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狼》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收录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所以《狼》从体裁上来说是一篇小说。很多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基本上按照小说三要素来展开,即按照“遇狼——惧狼——防狼——杀狼——笑狼"的线索来梳理故事情节,然后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进而分析文章的主旨,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样的设计太过生硬,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开放性,类似于“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狼或者屠户”这样的问题太过功利,目标指向考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在进行设计时,先引导学生通过加入叹词的方式来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的目的,进而以“紧"字引导学生赏析故事情节,这样可以让学生遨游其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而在赏析形象环节,笔者则是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以对联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而且引导学生通过帮助教师完成对联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至于在赏析文章主旨的环节,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借助补充材料,并通过删改的方法对比原文进行品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小说的题旨。而无论是形象赏析的环节还是通过拟横批探究主旨的环节,笔者都是以开放的形式来呈现,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也能从某种程度上丰富文本的解读。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2.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本文写作特色及突出中心的方法。
3.以《狼》为桥梁,引导学生走近《聊斋志异》,理解作品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聊斋志异》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前预习】
学生自读《狼》,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大致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一)检查预习效果。
(全班齐读,找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纠正字音、节奏,解决节奏难读的几个句子。)
明确:
1.词语:倚(yǐ)苫(shàn)弛(chí)
少(shǎo)顷(qǐnɡ)诈(zhà)
2.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顾/野有麦场。
(3)其一/犬坐/于前。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狼和屠户斗智斗勇的故事。
二、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一)品读、分析狼的主要形象。
1.在屠户和狼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两只狼具有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词语或句子。
(先让学生翻译,然后再引导品读出狼的形象和情节的紧张。)
预设:
(1)词语:“缀行”“并驱"。
明确:“缀行”,紧跟着走。“缀",连缀,写出狼前后连成一条线,前后紧随,为什么紧跟那么远狼在寻找时机,写出狼的狡猾;“并驱”:两狼一起追赶。两只狼吃完骨头,接下来要吃屠户了,凸显狼的凶相毕露。这两个词同样是追赶之意,却写出
了狼不同的情态,写出了狼的形象变化,写出了情势越来越紧张,可见作者用词精当。
(2)句子:“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作者用词精准,不仅表现在实词上,虚词也很有意味。把上句中的虚词去掉,再读一读,比较一下。
明确:句中的虚词“矣”拉长了屠户痛苦和害怕的心理。“而"表转折,强调狼的嚣张、凶狠、贪婪,与屠户的害怕形成鲜明对比,使屠户的痛苦又拉长了。“之”表提顿,没有实义,强化狼的并驱,将其越来越凶的情态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品味,教师范读,拉长虚词,读出情味。)
3.拉长屠户的痛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如果屠户不痛苦了,这个故事还好看吗
明确:屠户越是痛苦,越能表现狼的嚣张;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越纠结,情节就越紧张,读者的心也越纠结,故事也就越来越好看了。看似没有生命力的虚词,也能有丰富的表达效果,它们可以表现狼的形象,拉长屠户的痛苦,拉长情节的纠结。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句话表现了狼的什么心理读一读,然后再以狼的口吻来说一说,如“我看到了屠户手上拿着明晃晃的屠刀,我心想……”
(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教师示范读,读出狼将凶狠藏于狡诈之下的情味,然后学生再读。)
预设:“我心想,屠户是一人,我们是俩人,没有必要硬来。但是,我们不能退却,快到手的肥肉怎么可能让他跑了我得另想办法,在办法想出来之前,我们要恶狠狠地瞪着他,消磨他的斗志!"
明确:“前”指向前,“眈眈"即凶狠注视的样子。“眈眈”二字言短意丰,表现出狼的凶狠和狡猾的特点。这句话表达出狼的矛盾心理。
5.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目的是什么假寐诱敌的目的又是什么
明确:“瞑”,闭上眼睛;“暇",悠闲;“洞”,打洞;“隧",从通道。前狼假寐,后狼偷袭,前后夹击。这几句把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我们从对狼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品读出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特点是狡猾,在文中称作“黠”。面对狼的“黠",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屠户的心理变化又是怎样的我们接下来具体分析。
(二)品读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
1.阅读课文,画出屠户在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描写屠户心理、动作的句子。思考:屠户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屠户由心存侥幸、非常害怕,到放弃幻想,积极防御,最后抓住时机、勇敢杀狼的心理变化过程。)
预设:
(1)“屠惧,投以骨。”
(2)“屠大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明确:(1)表现屠户害怕和侥幸的心理。(2)“屠大窘":屠户非常害怕。“奔倚其下”,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暴起",突然跳起。“转视”,转身看见。
“断其股",砍断了狼的大腿。其中“奔倚其下,弛担持刀”非常重要,是全文的转折。从屠户角度,写出了屠户的心理变化,由非常害怕变成放弃幻想,主动防御,准备反抗;从情节角度,狼和屠户气势的强弱开始变化,狼由强转弱,屠户由弱转强,情节发生了交替转变,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方欲行"“转视”表现屠户的机警。
(让学生重读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学生朗读。品读出屠户勇敢机智的形象。)
小结:我们通过读、译、品、再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了狼和屠户的丰满形象。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实践,享受阅读文言文的乐趣。
三、研读思考,质疑深化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预设学生问题。
(一)本文的主角是狼还是屠户
明确:狼和屠户都可以是主角。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题目、内容、叙事角度、结尾议论等方面分析。
(二)为什么狼能在积薪中打洞
明确:“薪",指柴草,主要指“草、麦秆”之意,所以,狼是可以在积薪中打洞的。
(三)屠户和前狼打斗声那么大,为什么后面负责打洞的那只狼听不见呢
明确:这里看似有破绽,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狼败人胜,强调人的力量。这是小说写作手法,可以虚构情节,可以适当的变形,以突出创作意图。
四、分析写法
1.心理描写
师:屠夫和狼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最后屠夫终于找准时机果断出手杀死了恶狼。在这一过程中,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屠夫的心理变化蒲松龄在课文中仅用几个字就描写出了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屠夫的心理变化。请迅速浏览课文,圈出表明其心理变化的关键字。
明确:“惧"“窘”“恐"“悟”。
师:在故事开端,当他发现自己被狼跟踪时,心里是非常害怕的——“惧";随着故事的发展,屠夫把担中剩下的骨头投给狼后,狼“并驱如故”,此时屠夫“大窘",“大”字表明其害怕程度进一步加深,内心早已惊慌失措。直到屠夫找到柴草堆,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之时,暴起杀狼。而后其警惕心下降,意欲离开,才发现另一只狼正打算攻击自己,于是当机立断,杀了第二只狼。这时,他才“悟"出前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用意。
因此,“惧"“大窘”“恐"“悟”体现出了屠夫由遇狼时的害怕、妥协到抓住时机暴起杀狼的果决,再到悟出狼的阴险狡诈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是小说塑造形象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
师:除了心理描写,小说塑造形象的方法还有神态、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那么,在与狼较量的过程中,屠夫采取了什么行动呢继续浏览课文,用原文内容进行回答。
明确:“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劈"“转视”“断"“毙”。
师: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其实就是动作描写。有没有同学愿意结合屠夫的心理变化过程,加上刚才从文中找出的描写动作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经过
预设:屠夫看到尾随的狼,感到“惧"怕,“投以骨”且“复投之",企图逃身,但未果。“大窘”之时,环视四周发现堆着柴草的麦场,立马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
拿起了刀,找准时机,暴起劈狼,“转视积薪后",发现另一条狼正在打洞企图从后面攻击自己,便立马砍断狼腿,于是这只狼也命丧刀下。
师:这样的叙述颇为完整,且忠实于原文,但是不够有画面感,很难让人有紧迫、紧张的感觉。刚才我们讲到人物的描写方式有心理、动作、神态、语言、外貌描写,看看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些描写方式,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改编一下这个故事,使其听起来更加扣人心弦呢同学们先看看老师改编的第一段,说说你看完后的感受,并将改编后的故事和原文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屏显)
暮色四起,月亮还没出来,天空中只有一些乌云孤零零地飘着,我挑着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生意不错,担子里的肉都卖完了,只剩下一点儿骨头,等会儿回去熬个骨头汤犒劳一下自己”,我美滋滋地想着。忽然,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传来,我扭头一看,原来是风吹树叶的声音,于是加快脚步继续赶路。不一会儿,那阵响声又从身后传来,但这次似乎夹杂着鼻息声,隐约还闻到动物身上特有的气味。职业的敏锐感让我意识到这不是好对付的家伙,我浑身打了个激灵,心口开始跳个不停。“可能遇到麻烦了……",一个念头从心中闪过。我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担子,吞了口唾沫,缓缓扭头,瞥见身后不远处有两双绿色的眸子在暮色中散发着幽幽的光,霎时间,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我手里的担子攥得更紧了,身体却不受控制,筛糠般地抖动起来……
明确:读起来让人有紧张感;采用了第一人称,有代入感;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师:人物、情节、环境,这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在写记叙文时总是要求将故事情节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就要考虑在这几个方面着力。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将剩下的几段改编成白话故事呢挑你喜欢的段落写一写,要求忠于原文,合理想象。给同学们八分钟的时间,稍后请大家推荐代表发言或主动发言。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而后展示、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个知识的关键在于看能否灵活运用它。教师先给出例子,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想象,既降低了任务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思考和写作的兴趣。)
3.叙议结合
作者仅仅只是想给我们讲述一个屠夫和两只狼之间斗争的故事吗在叙述完屠夫杀狼的结局后,故事就完全结束了吗
明确:没有完全结束。作者在课文末尾议论道:“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这一段中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狼是很狡猾的,但顷刻之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也只不过是增加笑料罢了。一个“笑"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狼的不屑和嘲讽。而且这句话是以反问的句式说出来的,加强了讽刺的语气。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重点读好“黠”“笑"“耳”字。)
(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师:通过梳理我们知道,课文的前四段都在描写屠夫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最后一段是作者发表的议论,表达出他对狼的嘲讽,这种写作方法称之为“叙议结合"。具体来说,是先叙后议,文章末尾的议论语句可以起到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叙议结合”还有先议后叙、夹叙夹议等不同表现形式。前者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后者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能够及时发表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会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五、主题探究
师: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只是想告诉我们如何战胜狼这种动物吗结合你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联想电脑销售合同范例
- 水电防水服务合同模板
- 落货公司合同范例
- 活动隔断租赁合同模板
- 购买防疫物资合同范例
- 换货合同范例
- 常见离婚协议合同范本
- 半导体技术转让合同
- 工程建筑贷款合同协议书
- 家庭装修合同书格式
-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
- 建筑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承包酒店鲜榨果汁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无菌注射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第七章-应聘应试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