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表现手法三、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一、表达方式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四、构思立意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写作手法回顾复习一、简要地区分四种写作手法活动1:请用极其简要的文字概述四种艺术手法。活动2:请给四种艺术手法使用的对象范围排序。结论:他们之间属于近亲交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一个大家族,住在一个聚在的宅院里面,堂屋是共用的,路是共用的.......二、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请你写出,我们之前还没有讲到的写作(艺术)手法?分析一下这首诗用的典型的艺术手法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铜仁市第二中学(一)比兴比喻、起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比兴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兴,又叫做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找一找这一首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参考答案: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以此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朱熹补充: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将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铜仁市第二中学(二)衬托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哪里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分析下面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使用了衬托手法?为什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以突出乙事物的手法。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的特点是,诗人描写的两种或几种事物,有一为“主”,余者为“宾”,“宾”为“主”而存在,为“主”服务,“宾”主要起陪衬烘托作用。2、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2.衬托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通俗地理解:“绿叶配红花”是“正衬”。“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反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衬托分为

,和

两种。分析下面诗句,运用了正衬还是反衬?正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反衬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反衬是用相反、对立的东西来衬托。衬托分为

,和

两种。分析下面诗句,运用了正衬还是反衬?“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反衬《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是正衬还是反衬?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正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2、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小结:铜仁市第二中学(三)托物言志和象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初步感知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物特点结果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清白人(作者)经历磨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保持高洁托物言志指的是“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情感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不一定要有一个描摹的过程)象征就是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象征手法的作用:①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②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用一首小诗来总结一下: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1、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浙江卷出过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铜仁市第二中学(四)联想和想象是虚写?但又显得很合理?用3分钟时间看大本211页。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2、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铜仁市第二中学(五)用典怎么突然引用古代是事用典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三种形式:借用历史故事,引用神话传说,化用前人诗句写典故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古人,增强文采,更重要的是表达三个方面的情感:①自比。②类比(正衬)。③对比(反衬)下面这首诗属于用典的哪一类别?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借用历史故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典故:冯唐赦免魏尚: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作用:这里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你还能想起哪些诗人借用了借用历史故事的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能背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自比?②类比(正衬)?③对比(反衬)?化用前人诗句扬州慢·淮左名都(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