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二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二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二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二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二

-内容解读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

顾心茫然。”这四句写京城友人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嗜酒见天真”

的李白,若在平时,一定会因为这美酒佳肴和朋友的一片盛情而“一

饮三百杯”。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

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

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

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想象离开长安后

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

难。虽然世路艰难,但诗人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姜太公曾在

渭水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

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

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又激起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

中来,他又不禁发出了如此痛心的呼唤。京城是待不下去了,瞻望前

程,歧路甚多,出路在哪里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再一次困扰着他的

心。尽管李白暂时还拿不定主意,无法确定自己要走的路,但他坚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南朝时宗意(que)用“乘

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李白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乘

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

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

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

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

的精神。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长期

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哀伤的感情基调。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闻笛赋”

和“烂柯人”两个典故,通过对受害友人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

恍如隔世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紧承颔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

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

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一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

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

强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中秋之作,表现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

的情感变化,表现了词人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写词人对“天上”“人间”的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

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词人对

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

深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词人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自己

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缥缈,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让位于对人间生

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的移动和

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而抒发怀人之

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

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宽慰之语作结。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

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地呈现出来。

二技法总结

《行路难》(其一)

运用比兴手法,情感激荡起伏。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借姜

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悲愤、苦闷,同时执着于

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感情激荡起伏、复杂多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郁中见豪放。

诗人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

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

昂扬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诗人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

神。诗情起伏跌宕,除对赠诗的答谢之意外,在赠诗的基础上另辟新

境,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佳作。

《水调歌头》

至情至理,豪迈高洁。

全词抒写了词人中秋月下的苦闷心情和佳节思亲的特有情怀,反

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战胜了消极

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整首词将写景、叙事、

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以自然的深远澄清映衬胸怀的超脱

开朗,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三主题概括

《行路难》(其一)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

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

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律借与白居易的唱和,表达

了自己长年被贬至偏远之地的愤懑,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世事、未

来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水调歌头》中苏轼因政治失意以及和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

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

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愁,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资料库

1.作家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表现

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

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

义战争;同时诗人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

民歌、神话中提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极

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歌水平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

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

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

比兴手法。著有《刘梦得文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

集有《东坡乐府》。

2.文体知识。

(1)古体诗

唐朝人把产生于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

诗。后人又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以及唐以后的文人

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

始于南朝的齐、梁,形成于初唐,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代人

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称其为“近体诗”。近体诗格律极严,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

式更整齐,限制更多。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根据字数多少又分为“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一般是八句,如

40字称为“五言律诗”,56字称为“七言律诗”。分为四联:一、

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求对仗。

绝句一般是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

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每首四句,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

平声韵。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⑶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是诗歌的发

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

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

令(58字以内)。

3.作品背景。

《行路难》(其一):本诗写于天宝三年(744)诗人离开长安

的时候。诗人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所害,不久便离开了长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当时极度苦闷的心情,也表现了其对理想的追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

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

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

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

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了此诗答谢他。

《水调歌头》:此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苏轼被贬

密州,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苏轼心情抑

郁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4.课外拓展。

关于月凫的别称

关于月亮的别称:玉兔、玄兔、夜光、太阴、素娥、冰轮、玉轮、

玉蟾、桂魄、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

等。

(1)太阴

太阴,常指月亮,是月亮的别称,现代很少人用来称呼。日月对

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在古代,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娥。

(2)玄兔

玄兔指月亮,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有兔,故称。谢庄《月赋》:“引

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瀚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

象,故以名焉。”

(3)婵娟

婵娟指代明月或月光。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4)玉盘

玉盘比喻圆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诗词知识库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金樽(zun)投等(zhu)岐路(qi)

(ke)畔(pGn)等(zan)

琼(qi6ng)婵娟(chanjuan)阙(q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玉盘珍奉享万钱(“羞”同“保”,美味的食物)(“直”

同“值”,价值)

(2)长风破浪含有时(终将)

(3)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4)到乡翻似烂杷人(斧柄)

(5)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6)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7)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8)千里共弹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文中指月亮)

3.参考译文。

《行路难》(其一)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茫然。想

渡黄河,坚冰却阻塞了河川;想登太行山,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想

像姜尚那样闲暇时坐在碧溪边垂钓,忽然又想像伊尹那样在梦中乘船

经过太阳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啊,岔路那么多,如今身处何方?

坚信终将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那时.)我将扬起高帆横渡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光阴。平日

里怀念故友,吟诵起向秀的《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人事俱非。沉

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

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杯美酒振奋精神。

《水调歌头》

明月从什么时候有的?我端起酒杯问苍天。不知天上的宫殿,今

晚是何年。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

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热闹

的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

能入睡的我。(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

时圆呢?人间总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种

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

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案例二

第一课时

《行路难》(其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品析诗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

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

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诗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

2.初步感受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

3.结合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

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关于李白的相关信息。

师引导:这样一个洒脱、浪漫的诗人,在四十二岁时得到了做官

的机会。但两年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这究竟是怎

么回事呢?(板书课题)

二和诗人相遇,看“行路难”

1.读诗,划分节奏。

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2.以诗改诗,晓其意。

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多数七言诗可缩为五言。”结合课下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将七言诗改为五言诗。要求:语句要通顺,不改变诗

句的原意。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和诗人对话,品“行路难”

1.感受“仕途难行”。

师引导:本诗题目中的“难”字,有艰难、困苦之意。本诗中哪

些句子能体现“难”之意?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话既指登山路

难行,又指“仕路难行",反复吟唱,唱出了李白无限忧虑和焦灼不

安的心声。

2.感受“壮志雄心”。

师引导:“难”字的右边是“隹”,即“隼”,食肉猛禽,本义

为鸟;而李白也曾作诗以鹏鸟自比,渴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

上九万里”,喻指自己有大鹏展翅之志。本诗中哪些语句可读出这份

壮志豪情?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长风破浪会有时”比作“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读来豪

气满满。

3.感受“壮志难酬”。

师引导:诗人有壮志,有理想,可现实能不能如他所愿,一飞冲

天、一鸣惊人呢?

【明确】不能。诗的题目《行路难》和诗中慨叹的句子''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都表明诗人壮志难酬。

四和诗人前行,思“行路难”

1.深读全诗,感受情怀。

有人评价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而李白只要把

心中那口气喷涌而出就行了。”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PPT出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

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一,直挂云帆

济沧海。

【明确】面对金樽、清酒、珍馈,“我”却“停杯投箸不能食”,

为什么?因为“我”才高志大,想干一番大事业,却不被重用,还受

权臣谗毁排挤。诗中迷茫与追求、失意与振奋,种种矛盾的情感交织

在一起,这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从古至今,中国文人理想与

现实矛盾不可调和的映照。

2.知人论世,解读其人。

诗人曾在《行路难》(其二)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他也曾直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面对残酷的现实,

作者是如何自处的?

(PPT展示关于李白的资料)

【明确】纵观诗人李白的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

努力一一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确信。

这份心怀理想的豪情令人动容。

五教师总结

这首诗通过写遭遇政治挫折后,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不平,

借“行路难”来象征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

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六板书设计

‘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欢乐气氛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一内心苦闷

行路难(其一)〈坚冰寒川、大雪满山——道路艰险

闲钓碧溪、乘舟梦日一一相信希望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信心坚定

第二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标】

1.正确解释“酬”“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词

的意思。

2.简要评析“用典”在诗中的作用。

3.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背景导入一一刘柳贬谪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谁?(生

答“柳宗元”)柳宗元有个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他们在诗坛上并称

“刘柳”,这个好朋友是谁呢?(生答“刘禹锡”)刘禹锡多次遭贬

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为“刘白”。同是天涯

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诗的故事。

二朗读白诗一一感受大意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坨。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歌大意: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

筷子敲击碗碟吟唱诗歌。可惜你写诗的才华堪称国手却徒然无用,命

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

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任时光流去。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

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

三朗读探究一一理解诗意

1.朗读前两句。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

白诗的哪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两句诗写诗人被贬谪到“巴山

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来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

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压抑

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们概括

出来,并说说诗人表达的感情。

【明确】运用了“向秀作赋”和“王质烂柯”两个典故。“怀旧”

句表达了诗人对受迫害的故友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

的心情。此联既暗示了诗人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

【明确】“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院。”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明确】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

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3)本诗显然不是以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沉舟”和“病

树”指什么呢?

【明确】“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4.朗读八句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针对

白诗的哪两句而言?此联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此联点明酬赠

之意,同时与友人共勉,体现出诗人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韧不拔

的意志。

【教师总结】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充满同情和悲叹,而本诗前

四句的情感承接白诗,后四句却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

想。前四句的感情基调为:沉郁、愤慨、哀叹、愤懑。后四句的感情

基调为:雄健、昂扬、雄浑、豪迈。

四缘情探旨一一刚健有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

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

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给刘禹锡起的别名是什么吗?一一“诗豪”。

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从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语调来

朗诵诗歌。这正是: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退得失奈

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

五板书设计

'首联:抒情一一凄凉、弃置一一辛酸愤懑、

酬乐天扬州初J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寓理于景

逢席上见赠,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寓情于叙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一一坚韧不拔>

第三课时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

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联想和想象的

能力。

3.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同学们是怎样过的呢?中秋节有哪

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中秋咏月的诗词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一一苏轼的《水调歌头》。

(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相关课件)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

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僧州,

北还途中病死常州。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属

“唐宋八大家”。其文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传诵甚广。

2.解题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词小序中的“中秋”“兼怀子由”,透露出了词人写作本词的

时间和目的。“丙辰中秋”,即1076年中秋,当时39岁的苏轼任密

州太守,政治上失意,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

兄弟已六七年没有见面。词人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于是写下此

I可。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词。

2.学生自由试读。

3.学生齐读。

4.播放配乐动画《水调歌头》,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及音乐

美。(可以边看画面边想象词的意境)

5.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大意。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边点拨边出示相关

PPT课件):

(1)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que):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起舞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何似:哪里比得上。

上片大意:皎洁的明月何时诞生?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

月中宫殿,今年该是哪一年。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经

不住月宫里美玉砌成的楼宇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

随着舞动,(回到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2)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干

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下片大意: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

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

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

古以来就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

这美好的月光。

四品赏探究

1.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

词的意境描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出示PPT课件边点

拨:

丙辰年(1076)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

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诞生?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年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

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相随,但也令我

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夜色渐渐地深了,月亮还是那般

明亮,他回到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

贴近雕花的门窗,照得他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不应该对人

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唉!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

以周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

2.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要读出情景交融

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出示课件: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

何年”的疑问。这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明确】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

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

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词人矛盾的意念。他

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不受羁绊,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

(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

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明确】“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

没有天上的高寒,只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

清影”的感受。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

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明确】“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

眠”表示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