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_第1页
3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_第2页
3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_第3页
3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_第4页
3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系列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系列教材部编版第六单元多彩童年童年是一段五彩缤纷的时光。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活泼可爱,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纯真机灵,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无邪,都是我们童年的华彩。童年是花园中最鲜艳的一朵花,是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童年带给我们欢乐,给我们的灵魂注入真、善、美,让我们更好地茁壮成长。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这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以及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通过精读课文学习如何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提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要求是“自拟题目,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童年的水墨画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41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3.默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5.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2课时剃头大师本文记叙“我”给表弟剃头的趣事,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2课时肥皂泡本文写“我”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2课时我不能失信本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赞美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1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引导学生通过一件事或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够给文章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结合阅读体验,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编排了8个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在语境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二是仿照例子,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积累以“改过”为主题的名言。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2.学习一些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这一语言现象。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5.朗读和背诵3句关于“改过”的名言。2课时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重点)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字词·学业质量评估”。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溪边》,背诵《溪边》。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学生感情,引出话题,学生自由发言。导语: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每每听到这首歌,老师心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充满无限美好的童年阶段,能和老师说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吗?2.出示并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教师过渡引入教学。二、识字记词,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诗歌。(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看能否做到流利、正确地朗读。(2)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或者短语,概括主要内容。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课件,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2)通过重点词语进行诗歌联想。①墨——水墨画: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墨画”的认知,教师适时简单补充相关内容。(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猜一猜“童年的水墨画”上画了什么内容?结合“水墨画”的特点来整体理解课文。②葫——水葫芦:相机出示课文插图,提出问题:在课文中“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水葫芦”具体指的是什么?③蘑菇:出示蘑菇图片,附诗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体会“斗笠”与“蘑菇”之间的关系,感知作者比喻的恰当之处。(3)指导重点生字书写。(墨、染、碎、爽)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节奏与情感,想象画面。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了作者描绘的几幅“水墨画”。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朗读音频的节奏,静静体会朗读出的感情,发挥想象力,将每一句描写的画面尽力想象出来,体会诗歌的韵味。4.引导学生交流每小节标题后概括的词语,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三、学习《溪边》,理解诗意1.梳理事件经过,感受欢乐气氛。(1)自读课文,小组讨论。①溪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③画面中有哪些景物?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汇报交流,合作探究。①出示课件“溪边钓鱼图”,呈现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鱼儿等景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图中的这些景物描绘出来。②聚焦重点诗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进而“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结合前后文梳理全诗意义。预设:“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一幅垂钓的静态画面,还可以说成“溪水把人影染绿了”,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出,春天的小溪是多么的清澈、碧绿;“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静静的水面被这突如其来的“扑腾一声”给打破,鱼儿上钩了,水面动了起来,人影也就因水面的震荡而裂开。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生机盎然。(3)引导学生说说鱼儿被钓上来后的画面,感受气氛,走进诗歌意境。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美。(1)引导学生再读诗歌,画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理由,与同桌交流。(2)解读重点诗句,进行赏析品悟。句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预设: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把山溪比作绿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平静、清澈、色绿的特点。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垂柳”用“溪水”作为镜子来梳妆,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句子有了人情味,更富有感情和画面感。句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思考: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这个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你还读到了什么?预设:抓住“染”字来回答。“染”字表现了溪水绿得就像颜料一样,连倒映在水中的人影都被“染”绿了,更突显了溪水之绿。“绿”与“红”的色彩碰撞,使整个画面明丽起来。3.描述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美。(1)指名朗读,教师配以音乐,其余学生合上课本想象画面。(2)体会作者的情感,指名描绘画面,再同桌互说。4.再读诗歌。《溪边》押的是inɡ(enɡ)韵,开口度没有那么大,符合本诗静谧的情调,读时比较舒缓。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读出情感美、画面美。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指导未来学习。(1)读诗歌:大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节奏,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把握。(2)描画面:根据诗歌描摹发挥想象力,想象诗歌表现的画面。(3)明诗意:根据画面入“境”,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美。(4)悟语言:逐句分析,感受诗歌语言的独到之处。(5)体诗情:回顾整首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背诵《溪边》。(1)结合每一行的关键词“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等,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环境—事件—特写”),再进行背诵。3.布置作业。(1)巩固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2)预习《江上》《林中》,圈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字词·学业质量评估”,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学习《江上》《林中》,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两首诗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2.进一步感知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融入诗歌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溪边》,指名描绘画面。2.教师过渡,引入新课的学习。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溪边钓鱼图”,这节课,让我们再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江上戏水,到林中采蘑菇。二、学习《江上》,感受画面1.齐读诗歌,注意读出感情。2.自主默读并完成以下问题。(1)《江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孩子们在江上游泳嬉戏。)(2)圈出文中最吸引你的句子,结合上节课分析诗句的方法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与同桌交流。3.分析诗句,领悟诗情。句1: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思考:谁像“刚下水的鸭群”?想象一下“鸭群”是如何“拍水戏耍”的。预设:将孩子们比喻成“刚下水的鸭群”能够突显孩子们的灵活。我想到的画面:孩子们在水中追来追去、拍动水面、挥舞着手臂……整个画面都变得活泼跃动了起来。句2: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思考:读到这句诗,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了什么感情?预设:孩子们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双双小手在水里溅起浪花,还在水中互相追逐、泼水,脸上笑开了花,四处都是他们的笑声。句3: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思考:“水葫芦”为什么加引号?“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预设:“水葫芦”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引号,并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出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和“一阵水花”一起,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欢乐感也跃然纸上。3.明确诗的前4行是孩子们嬉水的群像,后2行是一个孩子的特写,有点有面,画面感十足。4.回顾全文,体悟情感:假设你也在江上戏水,心情是什么样的?5.有感情地朗读本节诗。《江上》一诗押ɑ韵,是开放而洪亮的韵辙,朗读时要表达出舒畅、欢快、昂扬的情绪。三、学习《林中》,想象画面1.小组合作,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明诗意:按照之前教学的方法,先单独理解重要诗句,再在组内说说对诗意的理解。圈画出不太明白的地方,和同学一起讨论。(3)悟诗情:从诗歌中描写的事和景,能体会到诗歌表达的感情。2.聚焦学习诗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1)理解“斗笠”和“小蘑菇”指什么。预设:比较两处提到的“斗笠”意思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一个“斗笠”是指蘑菇的菌盖,好像一顶斗笠;后面一个“斗笠”是指孩子们头上戴着的真正的斗笠,这里用“斗笠”指代采蘑菇的孩子们。“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2)感受诗句的表达效果。预设: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一阵阵“清清爽爽”的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一路欢歌笑语,一个个小斗笠不正像雨后冒出的一个个小蘑菇吗?从中体会山里孩子们生活的无穷乐趣。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表现的意境,读出舒畅、欢快、昂扬的情绪,注意停顿。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回顾童年,写作拓展。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鼓励学生尝试仿写,用文中这种儿童诗的形式记录一则童年趣事,在全班进行评比交流,课后在墙报上开辟“语文角”,展示优秀作品。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字词·学业质量评估”,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突出课文“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我让学生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