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与成才发展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本讲内容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二、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三、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及其类型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三)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一)心理问题及其类型

*心理问题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界限;*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1、心理问题的含义2、心理问题的类型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

*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情绪及行为障碍:主要是指焦虑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等轻度心理失调。*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疾病,这些障碍包括心境障碍中的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3、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心理异常的标准a.社会文化意义:心理异常是对某一文化常模或社会准则的偏离,指行为是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b.

统计意义: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常模的偏离。c.

个人经验:个体的不舒适感。这个标准依据人们自己感觉的判断,如果他自己倍感压力或者抑郁等不适,那么他就需要治疗。d.

生活适应角度:行为适应不良。个体是否能够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生活,比如能够自如地应付工作,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等。

3、心理异常鉴别方法心理学家通常使用以下评估与诊断方法。

*观察法:观察其行为是否异常

*会谈法:在会谈中了解其思维、情感是否异常*测验法:用科学标准化心理测量量表测查是否偏离常模正确使用鉴别方法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仅根据一些情绪或躯体现象就轻易做出判断,更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盲目给自己“诊断”为某种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这对降低紧张情绪和缓解心理痛苦是很不利的,这种消极暗示作用有时还会使情绪和躯体反应进一步加重,而给身心调整带来障碍。(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事实上,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极少,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按照其严重性,可以分为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几个方面。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学习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等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等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由自慰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就业问题: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焦虑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心境障碍(1)焦虑障碍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2)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也称性行为变态,是指与生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常见的性行为变态有性欲倒错,比如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异装癖和施虐癖等。还有一种性心理障碍叫性别认同障碍,指具有与一个人自身生物性别相反的性别认同或性别感。(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缘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人格障碍的类型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

(4)心境障碍抑郁症自杀3.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个体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四)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2004-2006年我校新生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人数百分比(scl-90任一因子分>=3)2006:10.48%2005:6.73%2004:8.52%

2005-2006年北京市全市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人数百分比(scl-90任一因子分>=3)2006:12.53%2005:13.86%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1、与北京市其他高校学生相比,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理想2、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人际关系障碍、对人易产生敌意、偏激、易走极端、抑郁等问题。我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96年9月-2003年1月,中心共接待个别心理咨询共2780人次,团体咨询共904人次,现场咨询近1200人次。其中:人际交往:28.9%恋爱与性心理22.6%学业压力16.2%新生适应问题18.0%择业心理3.20%其他问题11.1%二、心理健康——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切顽固沉重的忧虑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巴甫洛夫

1.不良情绪易于引发心理疾病

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人在恐惧和悲哀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焦虑、怨恨时胃粘膜冲血,胃酸分泌增多,常导致胃溃疡*长期焦虑,愤怒会使血压增高,心脏受损,心身疾病起因于不健康的心理2、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过度的或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者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1.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开创、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社会的迅速变革,每个人都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迎接挑战,战胜压力,要不断调调个人心理,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学生要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你知道吗?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当一个人拥有自信,情绪积极乐观、意志品质坚强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当一个人处于自卑、愤怒、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状态时,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限制自己潜能的发挥。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对人的智力发展和成就的取得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性格存有明显缺陷的人,在事业上也往往到处碰壁,其智能的发展亦同样会受到阻抑。

你想象一下谁更容易成功:

A、IQ高,EQ低

B、IQ中等,EQ高

三、积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掌握心理健康标准(二)积极维护心理健康(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拥有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平和的心态,能够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够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能够赢取人生的成功。(一)掌握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2)能与他人合作,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3)能够恰当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基本上能够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4)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5)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6)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种获得

幸福感(7)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自己潜力,有创新能力(8)人格完善和谐(9)智力正常(IQ>80)(10)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合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4)具有顽强的意志(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三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阅读相应的书籍、报刊杂志,浏览网络媒体。*学习相关课程,包括听讲座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加集体培训,尤其是学生成长小组活动或专题辅导工作坊。(二)对自我进行积极调整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人生的价值应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我价值即人对自身需要的一定满足,它包括自我的生存保护、调节整合、操作控制、索取满足、发展完善等社会价值即人对社会的贡献,由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部分构成。2、充分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1)学会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2)与人比较的标准要恰当:比较的是可变标准还是不可变标准,是单一标准还是多元标准(家庭、长相、特长)(3)有适当的抱负水平3、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不要处处盲目与人竞争4、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

(1)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2)合理规划目标:是必须跟上的差距还是有权不如别人的差距

(3)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4)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的活动5、培养个人的自立能力

6、适应角色的要求(三)寻求心理帮助1、正确认识心理咨询2、心理困扰人人有3、在发达国家,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4、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四)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心理困惑,因此应掌握一些心理调解的方法,帮助自己调出好心情,享受生活的快乐,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解方法,随时调适自己的心情,善待自己的心灵。1.善待自己的心灵2、在困惑中成长

人生永远不可能摆脱压力和困惑,人生之海总是因有波澜才有气势,生活之路总是因为有艰难的处境和挫折才有动人的故事。当我们经历每一次的困惑和烦恼时,我们把它当作是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我们就会积极面对,找到解决它们的方法,我们就能成长成熟了。3、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许多类似的心理困扰都与封闭、简单、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有关。如果我们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惯有的思维方式,而采用开放、弹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也许烦恼会变成快乐。转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每一种困惑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本讲内容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课堂练习:写出20个“我是谁”?要求选择能反映个人的个性风格的语句。认识你自已!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你是否感到困惑、无助?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的唯一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R.L.史蒂文生

生命的目的是真实的活过。然而,悲剧是许多人从未真正的活过便离开这世界。生命是每一刻都真实地活着。……任何人若不真实地活着,死亡立刻随之而至……。答案在于发挥自我觉醒的能力、理性及爱心,以至超越自我困限,达至新的和谐并与世界合一。

——费洛姆

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内涵(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意志品质等)及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1、对自我的确认(生理自我):8个月—3岁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自我意识的萌芽)3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产生自尊感、羞耻感

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在,以他为中心,所有这一时期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我会唱歌”、“我会……”,关注他人评价,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受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有人称之为客观化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改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具有较强的“他律性”的特点。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

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

是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此时,由于青年生理方面的迅速成熟、人际关系的不断扩大以及认识能力的日益发展,使得青年将大部分注意力转投到自己的内部世界中去,转投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研究自我,努力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行为等的意识。

埃里克森的心理成长理论:

埃里克森生于1902年,是一位受到弗洛伊德思想极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展理论家,但由于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故人们叫他“新弗络伊德主义者”。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他因此认为,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来自于对这些危机的积极解决。

埃里克森的8个认同危机

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10—1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22—3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34—5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46—11进取—不进取勤劳能干懒惰无能512-18角色认同—角色混淆自我认同、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619-28亲密—孤独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异性交往障碍,孤独729-55后代关注—自我关注关爱后代追求个人享乐855以后完善—绝望

获得满足感产生绝望情绪(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1.导向作用: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有了目标,才有发展方向,才会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动力。

2.自控作用: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缺乏毅力的人、一事无成的人。

3.内省和归因作用:个体成长中所进行的监督和自我教育。

(四)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的自我形象

支柱一:归属感。知道自己被爱,感到被接受,因而有安全感。支柱二:价值感。知道自己有价值,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支柱三:感到有能力、有信心。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做到,能够有所贡献。(成长的助力)老师父亲母亲(家庭生活)求学经历社会经历(同僚、同学)称赞被爱护被了解被肯定受支持接纳被关心欣赏被注意被重视受拥护建立健康正确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成长的阻力、破坏力)社会经历(同伴、同学)老师父亲母亲(家庭生活)求学经历被讥笑被虐待被放弃被责骂被忽略被误会被贬抑被羞辱被轻视被孤立被否定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及调适(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1、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我”和“现实我”

2、自我意识的矛盾(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3、自我意识的统一(1)自我同一性主体我和客观我的统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2)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2、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3、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4、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5、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及调适方法1、过度自卑2、过度自我认同3、自我中心4、苛求完美1、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自卑的主要表现】

自我评价低超概括化和泛化过分敏感、多疑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意志消沉自我掩饰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自卑调适方法1.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找优点、重温成功的经历、找他人评价、找例外)。3.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4.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从容易成功的事情做起,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感受,恢复自信心)5.制定行动计划,保证行动成功。

每位同学按下表写出未完成语句。4人一组每人在小组中读出自己所写内容。当有同学在分享时,请认真聆听,思考哪些与我所写相同,哪些不同,为什么?

1、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2、我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3、我最欣赏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是-----4、我最欣赏自己的一次成功是-------5、我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6、我最欣赏自己对家人的态度是-----7、我最欣赏自己做事的态度是-------

课堂活动:“天生我才”2、过度自我认同(1)自我扩张、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有过之而无不及。放大自己的长处,缩小他人的短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2)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易骄傲,常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调适方法1.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不断完善2.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3.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3、自我中心

凡事从自我出发,只关心自己,一是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盛气凌人,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遭挫折。调适方法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2.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1)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2)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分看重,总对自己不满意,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自信。

4、苛求完美调适方法(1)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2)有正确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按照自己的实际评定自己的价值。(3)制定合理的目标,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4)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独特性。(故事:无需完美)(2)确立合理的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二)正确认识自我(三)积极悦纳自我(四)有效控制自我(五)不断超越自我(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1、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统合的人;2、一个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协调一致的人;3、一个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4、一个主动发展自我、且自我具有灵活性的人;5、一个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人。(二)正确认识自我

韩乔窗口理论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约翰(Jone)和哈里(Hary)提出了关于人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自知自不知他知A公开的我B盲目的我他不知C秘密的我D未知的我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选择与判断中认识自我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互动教学:人生的最后时刻目的:探索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操作:活动情境:由于某种原因,现在我们每个人只剩下最后一天的寿命,也就是我们只有24小时可以利用。如果每人身体正常,可自由思考与行动,你会如何使用这仅剩的24小时?每个人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自我的探索与他人分享,使团体成员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并澄清价值观,以及通过交流认清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情境:地球上发生了核战争,人类将要毁灭。但是,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个特别的核保护装置。如果谁能进入其中,谁就能生存下去。现在有10个人,但是核保护装置里的水、食品、空间有限,只能容纳7个人。也就是说,人类只有7个人生存下去。请你决定谁应该活下去,谁只能面对死亡,为什么?并排出先后次序。互动教学:生存选择A.小学老师B.小学老师怀孕着的妻子C.职业棒球运动员D.12岁少女E.外国游客F.优秀的警官G.年长的心理医生H.流行男歌手I.著名小说家J.慢性病住院患者

这个活动包括着丰富的寓意,充分体现了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或理想。讨论并不求得一致的结论,真正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及他人的价值观,并通过他人的启发,调整自己的认识,认清生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三)积极悦纳自我自我肯定自我不肯定充满信心和毅力。行为表现一向都自然而诚恳。了解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个性及人生观引以自豪。为了讨好别人,掩饰自己的感情。同时从事多种活动,但没有一件完成。内心不安时外表仍若无其事或惊惶失措。常敷衍了事,无法专注。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1.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如:我笨、我无能。2.不要将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记住:你是独特的,欣赏这种独特之处,学会欣赏这种差别。3.人人都有他人所不知的问题和弱点,即使最自信的人,也有感到不安全的方面。4.与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享受人生的朋友交往。5.笑口常开,培养幽默的性格。

课堂活动:自我测验

1.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2.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3.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4.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5.假如我是一种交通工具,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6.假如我是一种电视节目,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7.假如我是一种电影,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8.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

9.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我是_____,因为_____;(四)有效控制自我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作决定。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行动。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坚持到底。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会成功。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五)不断超越自我1、Acceptance接纳,接纳自我与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2、Action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3、Affection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乐在其中;4、Achievement成就,以上三者完成后的自然结果。

我是……

我是(我所具有的两种品格)我好奇(我所好奇的事情)我听见(一种想像的声音)我看见(一种想像的景象)我愿(一个现在的愿望)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作业:写一首小诗

我假设(我想假设的事情)我感到(一种想像的感觉)我触到(一种想像的触觉)我担心(令你烦心的事情)我哭泣(令我悲伤的事情)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

我明白(我认定为真的事情)我说(我相信的事情)我梦想(我梦想的事情)我试图(我真正想努力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我真正希望去做的事情)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思考题1、怎样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心?2、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与限制,提出完善自我的打算。本讲内容一、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二、适应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三、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四、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一、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一)健康生活的需要(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三)成功人生的需要(一)健康生活的需要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人生是一个不断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每一个人从中学步入大学,从大学步入社会,从一种生活环境再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都是一种适应,都需要人们学会适应。(三)成功人生的需要

“生活的成功与否,要看适应能力与其内外机遇调剂熔合的难度是否相对应。”

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面对着当今我国剧烈变革着的社会,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谁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二、适应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一)什么是适应与发展(二)适应与发展的主要理论(三)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任务(一)适应与发展的含义1.什么是适应

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

上了大学,你好吗?用三个词,记录你进入大学以来的感受。-------------------------------------------------------------------------------------------------------------------这些词有哪些是消极的,有哪些是积极的?人与环境的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人自身做出改变一种是环境改变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环境,改变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的时候,人与环境的适应,要求人自身做出调节,适应既定的环境。人们的适应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珍妮特(P.anet,1959-1957)认为,人的整个一生是一系列的适应阶段,而每一阶段都会对个人的长期调节产生影响。2、什么是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人生的发展,是人的身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伴随着人的身体发育成熟,人的认识、情感、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完善成长的过程,它是一个人整个一生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不都被动地取决于环境,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自我的认识,人的个性特点,人的积极主动精神,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是积极的适应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

积极的适应消极的适应

积极的适应: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及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

“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予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正如他的胚胎形成的胳膊和腿一样。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全都是胚胎形成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膊、腿、脑、眼睛一样。”

——马斯洛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环境只是才能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种子”。我们认为: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能动的活动。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

(二)适应与发展的主要理论

1、西方学者关于人的适应与发展的理论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2、中国儒家关于人的发展理论3、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期别年龄发展危机

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10~1岁信任对不信任对人信任,有安全感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21~3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33~6岁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46~青春期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表期别年龄发展危机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5青年期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追寻的方向生活无目的的无方向,时而感到彷徨迷失6成年期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与人相处有亲密感与社会疏离,时感寂寞孤独7中年期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热爱家庭关怀社会,有责任心有义务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8老年期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随心所欲,安享余年悔恨旧事,消极失望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表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后期和成年早期阶段。大学生在这一时期适应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一个正确的自我概念。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个人能否进入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以比勒(e.130hler),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发展理论认为:

“人天生存在着一种发展潜能,人的发展潜能逐渐现实化和整合的过程,形成了自我不断完善成熟的各个阶段。”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外在化自我2.内在化自我阶段3.整合化与现实化的自我阶段

1.外在化自我在这一阶段,婴儿发展的主动和决定力量在父母身上。因此父母规定了婴儿的特性,赋予他意义,使他局限在某种作用的范围内。2.内在化自我阶段人要打破周围那些决定个人的外在力量,强调个人应有自己的自省、自我体验和发挥个人重要作用的机会。

3.整合化与现实化的自我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放弃和解放内在化自我,最终实现质上的整合化和现实化。如马斯洛和罗杰斯所说,成为一个自由和谐的,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人。行为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的一个经典实验(迷箱实验)人的适应与发展过程与动物有相似之处。“阻挠”:可能来自于客观的环境,个人能力的欠缺或个体需要的内在矛盾。面对“阻挠”,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人就尝试着寻求新的解决问题反应方式。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学会了适应,得到了发展。

社会角色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角色期望”。

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如果偏离了角色期望,就可能引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镜象自我”,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作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象,从而形成“自我概念”。人会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这就叫做“角色采择”。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周围的这些社会关系和他人都会根据人们的职位、个性、家庭背景等不断的提出一定的“角色期望”,而每个人都会通过“角色采择”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并不断向这个方向靠近。如果“角色采择”的自我形象和“角色期望”中的一样,这个人就能和谐的发展;如果不一致,个人就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2、中国儒家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人的发展,儒家提出了七个阶段(1)格物(2)致知(3)诚意(4)正心修身(5)齐家(6)治国(7)平天下

我国儒家认为:

人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美好发展,而是通过个体的发展达到整个社会的美好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任务戚加宁提出的大学生适应和发展的任务要求:发展能力管理情绪通过自主迈向互相帮助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发展目的发展整合我国学者提出的对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

三、大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现实的心理冲突(二)角色定位产生的心理偏差(三)学习适应不良的心理困扰(四)人际交往不适产生的心理失调(五)生活不适应的心理挫折

四、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一)正确调控自我(二)合理规划目标(三)培养自立能力(四)增强人际关系(五)采取积极行动(一)正确调控自我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适应角色要求正确控制情绪(二)合理规划目标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根据变化及时调整目标大学各年级的任务大一:适应阶段,适应大学生活;上很多公共课,打基础考四级……大学各年级的任务大二:探索阶段,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开始探索各种发展途径,如:转系\辅修\出国\考研\就业等;大三:确定阶段,明确以后的发展目标,并开始具体相关的准备;大四:执行和过渡阶段,为目标做最后的努力;做好准备面对毕业后的生活.(三)培养自立能力生活的实质就在于独立,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人是不自立的。(四)增强人际交往主动开放自我,主动关心别人,心理相容。(五)采取积极行动

“如果想要快乐,就为自己立一个目标,使它支配自己的思想,放出自己的活力,并鼓舞自己的希望。快乐就在你心里。它源于:去做具体而明确的事,把自己全部心思和活力都放在其中,即要积极的去行动。”

——卡耐基明确:期望及努力方向小活动白纸对折,左边尽量多地写

我希望在大学……在右边,对应着写

我可以……我可以做些什么认真上课、自习,不懂就问找一份家教或者兼职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好好玩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的活动多和异性相处积累各方面的能力,关注工作/考研信息,确定目标,及时准备得到奖学金自力更生过得充实而快乐变得自信而开朗找到恋人为考研/找工作做好准备我希望在大学……我可以……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Icandowhatyoucan’tdo,andyoucandowhatIcan’tdo.Togetherwecandogreatthings.”

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我们在一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

本讲内容一、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四、人际交往的有关理论五、优化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一、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马斯洛(Aaslow,A.H.)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孤独实验场景示意图

(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

社会性需要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指出: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会灭绝。(三)人际交往还是完善自我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crs,C.R.)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人际交往对人生发展是有益的: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四)人际交往也是信息交流的需要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发智能,使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五)人际交往是自我决策的需要人际交往可以促使自我了解:在做自我决策之前,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对自己做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可以获取建议和帮助: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在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信息。互动活动一操作: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人的搀扶之下,沿着指导者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其间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讨论:(1)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2)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使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信任之旅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课堂活动:画出你的人际关系图:用距离的远近代表彼此关系的远近,并思考与不同人的交往方式有什么不同?家人同学朋友

第一层次:联系。很多,无谓的闲聊第二层次:相识。人数较多,事实层面,不谈私事。

第三层次:朋友。几个,沟通广泛深入。

第四层次:挚友。1-2个,用心投入感情。(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层次性了解: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你信任:你可以信任我接受:我接受你的一切”

1.讨好型

总爱道歉、宽慰别人、忽视自己、压抑自己、围着别人转、易受伤害指责

情境自己他人(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2.指责型

总爱挑毛病、攻击性、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管理能力、领袖才能、

控制、高压

3.超理智型

冷漠、与人疏远、刻板、重分析、解决问题、人情味淡、冷静、头脑清楚、有观点、研究型情境自己他人4.打岔型

思维跳跃、心胸开阔、创造性、富有弹性、不确定、情绪波动、说不准、另类型、独特

5.一致型

与自己和情境和谐、个人协调、平衡、稳定性、成熟、有血有肉、有理性、比较全面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课堂讨论: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不敢交往

集思广益:你来开处方!

原因:害羞、自卑

表现:紧张、焦虑

克服:

(二)不愿交往

原因:缺乏自信、宽容和信任

表现:回避社交

克服:

(三)不善交往原因: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表现:交往障碍克服:四、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

1、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

2、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这是两个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人际吸引规律

人际吸引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是个体对他人给予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在人际吸引中占主导成分的是人的感情。

1.邻近律

邻近律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律的具体体现。

邻近律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条件的作用下,邻近律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交往频繁。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邻近律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2.相似律相似律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或几方在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尤其是认识态度上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相似性时,容易相互吸引。相似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背景、民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职务、思想成熟水平、兴趣、态度、观点、专长等方方面面。

3.互补律

互补律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互补性与相似性并不矛盾,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在人际关系建立的最初阶段和较低水平时,人们更注重相似性因素。但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则是互补性占优势。

并非所有的相反特征都能互补。

4.对等律

对等律是指人们在社交中常具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即喜欢同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交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证明: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喜欢那些给自己带来愉快感的人。

5.个性吸引律

个性吸引力主要包括外表、性格和能力。

(1)外表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2)个性

个人的吸引力最根本的还在于一种使人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个性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N.H.Anderson)1968年曾经进行了一项研究,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结果被大学生列为最喜欢的品质、最不喜欢的品质和中间品质的前19个个性品质排列如下:令人喜欢的个性品质中间品质令人不喜欢的个性品质真诚固执古怪诚实刻板不友好理解大胆敌意忠实谨慎饶舌真实易激动自私可信文静粗鲁智慧冲动自负可信赖好斗贪婪有思想腼腆不真诚体贴易动情不善良热情羞怯不可信善良天真恶毒友好不明朗虚假快乐好动令人讨厌不自私空想不老实幽默追求物欲冷酷负责反叛邪恶开朗孤独假装信任依赖别人说谎

我国西南师大的黄希庭教授于1983年曾经主持了“关于大学生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的课题,运用社会测量、访问、观察等方法对21个班级进行了人际吸引的研究,发现每个班级内部有少数人缘型学生和嫌弃型学生。人缘型学生是最受欢迎的人,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内有2-3个人缘型学生,他们的个性品质见下表:人缘型的个性品质次序个性品质人数百分比1尊重、关心他人,对人平等,一视同仁,有同情心391002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3794.9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3794.9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3692.35聪颖,善于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3589.76重视自己的独立性格和自治,有谦虚的品质3589.77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2051.38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1538.59温文尔雅,仪表美512.8嫌弃型的个性品质次序个性品质人数百分比1自我中心,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忌妒心强551002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551003虚伪、不诚实,固执,爱吹毛求疵5090.94不尊重他人,操作欲、支配欲强4581.85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4581.86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4378.27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鲁、粗暴、神经质3970.9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浮夸3869.19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看不起他人3563.610自我期望很高,小气,对人际关系关于敏感3054.511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取群众意见3054.512学习不努力,无组织纪律,不求上进2443.613兴趣贫乏1832.714生活放荡814.5

(3)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使他人喜欢程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特别是有某些特长的人,会增加人际吸引力。追星族就是典型的对他人某方面能力和特长的极度崇拜。同时,能力或才华与外貌具有互补性。一个长相一般甚至丑陋的人,如果其才华出众,或者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其能力因素就会起主导作用,产生人际吸引,而其相貌劣势可以被忽略或接受。但是,能力与吸引力之间并非总是成正比的关系,有些能力超强的人,反而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孤立和排斥。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让被试听录音。录音带有四种声音,显示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能力超凡的人;B.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C.能力平平的人;D.能力平平又犯了错误的人。结果发现,最受欢迎的人是第二种,最不受欢迎的人是第四种。实验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说,偶尔的小过失并不会使他失去吸引力,反而使他更接近普通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人际交往的交互分析理论

哈里斯(Harris,W.T.)提出四种人际交往的态度类型。

“我好,你不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会交往“我不好,你好”——自卑怯弱,不敢交往;

“我不好,你也不好”——悲观绝望,回避社交,不想交往

“我好,你也好”——积极乐观,尊重、宽容他人,善于社交柏恩的PAC理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柏恩认为人的人格中有三种成分,分别是P(parent)、A(adult)、C(child),每种成分的行为表现不同。人的就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每种人格类型的表现如下:P型:P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权威和优越感为特征,表现为统治、支配、教训,按主观意志办事,独断专行,讲话多以命令的口气。A型:A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客观、理智为标志,思想成熟,不感情用事,懂得尊重别人,善与人合作。C型:C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单纯和服从为特征,表现为像孩子一样没有主见,感情用事,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PP:双方都想获得统治地位,支配对方,在人际交往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易发生冲突。(冲突型)AA:双方都很理智,懂得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衡型)CC:双方都很孩子气,任性冲动,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冲突型)PC:一方以家长的方式与另一方交往,居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则表现得顺从和依赖,因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补型)CA:孩子气与理智型,天真与成熟,是一种比较协调的人际关系状态,夫妻间、师生间多属于这种类型。

(互补型)PA:一方命令、控制、独断专行,另一方则理智、忍耐、谦让,这种人际关系类型可以维持。(维持型)

五、优化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1.彼此尊重

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到他人的侵犯;

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在人格、行为习惯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与自己的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只有自尊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真诚的对待。2.真诚相待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表面的交往所花费的心思要远远多于坦诚交往所花费的心思,而且这样的交往往往是不长久的。

真诚交往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倍受人们推崇的有益于人际交往的品质有真诚、诚实、忠诚、真实、信赖和可靠。而评价最低的品质中,虚伪居首位。

真诚交往是人际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前提。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3.主动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感受和理解力,能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会对方,并对对方的情绪作出恰倒好处的反应。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共情就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充分感受对方的思想、情绪,使沟通的过程更加深入和顺畅。4.宽容待人宽容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抱怨。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要学会宽容,学会克制和忍耐。学会原谅别人是美德,学会宽容别人是高尚。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每一天都快乐。宽容就是洞察宽容就是忍耐宽容就是忘却宽容就是谅解宽容就是洒脱

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容人之道呢?

容人之长“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赏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容人之短容人之过5.互惠互利

互惠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系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一方只索取不给予,交往就会中断。互利性越高,交往双方关系就稳定、密切;互利性越低,交往的双方关系就疏远。人际间的互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6.讲求信用

人际交往要讲究一个“信”字。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言必信,即说真话,不说假话。如果一个人满嘴胡言,尽说假话骗人,到头来连真话都不能使人相信了。二是行必果,即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实践诺言。

1.

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第一、开列自己的人际交往清单第二、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第三、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二)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愉快?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有心理压力?最愿意保持沟通的对象是谁?最不喜欢与哪些人沟通?能否经常与多数人保持愉快的沟通?能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没有说清楚?是否经常误解别人,事后才发现自己错了?是否与朋友保持经常性联系?是否经常懒得给别人写信或打电话?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的主动性: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沟通对象广泛,沟通内容不拘一格,容易经沟通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被动沟通者正好相反。沟通的注意水平:该维度所评价的是沟通者的投入程度。沟通注意水平高的沟通者,注意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对方的可接受性。因而,他们能较好地根据反馈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对对方的沟通形成良好支持,使沟通始终保持较好的彼此对应性,而得以顺利延续。沟通注意水平低者则相反。

2.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

课堂活动:体验不同的沟通方式(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思考什么样的沟通是你最喜欢、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卡内基:说话的能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1)学会有效沟通

沟通是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处于接纳、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