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语言对话不可避免地会使用禁语,以免给人造成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背景复杂,在不同的民间民俗文化中,禁忌语的使用也会受到影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禁忌语,对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宗教信仰、生产生活以及人生礼仪三个方面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禁忌语进行了分析。禁忌语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反映了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关键词:禁忌语,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AbstractIndailycommunication,peopleinevitablyuseforbiddenwordsinlanguagedialoguetoavoidcausingmisunderstandingandunnecessarytrouble.TherearemanyethnicminoritiesinsouthwestChinawithcomplicatedculturalbackgrounds.Indifferentfolkcultures,theuseoftaboowordswillalsobeaffected.Thestudyoftaboowordsunderthemulticulturalbackground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in-depthunderstandingofminorityculturesinsouthwestChina.Onthebasisofpreviousstudies,thispaperanalyzesthetaboosofsomeminoritiesinsouthwestChinafromthreeaspects:religiousbelief,productionandlife,andlifeetiquette.Taboowordsarecloselyrelatedtoculture.Languagereflectsandisinfluencedbyculture.Keywords:taboowords,ethnicminorities,folkculture
1.绪论1.1研究综述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分布密集的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自治区五个省的少数民族较多,文化体系繁杂且庞大,尤其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存在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民族文化上,易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另外,汉民族人口比例大,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也或多或少被汉化。目前国内对于少数民族禁忌方面的书籍有《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禁忌》,此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禁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以及少数民族宗教、生产、服饰以及人生礼仪等方便的禁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禁忌文化丛书四册,分别从修身处事、行业经营、婚嫁生育以及居家生活等方面的禁忌来总结;此外,对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的书如《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以及《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等书,对西南民族文化做了比较系统并深入的研究;而关于禁忌,国际学术界统称之为“塔布”(英文Taboo或Tabu的汉语音译,相当于禁忌、忌讳、戒律等。)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塔布“意指某种含有被限制或者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之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神圣的人或物’在意义上和‘塔布’便有些相同”宋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禁忌宋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禁忌[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61.2本文的探讨思路关于少数民族禁忌语的研究并不多,比较系统地只有上文中所提到的一本《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禁忌》,然而此书并没有单独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而是涵盖了宗教、建筑、服饰、婚丧嫁娶等方面,在言语禁忌方面并不全面;此外,前文所提及的书也未完全专门阐述禁忌语。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文化也是多样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禁忌语言由于文化原因,会有各式各样领域的禁忌语,本文在此基础上,专门从禁忌语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归纳研究少数民族禁忌语与该民族背景文化的关系,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和语言文化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下的禁忌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加深了对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的了解,另有一方面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本文在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背景下,分别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与祖先信仰),生产生活,以及人生礼仪三个方面来探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忌讳与禁忌语言。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第一,从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入手,来研究少数民族禁忌语与宗教信仰文化的关系;第二,利于前人调查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完整与全面的阐述;第三,通过问询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补充并完善所要描述的问题。2.少数民族文化中禁忌语与宗教信仰文化的关系2.1禁忌语与图腾崇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大部分的禁忌语是与其宗教信仰有关的。追根溯源,能在他们的神话或史诗中找到原因。这类神话史诗内容大多数是关于族群的起源,包含他们对于先祖的尊敬与感恩,因此,涉及这方面的禁忌语就会变得尤为重要。在哈尼族、藏族、普米族、布朗族、珞巴族等民族创世神话中,“牛”是万物的始基,这些民族的创世神话都讲到了天地日月乃至万物,都是神(或神巨人)将牛杀死后用牛的各个部分造成的,因此,在这些民族中,忌讳说出关于“牛”的侮辱性词语,因为这会被认为是对先祖的亵渎;同样,哈尼族创世神话既有以牛创世的说法,又广泛流传着鱼、青蛙等水族创世源;彝族称自己民族为虎族,他们不仅将虎当作本民族的祖先,而且也认为虎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中,虎的尸体化生为天地万物:“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阳,右眼做月亮。”彝族把虎称为“倮倮”,以为意为“虎”,因此他们忌讳别人说“倮倮”。这类创世神以动物的形象显现出来,会成为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象征,而对于本民族的图腾,则往往会产生图腾崇拜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从赖纳赫1900年归纳的12条“图腾崇拜法则”中挑选出有关禁忌的几条来:“(1)禁止杀害和食用某些动物,但是它们中的个别动物则可以由人喂养和照料;(2)意外死亡的动物要按照与对待氏族成员相同的方式进行哀悼和安葬;(3)某些情况下,饮食禁忌仅限于动物身体的某个特殊部位;(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赵立玮译.图腾与禁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44这十二条法则中的三条有关禁忌的法则,鲜明的体现出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心理,同时,也就合理的解释对于民族信仰中,少数民族忌讳听到关于图腾动植物的不尊重或侮辱性词汇。在图腾民族的认知里,图腾的名字、绰号是图腾物的一个无法分割的一部分,触犯了它就意味着冒犯了图腾物实体本身,而图腾动物既然被视为是这些民族的祖先,那么显而易见,是不能对这些动物说侮辱性的话语,有的民族甚至不能直接称呼动物名讳,因为这会被认为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全族的族民会声讨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讳,这些人就会使用含有崇拜和敬重意义的称谓来代替图腾动物的名讳,借此表达自己的敬意。如主要分布于四川的羌族,他们中有部族子民以猴图腾为信仰,其巫师认为猴子是他们的领路人,因此忌讳直称“猴”,而给猴以“老祖宗”的尊称;同样,分布于重庆、贵州的土家族对于虎的称谓更为忌讳,用“猫猫”代指老虎。这类代指则是用语言代替禁忌语,而与前文的直接避讳有所不同。2.2禁忌语与祖灵崇拜祖灵崇拜与图腾崇拜有所不同,祖灵崇拜建立在鬼神观念的基础之上。对于图腾崇拜而言,一般认为是以动植物为主要的氏族来源;祖灵崇拜则认为氏族起源来自于人类本身,并且对本部族成员后代有庇护作用,一般而言,祖灵崇拜较之于图腾崇拜,是人类思维意识的提高。中国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对自己的祖先都有着十分崇敬的心理,因此,在关于祖先问题上,语言的禁忌是十分受人重视的。如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在中元节将自己的祖先接回到家里后,就不能再在家中讲粗话,因为讲粗话会被祖先听到,这是对自己祖宗的不敬与亵渎;再如侗族在“忌日”之时,不允许小孩子胡言乱语,如若真的不慎冒犯先祖,他们会在门板上协商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童子之言,百无禁忌”,借此来解释小孩子无意中所说下的禁忌语;再如傈僳族,在房前屋后忌喊"哦",只有为死人驱鬼时才这样做,这是对于鬼神的崇拜,也与祖灵崇拜有关。这类禁忌语就原因而言,无论是哪个民族,包括汉族,总的来说,都是因为对于自己的祖先有着敬畏心理,是在受到“灵魂不灭”的观念的影响下,认为人死之后会有灵体仍然存活于世间,只是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而不灭的灵体则可以听到或看到或者的人的种种言行举止。归根到底,这类少数民族的禁忌语背后的文化,与佛教或道教文化相似,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甚至直接受到佛道文化的影响,并与自己的文化相融合后产生的,从心理角度而言,几乎大都是为了求得祖先保佑,或是为了躲避灾祸,是来源于人们趋福避祸的心理。3.少数民族文化中禁忌语与生产生活文化的关系3.1禁忌语与生产在现代社会,生产按照行业的概念来划分,有农业、渔业、畜牧业、狩猎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禁忌语言,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在在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下,行业禁忌语只会只多不少。如在畜牧业中,白族人在赶牲畜的时候,是不允许说“狼”、“虎”等一系列凶猛残暴的动物的名称从的,甚至与这些猛兽同音的字也需要避讳,否则的话,将会被呵斥、惩罚。因为他们认为,在赶牲畜的时候说到这些猛兽的名称,这类动物会听到并赶过来,从而造成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白族在撒种与播种中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在种植业中,水族在种植棉花、谷子等农作物时,不能说与棉花、谷子等相关的话,否则会被认为冲撞了植物神,从而导致农作物的长势和产量受到影响;一部分聚居于贵州的毛南族人在农业种植中,也禁止谈论关于鸟类或其他野兽,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把这些动物引来破坏庄稼,影响收成。在商业中,如佤族人赶街(每到特定日期都会在一些固定的场所或街道会汇集成一个很大的贸易市场进行交易)时,是不允许说不吉利的话的,因为这样会造成晦气袭扰,从而导致生意不顺利,最终一直居于他人之后,不能赚到钱,不过这种语言禁忌的文化背景几乎是因为汉文化的侵袭而导致的,因为中国汉民族的商业文化中尤其避讳语言辞令的不妥,比如一些民间商贸有着数字崇拜,认为“百”、“十”为整数,不利于买卖的接续与长久,如果以整数成交,就意味着买卖到头了。数字崇拜也存在于畲族当中,一部分畲族居于贵州地区,,对于“九”字极为敏感,因为他们认为“九”与“犬”字形相似,在畲族的神话中,他们的祖先是神犬演化而来的,因此“九”是他们所要避讳的语言。一部分少数民族以渔业为生,因为这类工作危险系数过高,所以禁忌语的数量种类也就更高,如做菜时“油”不能直接说出,而要称之为“滑水”,因为“油”与“游”同音,会与翻船相关,因为只有翻船了人才会游泳,再如盛饭不能说“盛”,而要说“添饭”,因为“盛”与“沉”音近,不吉利;侗族在收获的时候,也不能说“完”这类的字。这些禁忌语,有的是因为受到“万物有灵”观念影响,认为“自然神”会听到从而影响收成,如毛南族、白族等;有的是对于自己氏族而言,因为族群起源而尊重先祖,如畲族等;有的则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这方面与汉族差别已经不大了。生产行业的禁忌语往往更令人重视,因为这与民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对于这类言语而言,人们更多的是求得一个心安;在这些禁忌语背后,更多的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对自然的崇拜,一方面受到祖先崇拜、宗教崇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着远古先民“万物有灵”的神话观念,认为世间万物是有人性甚至神性的,因此在生产生活方面,必须报以尊敬之心,才能得到好的回报。3.2禁忌语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衣食住行方面,由于覆盖的范围广,因而禁忌语使用的范围也广。人际交往当中,对于人的称呼有着许多的讲究与忌讳,少数民族对这方面尤为重视,归根于他们的祖先崇拜。许多民族都不允许直呼长辈的名称,如布依族叫他人的长辈时,就会借用其儿子或者孙子的名字来称呼这个人,例如“XX他爸”或者“XX他爷”等,这里面“XX”就是指晚辈的名字;此外,若是已经长大成年,特别是成家的男子,是禁止除父母或其他长辈之外的人直呼自己的乳名的,因为这被认为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他们会给以报复。此外,藏族地区人民在交往时,也忌讳是直说他人的生理缺陷和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对于“跛子”、“口吃”、“小偷”、“盗贼”等,他们往往会避讳,而代替为“腿脚不灵活的人”、“话语不连贯”、“手脚不干净”,他们认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会导致自己的残疾;由于藏族信奉佛教,有着宗教文化背景,佛教指人讲究慈悲,不允许杀生,因此他们的禁忌语最多的则是“宰”、“杀”这类的词。在衣食住行方面,最为熟悉的是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回族人民,他们认为猪、狗、驴、骡子等动物是不洁的生物,因此严禁食用,对于猪肉更是忌讳,有些甚至达到不许触碰、更加不许言及,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真主的不恭敬;此外,有一些民族在节日时,忌讳说“死”、“病”、“灾”等不吉利的词汇,他们认为祸从口出,会招致灾祸,这也与一部分被汉化的文化观念有关;在彝族宴席上,客人吃饭时是不能说“我不要了”类似的话语,倘若确实吃饱了,要说“饱了”、或者“吃不下了”,否则彝族主人会认为客人不喜欢自己准备的饭菜,不满意自己的招待,对于客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不合礼仪,带有冒犯性的话语。这类的禁忌语也大多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像是前文所提的藏族,就是因为全民信教,在佛教的影响下所产生的禁忌语;此外回族也相同,大多数回族人的禁忌语就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另一些禁忌语的产生是出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如彝族常以大量的酒、肉等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4.禁忌语与人生礼仪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比较系统的阐释了概念和分类,他指出,人生仪礼,国际上又称“通过仪礼”,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必经的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通过这些重要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在各阶段中自古以来便用一定的仪式做出表示,以便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在这一生中各阶段所标志出的仪礼,就是人生仪礼。对于人生礼仪的分类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公认的分类则为钟敬文的分类: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由于人生礼仪是最注重仪式感的,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在这些方面比较重视,因为这既联系到个人命运与人生未来,也与他们本民族自身的宗教信仰文化有一定的关系。4.1禁忌语与生育禁忌婴儿诞生从孕育到分娩再到养育整个过程,时间跨度非常大,而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又是整个家族所期盼的,因此,生育的禁忌贯穿整个过程,语言方面的禁忌也就不少了。由于整个中国古代对于妇女的偏见,旧时代把女性视为不洁之人,尤其是一些怀有生育的妇女,则歧视更为明显,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除个别母系氏族以外,由于受到封建思想与宗教迷信的影响,对于女性的轻视与偏见则更为明显,女性被视为是生殖工具,孕妇与“传宗接代”的联系更是直接,所以,只要女性怀孕,就会成为人群密切注视的焦点,相关的禁忌事项包括言语习惯就会产生,处处限制着女性的行动。畲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不允许孕妇谈论并触及有关丧葬方面的话语,他们认为这会冲撞孕妇,对胎儿不利,这种语言禁忌虽然容纳着对于已逝之人的阴间魂魄附及孕妇身上的迷信思想,但在客观上,对于孕妇保重身体,避免伤心过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好处,一方面是为胎儿考虑,一方面也是注重后代的表现。此外,在孕妇分娩之后,即开始养育子嗣。婴儿时期言语禁忌也不少,如基诺族,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是不允许讲话的,这样能确保婴儿满月那一天顺利度过;另外,由于幼儿自身身体素质等原因,抵抗能力不行,所以幼儿极易生病。幼儿生病之时,一些少数民族一般是请巫师做法驱除病邪,因此,这方面的语言禁忌也有所讲究。例如,布依族的小孩生病时,长辈会请鬼师“端命宫”。在请鬼过程中,忌讳外人路过,或者是接近说话。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说话,就会打断做法,或是惊吓到幼儿魂魄,使之立体,或是惊扰鬼师,从而让幼儿魂魄被妖怪、鬼魅等邪祟之物摄去,从而导致幼儿陷入昏迷,以至于夭折;再如彝族,忌对婴儿用“胖”、“重”、“漂亮”之类赞词,认为婴儿会因为这些赞词反着长;这一类的禁忌语则多少与封建迷信沾边,多是对妇女的轻视、以及未开化受到迷信影响。因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不够,文化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些落后观念根生蒂固,难以彻底消除,所以这类禁忌语常常伴随着封建思想和民间巫术出现。4.2禁忌语与婚姻恋爱在人生礼仪中,婚礼包含着男男女女对于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其意义是向上的、寄托愿望的,因此,在婚姻、恋爱中,所提及的禁忌语言,多是对于新人的祝福。在婚礼之前,是青年男女的恋爱时间,在这段时间,也有不少语言禁忌。例如土家族是忌讳说“伞”这个字的,因为他们认为“伞”与“散”谐音,提到“散”,就会导致双方分手,为了避免姻缘不和,从而导致两方男女分道扬镳,土家族人为了避讳“散”这个字,专门将伞这个称谓改为“开合”。再如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时,将他们谈情说爱、选择配偶的行为称为“游访”,每个村寨会专门提供能闲谈的“游访坡”、“游访坪”,青年男女在此空间进行“游访”期间,禁止口出秽言,这是对对方的侮辱和不尊重,会受到众人的谴责。若双方家庭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开始下聘,准备迎娶。在定聘时,也有一定的语言禁忌,一些少数民族定聘不允许说“重”或者是“再”字,因为他们认为,这类字会给婚姻带来不幸,导致双方婚姻不会长久,说“重”和“再”字,就预示着两方会“重婚”,或者是“再嫁”。下聘之后便是订婚,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订婚一般是女方办订婚宴,男方携亲戚朋友前来吃席,筵席中,不能说“喝完了”这种话,不然会被赶出去,以示“驱邪”;吃完之后,男方应当悄悄开,而女方这边也应当装作不知道,因为在订婚宴结束后,是忌讳说到“送”、“顺走”或者“再见”这类的词,因为一般认为这类词语通常表示死亡、丧事,而“再见”中,“再”与前文所说的“再婚”一意有着同样的寓意。这一类的禁忌语绝大多数是对青年男女未来的祝福,求的是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也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的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很多少数民族对于婚姻礼仪方面特别重视,因为他们把婚姻与生育联系起来,除了对于爱情的追求,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代,这与中国汉民族传统老一辈的思想是相似的,他们认为好的婚姻才是生育下一代的一个好的开头,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少,经济文化不发达,又受到落后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婚姻嫁娶方面对禁忌语言也格外看中。4.3禁忌语与丧葬习俗如果说婚姻恋爱代表的是美好与祝愿,那么死亡就是不幸与悲痛。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但即便是这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极力避绕之。中国人有十分强烈的“善终”的思想观念,因此,对于丧葬礼仪习俗十分看重,在这方面的禁忌之多,形式之重,这被认为是告慰亡灵,使之安息。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对于“死”字都是极力避免谈及的,《礼记·曲礼》中所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崔高维.崔高维.礼记[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2死亡之后便是入殓哀悼,亲人辞世令人悲痛,一般而言,以哭泣表达悲伤,唱挽歌以超度亡灵,但在哈尼族,亲人未给死者沐浴更衣的话,是禁忌唱挽歌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对亡者的灵魂以及他的后代不利,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祖灵崇拜观念,对于魂灵与先辈的敬畏和告慰,,以及对后人的求福;再如在苗族、藏族等一些少数名族中,死者的亲人在丧葬和守孝这段时间,禁止和其他人吵闹,因为一般认为丧葬是不详的,吵闹期间不仅惊扰亡灵,还会给自身带来晦气。结语简而言之,禁忌是人们在交谈中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不敢或不想说一些带有恐惧或不快联想色彩的话。这些词有的被认为是危险的,神圣的,有的被认为是令人尴尬的,有的被认为是令人无法忍受的,它们通常只在一些人或某些场合使用,这被称为语言禁忌。语言禁忌的产生源于先民生产和认知水平的低下,源于先民对万物有灵世界观。在遥远的古代,语言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它既能降福,又能避祸,使语言所代表的事物与语言本身等同起来。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小心地使用与不幸和祝福有关的词语,以免冒犯神灵。因此,语言禁忌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探讨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文化、生产生活文化与人生礼仪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禁忌语中禁忌语与文化的关系,从而比较系统地了解了西南地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禁忌语与文化背景。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在图腾崇拜、祖灵崇拜、生产生活、生育、婚姻以及丧葬文化背景下的禁忌语以及其来源和禁忌的原因,与汉文化不同的是,大多说少数民族的禁忌语都和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少部分包含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些则是糟粕文化,包含着古代封建旧思想中对于女性的偏见歧视,是不可取的。此外,一部分原因也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东南亚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互渗有着密切关系,不过,外来文化的渗入也多是宗教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着语言,中国古代文字还未发明普及之时,民间文化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神话、史诗、歌谣等口头吟唱传诵,使文化能够持续发展,代代相传。在文化传承中,一方面造就了中华各民族优秀绚烂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的品德,因此,在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运用是否妥当贴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时间的向前推进以及历史的不断进步,许多禁忌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三硼酸锂(LBO)晶体项目建议书
- 信托投资合同样本
- 劳动局合同模板
- 股权转让顾问协议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厦门二手房买卖合同大全
- 房屋抵押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个人猪场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版冷静期离婚协议书
- 家庭宽带业务协议
- 知识产权共有协议二零二五年
- 2025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市政道路电力、照明、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案
-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说课稿
- GB/T 30726-2014固体生物质燃料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 可吸收丝素修复膜(CQZ1900597)
- 凯莱通综合版
- 步行功能训练详解课件
- 几内亚共和国《矿产法》
- 物理讲义纳米光子学
- 保洁服务礼仪培训(共55张)课件
- 中考英语写作指导课件(共41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