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宁乡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线上期末测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而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摘编自《差序格局》)【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习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形态,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与结构,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摘编自《礼治秩序》)【材料三】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摘编自《血缘与地缘》)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西洋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扎成的一捆捆的柴,每个团体界线不明显。B.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C.亲属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生育和婚姻事实,每个人都形成一个亲属关系网。D.亲属关系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完全相同的。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不同。B.法治社会强调外部法律约束,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强调内心修炼。C.主张小国寡民的老子与大多数信奉自由竞争的美国人,其维特社会秩序的想法是相似的。D.某些西方国家当前新冠疫情处于失控状态,根本原因是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3.三则材料中有关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用以石投水形成波纹,形象地点明了乡上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B.材料一中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由生育和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可以不断向外扩展。C.材料二中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同内容。D.材料三中运用类比论证,以朋友间抢着回账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4.《乡土中国》中,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中,与“法理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男女求同”“司法诉讼体系”对应的概念分别是什么?5.有人说,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有人说,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理由。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同病相怜欧•亨利窃贼迅速爬进窗口,然后不慌不忙地干起来。这幢房子是私人住宅。窃贼点燃了一支烟卷,开始悄悄地踱来踱去。他口袋里揣着一把三八口径的手枪,老是沉思地嚼着薄荷口香糖。房子里的家具都用遮尘布蒙着。银器一定藏在远处的保险库里。窃贼并不指望有什么“意外收获”。他的目标是那间灯光暗淡的屋子。在那里可能捞到一些公平合理的职业利益——一些零钱、一块表、一枚宝石领针——他并没有不合理的非分之想。他看到窗子开着,便抓住了机会。他悄悄地推开那间亮着灯的屋子的门。煤气灯火苗捻得很低。床上有一个人躺着。梳妆台上放着许多杂乱的东西——一卷皱折的钞票、一块表、钥匙、三个扑克筹码、压扁的雪茄、一只粉红色的绸发结,还有一瓶准备早晨提神的、还没有打开的溴化矿泉水。窃贼向梳妆台走了三步。床上的人突然发出一声尖厉的呻吟,睁开了眼睛。他的右手塞在枕头下面,停住不动。“躺着别动。”窃贼用平时谈话的声音说。床上那个人瞅着窃贼手枪的圆孔,果然躺着不动。“现在举起双手。”窃贼命令道。那个市民留着两撇尖尖的、灰褐色的小胡子,活像一个行施无痛手术的牙医师。他显得殷实、自恃、暴躁而不耐烦。他在床上坐起来,把右手举过头顶。“另一只手也举起来,”窃贼吩咐说,“你也许两手都能使唤,会用左手开枪的。你总懂得‘双手’的意思吧?喂,快一点。”“另一只手举不起来。”市民愁眉苦脸地说。“怎么回事?”“肩膀害风湿。”“发炎吗?”“以前发过。现在炎症往下转移了。”窃贼站了一会儿,把枪对着那个患风湿症的病人。他看看梳妆台上的物品,又发窘地掉过眼睛看看床上的人。接着,他自己突然也皱起了脸。“别站在那里扮鬼脸,”市民不痛快地厉声说,“你既然是来抢东西的,那干吗不动手?这里有一些东西。”“对不起,”窃贼咧着嘴说,“我刚才也犯了病。风湿症和我碰巧是老朋友,那可便宜了你。我左手也害风湿。你没有举起左手,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开枪了。”“你害了多久?”市民问道。“四年啦。我想那不能算完。你害上这个病,一辈子都不会好——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试过响尾蛇油吗?”市民很感兴趣地问道。“用过好几加仑了,”窃贼说,“假如我用来炼油的蛇首尾相连,恐怕可以从地球到土星打八个来回,它们尾巴的响声可以传到印第安纳州的瓦尔帕莱索,再传回来。”“有人服用契塞勒姆药丸。”市民说。“咄!”窃贼说,“我吃了五个月。不管用。那年我喝芬格汉姆药水,抹吉列油膏和波特止痛剂,总算好一些;但是我认为起作用的还是我揣在怀里辟邪的橡叶。”“你的风湿是早晨还是晚上痛得厉害?”市民问道。“晚上,”窃贼回答说,“正当我最忙的时候。喂,你把手放下来吧——我想你不至于——喂!你有没有试过伯里格斯塔夫补血剂?”“从来没有。你犯起病来是一阵阵的痛呢,还是持续的痛?”窃贼在床脚坐下,把手枪搁在叉起的腿上。“突然发作的,”他说,“往往在我没有料到的时候痛起来。我不得不放弃爬二层楼的活儿,因为有时候我爬到一半不能动了。我对你说——我觉得那些浑蛋医生真不知道怎么治病。”“一点不错。我花了千把块钱,没有一点好转。你有没有发肿?”“早晨有点肿。碰到要下雨的天气——哎呀,老天!”“我也这样,”市民说,“像桌布那么大的一块潮湿空气从佛罗里达到纽约来的时候,我都知道。假如我经过一家正在上演《鸳梦重温》的剧院,里面泪水的潮气会害我的左手像害牙病似的悸痛。”“痛得彻骨——上帝!”窃贼说。“你说得对极了。”市民说。窃贼垂下眼睛看看他的手枪,很尴尬地装出随便的样子把它塞进口袋。“哎,老兄,”他不自然地说,“有没有试过肥皂樟脑擦剂?”“去它的!”市民怒冲冲地说,“不如搽饭店里的黄油。”“当然,”窃贼同意说,“这种药膏只配给小米尼擦擦被小猫抓破的手指。我想起来了!我们拿它没有办法。我发现只有一样东西能减轻这个毛病。知道吗?舒经活血、延年益寿的老酒。喂——这件事算啦——对不起——穿好衣服,我们出去喝一点吧。恕我冒昧,不过,喔!又痛了!”“一星期来,”市民说,“没人帮忙,我自己就不能穿衣服。我怕托马斯恐怕已经上床了,并且——”“起来吧,”窃贼说,“起来吧。我帮你穿。”疼痛像潮水似的回来,淹没了市民。他摸摸他那灰褐色的胡子。“这未免——”他开始说。“你的衬衫在这儿,”窃贼说,“起来吧。我的一个熟人说,奥勃菜油膏两星期就把他治好了,结果他能用双手打领结。”他们走出门口时,市民转身想回去。“我把钱忘啦,”他解释说,“昨晚放在梳妆台上了。”窃贼拖住他右手的袖管。“来吧,”他爽快地说,“是我请你出来的。你甭管啦。喝酒的钱我有。有没有试过金缕梅皮止痛水和冬青油?”(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迅速爬进窗口”“不慌不忙地干起来”“悄悄地踱来踱去”等描写,写出了窃贼偷窃时的熟练与冷静。B.小说描写了被遮尘布蒙住的家具、灯光暗淡的屋子、杂乱的梳妆台等,这些细节描写交代了房子主人的生活状况,为下文做铺垫。C.从两人不厌其烦地交流治病经验可以看出,他们都饱受病痛的折磨,然而想尽了一切办法,却毫无效果,病情在不断恶化。D.当窃贼要为市民穿衣服时,市民“这未免——”后面的破折号表示话未说完,他想表达的是让窃贼给他穿衣服显得不合适的意思。7.关于文中窃贼与市民的对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贼皱起脸,是因为他风湿病犯了,市民因误会而说“别站在那里扮鬼脸”。B.窃贼用假设的方式介绍使用响尾蛇油的情况,夸张的语言写出了其使用的数量之多。C.窃贼与市民都花钱看病却没有一点好转,批评了当时医生对患者的不负责任。D.窃贼称呼市民为“老兄”,称呼上的变化拉近了他与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8.“手枪”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重要物象,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其作用。9.请分别从情节内容和给我们的启示两个角度分析本文与下面李涉故事的共同之处。《唐诗纪事》卷四十六“李涉”条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盗贼们得此诗,如获至宝,用大量牛肉美酒馈赠,又两次拱手弯腰揖拜,并送李涉启程上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文本一: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文本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节选自《赤壁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主管礼仪、外交和学校科举等方面的事务。B.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也为此意。C.号,又叫别号、表号。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字由尊长代取,而号多为自取,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D.须臾,指极短的时间,片刻,与“须臾”意思相近的时间词还有“未几”、“俄而”、“既而”、“而已”、“寻”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C.苏轼关注民生,忧虑国家政事。他因作诗讽喻新法之不便于民,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称“东坡居士。”D.苏轼心胸豁达,能够随遇而安。《赤壁赋》节选中的主客问答,实为苏轼被贬黄州时积极与消极情感的矛盾冲突,但苏轼终在赤壁的“江水”“清风”“明月”中与自己和解,让内心释然。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4.在徐州任上,黄河水决堤,苏轼是如何保全徐州城的?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小题。吹台春日怀古[明]李梦阳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①歌残无限哀。【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15.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废苑迢迢入草莱”运用倒装,不仅突出了连天而起的满眼荒草,长势茂盛,而且有力地显现了旧苑的衰微。B.《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句意。C.中间两联,紧承首联,集中写第二句中的“怀古”,把“怀古”的内容具体化,纯然“怀古”,并为自然地过渡到尾联作了准备。D.诗歌从怀古开始,到伤今结束,全诗低回曲折而又激情奔涌,显示出作者沉郁豪健的笔力。16.概括并分析诗歌中包含的丰富情感。17.古代诗词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的《短歌行》中“,”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对贤才渴求而不可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2)苏轼的《赤壁赋》结尾写朋友听了苏子的一番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表现其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的句子是“,”。(3)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他可以选择“,”这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着伟大的转折。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古朴、大方。86载,匾额上“遵义会议会址”六字,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愈加粲然。楼前的小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沿着木质楼梯,一步一步走进历史现场。27平方米的会议室依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越历史而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18.给加点字注音。①锵②剿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象征光阴似箭自上而下是非分明B.象征光阴似箭拾级而上泾渭分明C.标志时光荏苒拾级而上是非分明D.标志时光荏苒自下而上泾渭分明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B.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C.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D.中国共产党人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这里是舌尖上的中国空间站。看!王亚平来到餐桌旁,开始摆放餐食和餐具。叶光富也飞来了,他正招呼翟志刚开饭。这一盒盒、一袋袋的,________?米饭、糯米糕、红糖糍粑、马蹄虾球、酸辣笋、土豆牛肉、玉米肠、雪菜兔肉、西红柿鸡蛋汤、甜辣酱、蒜蓉辣酱。中国空间的伙食真丰富!________?看看“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好胃口就知道了。“太空出差三人组”的餐具有勺子、叉子,还有一样我们餐桌上很少用到的工具,也“客串”了餐具的角色;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那就是小剪刀。航天员们要用它剪开袋装的食品。用餐前他们会把它用绳子系在餐桌旁,以免它乱飞。科研人员为航天员在轨配备了一百多种食品,除了考虑营养配比之外,________。比如叶光富是成都人,菜谱中就会有偏辣的食品;王亚平是山东人,海鲜当然必不可少;作为东北人的翟志刚,口味接受范围比较广,画面中,一块糯米糕被他吃出了乐趣。在此,我们祝愿三名航天员吃好喝好工作好,圆满完成在轨任务。21.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结合材料说说它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著名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到: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她说,孩子回答老师点名时响亮的“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所谓“我在”,就是“我在场”,我在看,在听,在感受。所谓“我在”,更是“有我在”,我在坚守,在担当,在尽责。所谓“我在”,还是“我还在”,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D3.D4.礼俗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男女有别、调解体系5.示例一:我同意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这个观点。理由:①农村劳动力离土、出村后,大多数人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②乡村正在发生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管制度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③他们保留着农民身份,但已不再务农。④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示例二:我同意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这个观点。理由:①他们虽然已不再务农,但仍保留着农民身份。②他们在外打工,却以老乡为单位聚集,以村庄的模式、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小环境。③下班之后,他们会找老乡一块儿喝酒,聊村庄里的人和事,村庄在他们心里是美好的。④依然保留着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以及乡村与农民根性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3)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1.A.“每个团体界线不明显”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可知,应是每个团体界线明显。B.“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可知,应是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社会结构。
D.“亲属关系是由社会关系构成”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可知,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构的一个方面。
故答案为:C2.D.“根本原因是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错,材料二第一段“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并没有提到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D3.D.“材料三中运用类比论证”错误,用朋友间抢着回账的例子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运用的是例证法。故答案为:D4.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可知,《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用礼和社会传统习俗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与“法理社会”对应的概念是礼俗社会。《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借助语言的社会也叫文盲社会,这是一个熟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只需要语言来交流,有时甚至连语言都不要,文字成了多余的了;借助文字的社会,这是发生了一个人和人的过程受到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的社会。与“借助文字的社会”相对应的是“借助语言的社会”。《乡土中国》中,男女有别是中国乡土社会处理男女关系的原则,该原则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男女求同是西方社会中处理男女关系的原则,讲究的是两性的恋爱和契洽。所以与“男女求同”对应的概念是男女有别。《乡土中国》中,调解体系是中国乡土社会维持礼治的手段,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过程。司法诉讼体系是现代社会维持法治的手段,就是用法律来判定是非。所以与“司法诉讼体系”对应的概念是调解体系。5.本题可以从“同意”或“不同意”的其中一个观点作答,但无论选择哪个观点,解答时都要首先亮明观点。示例一:我同意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这个观点。选文从传统中国的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政治血缘与地缘等几方面介绍了乡土中国的特点,但是如今很多农村劳动力离土、出村后,大多数人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他们的圈子不再像材料二“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那样多,而是圈子越来越清晰化。他们也不符合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的内容。根据材料三第一段“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可知,当今乡村正在发生历史转型,社会活动对亲密的血缘关系的限制已不再那么重,以前,农民与土地是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的存在方式,如今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管制度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进城务工农民,虽然保留着农民身份,但已不再务农,他们不再是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他们的谋生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他们以在工厂做工为主要谋生方式。材料二“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如今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现在土地正在实现土地流转的新的管理模式。综上所述可知,“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示例二:我同意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这个观点。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已不再务农,但仍保留着农民身份,他们像材料一“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保持着乡土的亲属关系,他们时常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外打工,却以老乡为单位聚集,以村庄的模式、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小环境。与材料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一样抢着回账,有着人情。进城务工的农民下班之后,他们会找老乡一块儿喝酒,聊村庄里的人和事,村庄在他们心里是美好的。符合材料二“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形态,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与结构,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乡土“礼治”的社会。进城务工的农民像材料一“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所说依然保留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亲属关系,有着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以及乡村与农民根性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答案】6.C7.C8.①反映人物态度的转变,折射了情节的走向。窃贼用手枪指着市民,把手枪搁在叉起的腿上,很尴尬地装出随便的样子把它塞进口袋,一步步放下戒备与市民聊如何治疗风湿病。②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手枪”是窃贼的作案工具之一,收起手枪体现了窃贼与市民同病相怜,这一物象的使用有助于塑造窃贼的人物形象。③暗示小说的主题。手枪是武力的象征,但小说中并没有用手枪伤人。窃贼和市民没有争吵,没有抢夺,没有威逼利诱,透露出淡淡的对普通人的关怀。9.①情节内容:起因都是抢劫,过程都是双方交流,结局都是双方把手言欢,皆大欢喜。窃贼本来是去偷窃的,与私宅里的市民探讨如何医治风湿病后,窃贼却放弃偷窃,邀请市民去喝酒;李涉遇见盗贼,盗贼喜欢诗,仰慕李涉,非但没有抢夺伤害,反而馈赠牛肉美酒,弯腰揖拜,送李涉上路。②启示:人与人之间在语言的交流上,选择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的爱好且拥有同理心,彼此理解尤为重要。被盗者在窃贼枪口下谈论起了与盗贼共同关心的话题,机智脱险免遭破财之灾,而且成为窃贼的座上客:盗贼喜欢诗,李涉又有写诗的才华,他们共同的爱好让双方成为“知己”。【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结构、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重点,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一般说来,常规的物象的作用从人物塑造方面、情节安排方面、环境方面和主题方面等四大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6.C.选项中“想尽了一切办法,却毫无效果,病情在不断恶化”与文本情节不符。选文中窃贼说,“我吃了五个月。不管用。那年我喝芬格汉姆药水,抹吉列油膏和波特止痛剂,总算好一些;但是我认为起作用的还是我揣在怀里辟邪的橡叶。”由此可见,并不是毫无效果。故答案为:C7.C.选项中“批评了当时医生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于文无据。据原文二人对话“我对你说——我觉得那些浑蛋医生真不知道怎么治病”“一点不错。我花了千把块钱,没有一点好转”可知,他们抱怨的是医生的医术不精。故答案为:C8.“手枪”是窃贼使用的作案工具,但在他打算作案时发现市民醒来,一只手无法动弹,是因为和他患上了相同的风湿病,而且自己的病恰好了发作了之后,窃贼想入室抢劫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作答本题时,需要在文中找到关于“手枪”这一物象的句子,结合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主题来作答。情节角度:小说开篇写道“他口袋里揣着一把三八口径的手枪”,这就突显了一个为入室抢劫作好了充分准备的窃贼的形象。当发现躺在床上的人醒来后,“窃贼站了一会儿,把枪对着那个患风湿症的病人”,当他得知两人患有同样的疾病时,“窃贼垂下眼睛看看他的手枪,很尴尬地装出随便的样子把它塞进口袋”,一步步放下戒备与市民聊如何治疗风湿病,因此这一物象折射了情节的走向。
人物形象塑造角度:由文章开始“他的目标是那间灯光暗淡的屋子。在那里可能捞到一些公平合理的职业利益——一些零钱、一块表、一枚宝石领针——他并没有不合理的非分之想。他看到窗子开着,便抓住了机会”可知,窃贼进入这间屋子目的很明确,盗取财物。但是,后来窃贼“突然也皱起了脸”,说“我刚才也犯了病”,这就反映了人物态度的转变。窃贼转变的原因是“风湿症和我碰巧是老朋友,那可便宜了你。我左手也害风湿。你没有举起左手,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开枪了。”两人还一同交流疾病的治疗,这就反映了窃贼觉得自己和市民同病相怜的心理,更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在主题方面,枪原本象征着武力,但在小说中,原本想入室抢劫的窃贼不仅没有用枪伤人,而且自觉收起了手枪,从文中“窃贼垂下眼睛看看他的手枪,很尴尬地装出随便的样子把它塞进口袋”一句可知,窃贼甚至因为自己曾经拿出过枪而觉得难为情。因此,小说的主题是有着淡淡的温情的,窃贼与市民二人化敌为友的过程,其实体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关怀。9.题干要求从情节内容和启示两个角度分析两个文本的共同之处。题中文本所讲的故事是,李涉在渡江时遇到盗贼,盗贼因为久闻李涉的诗名而求诗,得到诗后如获至宝,不仅没有再抢夺他的钱财,反而用大量牛肉美酒馈赠,又两次拱手弯腰揖拜,送李涉启程上路。
不难发现,两篇文本情节内容很相似。在作答时需要概括出二篇文本情节上的共同点,可从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概括。
起因都是抢劫。《同病相怜》一文开篇就写“窃贼迅速爬进窗口,然后不慌不忙地干起来。”直接点出了小说的起因。《唐诗纪事》的开头也直截了当写出“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经过都是一系列交流。《同病相怜》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情节发展,《唐诗纪事》同样是以两方对话的形式展开记叙。结局方面,《同病相怜》中的窃贼说“是我请你出来的。你甭管啦。喝酒的钱我有。有没有试过金缕梅皮止痛水和冬青油?”窃贼放弃了偷窃,二人化敌为友。《唐诗纪事》中“盗贼们得此诗,如获至宝,用大量牛肉美酒馈赠,又两次拱手弯腰揖拜,并送李涉启程上路。”两篇文本的结局都是皆大欢喜的。
在启示方面,需要分析两篇文本中的情节结果有相似之处的原因,文中的两组人物都由对立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原因是两组人物之间都有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的爱好且拥有同理心。同时,在语言交流方面,市民与李涉都能“投其所好”,因而能脱险。【答案】10.C11.D12.B13.①元祐四年,因多次议论政事,(苏轼)被当权的人记恨。苏轼担心不被(他们)容忍,请求调任外地。②(曹操)面对长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世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14.①驱赶富人回城,稳定民心;②前往武卫营,请禁军修筑东南长堤;③自己住在堤上,并派官吏分段守堤。【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首先要通读大意,其次要注意句子成分,根据人名、地名、文言虚词以及修饰关系,和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文言知识,注意一些常考实词含义。不能把握时,可联系上下文猜测实词含义进行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明确题干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次对各选项逐一分析。要读懂文言文,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然后进行各选项判断。
(4)本文主要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的翻译,包含实词虚词等,一般采用直译、组词、替换等。二是重要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等,一定要根据句式调整语序.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明确问题,再通读文言文,基本明确文言文大意。再根据问题去文中找对应,进行文言翻译,概括出答案。10.句意: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于)曹村”是“河决”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城将败”中,“城”是主语,“将败”是谓语,结构完整,应在“城”前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C11.D.“与‘须臾’意思相近的时间词还有……‘而已’”错误,“而已”意为“罢了”,不是指时间短。
故答案为:D12.B.“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知,“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的是朝廷,而非苏轼。
故答案为:B13.①“以”,因为;“当轴者”,当权的人;“见”,被;“外”,调任外地。译文:元祐四年,因多次议论政事,(苏轼)被当权的人记恨。苏轼担心不被(他们)容忍,请求调任外地。
②“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安在”,宾语前置,在哪里。译文:(曹操)面对长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世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14.①由原文“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驱使复入”可知,驱赶富人回城,稳定民心;②由原文“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可知,前往武卫营,请禁军修筑东南长堤;
③由原文“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自己住在堤上,并派官吏分段守堤。【答案】15.C16.①年老体衰的伤感;②昔盛今衰的惆怅;③对往事的追怀;④对民生疾苦的忧虑。【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5.C.“把‘怀古’的内容具体化,纯然‘怀古’”错误,中间两联,前一联紧承首联,纯然“怀古”,而后一联却又在“怀古”中兼写目前景象。
故答案为:C16.(1)首联后句“百年怀古一登台”中“百年”指人一生,此指暮年。化用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其中暗含着自己年老体衰、心情伤感,以及尾联“白头”句也表现了作者年老体衰的伤感。(2)首联前句“废苑迢迢入草莱”写登台时所见的一片荒凉景象,远远望去,满眼荒草茂盛,快掩没了宫苑,显现了旧苑的衰微,抒发了诗人对昔盛今衰景象的惆怅;颈联两句“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前句写荒淫的隋炀帝杨广耽于游乐,开河凿渠,建宫植柳,弄得民怨沸腾,国亡宫废,后句写如今古城残破,堤柳消尽,行宫已为寺庙,一片荒凉冷落,昔盛今衰,叫人触目生愁。
(3)颔联两句“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前句写诗人李白、杜甫给吹台留下了永久的诗篇,后句写金元易代之际,这里又成了兵慌马乱的战场,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怀。
(4)尾联后句“瓠子歌残无限哀”,结合注释可知,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机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17.【答案】(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知识点】名句;名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掇”“藉”“锲”“漉”“砺”。故答案为:(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答案】18.qiāng;jiǎo19.C20.A【知识点】形近字的字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18.“锵”,读“qiāng”,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剿”,读“jiǎo”,是形声字,左声右形。19.第一空,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此处是说“遵义”是中国革命一个的伟大的转折点,用“标志”更合适。第二空,时光荏苒: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光阴似箭:时光如同箭飞行那样快速消逝,比喻光阴极易逝去。此处是说时间一点点过去,用“时光荏苒”更合适。
第三空,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自下而上:从下面到上面,从底下到上头。此处是说沿着楼梯上去,用“拾级而上”更合适。
第四空,是非分明:明白分辨出曲直、对错。泾渭分明: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此处是说两种思想正确、错误很明显,用“是非分明”更合适。
故答案为:C。20.原句的语病有两处:①语序不当,“第一次”应该放到“独立自主”前;
②句式杂糅,“旨在以……为目的”,可以改为“旨在……”或“以……为目的”。
故答案为:A。【答案】21.①使用拟人修辞,把小剪刀当餐具说成是小剪刀“客串”餐具的角色,赋予小剪刀人的动作,让语言生动有趣。②使用第二人称“你”,显得更加亲切,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容易产生共鸣。22.装的是什么呢?|这些食物的味道怎么样呢?|还会为航天员设计个性化的食谱。【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指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构成,再从结构、内容、情感的角度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21.结合“还有一样我们餐桌上很少用到的工具,也‘客串’了餐具的角色……那就是小剪刀”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剪刀说成是“客串”了餐具的角色,赋予小剪刀人的动作,显得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结合“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可知,使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读者与原文的距离,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调动了读者的感情,增强了感染力,亲切自然。22.第一空,根据后文“米饭、糯米糕、红糖糍粑……甜辣酱、蒜蓉辣酱”可知,罗列了各种食物,是陈述语气,是回答上文提出的问题,此处应该填写一个问句,对前文“这一盒盒、一袋袋”装的东西进行提问,故可填“装的是什么呢?”第二空,根据后文“‘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好胃口就知道了”可知,此处也是一个提问;再联系上文“中国空间的伙食真丰富”可知,上文说的是食物,可见,提问的内容是这些食物的味道如何,故可填“这些食物的味道怎么样呢?”
第三空,根据前文“中国空间的伙食真丰富”可知,此处应填关联词“还”;根据后文“比如叶光富是成都人……画面中,一块糯米糕被他吃出了乐趣”可知,此处是说叶光富、王亚平、翟志刚来自不同的地域,科研人员为其在轨配备的食物也不一样,故可填“还会为航天员设计个性化的食谱”。23.【答案】【参考例文】我在场,有我在,我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是啊。“我在”,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在历史中,在宇宙乾坤中。“我在”,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信念希望。“我在”,是“我在场”,在看,在听,在感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每个人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体脱离了整体会形单影只,整体没有了个体也会显得残缺不全。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尚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而作为群居社会的人类,如果闭目塞听,只管“躲进小楼成一统”,拒绝主动参与体验人类的悲欢离合,那只能让自己落得众叛亲离。还要知道,你、我、我们就代表着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在”,更是“有我在”,在坚守,在担当,在尽责。“有我在”,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气,是身处险境关怀同伴的情义,是与国家同频共振的大义。拨开历史烟尘:匈奴来犯,卫青、霍去病主动请缨,保卫边疆;倭寇来犯,致远舰管带邓志远,以身赴死。看国家危难之时,周恩来挺身而出,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救国大业。新中国诞生之际,大批科学家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前有钱学森、邓稼先、于敏,后有黄旭华、钟扬……他们无不在用行动说“有我在”。有我在,可以御疾风,可以胜骄阳,可以送清风,可以战严霜。“我在”,还是“我还在”,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当下世界,局势不平:乌克兰危机掀起地缘海啸,能源粮食深陷冲突旋涡,自然灾害拉响全球警报,国际秩序动荡不安……但好在“我还在”。人还在,就留有希望;生命还在,就仍能延续;爱还在,就能对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微电脑垂直式平面网版印刷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借款抵押股权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中国宽幅染色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高铁信号设备安装与调试合同范本2篇
- 线圈架注塑模课程设计
- 砖混结构仓库课程设计
- 2025版空压机租赁合同附带设备租赁期限灵活调整及售后服务3篇
- 2024年经典版:旅游安全保障协议(适用于旅游相关企业)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老旧城区改造房屋拆迁工程承包协议书3篇
- 纸张拼花课程设计案例
- 【学生课件】《青少年网络安全》班会幻灯片
- 2024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沧源永弄华能100MW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仓储业行业SWOT分析
- 辅导员工作汇报课件
- 公司金融学张德昌课后参考答案
- 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DB3302-T 1015-2022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 手术室提高患者术中保温措施的执行率PDCA课件
- 报刊杂志发放登记表
- 大学物理(下)(太原理工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