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生活水价的影响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1页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生活水价的影响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2页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生活水价的影响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3页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生活水价的影响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4页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生活水价的影响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生活水价的影响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1主要的经济手段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加快节水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率。政府和学术界高度重视以下几点经济手段的调整和价格政策改革。在进行大范围水价改革时,研究用水户的承受能力非常必要,它为正确制定水价政策和准确预测政策效果提供证据,尤其是生活用水水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开展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对支付意愿和水资源的需求关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分析,国内外学者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的文献很少,这方面研究的缺乏可能导致现行水价政策无法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水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确定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并以该比例在低于1%时,认为居民一般都能接受;1%~2%之间时,居民开始重视用水量,注意节约用水;2%~3%之间时,居民对水价能够承受;超过3%时,将对居民用水产生很大影响;以3%作为居民能够承受的合理标准。国外学者关于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缺水地区。Raje等应用logistic回归定量研究了印度大城市居民对供水服务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居民对供水服务的满意度与水价承受能力是影响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Venkatachalam研究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近郊居民供水服务的支付意愿,发现居民对供水服务的支付意愿对供水政策的有效性、公平性、可持续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认为供水主管部门在制定供水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支付意愿。Casey等利用亚马逊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对亚马逊河流域居民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的1479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愿意为改善供水服务支付的费用约每月6.12美元。以上研究没有考虑到不同居民的收入差异对供水服务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而YusufAl-Ghuraiz等研究考虑到不同家庭的水价承受能力差异,通过发放760份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加沙地带居民对供水部门改善供水服务、提高水价的承受能力和支付愿意,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收入水平下居民愿意支付和能够承受的水价是3NIS/m3,建议采用交叉补贴的办法来提高贫困家庭的水价承受能力。随着生活用水水价改革的推行,引起了国内学者关于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研究。杜荣江等研究认为实施弹性水价不会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加重居民用水负担。郭杰,丁阳璐研究发现水价改革对居民收入分配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陈菁等认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居民用水需求的影响很小,平均收入水平下,北京市城镇居民对水价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聂欣岩认为河北省现行生活用水水价在城镇居民的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水价尚有提升的空间。曹红斌等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认为居民能够承受的水价为在2002年基础上增加0.5元/t。以上研究只是从平均收入而未考虑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水价承受能力差异。国内部分研究考虑到收入分配对城镇居民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於凡研究认为北京市水价的进一步提高将会超出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沈大军等认为低收入家庭对水价变化反应最敏感。国内外现有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平均收入水平视角分析城镇居民水价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从收入分配视角考察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水价承受能力差异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从收入分配的角度,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依据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水价改革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部门在今后水价改革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3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3.1各商品的需求本文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简称ELES)模型,研究收入分配对居民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ELES模型的基本形式为:式中q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实际需求量;r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β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I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该模型的经济含义是:(1)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和各种商品的价格;(2)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作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3)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才将剩余可支配收入按照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对于截面数据,ELES模型参数的估计采用最小二乘法,piri与∑pjrj均为常数,则对公式(1)进行如下数学变换:采用最小二乘法即可求得公式(3)中的αi和βi的估计值,从而确定出模型的各个参数。3.2按收入水平,把家庭的消费支出及相关支出纳入调查户的收入范围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1年-2008年),相关数据说明如下:(1)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2)按收入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7组,即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3)水费支出是从居住类中提取出来的。4示范分析4.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根据上文构建的ELES模型及估计方法,依据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用水支出的截面数据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1)(表1),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消费支出参数估计值α和β各年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均较大,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可以利用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消费支出进行实证分析。4.2生活用水消费支出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可知,不同时期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边际消费倾向在0.0015~0.0027之间,说明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生活用水消费支出占剩余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比较小,意味着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单位,仅有0.15%~0.27%用于增加生活用水消费支出,表明在平均收入水平下,现行水价的调整幅度是在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4.3水污染支出系数压力根据2000年-2007年江苏城镇不同收入户的人均水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公式:由公式(5)计算得出各年不同收入户的水费支出系数(表2)。分析可知:(1)在平均收入水平下,不同时期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高,从2000年的0.52%下降到2007年的0.43%。水费支出系数在不同时期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明江苏城镇居民水费负担是减轻的。其中2002年最高为0.55%,各年平均水费支出系数都小于1%,居民一般都能接受,远低于水费支出系数3%的国际标准,说明水价的提高并没有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消费压力,居民在经济上对水价具有承受能力,现行水价标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否则难以形成对居民的节水激励。(2)对于不同收入户而言,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低收入户居民生活用水水费支出负担明显高于高收入户,尤其是2002年最低收入户水费支出系数达到最高值1.06%,是同期最高收入户水费支出系数的4.27倍,最低收入户各年平均水费支出系数是最高收入户的3.24倍,说明在生活用水水价的进一步改革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收入户对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的差异,实证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江苏省从2005年7月份开始,南京、苏州、扬州先后相继推行阶梯式水价的重要意义1)。4.4江苏居民的生活用水消费支出占比小,在总体上看,困境三基于上文设定的ELES模型,可以通过公式变换计算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收入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由表3的计算结果可知:(1)就平均收入水平而言,不同时期在水价变动的情况下,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收入弹性分别为0.38、0.34、0.29、0.51、0.42、0.42、0.42、0.36,均小于1且不同时期变化趋势不显著,不同时期平均需水收入弹性为0.39。这说明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消费支出受收入提高的影响不大,而交通和通讯等消费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愈受居民的青睐和重视2),也说明居民能够承受近年来水价的上涨。(2)对于不同收入户来说,生活用水需求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高收入户生活用水需求的收入弹性明显高于低收入户,说明收入提高对于高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增长具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与陈菁等得到的结论一致,说明高收入家庭对于水价具有比较高的承受能力,这里的分析结果为下一步阶梯式水价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4.5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根据ELES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得到不同时期江苏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意义下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支出,将所估计的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全省调查户生活用水实际平均消费支出以及不同收入户居民生活用水的实际消费支出列在表4进行对比。分析可知:(1)在平均收入水平意义下,不同时期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与全省调查户生活用水实际平均消费支出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由2000年的年人均消费支出26.44和35.06上升到2007年的51.19和70.49,这主要是由于水价提高导致的,而不是因为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增加3);不同时期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均低于全省调查户生活用水实际平均消费支出,说明平均收入水平意义下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需求均能得到满足,居民对不同时期水价均具有承受能力;不同时期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与全省调查户生活用水实际平均消费支出的差额越来越大,说明尽管居民生活用水水费支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相应的水价承受能力也在提高(不同时期水费支出系数是下降趋势的,见表2)。(2)将表4中不同收入户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用水实际消费支出与估计的基本需求支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最低收入户在2000年-2007年整个分析期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最低收入户来讲,对生活用水水价没有承受能力,是水价改革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低收入户生活用水的基本需求支出只在2000年和2003年得到满足,其余各分析期均没有得到满足,而且2003年实际用水消费支出只略高于基本需水支出水平,表明低收入户生活用水基本需求处于警戒线,对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有限,也是水价改革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在2000年-2007年整个分析期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而且是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用水量越多,水费支出系数反而越低(表2),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对生活用水水价的承受能力越强。5分析与政策建议的关系5.1不考虑居民户收入差距的情况下的弹性差异利用2000年-2007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用水支出数据,应用ELES模型,分析了居民生活用水的边际消费倾向、水费支出水平、需水收入弹性、用水基本需求支出,以此定量研究了收入分配对江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居民户收入差距的情况下,不同时期居民生活用水的边际消费倾向均较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在分析期内呈现出下降趋势,需水收入弹性不高且不同时期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不同时期基本用水需求支出均得到了满足,表明在平均收入意义下居民对水价具有承受能力。(2)从收入分配的视角看,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低收入户居民生活用水水费支出负担水平明显高于高收入户。需水收入弹性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高收入户的需水收入弹性明显高于低收入户。最低收入户在整个分析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在不同时期的基本需求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即收入水平越高,水价的承受能力越强,最低收入户对水价没有承受能力,低收入户的水价承受能力有限,中高收入户对水价具有比较强的承受能力。5.2研究对象的拓展(1)由于本文研究工作受到可获得数据的限制,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江苏省内各地区经济条件、水资源条件的差异,对省内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对象在空间尺度上以省为研究单元,没有能够以各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更为细化的研究,这是本文分析研究所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2)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本文参照了陈菁等的作法,应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做了截面数据的分析探讨,没有能够综合考虑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探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年份不同收入户的特性,这将是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5.3降低现有收入户对电价行为的影响(1)立足于居民水价承受能力的现状,以解决低收入户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为出发点,加快推行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改革,这种水价政策改革既能激励居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又能使所有居民都能承受作为必需品的生活用水。(2)充分认识到水价上调对于不同收入户影响的显著差异性,低收入户对于水价反应非常敏感,建议适当降低当前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