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相关人物
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他对政治、军事,均有所长,但性格比较刚直,
有些粗鲁。在《论语》中经常有孔子批评他的话,如:''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先进》)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
但孔子也肯定过他,如“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雍也》)
曾皙:孔子弟子,名点,是曾参的父亲。
公西华:孔子弟子,姓公西(复姓),名赤,字华。
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很有才华。孔子说过:“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
也》)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
贵族的冠、婚、丧、祭、赞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J(《论语•学而》)
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
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
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
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J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
“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
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
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
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
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
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
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
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
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关于“吾与点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有的
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
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椁浮于海”
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有下面一些理由。
(1)从孔子的思想看.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
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
他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论语•公冶长》中有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椁浮
于海”之类的话;《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
子)曰:''吾道穷矣……”,这些都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
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
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
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
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2)从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不同态度看。《侍坐》章记载,在子路言志之后,“夫子哂
之”。-“哂”-“与”,态度截然不同。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
不让,是故哂之。”子路讲自己能治“千乘之国”,是不谦虚的。如果曾点志在把国家治理成
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无事”的理想之国,
不是更不谦虚吗?果真如此,孔子就不会“与点”,而只会“笑点”,甚至是“大笑”了。可
见,孔子“与点”,并非因为曾点有济世之大志。
(3)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子路志在治“千乘之国”,冉有志在治“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二三子之志虽
有骄谦之分,却无本质之别,都志在为政。孔子也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而曾点自称“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曾点志在为政,那
么曾点之志何以“异乎三子者之撰”?可见,曾点是“不求为政”的。
(4)从《论语》中其他篇章有关记载看。《公冶长》记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
斯之未能信也。‘子说。"(斯,指仕进之道,说,同“悦”)漆雕开“志于学道不欲仕进,……
孔子见其不汲汲于荣禄,知其志道深,故喜悦也。"(邢曷:《论语正义》)既然孔子喜欢漆雕
开的“不欲仕进",那么赞成曾点的“不求为政”,也就并非偶然了。《公冶长》里这段记载,
正是《侍坐》章里孔子“与点”原因的一个注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散论(朱宏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先进篇》的一章,
看起来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长篇了。
《论语》全书共20篇,498章(按朱熹说),计约12700字。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
至只有片言只语。惟《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
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
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当然,我们不必像宋儒那样去津津乐道本篇中的所谓“曾
点气象”“圣贤气象”《四书集注》朱熹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
是尧舜气象也。",却不能不承认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章。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
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淡不
厌的语言特色,代表了全书的文学成就,而且可以说是魏晋时那种速写式的轶事体小说的滥
觞。
(-)
《侍坐》一开始,孔子就开门见山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说:“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就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
是论志。论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谈理想.《论语》的大部分篇幅固然是用来谈仁、
义,谈礼、智、信的,但也有不少篇幅是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的。本篇就是孔子启发弟
子们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子路是个急性人,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出子路
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在当时大约是中等偏小的国家,万乘
之国如晋、楚、齐、秦等才是大国。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
绰绰有余的。即使是这个国家处在外有侵侮,内有饥荒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
用不了几年功夫,就可使这个国家强盛起来,使那里的百姓都懂得礼义。
冉有、公西华则是在孔子点了名以后,才发表自己见解的。他们两人所说的都是诸侯邦
国之事,本质上和子路所说的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态度要谦虚谨慎得多,语气要委婉得多。
他们认为自己只能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这样一个小诸侯国或大夫封地里做点具体工作;
或使百姓富足,或可折衷樽俎。至于礼乐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那是只能另请贤明了。冉有说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说“愿为小相”。显得那样平易、谦和,称得上是孔门弟子
中的彬彬君子了。
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
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零,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却引起了孔子的无限赞叹;孔子说:“吾与点也!”
明确表示了他的思想倾向。
人生理想是个总的概念,实际上包含着政治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修养两个方面。子路、
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虽不尽相同,但都侧重于政治方面。而《论语•公冶长篇》所记孔
子与弟子们论志则是偏重于伦理的: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曾皙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能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
片和煦春光,既可理想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
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弟子们的看法作出臧否和评价,这是孔门教
育的重要方式。在《侍坐》里,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
并各个作了评价。①对曾皙表示赞同,甚至欣赏。②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
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③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这里我们先分析②、③两
种。
《论语》记载孔子曾将自己弟子按各自特长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指熟悉古代
文献)四类。子路、冉有属政事一类,是两位有政治才能的人物《论语•先进篇》:“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路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问:
“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求也艺,于从政也何有?”
《公冶长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指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不知其仁也。”
由此可知,子路所说治理千乘之国,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自我夸耀,而是他力所能及的。
孔子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他“率尔而对”,“其言不让二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义就没有一
切;纵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何况当时师生谈话也是有一定的礼仪讲
究的。《礼记•曲礼上篇》说:“侍于君子,不顾而对,非礼也。”
《公冶长篇》又记:
孟武伯问:“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指担任
县长或总管),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指接待外宾办
理交涉),不知其仁也。”
这里又证明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和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孔子认
为冉有二人尽管态度谦逊,不是“率尔而对”,但所谈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
的孔子看来似乎是不那么感兴趣了。
(三)
那么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而且记录者还在曾皙发言前先制造一
种气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特意表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象宋儒推崇曾点,明代
学者则略有微辞。如张岱说:“曾点念念要与三子比量,所以不能信受喟然之意。”杨升庵说:
“曾点因种瓜而伤曾子之额,扑之仆地,如此暴戾,岂是春风沂水襟怀,所以毕竟自信不
过。”?这个问题,历来意见纷纭。解放以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
116页。
③“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
椁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
④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
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
以上说法,各有所侧重。因为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述而曲折表露出来,
所以见仁见智,可以圆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说。按照这个原则,我这里可以提出另一种根本
不同于上述意见的看法,根据是《论衡•明零篇》: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零,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零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
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零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
出也。风乎舞雾,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
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
浴,雪祭审矣。
王充在这里明白无疑地解释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就是零祭的仪式。零祭,
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所以《礼记》说:“零祭,祭水旱也。”王充的解释根据亦足。因为
鲁国当时通用周历,所以说周之四月,正是夏历二月;天气尚寒,怎么能浴?冠者、童子都
是雪祭乐人,他们在祭祀时,须涉沂水;十二三个人鱼贯而行,象征着龙从水中跃出。“风”,
解释为“唱歌”,“归”通“馈”,即“”,都合训诂。“归”通“馈”,在《论语》中不乏其例。
如《阳货篇》“归孔子豚”的“归”即作“馈”讲,是送食、进食的意思。《史记•仲尼弟子
列传》“曾藏(《论语》作‘点’),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藏曰:‘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集解》徐广曰:“一作馈”,这
是古本《论语》“归”作“馈”之证。从文意来说,王充的解释似更符合原意。因为,①在
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
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②孔子不满子路,
是因为他“非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与非礼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
这样解释,全篇上下文意就脉络贯通了。此外,我们知道今本《论语》是《鲁论语》的传本,
在汉代时,还有今天已经失传的《古论语》《齐论语》。《论衡》的解释或许是出之于《古论
语》吧!
(选自《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师徒孔子与子路,谱写的传奇故事
即使如孔子一般高高在上的圣人,面对学生的顽劣,他也有七窍生烟,破口大骂的时.刻。
比如那个白天睡觉被夫子骂朽木的宰予,还有那个向夫子请教种地种菜,反而被骂为小人的
樊迟,他们都曾领略过夫子的骂功。但是在这众多弟子当中,挨骂最多的仍属学生子路。那
么这又是为何呢?子路和夫子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据史书记载,子路家境非常的贫穷,最难过的时候,甚至靠吃野菜度日,在拜入孔子门
下之前,他曾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来维持家庭生计,他根本没有正经的职业。不过家境贫
穷的子路,性格非常的正义勇猛。相传,子路的打扮非常的另类,他经常头戴一顶奇葩的公
鸡帽,腰间佩一把公猪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无敌威风。不过,说实话,这种非主流的装扮,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分明更像一个流里流气的小混混。
就是这样的子路,有一次,在街上和孔老夫子相遇了。即使孔子学识渊博,名气外传,
但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子路,对这个柔弱的老头也非常的看不上,甚至还欺负起了孔子。但是,
孔子对子路的欺辱并不惧怕,反而目光温和,不卑不亢,居然循循善诱的为子路讲起礼乐仪
式来。也许是一物降一物,子路听着孔老夫子讲乐礼,竟然像孙悟空遇到了唐僧一般,不由
自主的对孔子敬佩起来,最终为夫子折服。于是,第二天,子路就带着十条腊肉,穿上儒服,
来拜孔子为师了。从此,子路就成为了孔子的大弟子。
可是,子路虽然拜孔子为师,经过儒家学问的洗礼,但是,仍然没有谦谦君子的儒雅风
范,浑身带着一丝野气•他的性格,依旧是为人勇武,刚烈正直。一个人如果勇气太过,那
么谋略就有所不足。为此,子路没少挨孔夫子的骂。孔子喜欢的是颜回那种敏而好学,行事
稳重的学生。甚至有一次,孔子当着子路的面说,贤者,回也!子路一听,就不高兴了,他
非常不服气,于是就说,您如果统帅三军,外出打仗,会带上谁呢?本以为夫子为因此夸赞
他的勇猛一番,结果,孔老夫使出了他的黑色幽默说,空手就能和老虎搏斗,光着脚就能过
河,死了都不会后悔,反正,这样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去的。言语之间又对子路敲打一
番。
后来。孔子在推广儒家学说,却处处碰壁时,曾发牢骚赌气的说,如果我的道法不通,
那我干脆乘坐小船漂洋过海算了,到时候带上子路一起。这话被经常挨骂的子路听到,立马
开心的不得了,心想,夫子还是很看重我的呀!结果,夫子立马来了个大转弯,接着说,子
路是比我勇猛,就是做事情不懂得分寸,不会取舍。正沾沾自喜的子路,听到这句话,如同
当头倒下一盆冷水,立马浇灭了他所有的骄傲。
子路不但勇猛,而且非常的率真,他不像颜回一般,对孔夫子的学说言听计从,一力维
护。面对学问,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直截了当,毫不掩盖。面对孔子的“正名”之说,
他敢于坦诚直言说夫子太过迂腐。面对孔子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成才,只有做官才是出路的说
法,他也并非全部认同,反而说出自己的想法,认为读书并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这种观点,
放到现在来讲,你绝对就是真理呀。
他的率真更体现在无论对方是谁,只要言行有背,他都会直接指正出来。有一次,夫子
周游列国经过卫国时,一个妖艳无比名为南子的艳妇,听闻孔子前来,便邀约孔子前来会面。
结果,这件事情被子路知道后,非常生气,连连对夫子发问,句句直逼人心。最后孔夫子不
得不连连对天发誓说,我如果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让我天打雷劈,天打雷劈啊!子路这
才善罢甘休。以至于后来,孔子在言行上更加注意,唯恐他这个率真的学生,又挑出他的什
么不是来。
子路不仅敢给孔子直接甩脸色,对与同门中有言行不当的人,他甚至还动手动脚。有一
次,孔子带众弟子乘车周游列国,途经商朝的朝歌,学生们都觉得商纣王荒淫无度,导致亡
国,于是纷纷视朝歌为不祥之地,看都不愿多看一眼。好学生中的代表人物,颜回甚至不愿
意夜宿于此。不过,一众弟子当中,总有与众不同者,一个名叫宰予的学生,不但没有回避,
还自顾自的多看了几眼。其实,宰予的这种行为并非罪大恶极,顶多是不拘泥与世俗的眼光
而已。结果,子路看到宰予这样的行为之后,一脚就把他踹下了车。由此可见,子路的率性
而为,勇猛果断绝对是名不虚传呀。
子路与孔子师徒两人的关系就像李逵与宋江,孙悟空与唐三藏一样。一个谆谆教导,一
副谦谦君子的长者形象,另一个勇猛正直,率性而为,处处鲁莽的形象。子路虽然挨骂最多,
但是仍然没有阻挡他成为老师骨灰级的忠实追随者。在随孔子及一众弟子周游列国时,他甚
至成为夫子最贴身的侍卫,孔子的安保工作也由他全权负责。就连孔子都说,自从子路跟随
我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别人对我的恶言攻击了。
但是子路的勇猛果断,终于害了他。终究还是没能改变子路的悲剧,实在是让人为之惋
惜。
从一则故事看孔子的教育艺术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被尊为“万世师表”。
我们能经常从一些文学作品中看到,后世的私塾先生在从事教书这一职业的时候,都要叩拜
孔子这位祖师爷。那么孔子真有那么高超的教育本领吗?关于孔子的故事不胜枚举,这里仅
举一例。
有一次,孔子及弟子们困于陈蔡,七天没有饭吃,于是便让颜回讨米烧饭。孔子午睡醒
来看到颜回在忙活,突然看到颜回偷吃米饭。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常常
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短短的一部《论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
所以,可想而知,当时孔子对颜回不知有多失望了,心想,连这么贤良之人也会偷吃食物,
这可是品德问题啊。但孔子不愧为圣人,没有匆忙下结论,他设计对颜回说:“今天我梦见
了先父,我要用你烧的这干净之饭祭他。”颜回急忙回答说:“这使不得,刚才灰尘落进饭里,
我取出沾灰的饭,但扔掉可惜,我就把它吃掉了,所以这饭是不能祭先人的。”原来如此!
于是孔子感慨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
知人固不易矣。”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孔子具有以下独具魅力的教育艺术:
首先是不妄下断语的教育方式。颜回偷吃米饭的事实,是孔子亲眼所见的。对于学生犯
错,相信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但不少时候,许多老师往往还没有了
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轻易地下结论,更不用说像孔子这样亲眼所见了。但在这则故事
中,孔子表示,连自己亲眼所见的,尚不可相信,道听途说的,就更不足为凭了。《三国演
义》也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曹操杀董卓失败后出逃,来到朋友吕伯奢家请求避难,后来听到
吕伯奢的家人在后院磨刀,并说:“把它绑起来杀了。”曹操以为吕伯奢要出卖自己,便把他
一家都杀了。后来看到地上躺着一只猪,这才明白杀错了人。世间事物都是纷繁复杂的,有
些事情的表象背后,还有许多隐秘的内容,所以,我们为人师者,能不能像孔子那样,学会
谨言慎行,做到仔细调查研究,不轻易地作出结论啊!
其次是巧妙设计的教育艺术。对于颜回偷吃米饭的事,孔子通过''用干净之饭祭祀先祖”
的由头,巧妙套出了颜回偷吃米饭的缘由。这个设计非常高明,首先,假如颜回遵从孔子的
命令,那孔子就可以基本认定偷吃米饭以及后来欺瞒师父的事实,并加以严厉斥责;而假如
颜回另有隐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这样做,不但是避免了错怪学生,挫伤学生的
心理,而且也有效规避了教师的一次犯错可能,维护了师道尊严。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教
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讲究迂回包抄,重视战略战术,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孔子能成为“万
世师表”,可不是后人空口白牙封的,而是数千年来大家公认的结果。
当今世界,孔子热度仍旧不减,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全世界已设立的
孔子学院有近300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了今天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和文化软实
力,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骄傲。
(2019年9月21日上虞新闻网)
二、齐桓晋文之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日:“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日:“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日:“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
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密(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
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
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
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梁惠王下》)
(二)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
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彳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
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
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
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
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脂脂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
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
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
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参考译文:
(-)
(齐国的臣子)庄暴谒见孟子说:“我被君王接见,君王把他喜欢音乐的癖好告诉了我,
我(却)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他。”又说:“爱好音乐怎么样呢?”
孟子回答说:“如果君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就差不多了!”
有一天,孟子拜见齐宣王问:“君王曾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暴,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一听)变了脸色,说:“我不能喜欢古代圣帝明王的音乐,只不过喜欢世俗的音
乐罢了。”
孟子说:“君王您如果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现在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
一样的。”
齐宣王问:“能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吗?”
孟子说:“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独自欣赏音乐)不如跟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
快乐呢?”
齐宣王说:“(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孟子说:)“请允许我给大王谈谈娱乐:如果大王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鸣钟击
鼓的声音、吹箫奏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并皱起眉头,互相议论说:‘我们的君王既然如此
爱好音乐,却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流离失所。'
如果君王您在这儿狩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骑马队的喧嚣声,看到大王美丽的军旗仪仗,都觉
得头痛并皱起眉头,互相议论说:‘我们的君王既然这样爱好狩猎,却为什么让我们到了这
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流离失所。’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君王)
不跟百姓同乐啊。如果君王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君王鸣钟击鼓的声音、吹箫奏笛的声音,
都兴高采烈、面露喜色、互相议论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够奏乐呢?'
如果大王在这儿狩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骑马队的喧嚣声,看到大王美丽的军旗仪仗,都兴高
采烈、面露喜色、互相议论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狩猎呢?'这没
有别的原因,(就在于君王)跟百姓同乐啊。如果君王跟百姓同乐,就能成就王业了。”
(~)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能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得不到(这种
快乐)而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王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
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君王,百姓也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君王,百姓
也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从
来没有过。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山、朝彳舞山去游览,沿着海岸往南走,到达琅邪。
我做点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王的游览呢?‘晏子回答说:‘你问得好!天子到诸侯国去叫作
巡狩;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诸侯到天子那里朝拜叫作述职;述职,就是
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这些活动没有不是国家大事的。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
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语说:“我
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
乐,都可以做诸侯的榜样。”现在却不是这样。兴师动众而行,并且征集粮食,运转粮食而
食,饥饿的人不能得到食物吃,劳苦的人不能休息。百姓侧目而视,都批评埋怨,于是他们
就为非作歹了。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残害百姓,大吃大喝仿佛水流一样(没有穷尽)。流、
连、荒、亡,成为诸侯所担忧的。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作流,逆流而上忘记返回叫作连,追
赶野兽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作荒,喜欢喝酒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作亡。古代圣贤之君,没有
流连的欢乐、荒亡的行为。只看您何去何从了。'景公非常高兴,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出
去住在都城之郊,从那里开始,派人打开粮仓取粮来救济贫困的百姓。召见太师说:'给我
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这些乐章。那歌词上说:'喜欢国君有什
么过错?'畜君就是喜欢国君的意思」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
齐国在齐襄公时期,奸臣专权,国家混乱不堪。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管仲保护公
子纠逃到鲁国。齐襄公十二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仅仅过了一年,公孙无知
被杀。公子小白先知道此事,马上动身离开莒国,赶赴齐国。鲁国支持公子纠,听说以后,
马上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准备继承君位,并派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被
管仲一箭射中腰带。公子小白倒地装死,管仲信以为真,马上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放
心大胆的按照诸侯的礼仪,派出隆重的仪仗慢慢的送公子纠回齐国,过了六天才到齐国。这
时公子小白已兼程赶回了齐国,在高篌的帮助下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公子小白即位后,就是以后赫赫有名的齐桓公。立即出兵攻打鲁国,鲁国战败。这时鲍
叔牙给鲁国国君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公子纠和齐国国君是兄弟,齐桓公不忍杀之,要鲁
国把公子纠杀了,还有管仲和公子纠的老师召忽是齐桓公的仇人,要鲁国把他两人送到齐国
来接受处置。如果鲁国不从,齐国将发兵攻打鲁国。鲁国刚刚打了败仗,不敢再与齐国交战,
只好照办,杀了公子纠,召忽想到齐国也是死,自杀而亡,管仲被鲁国押回了齐国。
齐桓公因为在回国争夺王位的路上被管仲射过一箭,险些毙命。齐桓公就要杀了管仲报
一箭之仇。这时鲍叔牙极力劝阻道:如果君上只想治理好齐国,那么有鲍叔牙和高侯就够了,
如果君上想要称霸天下,那么不但不能杀管仲,还要委以重任。管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
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齐桓公也不甘心只把齐国治理好,想要称霸诸侯,就不计
前嫌听从鲍叔牙的建议,等管仲到了齐国,齐桓公和管仲谈论治国平天下之术,管仲之才使
齐桓公大喜过望,任命其为大夫,管理政事。
自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后,君臣同心,励精图治,整顿朝政、推行改革。同时还起用了一
批各有才能的贤士。齐国强大起来以后,又提出了尊王攘夷,存亡续绝。由于齐桓公率兵击
退戎、狄族的进攻,又联合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齐桓公重用管、鲍,强军富民,九
盟诸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至此齐桓公的威信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
诸侯于葵臣,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成就霸业后的齐桓公开始亲近小人竖刁、易牙、开方等奸佞小人,疏远贤臣,极近奢靡
享乐,多亏有管仲把持朝政,才不至内乱。可是当管仲死后两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等奸臣封
锁宫门不许任何人进出,不但不给齐桓公医治,后来连的饭也断了可叹一代霸主竟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几个儿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齐桓公死去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齐
桓公的尸体已腐烂不堪,可叹一代霸主竟落得如此下场。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由郑文公主持了一场盛大的践土之盟。在这场盟会中,以周襄王为首的
重要诸侯均到场。这一次,按照周礼,周王室将“侯伯”这一称谓赐予晋文公,并赏赐晋文
公勇士三百,红黑弓箭百千,兵车一辆。晋文公走向众诸侯中央,百年晋国霸业拉开序幕。
晋文公何以用得短暂五年光阴走上霸主之位。晋文公历经十九年流亡众国,荣辱共俱,
打磨意志,历练人生。晋文公善听善学,拥有明智与理智。他的经历与智慧奠定了城濮一战
的巨大成功,进而走向人生的辉煌。
一、十九年流浪,十九年积累
晋文公乃晋国公子,名重耳。其父晋献公早年南征北战,对外吞并小国,对内铲除内奸。
重耳从小便跟随晋献公创建霸业,确实从晋献公身上学习到骁勇善战。
但是,晋献公晚年昏庸不堪,造成“骊姬之乱”,国家危在旦夕,摇摇欲坠。重耳被迫
流浪在外,逆境不期而降,开启十九年流亡。
苦难提升晋文公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重耳流亡到卫国,卫文公拒绝接待。一行人到达
五鹿一地,饥肠辘辘想要向村民讨食物,却被投掷土块。这时重耳感到侮辱,勃然大怒。赵
衰安慰道:土即土地,这时人民在赠予您土地。重耳便感谢接受了这些土块,继续赶路。
拒绝酒肉声色的诱惑,晋文公幡然醒悟。晋文公到达齐国,齐桓公经过鲍叔牙的推荐,
对重耳不计前嫌,以礼相待。
晋文公从此沉迷酒肉声色无法自拔,乐不思蜀,早已将复兴晋国的壮志一抛脑后。晋文
公的左右使臣与妻子齐姜感到十分忧虑。这导致齐姜自杀,在晋文公醉酒之时,以子犯为首
的随臣将他带出了齐国。晋文公大怒,欲杀之。
这时,子犯说“返晋复国,任由处置”。晋文公听罢,顿时醍醐灌顶,倍感惭愧。于是,
晋文公很快恢复意志,继续踏上复国道路。
此后,晋文公又相继到达了曹,宋,郑,楚,秦等国家。无论是被礼遇,还是被轻视,
晋文公都宠辱不惊,一心复国。正像是《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孙悟空,猪
悟能,沙僧的协助下完成取经,化身成佛。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回晋国。
二、晋国成为晋文公用武之地
十九年的时间,晋文公是在不断地改正自身弊病,完善锻炼自身才能。这十九年是一个
漫长,坎坷的亲身学习过程。接下来,回到本国后,晋文公开始了真正的实践,这是一个证
明的过程。
晋文公首先在农耕上变革。奖励垦荒,生产先进的耕作工具,减少了百姓的税收。这一
举措不但促进经济向好的态势,而且正值国乱,百姓苦难,晋文公成为能够扭转晋国局势第
一人,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支持。
面对旧贵族的挣扎,新贵族的崛起,为避免冲突,晋文公避亲尚贤,突破常规,大胆任
用曾经在晋文公流亡时陪伴其左右的狐偃、赵衰等异性贵族。同时,挖掘旧贵族中的贤能人
±,选拔卓越之人。既团结了新旧贵族,又壮大了晋文公领导的势力。
晋文公眼界高远,思想成熟。《史记》记载了晋文公这样一段话:文公报曰:夫导我以
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
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姑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
晋文公说的一番话让人民心悦诚服。可见,晋文公最为重视的是思想上的“仁义”,其次是
实际行动中的“忠心”,足以见得晋文公的政治智慧。
晋文公能够用切身行为感化百姓,得到民心。
三、城濮一战,水落石出,晋文公终成霸主
晋文公改善了晋国的国内的环境之后,就开始图谋霸主之位。
晋文公二年的时候,晋文公就拥护周天子返回洛邑,周襄王十分感动,在倾向于对晋国
的拉拢。
真正让晋文公成为霸主的,还是晋文公五年时与楚国的城濮之战。
当时的南方的楚国正在崛起,对中原虎视眈眈,先是占领了很多小国,晋文公四年时开
展对了宋国的进攻,宋国就请求晋国的援助,晋文公为了成就霸主地位,开展对楚国的打击。
晋文公五年,楚军北上攻打晋国,晋文公的治国成就如此卓越,此城濮之战彰显晋文公
的军事才能。
城濮之战,晋文公先“退避三舍”,即彰显守信,又诱引楚军达到预定战场作战。晋文
公采用避强击弱的战略,引虎入穴,而后双面夹击。致使楚军大败。
此战成为一场道德与权谋完美结合的战争典型,影响深远,印证了晋文公“文武双全”,
使其在众诸侯中名声大振,一举拿下中原霸主。
晋文公五年时间拿下春秋霸主,己经六十二岁。花甲之年已经历经世事沧桑,从享受鼎
食钟鸣的皇子到亡国流民,再到中原霸主,期间的坎坷起伏无人能够切身体会。晋文公的付
出最终获得回报。
关于齐宣王的几则故事
1.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钟无艳很多人都听说过,据说由于相貌奇丑,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我
们现在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钟无艳的形象,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其实就是齐宣王的
王后!至于夏迎春这个人则是后人杜撰虚构的形象,据称她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美女,后来成
了齐宣王的妃子。钟无艳虽然长得丑,但是很有政治能力,能帮齐宣王解决很多国事问题,
夏迎春虽然长得漂亮,但毕竟只是个花瓶,所以每当齐宣王碰到国家有事的时候,就去找钟
无艳帮忙,但是当问题解决了以后,就把钟无艳抛到一边,找夏迎春寻欢作乐去了,这就是
后人戏谑齐宣王“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原因。
2.宣王独少一爱
一次齐宣王问大臣淳于髡:“请先生说说寡人都喜欢什么?”淳于髡回答说:“古代的王
者有四种爱好,而大王只有三种!”齐宣王十分纳闷:“这话怎么讲?”淳于髡说:“古代王
者喜欢马,大王也喜欢;古代王者喜欢美食,大王也喜欢;古代王者喜欢美色,大王也喜欢;
古代王者爱才,而大王却不喜欢!”齐宣王摇了摇头说:“那是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这种才能
杰出的人!”淳于髡又说:“古代有骅骆这样的好马,而现在没有,大王知道从现在的好马中
再挑最好的,可见大王真的是喜欢马;古代有虎豹等动物的肠肚很美味,而现在没有,大王
知道到处去寻找美味的食物,可见大王真的是喜欢美食;古代有西施那样的美女,而现在没
有,大王知道从众多的美女中再挑最美的,可见大王真的是喜欢美色;至于人才,大王却一
定要等到古代的贤德之士出现了,再去尊崇他们,如果他们知道了此事,也会觉得大王不是
真的爱惜人才的!”齐宣王听后一时无语。
3.王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要去楚国办事,于是把他的老婆孩子托付给他
的朋友以求关照,但是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您说碰到这
种朋友应该怎么做?"齐宣王回答说:“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碰到一个掌管刑法,
执行法纪的人,但是连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您说这应该这么办?"齐宣王回答说:“撤他
的职!”孟子再问道:“如果国内政治混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您说这又该怎么办?”齐宣
王左右环顾,不回答问题而故意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诗经•小雅•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慨。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麒,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乱庶迷沮。君子如祉,乱庶遇己。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乱是用酸。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鬣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感,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参考译文:
高高远远那苍天,如同人之父与母。没有罪也没有过,竟遇大祸难免除。
苍天已经大发威,但我确实没错处。苍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确实是无辜。
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
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
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
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巍然宫室与宗庙,君子将它来建起。典章制度有条理,圣人将它来订立。
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蹦跳窜行那狡兔,遇上猎狗被击毙。
娇柔袅娜好树木,君子自己所栽培。往来流传那谣言,心中辨别识真伪。
夸夸其谈说大话,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学期计划周记
- 2025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模板
- 财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0篇)
- 2025幼儿园秋季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春季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年小学班级工作计划
- Unit6 My sweet home Lesson 2 Start up(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
- 2025年物业前台个人工作计划
- 2025年学区教研工作计划书范文
- 写作《学写故事》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题)
- GB/T 9755-2024合成树脂乳液墙面涂料
- 2024年度软件定制开发合同(ERP系统)3篇
- 家族族谱模板
- (正式版)JBT 10437-2024 电线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课教案
- 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
-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1—问题描述.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