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i.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
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
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
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
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
“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
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
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
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
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
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
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
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
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
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
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
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
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
“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
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极致。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
出中西交融的面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和精彩观点。如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首
次全面论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美育架构。蔡元培筑基于
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借鉴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还推动美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让中国现代美育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朱光
潜则拓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以当时美学和心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依据,强调美育对个体
心灵的解放功能,突出了美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特征和意义,并将美育落实到人的生命体验之
中。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的艺术教育便属于这种美育观点的践行。如果说王国维、
蔡元培、朱光潜等人的美育思想属于启蒙类型,那么,陶行知、徐悲鸿等人奉行的美育思想
则将美育的终极指向定位于社会救亡与民族解放。
(摘编自吴为山《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
B.文章认为美育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美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这就需要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
D.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与西方文化交融,进而涌现出不少杰出的美育理论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论述了古代中西美育的异同,然后论述了近代中国美育出现的新理论新特点,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B.第一段关于孔子思想的阐述,意在证明孔子既重视德育教育,又非常重视美育教育,
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引用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
D.文中对宋明理学美育思想发展的介绍,证明了孔子的美育思想的精神价值核心为后世
的儒家所继承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审美教育,萌芽于上古时期,经过西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
经达到了最高境界。
B.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康德的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要求绝对服从道德律令,前
者是通过审美来实现。
C.道德和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所以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文学与
道义既有分离,又紧密结合。
D.朱光潜发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于艺术教育中践行了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阐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谈到,基
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
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
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在走向深海的过程中,“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成功研制和交付使用是一个里
程碑。2012年9月,“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拉开了我
国从海洋系统视角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序幕,引领了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
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这十年,“科学”号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
也是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的缩影。
十年来,“科学”号已安全执行50多个海上调查航次,安全航行2100余天,累计航程
30余万海里,装备的“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ROV)完成了超过300个海洋科学考察潜次
任务,支撑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
项等课题420余项,航迹遍布中国近海、西太平洋、北太平洋、中太平洋等广袤的海域,实
现了诸多从。到1的突破。
“科学”号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迈向远海,从浅海迈向深海,为我国开展远洋综
合科学考察研究乃至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的能力支撑,是
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综合科学考察船之一。
(选编自王凡《“科学”号,十年科考在深海》)
材料二:
近十年我国GDP总量一览(万亿元)
12041437
...........Fg管詈I
20
。一MIQMinxm
i2013i2014l2015l30162U017201820192030l20EI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不仅国内生产总值屡创新高,国
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2014
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跨越60、70、80、90、100
万亿元大关,2021年更是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
1.8倍。
人均GDP实现新突破。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
增长69.7%,年均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
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
此外,我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二位。
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30%,居世界第一。
一(摘编自《中国基金报》)
材料三:
从田间地头到抗疫现场,从祖国边疆到异国他乡,从足球赛场到绚丽舞台,从扫黑一线
到绿色军营,创作者将十年间无数为国家、为社会、为生活努力奋斗的身影浓缩进11个故
事中,以点带面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下播出的众多迎接党的二
十大重点剧目中,《我们这十年》以宏大的时代格局、鲜明的主题立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格
外引人注目。“那些默默坚守的奋斗者令人敬佩"''演的都是身边事,特别有代入感”“开创
了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境界”.....该剧甫一播出,就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获得骄人
的收视成绩和观众口碑。这部作品的成功说明,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呼应新征程人民期盼,
应成为当下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方向。
2012年到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这十年,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这十年,中国人的奋
斗历程值得礼赞。《我们这十年》立足十年辉煌成就,聚焦十年里的“我们”,围绕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等方面的11个主题,采取“单元组合
式”结构,将新时代国家在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概括提炼成11个故事,进行全面展
现。
《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砺剑》《热爱》《未来已来》《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
《西乡明月》《唐宫夜宴》《坚持》......在“我们这十年”作品主旨的统御下,该剧多维聚
焦,全线出击,11个单元围绕11个重大时代命题,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图景转换为真实
生动、鲜活可感的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对新时代中国
重大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巡礼。在创作格局、题材视野和叙事角度上,该剧从国家和民族命运
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
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为作品赋予了海纳百川的深度、广度、力度与温度,具有宏大的历史视
野、高远的创作格调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摘编自郝戎《〈我们这十年》:热忱描绘新时代宏伟气象》)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以后的近十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同期世界和
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长水平。
B.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14年到2020年,每年以8%左
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C.截至2021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人均GDP相比2012年增长接近70%,实现了人
均GDP的新突破。
D.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8.5%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经连
续多年居于世界首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为例,重点介绍十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
辉煌成就。
B.材料二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领域,主要介绍了我国十年来经济总量(GDP)取
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C.材料三以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为例,以鲜明的主题立意展示了我国部分领域十年来
的巨大成就。
1).三则材料分别从科技创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视角,精细化、特写式地展现了我
国十年来的发展成果。
6.《我们这十年》的播出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这部作品的成功为当下现实题材文艺作
品的创作提供了哪些经验?请简要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我师父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三
年前,他来到城里,在南关开了家画像馆。师父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
里去画。
一个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味道的屋子里。一个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
是女孩的舅妈。
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
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
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
师父把目光从女孩身上移到舅妈脸上:“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把相册递到小卿跟前,问:“照片呢,照片咋就都不见了?”
小卿眼中带泪,“我知道。”她说。
她领着我们走出屋,左拐,在墙角处放着一个红花的搪瓷脸盆,已经掉了很多瓷,红花
已经残缺不全。她指着脸盆里,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这里。”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低头观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
“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
“我娘没死,找我爹去了。”
“那你爹去哪儿了?”
“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说到这里,她突然警惕地盯着我的眼睛。
一会儿小卿舅妈从里屋又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父:“您看,这个行不行,我
只找到这一张。”
师父盯着照片,似乎在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舅妈焦急地问:“行不行啊?您给个准话。”
师父再次端详着照片,“就它吧。”他平静地说。
我开始做准备。师父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在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枪炮声中师父缓缓
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
师父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
比平时要慢许多。天擦黑的时候,师父才把铅笔稿画完。
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
的一天,师父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
慢地擦出来了,当师父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
春风。
第三天,师父画了脸部。
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
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父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
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
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
了?”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
师父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
接着,师父淡定地说:“我重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
师父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
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
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我背着画夹和师父回到店里。
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
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
-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父。
我和师父,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
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父,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
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父,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
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
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我是小卿。”她说。
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父。我小心
地问:“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
站在一张照片前,那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
女人,女人在中间,男人在两边。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
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这
是他们分别时的照片。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
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小卿的爹头发很密很长,看上去刚毅英
武。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明显感染着小卿。她看
着照片,眼里含着泪,却微笑着。
我的目光重新回到照片上,我紧紧盯着照片中的另一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
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父!”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父,这里面埋着他的一
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父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卿自作主张地把母亲的所有照片全都付之一炬,之所以会有这种极端之举是不愿意
画像完成,实则是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母亲的离去。
B.小说中两次写到枪炮声,与“1944”和“1951”两个年份自然呼应,既点出了时代
背景,又暗示了历史的进程,让情节发展更为合理。
C.小卿舅妈提供的照片很不清晰,师父通过仔细辨认,仅凭质量很差的照片就将小卿母
亲的形象描绘出来,表现了师父高超的画像技艺。
D.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
了前文的悬疑,使得故事情节有了突转。
8.小说标题“无法完成的画像”意蕴丰富,对其中的“无法完成”应怎样理解?请结
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围绕着“无法完成的画像”这一核心事件,小说作者巧妙地使用明、暗两条线索展
开叙事,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故事?(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
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畤,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都督。合丹阳贼帅
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
分布鼓角,率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
大都督、假节,督朱然、韩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
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
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谪,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
出。逊日:“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
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
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焦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特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
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日:“吾己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
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
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用夜遁,仅得入白帝
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志,曰:“吾乃为逊
所折辱,岂非天邪!”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
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椅角此寇/正在今日/
B.逊日/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
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输角此寇/正在今日/
C.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
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椅角此寇/正在今日/
D.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
/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椅角此寇/正在今日/
11.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两句中的
“会”字含义不同。
B.“夜潜山谷间”与“夜缱而出”(《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夜”字含义相同。
C.“鼓噪而前”与“微风鼓浪”(《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D.“备因夜遁”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丹阳费栈煽动山越的部族作乱,陆逊广设旌旗,在不同的地方增设战鼓和号角,趁夜
攻击,一举打败费栈。
B.刘备亲率大军来犯,连营扎寨,又以金银锦缎和爵位的赏赐引诱少数民族部落,使他
们为己所用。
C.刘备派张南挑战,其他将领想进攻,陆逊没有同意,他认为刘备一定会有诡计,应该
观察一下再做打算。
D.陆逊以火攻刘备,火势形成,斩杀张南等人,连破四十多营;刘备军土崩瓦解,仓皇
逃到白帝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2)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夏夜叹(节选)
杜甫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②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①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②青紫,
贵官之服。
③北城,在今陕西渭南市境内。
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夜叹(节选)》用“念”领起,想象将士们忍受着酷热及听到的悲笳之声,虚实
结合。
B.《有叹》诗中诗人将自己与“穷猿”“老马”相比,表现了他的作客之苦,思归之切。
C.两首诗应写于“安史之乱”时,写《有叹》时尚未人蜀,写《夏夜叹》时入蜀避乱。
D.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反复咀嚼生命的痛苦,在这两首诗中都有体现。
.两首诗题目中都有一个“叹”字,所叹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却表露出同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羌笛(羌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多用于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
内心的孤寂,如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和范仲淹《渔家傲啾
思》中的“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
在“—和”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化用了西晋文学家张载《剑阁铭》
中的“一人荷戟,万夫越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23年春晚的舞台上,《满庭芳•国色》节目以舞为语、以曲为韵,从自然万物、天地
四时中捕捉灵感,追寻着中国传统色彩,一展如诗如画的满庭芳华,令人赏心悦目。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红就像生机盎然的青春,在喷呐声的气势里灵动地招摇。
舞者的水袖时而外展,时而内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温柔而有力地舞出了国色之美。
“手如柔美,肤如凝脂”,古筝悠然响起,着一身素袍的书生舞入画面,①—地摇着折扇吟
诗赏乐,起伏的扇面与腾挪的身姿交相舞动,辉映成趣。节奏慢下来,吹起了笛子,一个撑
着汕纸伞的舞蹈演员笑着走上舞台,她转身回头,舞蹈的动作像是在表现一个踏青的人正在
寻找着什么。节奏急转,这呈现着江南灵秀的婉约之色突然被蓝色的墨汁覆盖,一位英姿飒
爽的女舞者双手各持花翎,旋转腾挪,动若脱兔,紧接着,携剑的舞者跃入画面,剑器与舞
姿②,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战斗气氛,飞扬灵动而又不失沉稳恢弘。
舞蹈分别以“桃红”“湘叶”“群青”“凝脂”“沉香”作为各篇章的主题,单是这些名字
就透露着一种饱经岁月沉淀的历史感,其中呈现出的每种色彩都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
鱼虫以及在文化征途中记录下的风雅流韵,展现着这片土地的③、古韵悠悠。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本文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演员的舞蹈技艺,人们也常用这句话来赞美王
羲之《兰序集序》的书法,由此看来,这两种艺术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4分)
19.请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进行修改,使之与全文语言风格保持一致,可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6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火星的大气层从几十亿年前就已经开始流失,逐渐从一个湿润、温暖的宜居星球变成了
寒冷干燥的沙漠。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虽然①,但还没弄清磁层如何影响着火星大气层,以
及太阳风到底输送了多少能量从而导致大气逸散,这也是未来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向。
大气温度是对火星大气状态的最基本的描述,也是热红外波谱反演大气参数和隔离行星
地表热发射的起点。火星大气中常年悬浮着气溶胶,以沙尘和冷凝物两种形式出现,气溶胶
会影响大气热结构和影响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火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水汽是
变化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水汽循环是火星气候研究的关键因素。
因此火星大气研究最初多集中在②的空间分布、时空变化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
关系上。随着火星航天探测数据的增多,针对火星大气中的痕量气体(甲烷、水汽和臭氧等)
成分的含量与分布研究开始增加。水汽是山包括火星上变化最大的痕量气体构成的,垂直分
布的水汽是通过光化学反应及其产生的云辐射效应形成其他的大气,因而火星大气中的水汽
是火星大气研究中最惹人注目的存在,而且水汽本身是变化剧烈的微量气体,对于火星气候
循环有重要作用,也是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佐证。
尽管更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对于火星水汽循环机制我们仍然知之甚少,火星水汽的
来源具体在哪
儿、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水汽与气溶胶的耦合等也需要科学家们开展更多研究。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员,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2月15日,中华书局与知名网站联合发布了2022年度弹幕词汇-“优雅”。
在传统汉语语境中,“优雅”一词多用于形容艺术上的和谐之美,或赞美他人的文化品
味与礼仪风度。然而在网络热门视频《自制钢琴烤串车》中,博主通过创意和手艺将古典乐
器与接地气的烧烤相结合,观众纷纷发弹幕表示这很“优雅”;一位粉丝数不足一万、身患
残疾的博主在视频中大方展示自己如何用假肢登上台阶,收获了超300万次播放和满屏的
“优雅”弹幕.....“优雅”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色彩正在被淡化,更多强调普通人对生活的
掌控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优雅”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A项对音乐教育的作用的表述绝对化,原文只说“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
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可见柏
拉图并没有说音乐教育是培养美德的唯一手段。B项,文中“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
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中的“功不唐捐”意思是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
力不会白费,有所回报。而非选项中“必不可少”之意。D项,文中内容“中国美育文
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
物和精彩观点。”并非是“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与西方文化交融”,“进而”
也与原意不符。)
2.(3分)B(对于孔子理论的阐述,是为了论证孔子的思想”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
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3.(3分)B(A项,“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说法不正确,原
文是说“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仅是提出一种美育的标准。
C项,“文学与道义是分离的”理解错误,原文里,钱穆认为文学与道义是相辅相成的。
D项,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于艺术教育中践行的是朱光潜美育理论。)
4.(3分)B(2017年和2018年增长超过10%,2020年增长不足3%)
5.(3分)A(B项以偏概全,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追加合同范本
- 出售保险合同范本
- 上犹租房合同范本
- 农村地皮赠送合同范本
- 供配电安装合同范例
- 专利开发合同范本
- 个人营运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农村商铺合同范本
- 出借委托服务合同范本
- 中药加工项目合同范本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空调安装验收及保修服务合同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Maya三维模型制作项目式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消防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手册建筑机电专业
- 《业财一体化实训教程-金蝶云星空V7.5》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