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高考语文回扣复习指导——散文类文本阅读学案2023高考语文回扣复习指导——散文类文本阅读
【洞悉·高考命题】
年份卷别篇名试题类型考查重点主题字数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到橘子林去》李广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散文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点分析鉴赏、散文标题理解、散文手法(细节)赏析借一件日常小事表达对教养后辈的一种态度,同时表达了对特定背景下的劳动者的赞美1910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书信体散文选择题1,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点分析鉴赏、分析作者情感和文本内容、分析情感通过弟弟的成长看到了青年已成为国家的希望1822
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双文本(散文+小说)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内容理解和分析、语言赏析、叙述视角的作用用儿童视角体验成人眼中的鬼神祭祀之事;以莫须有先生教国语来谈写作1803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文化游记散文选择题1,简答题2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分析重要段落的内容和作用、理解重要句子的内涵(意蕴)对普希金的赞美和敬仰1654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建水记(之四)》文化散文选择题2,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句段作用、线索作用呈现了云南古城建水的过去、当下,赞扬了建水城对传统文明的传承1668
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叙事散文选择题1,简答题2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分析叙述顺序和层次、分析标题在布局谋篇方面的作用有关镰刀锤头的家国情怀,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向往1577
1.选材特点
近几年散文阅读选文以现当代散文为主,强调文质兼美,格调雅正,内容与主流意识相契合。文本内容或描绘世事,形神两旺;或念乡怀土,眷念风物;或状物记事,兴感见情;或映现时代,益智启心;或体察社会,生发理趣;或反思人生,内省外察;或畅游胜地、欣赏园林,绘形图貌、舒卷自如;或缅怀先贤、礼赞传统,探寻文化,思接千载……语言洗尽铅华,金声玉振;结构设计精巧,行云流水;文笔流畅自然,情感炽热。2021年新高考Ⅱ卷散文阅读文本为双文本,一为散文,一为小说,两篇选文内容紧密关联,互为补证:文本一偏重叙事细腻,形神兼备;文本二虚构故事,生动形象。2022年全国乙卷选文是萧红1941年9月写的家书《“九一八”致弟弟书》,其文凄切忧婉,情感真挚,注重表现时代动荡下的人物内心,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价值引领鲜明。
2.设题特点
(1)近几年散文阅读考查回归到文体本位,以考查是否真正读懂文本、理解文本内涵为主,命题主要以理解词语文句、把握结构文脉、概括内容要点、鉴赏语言艺术、领悟主旨意蕴和探究文本问题为主。
(2)命题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稍有变化。一是题型还是主客两型,但赋分增加: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散文阅读总分为16分,2021年新高考Ⅱ卷提升至18分。二是在注重散文本位考查的同时,尝试选用“散文+其他文本"组合成双文本,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用“散文+小说”组合成双文本,这种组合还可以是“散文+散文"“散文+评论”“散文+访谈"“散文+新闻”等多种形式;由此说明打破文体界限、模糊文体特征、真正考查文学阅读能力的命题趋势非常明显。
3.素养指向
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的素养指向总体目标一致,都是感受作品,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问题等。散文阅读偏重于考查概括作品的内容,理解作品的意象、情感、意蕴、人文等对读者的触发感悟,赏析作品的语言、技巧,就文本某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在文学鉴赏和语文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及审美品位"。
高考命题方向:一点四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
【构建·必备知识】
[散文的分类]
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
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
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
★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背影》《国文教员》
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周庄水韵》《建水记》
需要注意的是写人叙事散文中的哲理类散文。
哲理散文(说理散文)一般是从对生活中的景物人事的感受写起,写景物人事的具体形象,然后思考其规律或者与人的关系,从而由具体到抽象,挖掘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哲理等等。
典型写作思路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三步走”]
【突破·核心题点】
题点一:散文选择题解题攻略(6—7题3+3分)
[把握解题技法]明了9个设误点,一标二找三比较,快速判断对与错
(一)内容理解类
侧重写什么、为何写——①选项涉及内容区间以局部内容为主,少数选项涉及大范围内容或全篇。②选项一般由“涉及的文章区间"“涉及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内涵"三部分组成。③选项设误多在“具体内涵”的理解上,且题目多设置为选取“不正确的一项",其他三项正确,降低试题难度。
(2022·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第5段:“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选项表述: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这里既有承诺,更有兴致。
B.第7段:“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是因为“我"沉醉在眼前的美景,一心只在感受美景。第10段:“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我"专注于眼前的景象,女儿之所以把小手掌从“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是因为女儿看到修马蹄,“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这个变化并没有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第10段: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选项判断正确。
D.第18段: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们不说话的原因是父女二人在到橘子林去的路上各有所获,而不是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
①选项涉及的艺术特色以局部为主,但四个选项中一般有一个涉及全篇的,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建水记(之四)》中的D项。②选项一般由“涉及的文章区间内容"“涉及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效果"三部分组成。③选项设误,要么是艺术特色定位不准确,要么是分析艺术效果不准确;题目多设置为选取“不正确的一项”,其他三项正确,降低试题难度。
(2020·新高考1卷《建水记》(之四))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描写角度(点明设计的艺术特色),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点明设计的艺术特色),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点明艺术效果)。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卷子(点明设计的艺术特色),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点明艺术效果),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点明艺术效果)。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点明设计的艺术特色),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点明艺术效果)。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点明设计的表达特色),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点明艺术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点明艺术效果)。
【解析】A项,“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应该是既有导游者的旁观视角,又有游览者的主观感受。文章第二段中,看到卖石榴的想要买几个来解渴,第三段中在临安饭店吃烧卖,第四段中闻到蘑菇的香味,以及最后一段说“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都是游览者的主观感受。故选A。
(三)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合并类
①有的选项侧重内容理解,有的选项侧重艺术特色,有的选项是两者兼具,选项设置灵活。②不论是侧重“内容理解”,还是侧重“艺术特色",其规律基本同上面分别提到的“内容理解类”和“艺术特色鉴赏类"。
(2022·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B.“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
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
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解析】A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分析错误,应该是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前途未卜的迷茫。
(四)据文灵活设题类——题无定规,侧重考查文本深层理解和文外阅读视野
(2021·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既表达了“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
B.《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
C.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
D.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往事的独特意味。
【解析】本题A项完全可据文本自身判断,但B、C.D三项则明显体现了文内与文外的结合命题理念,且B、C.D三项所涉及的“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金克木的‘化尘残影’与鲁迅的“朝花夕拾’的命名"等都非初高中教材直接涉及内容,均需要考生具有广泛的阅读积累。这也意味着新高考“大语文”命题理念的逐渐落地,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考查雏形的显现,未来高考反模式化命题的全新尝试。备考启示:广阅读、多阅读。A项,“既表达了‘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说法不当,由原文“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可知,主要是为了引出文中的议论。B项,“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说法错误,应该是表现了王小玉说书技艺的精湛高超"。C项,“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说法错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而且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对项羽是“扬”的态度,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题点二:散文主观题攻略:8—9题,4+6分
(一)重要词句类
理解重要词语设问方式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的含义。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含义"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②联系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词语的含义;③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词语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词语的本义+使用了……手法+具体语境义+表达了……情感。
理解重要句子设问方式(2021课标全国甲)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句子”“含意"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联系语境理解其含意;②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修辞还原,体会其本意;③分析句子的结构及语意的层次;④由表及里,理解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
答题模板句子表层含意+使用了……手法+深层含意+表达了……情感。
(2021·课标全国甲)《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
【抢分要领】“含义"解答三个步骤
1.判——判断句子是否考修辞(还原本义),判断句子是否是警句(是否哲理)
2.变——把原题变换成:回答为什么说“被解释的句子”
3.定——定关键词,定表述;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一般句:找准关键词+整句理解:①表层:语境义(句中意思)②深层:情感、主旨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
(二)内容、主旨、感情类
概括文章内容、主旨设问方式①作者深情地诠释了××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②请根据本文归纳××衰落的原因。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概括"“归纳”“主旨"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确定概括的范围;②合理划分文章层次;③合理运用概括的方法,如归纳法、摘句法、层意叠加法等。
答题模板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性词句(关键词+陈述)。②概括中心意思:内容概括+阐述的道理或表达的思想情感。
把握思想感情设问方式文章借××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表达"“情感”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找准行文线索;②聚焦景物描写;③品味关键词句;④进行合理联想;⑤概括作者的情感发展轨迹;⑥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题模板本文表现了……内容,揭示了……道理,抒发了……情感。
(2021·湖南月考《有一束光》)8.“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他,终于还是没有念出口",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尘有心”生活环境中的光、植物、香味等正如诗中的这些事物样,也充满着诗的味道,无须再言;②“尘有心"名字的由来和这首诗的精髓是高度统一的,无须多言;③“尘有心”自愿选择一种辛苦但不觉得累,简单但不觉得无趣的生活方式,表明他早已实现了诗中的生活境界,无须明言。(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行文思路类
分类特点
纵向思路时间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重在反映过程。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横向思路总分式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叙写。
对比式
纵横交错式
[抢分策略]
设问方式(2020课标全国Ⅲ)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层次"“结构”“先写"“再写”“后写"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归纳段落大意;②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③理清文章的线索和层次。
答题模板模板一:本文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模板二:结构方式+具体分析。
(2020·课标全国Ⅲ)《记忆里的光》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学考衔接:《故都的秋》一文章法严明,思路清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
【答案】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四)分析句段作用类
类型作用
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特别提示:①如果开篇即点题,开头句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一般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对叙述主体具有衬托作用)。⑥渲染烘托某种氛围(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中间特别提示:①如果中间句段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②如果中间句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叙述的是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拓宽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含蓄地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特别提示:①首尾呼应而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
反复出现的句子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引用、插入的句段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抢分策略]
设问方式①(2020·天津)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②(2020·新高考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句子……作用"“段落……作用”之类的表述。
分析思路①从内容角度进行分析;②从结构角度进行分析;③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④分析句段对揭示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本句(段)描写了……,运用了……手法;在内容上……,在结构上……,在主旨上……。
(2020·天津《线条之美》)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6分)
【答案】①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
②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给文章注入文化内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分析线索及作用类
设问方式①(2020·新高考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②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线索"“作用”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标题;②分析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③分析人物;④分析事物;⑤分析事件;⑥分析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
答题模板线索是……。作用:结构上……,内容上……。
“四看"定线索
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羚羊木雕》就是以“羚羊木雕”这一常出现的“物"为线索。
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特别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事物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2020·新高考卷Ⅰ,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学考衔接】《荷塘月色》一文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指出这两条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六)形象等概括类
人物形象类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心理设问方式①(2019·天津)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②综观全文,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形象"“心理”“心情"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叙事情节;②分析细节描写;③分析时代背景;④分析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
答题模板①概括型:概括性词语+具体表现。②分析型:具体表现+概括性词语。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设问方式①文中写××人物有什么作用②(2019·天津)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人物”“形象"“作用”“影响"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结构;②分析内容、主旨;③分析现实意义;④(分析次要人物作用时)关注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彰显(烘托、衬托)作用。
答题模板结构上……,内容上……,主旨上……,有着……的现实意义(对主要人物形象有……作用)。
“三角度”“两结合"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三角度事件角度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描写角度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提炼出形象特点。
抒情议论角度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两结合主题、时代背景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2.物象类
分析物象的特点设问方式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文中的某事物或景物以及“特点”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外在特征(形状、声音、色彩、气味等);②分析内在特征;③分析蕴含的情感。
答题模板外在特征+内在特征+思想感情。
分析物象的作用设问方式(2020·天津)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文中的某事物以及“作用"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结构;②分析内容、主旨;③分析现实意义;④(分析次要物象时)关注对主要物象的彰显作用。
答题模板结构上……,内容上……,主旨上……,有着……的现实意义(对主要物象……)。
(《我们失去了和自然交流的语言》)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是什么?(6分)
学考衔接:作者写的北国秋蝉,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梭梭树是行文线索:全文始于“梭梭树”,终于“梭梭树",中间又围绕“梭梭树”展开联想和对比。②梭梭树是作者的情感依附和思想寄托:全文借助梭梭树的生存状况,揭示其生存下来的原因,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倡导人类要学会和自然共存。
(七)表达技巧类
1.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款张、排比、借代、反复等。
表达方式记叙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详略:详写、略写。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描写描写角度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等。
描写手法: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
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作者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性状、成因、功用等解说清楚。(少用)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抑扬等。
行文技巧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
(2020·新高考Ⅰ,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
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八)探究类
探究标题设问方式①(2020·课标全国Ⅲ)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②(2019·天津)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标题”“题目"“意蕴”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表层意义;②分析深层意义;③分析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④分析使用的表达技巧;⑤分析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或态度;⑥分析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⑦分析是不是文章的线索,是否与结构思路有关。
探究语句设问方式①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②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审题指津题干中标示了某语句,并有“意蕴"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表层含意;②结合语境,理解深层含意;③解读修辞手法,把握内涵;④紧扣主旨,仔细斟酌;⑤结合写作背景,联系现实,分析现实意义。
探究构思设问方式文章叙写了……,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构思”“艺术构思"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行文思路、线索等;②分析标题;③分析材料(选材特点、材料安排);④联系主旨进行分析。
探究主旨设问方式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主旨”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标题;②分析情节;③分析议论句、抒情句;④分析形象;⑤分析地域、民族、时代的差异性。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设问方式①(2021·课标全国甲)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②(2020·天津)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结合个人生活体验"“结合你的经历”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阐述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表达对作品的独到感受和创造性的见解;③积极拓展,联系社会生活等领域进行分析。
(2020·课标全国Ⅲ)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答案】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
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聚焦·创新命题】
【多文本阅读】(亦称“群文阅读",是新教材、新课标在高考中的“新”体现。)
近年,散文阅读的考查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即采取“散文+评论"的主宾文形式或“散文+小说”的并列文形式。多样化的文本组合,降低读文难度,拓展考查宽度
创新命题形式一主宾文(散文+评论)
散文作为“主文",评论作为“宾文”。宾文从内容看,一定是与“主文"有关,或是评论主文风格特点,或是阐述主文创作目的,或是阐述散文文体特点;从作者看,或是主文作者自己对文本的评论,或是他人对文本的评论,或是他人对散文文体的阐述。
多文本阅读的两个文本材料,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或是话题(事件)有一致性,或是观点有延伸、有相互补充、有相互印证,或是内容主题有相似点,等等。考查形式一般设置四道题,两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两道主观题。考查点与文学类相同。
对于主宾文阅读,既要善于利用宾文中概括性、论述性的观点信息理解主文,也要善于利用主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理解宾文的概括性和论述性观点信息。
【突破·解题策略】
多文本阅读主观题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审清题目大意,要明确题目考查了哪些考点以及作答的重点在哪里。
文本比对、综合1.比对。或是题目要求与文本材料中所筛选的信息进行比对,或是对几个文本材料之间相关内容的比对,或是对题目与所拓展材料之间的比对,等等。2.综合。题目要求将两个文本内容进行综合(如用其中一个文本来印证另一个文本中的观点,综合文本一、文本二的内容等)。
拟定对筛选的信息加以整合,然后拟写出简洁、准确的。
(2021八省(市)联考,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学考衔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说法,如欲以“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为题写一则《我与地坛(节选)》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技法演示】
审清题意题目考查了概括内容的能力。1.这道题要求完成什么任务?写文学评论,只写评论要点,也就是写出主要评论观点。评论的方向是“新世说",从“新世说"这个角度来进评论。评论的对象是文章还是人?2.如何理解“新世说"。两个得分点:(1)“世说"有什么特点?(2)“新世说"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文本比对、综合解题:踩准得分点(1)《国文小说》具有“世说"的哪些特点这就要联系文本二作者对《国文小说》这些小品文的自评了。(2)为什么以“新世说”来评论《国文教员》?这个“新"作何解读那么就想想一想和传统的“世说”相比,《国文教员》有何创新之处可以依据文本二观点来思考:①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②“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③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从①和②点来看,《国文教员》有创新。由出于稗官发展到记录普通人的普通事;由“世说"的传闻居多,街谈巷语,无法考证,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短文;用白话文形式表现,语言有新发展;《国文教员》生动体现了作者对“世说”类传统小说的新理解,是一种“新世说"小说观念的生动实践。
写好短评
写作思路点(提出评论的观点)→述(复述,引用原作内容)→析(分析评论内容)。注重述评结合。
讲究理据所谓“理据”,即理由、证据,要做到理由充足、证据充分。证据可以是“内证",从文本自身入手,在文本中找到印证;可以是“旁证”,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从记录作者的相关经历及所处时代史料、文献中寻找依据,也可以借助既有研究,从专业研究者的评价、论断中寻求佐证。当然,从考试的角度,主要是“内证"。
【答案】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创新命题形式二并列文(散文+小说)
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Ⅱ的现代文阅读Ⅱ出现了散文(《放猖》)+小说(《莫须有先生教国语》)这一组合形式。由于受篇幅限制,两个文本一般都是节选内容。两个文本呈并列关系,或是选同一作者的两个文本,如《放猖》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都是废名的作品;或是选取不同作者但题材内容相关联的两个文本。
1.单个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参照前面的散文阅读指导,小说阅读参照前面的小说阅读指导。
2.群文阅读找关联
(1)圈画两个文本的关联内容,思考这些关联内容之间的关系。
(2)思考两个文本关联内容之间侧重点的不同,思考主旨的异同。
(3)比较两个文本表现手法的异同。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Ⅱ)4.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
【答案】①主要写“放猖",这是小孩子喜欢的事情。②详写小孩子感兴趣的“打脸”“放猖",略写“游猖”“收猖"等。③口语化色彩浓重,运用方言,符合小孩子的视角。
创新命题形式三散文+诗歌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的现代文阅读出现了散文(《线条之美》)+现代小诗(《脊梁》)这一组合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人力资源担保用工协议样式版B版
- 2024年专属定制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合同一
- (2024版)船舶买卖合同(含2024版规定)
- 2024年专业托管清洁服务协议样本版
- 江南大学《蛋白质纯化技术(含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商铺合作经营标准合同书版
- 佳木斯大学《基本乐理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人寿与健康保险》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宏观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商务产业园委托运营协议之绩效评估标准3篇
-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3篇)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
-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完美版
- “四风”问题查摆整改台账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实验室间比对方案
- 面神经炎(面瘫病)病程模板
- 主斜井维修、刷扩安全技术措施
-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楼居杂著野航诗稿野航文稿野航附录
-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最新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