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奇迹之谜的两种理论解释框架向云作者简介:向云,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500)作者简介:向云,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500)【摘要】1978年前后启动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如何解读这个“奇迹”,已经成了思想界的顶级课题,目前而言,国内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框架。一种是以林毅夫教授为主要代表,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形成了新结构经济学分析框架;另一种是以张五常教授为代表,从合约的一般原理出发分析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构造出了中国独特的县际竞争经济增长制度。【关键词】中国奇迹比较优势县际竞争一、引言197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30多年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从宏观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8942.1亿元,年均增长9.8%,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12年的38420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报告称,中国极度贫困人口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从1981年的43%下降至2010年的13%,中国为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为1132亿元,到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17254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2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3.86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3.8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64.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2年的7916.6元;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2年的3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12年的39.3%。在这30多年中,中国进行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9.56万公里,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铁里程已达到1.3万公里,超过日本和欧洲大国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国。到2012年,中国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此外,航空港、能源管道、信息网、发电装机容量、输电线路等都已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基础设施的率先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成为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基石。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发展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挑战》一书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了如下评价:“在所有实现高增长的案例中,中国是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这种速度和规模的增长,史无前例。”对于一个像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发展那么快的国家,在历史上出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么中国真正作对了什么,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谜底是什么,引发了思想界和理论界的无数猜想。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源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的引导下能够实现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状态。但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东亚经济体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时并不那么奏效,尤其是不能够很好的解释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迫使国内经济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理论解释框架,这同时也提供了理论创新的绝佳机会。就目前而言,国内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框架。一种是以林毅夫教授为主要代表,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形成了新结构经济学分析框架;另一种是以张五常教授为代表,从合约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构造出了中国独特的县际竞争经济增长制度。二、林毅夫—比较优势说从亚当斯密开始,主流经济学派把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基础之上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最优机制。个体经济单位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作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决策,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选择能使其效用最大化的物品组合,企业在成本约束下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以及每种物品的投入组合。在不受政府任何干预的条件下,整个社会会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状态。很长时期,经济学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这一框架忽略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特征“持续性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多样化和收入增长加速”(SimonKuznets,1966)。到20世纪30年代,受到经济大萧条和前苏联工业化成功的影响,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受到欢迎。当时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普遍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具体政策上主要表现为强行推行资本密集的重工业优先发展和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由于违背了自身资源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导致结构主义教条指导下的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在许多国家以失败告终。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崩溃,无不对曾经流行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为理性预期革命的发生铺平了道路,新自由主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被JohnWilliamson(1990)概括为“华盛顿共识”。20世纪90年代,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政策组合,在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行。这些国家普遍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转轨策略,导致的结果是政府预算赤字持续上升,通胀膨胀亦失去控制,经济持续衰退。与此同时,日本、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起飞,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人均收入水平向发达国家收敛。既然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解释东亚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奇迹时并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那么就有必要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而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20多年来始终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张军教授评论道:“在中国当代,以研究中国经济而享誉海内外的经济学家众多,但林毅夫教授则是独特的一位”,他不仅在西方接受过严格的现代经济学训练,长期以来又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经济发展做过系统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在世界银行工作经验,能够与国内外顶级经济学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他与众多中国经济学家一样,致力于研究中国在制度转型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而有趣的问题并取得相当成就。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林毅夫最早是因为发表关于中国农业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实证研究的论文而备受国际经济学界的瞩目。这些成果后来被翻译成中文并以《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1992)在中国结集出版。而当众多年轻经济学家依然对中国在经济发展和转型方面的多样化的课题保持不减的兴趣的时候,林毅夫教授则开始把研究的重心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多样性的具体课题的经验研究转入到了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更为整体的思考,试图构造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关于发展战略的经济学架构。复旦大学韦森教授把林毅夫教授的理论总结为两个框架:“资源禀赋(endowments)—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企业自生能力(viability)—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strategy)—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的理论框架(简称ECVSE)与新结构经济学(NewStructuralEconomics,简称NSE)的分析框架。1994年出版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是林毅夫教授第一部系统思考中国经济与改革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严密的理论逻辑,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体制模式内生的形成逻辑,指出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一致,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进而决定经济发展绩效的根本原因。由于传统经济体制选择了超越发展阶段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与资源的禀赋结构相差甚远。在资金相对稀缺的经济中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不得不采取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低利率、低汇率、低物价政策,为重工业发展筹集资本。结果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扭曲和微观经济效率的普遍低下,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都没能实现预想的发展结果。针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1978年后的改革从微观经营机制入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以放权让利为中心,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资本相对稀缺的资源禀赋状况,通过国家大循环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出口贸易,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林毅夫教授的经济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8年林毅夫教授作为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受邀到英国剑桥大学发表“马歇尔讲座”,该讲座稿以《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的书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标志着ECVSE分析框架基本成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它创造性的提出了自生能力这个概念,在此之前,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不自觉的暗含了“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的假设,这对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是合适的,但对于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很多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需要政府的补贴和保护,他运用企业自生能力分析了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政策负担产生的根本原因。企业自生能力的提出不仅为ECVSE框架奠定了微观基础,同时也完善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同年,林毅夫教授受到世界银行的聘请,作为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在世界银行任职4年后,通过在当今世界范围中对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路径和现实经济状况的实地观察、研究和思考,尤其是通过与多国政府领导人以及靠近政府决策层的经济学家们所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使他更能从一个理论经济学家的高度和宽广视野来验证和发展其经济学理论框架,他的基于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析逻辑不仅没有被搁置,反而被继续遵循,发扬光大,并巧妙对接50年来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的演进阶段,形成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的雏形。从世行一卸任回国,林毅夫教授就带回来了他的三本新著作的中译本《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林毅夫,2012a)、《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林毅夫,2012b),以及《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2012c),从而为他4年世行高职荣任交了一份富有成果的答卷,也向中国经济学界的同行们和国人带来了他的新研究成果。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并倡导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及其变迁,以及政府、市场在此过程所起的作用,以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三、张五常—县际竞争说破解现代经济增长之谜,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或发散现象,一直是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可以这么说对于一国的长期经济福利而言,没有什么比经济增长率更为重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E·卢卡斯评论到“一旦人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思考任何其他问题”。第一波系统研究经济增长的热潮是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提出了索罗—斯旺模型,该模型运用生产函数分析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预测了不同经济可以实现“条件收敛”。由于索罗—斯旺模型假设技术进步外生与整个增长模型,不能够很好的解释技术变迁过程。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罗默(Romer,1986,1990)卢卡斯(Lacua,198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技术内生化,提出了新增长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干中学”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运用规模报酬递增来解释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机制。二十年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不计其数,大多数经济学家总是习惯于从已有的关于增长的理论模式出发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典型的模板莫过于哈佛大学的RobertBarro和哥伦比亚大学的XavierSala-i-Martin在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增长决定学”,它俨然成了我们寻求经济增长源泉的基本的解释框架和分析技术。张五常却抛弃了这个框架另辟蹊径,早在1979年,他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论述到,资源稀缺,竞争无可避免;决定胜负要有准则,在无数可以采用的准则中,只有市场价格不会到指租值消散。直到1982年张五常才开始运用由科斯等经济学家建立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念来系统研究的中国经济改革,他运用交易费用和产权的思想成功推断了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交易费用奇高,如果能降低这些费用,经济就会发展,收入就会增加。而恰恰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费用才会最低,科斯在1962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到,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市场就会变得有效率,因此需要进行产权改革。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从一种合约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他把中国的经济改革分两段看,第一段大约从1980年到1992年,这段期间,主要的改革是从等级排列权利像以资产界定权利转变,这体现在农村改革,就是承包责任合约;而在城市的工业领域,则体现为在两权分离框架下的层层分包,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第二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开始到现在,他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最重要。没有土地就没有什么可以发展。土地得到有效率的运用,其他皆次要。如果在竞争条件下土地的租值上升,经济是在增长。在中国,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实际是在那2860个县的手里而不是在省和中央。那么是什么制度保障了土地使用的效率了,他的解释是中国特色的县际竞争制度。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可以分享25%的增值税,县与县之间的竞争必定是围绕这个增值税展开的。然而这样分析带来的困难是,1969年他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根据亚洲农业资料推到出,佃农分成的比率会因土地的质量与地点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变化,而这里提到的增值税作为分成租金,却是全国统一的税率,怎么会有效率了。张五常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几个月,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深夜,突然回想起1966年读到的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一个脚注才恍然大悟。马歇尔虽认定,与固定租约相比分成租约是无效率的,但它在脚注中却有一个提醒,如果地主可以自由地调整资本投入,分成租约可取得与固定租约的一样的效果。他把土地视作地主提供的资本,可以用负地价代表地主提供着无限调整机能,因此只要土地使用存在调整弹性,就会增加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效能。他用县际竞争制度很好的解释了长江三角洲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从一九九三至两千年用七年时间超越早十年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四、结语不管是林毅夫教授搭建的新结构经济学还是张五常教授提出的县际竞争制度,都是理论创新很好的尝试,是在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经验基础上对现有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但也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雏形而已,离成熟的理论还有一段距离,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深入专研。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纳入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影响范围上都最为严重的危机,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办公楼物业能耗管理与节能改造合同2篇
- 2024版广告投放合同媒体渠道与广告内容定制服务3篇
- 2024年度速记教学资源库建设合同含1分钟单词protocol资料2篇
- 2024年度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场地租赁合同2篇
- 2024版房屋买卖合同风险评估与资金监管合同书3篇
- 2024版ISO三体系认证咨询合同包含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3篇
- 2024版二手房贷款购买房屋维修保养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成都市武侯区汽车销售合同2篇
- 2025届河北省五个一联盟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鹤壁市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预注浆后注浆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福田镇农村饮水工程初设报告
- 钢筋混凝土楼板及楼地面构造
- 新疆地方史模版2021
- 生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 安徽省克林泰迩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6万吨-年废旧轮胎资源化循环再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 德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理工大学
- 考试焦虑症自测
-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