不高,并且各行各业不能很均衡的进行发展。从银行的角度上来讲,这种方式对传统的借贷模式有着较大的发展和推动,商业银行也是从传统的借贷业务中获取到了非常可观的利润,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滞后,中间业务发展相当缓慢。只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更好更协调的发展经济,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更好的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2.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发展必须要在大环境的背景之下才可以顺利地实施。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只有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够带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实施发展。但是这样的一条显示报告并不适用于小型的商业银行,原因在于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起步较晚,起步时我国经济己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因此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目标定位为中高端客户服务。中高端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变化幅度较小且具有较高的财富基础,因此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虽然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将目标着眼于一些中高端的客户,但是毕竟中高端客户在整个市场中所占据的比例和市场份额都是非常有限的,也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导致了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发展状况也是非常不理想的。想要解决这一困难,就需要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端客户市场份额。这在促进中小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3.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市场活力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限制下,很难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足够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间接融资来获得资金。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最主要的中介,为了提高收入,必然大力发展传统借贷业务,导致其他业务,如中间业务受到压缩。事实上,这样的市场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了一定的困难。相比直接融资而言,间接融资增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企业的正常运营与银行的介入是密切相关的,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也无疑将相关的经营效率作出了大幅度的降低。此外,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融资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出于资本安全性的考虑,会有选择的进行操作和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要想将企业的融资困难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顺利地进行下去,就一定离不开对目前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对相关的局限进行优化的这个过程。当商业银行的传统借贷业务的收入受到影响,出于对银行自身利润和发展的考虑,商业银行必然会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等其他业务。4.放松金融管制,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指标,其变动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之前在利率监管上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市场变化并非是由利率决定,而是由行政机构指定,这就使得利率无法充分配置市场资源,也无法充分地反映市场的变化。由于政府对于借贷利率的宏观调控,导致了商业银行从这次对于利率的调控中获取到了极大的利率,当然,获利的渠道是来源于传统的借贷行业,并不是需要着重改进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版块。由于利率的改革措施的顺利施行,导致了传统的业务得到了极好的发展,也因此获取到了非常可观的利益,但是由于传统业务的发展,无形当中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中间业务只能是在传统业务的作用下勉强维持着进行下去。此外,中间业务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也会受到利率的非市场化的干扰,这更加大了中间业务开展的难度。5.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积极推动混业经营中间业务的衍生使其他各项金融业务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形式的限制,极大程度的阻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来讲,虽然有着它自身的优势,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政府管制的大环境下,中间业务的发展依然是收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在金融体制的改革方面就显得更加刻不容缓了,只有使金融体制更加完善和健全了才能够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发展提供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土壤。(二)微观策略1.加强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1)产品创新产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一个好的金融产品不仅仅能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还能够挖掘出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且能够引导客户的需求变动轨迹,使得客户的需求变动轨迹与产品开发的规划一致。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里的中间业务产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如果能把不同品种的中间业务产品进行组合。将市场进行能够更加透彻深入的调研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满足客户和大众需求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创新策略可以参考如下三种:一种是组合策略,也就是把已有的中间业务产品进行优化组合,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能取长补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二种是模仿跟随策略,当本行的研发团队开发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时,可以参考模仿同业的优秀产品,在同业的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推出本行的产品。第三种是分阶段推行策略,在新产品的推行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阶段推行,根据不同地区的接受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发展金融信贷业务,为企业实现融资的同时,也充分增加自身的业务实收,将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优势充分发挥下去。银行也可以开拓其他方面的业务,例如像第三方业务,这种第三方业务能够带来的收益和效益是巨大的,在为银行带来实际盈利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保留住一些中高端客户,从而提升银行的综合经营效益。(2)技术创新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系统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让这些工作人员投入到中间业务的研发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创建中间业务委员会,以充分发挥银行家的才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复合性的工作,除了以产品本身的特色作为竞争力,也需要一个先进可靠的金融网络作为技术支持。这样的一个金融网络有利于整合银行内部的所有中间业务的信息,能够促进银行内部业务的资源共享。同时,这样的金融网络必须是稳定的与安全的,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有序开展。这样的金融网络也应该是一个兼容的系统,能够综合各种服务终端:网上银行、ATM、手机银行等来实现服务的同步;这个金融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避免每开发一个新的业务时都需要再建立一套新的系统;这个系统也应该是便捷的、易于使用的,便于银行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让客户体验到系统的方便,防止因系统繁琐而导致客户对系统放弃使用,进而损失了客户。(3)中间业务服务的创新传统的银行服务都是通过在柜台进行的人工操作。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银行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服务的发展为银行的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正逐渐改变着银行的服务模式,使其从传统的单一柜台服务模式逐步向多元化的服务终端转变。这种多个服务终端的中间业务服务网络弥补了传统的柜台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创造利润的贡献度,将客户进行类型细分。根据细分结果,形成专享式服务的业务模式,这样既可以巩固低端客户,又会照顾到中高端客户的需求。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1)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管控迄今为止,有很多的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都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中间业务可能涉及到的风险和财务方面的相关内容的管理设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内部的相关管理存在着法律相关的风险,风险因素很大。在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业务,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提升业务考核指标,不得提供任何人员不当得利,与供应商或其他商业客户和员工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业务伙伴关系,严禁通过任何方式接受贿赂或谋取不正当利益。商业银行在对中间业务的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遵守客观准确的原则,不能只介绍中间业务产品的可能收益而隐瞒或者不客观描述产品存在的风险;不能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进而误导或欺骗客户使之购买相应产品。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产品时,要提前告知客户该产品的收费标准,避免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客户纠纷。为了降低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在发展中间业务时,首先要求银行全体员工能够知法懂法并依法办理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法律培训,对于开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都要让员工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从而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风险业务并尽量防范。准确的找出业务中蕴含的法律点,明确知道业务中的法律界限可以帮助员工避免业务中的风险。另外,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开展、推广需要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针对各个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之能够顺利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阶段,应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查制度,在研发开始阶段,深入研究可行性报告以确定产品的立项是否符合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是否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有一套完善的指标考核系统,在中间业务产品立项之后的阶段,由研发部门定期提供产品研发的进度以及产品的各项指标,参照指标考核系统评估产品的风险并及时做出调整。由此可见,完善的指标考核系统对于控制中间业务产品的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产品研发出来后,就需要一套授权制度,按照授权制度的标准,根据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风险程度的高低、成本的大小分配到适合的各级银行进行推广。为加大各级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推广力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调动员工的热情,进而把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扎根在每位工作人员心中,并切实把中间业务产品的推广落实到行内每位员工的工作中,根据员工对于中间业务的推广贡献情况进行考核与奖励,以此来落实并大力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2)银行业协会制定中间业务自律制度单个银行内部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自身的管理是有效的,但要想整个银行行业有一个好的环境则需要银行业自律组织,也即银行业协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银行业协会制定中间业务自律制度,各家银行将自身的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