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碳—14法测定,浙江上山遗址约距今11400﹣8600年。该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以及陶器残片若干,还有一些红烧土残块,土块内掺杂了大量的碳化稻壳。这些发现证实()A.农耕生产已经取代采集渔猎活动B.稻谷是古代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C.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D.社会上贫富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对待国家大事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说明商周时期()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主体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3.商周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当时乐舞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周天子每年正月初一向全国颁布的教学纲要“十有二教”中,第四项就是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乱”。据此可知,商周时期的音乐()A.明确宗法等级秩序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是典型的贵族文化 D.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4.春秋时期较之西周,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大大增加,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管理松弛 B.井田制度瓦解 C.铁犁牛耕出现 D.生产关系改变5.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只读与文化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统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诸侯争霸的原因6.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 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C.监察制度的运作方式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7.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为了有效地抑制询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一做法()A.有利于阶层流动 B.加强了君主专制C.有助于儒学独尊 D.完善了官员选拔8.《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10.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是因为()A.六朝对江南的开发 B.大运河的影响C.长安和洛阳的衰败 D.海外贸易推动11.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A.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 B.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C.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 D.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1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13.汉昭、宣帝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名的刺史,如扬州刺史黄霸,因政绩斐然,受到宣帝称赞,被提拔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据此可知,当时朝廷()A.开创巡视监察制度 B.重视调整地方行政制度C.注重澄清地方吏治 D.掌握了地方属官任用权1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15.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 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 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16.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A.顽固的忠君意识 B.激进的功利思想C.昂扬的进取精神 D.浓厚的宗法观念17.东晋建立之初,琅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A.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 B.士族专权C.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 D.国力强盛18.魏晋南北朝时期,“夷”“夏”政权均以“正朔”自居,斥对方为“闰位”。汉族政权从夷狄血统出发,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藐视异族文化,以此促进政权统一,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内迁诸族则以儒学为中心,抓住先秦以来夷夏之辨的文化意义为统治合法性寻找依据。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A.确立了同源共祖的意识B.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体现了华夏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拒斥D.客观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合19.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0.唐代大运河漕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高祖至唐中宗时期,每年漕运粮食一二十万石;第二阶段为唐玄宗年间,岁漕粮二三百万石;第三阶段为唐宪宗以后,漕运日益衰落,岁漕粮多则四十万石,少则十万石。经由大运河的漕粮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主要是()A.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B.黄河流域农业的恢复C.社会动荡和地方割据 D.赋税制度的应时而变21.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 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22.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23.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4.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5.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公平 D.加剧了阶级矛盾26.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27.下面左图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图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A.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 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C.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 D.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28.唐代击鞠(马球运动)非常盛行,上自君王将相,下到士庶黎民都嗜之若狂,许多妇女也参与其中。唐代彩绘女马球俑便生动展现了女子打马球的姿态。据此可知,唐代()A.统治者好恶决定击鞠发展 B.社会生活风气相对开放C.娱乐活动以体育运动为主 D.男女地位实现彻底平等29.唐代都城长安在皇城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A.推动都城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 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C.“井”字型布局限制了商业的流动 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30.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2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材料二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 k h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I like those shoes Lesson 30说课稿 人教精通版(三起)
- 14小狗学叫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项目产品推广方案
- Unit 1 My classroom Part B Read and write 大单元整体说课稿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出售供暖平房合同范本
- Unit 4 Then and now 单元整体(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万亿存款合同范例
- 中介房产抵押合同范例
- Unit 2 Know your body(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电力储能用集装箱技术规范
- 小学生雪豹课件
- 《课标教材分析》课件
- 《信号工程施工》课件 项目一 信号图纸识读
- 基础护理常规制度
-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 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培训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