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地理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二上地理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二上地理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二上地理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二上地理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4、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5、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3、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手段】:《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板书】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从世界看中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南临印度洋【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板书】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第二课时)【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板书】三、广阔的海域【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2.领海和内海【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板书】4.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第三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板书】五、中国的行政区划【板书】1、三级行政区划【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板书】2、33个省级行政单位及简称(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讲授】简称的由来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布置作业】填充图册课后练习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板书设计】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从世界看中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临印度洋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三、广阔的海域1、东临四海一洋2、领海和内海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4、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四、陆上疆界和邻国五、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2、33个省级行政单位及简称第二节中国的人口【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3.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媒体】录像机、投影仪、板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中国的人口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板书】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请读课本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从何时开始迅速增长?并试述原因。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板书】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那这样的特点有哪些利、弊呢?思考探讨: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利与弊。请同学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兵源。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弊:引起资源消耗量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板书】2、人口政策:计划生育读图分析:请同学们读图分析计划生育还带来什么效益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还使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到2000年底全国普九覆盖率达80%;与1990年比,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这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个目标。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承转过渡:然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控制人口数量,但是我国不同年龄的人口比例不均衡:儿童所占比例变小、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大。出现老龄化现象。预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16.7%,同时还伴随有高龄化、空巢化的出现。这些现象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少生措施直接相关。但是我国的人口现状由不得不实行这样的要求。承转过渡:老龄化有哪些影响呢?给家庭养老、社会养老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的情况。为此我国在逐步完善社会养老机制的同时,对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比如:双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有非遗传性疾病,且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等等。概念链接:人口密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读图探究:请同学们读图回答以下问题。A.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100人—40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用红色系列表示,主要在我国的东部地区。B.人口密度在1人以下、1人-1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分别用蓝色和淡粉色表示,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地区。C.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计算推导:请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部分省区和全国的人口密度,并推导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面积(万Km?)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江苏10.267866

山东15.39579

新疆1602181

西藏122300

中国960137053

我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国人口众多。位于我国东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人口密度分别为767人/Km和626人/Km,而位于我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3.6人/Km和2.5人/Km,由此推导出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承转过渡:我国的人文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在1935年根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了一条界线,这条人口地理界线清晰地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这条人口地理界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占全国的6%。所以我国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东部人口密度大,且人口数量也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且人口数量也小。探究成因:请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成因。(“活动”2)总结概括:1.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也发达,城镇多。所以人口众多,密度大;而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交通也不便利,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所以人口少,密度小。2.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却大于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的格局,是完全合乎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空间组织的社会规律的,是不随人们的主观愿望改变的。【板书设计】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布置作业】填充图册【自学巩固】(阅读课本,填出下列问题)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为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西北人口____.6.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____地区人口多,_____地区人口少.7.由于我国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8.为了使我国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相协调;因此实行_________,控制人口的_____,提高人口的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四、课堂流程(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据2010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数量居世界第_____位。2、读课本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课文二、三段完成、(1)在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期(1949年前),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_____,增长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_____,因为_____经济和__________改善,使我国人口迅速_____;(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越多,导致人口与我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矛盾十分突出。(4)完成教材P11的活动1(5)奇思妙想: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假设你是我国的人口部长,你有什么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再进一步提高我国全体人口素质?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实行____________,控制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6)联系课文第三段,完成P12活动23、学阅读课本P12-13的课文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我国的面积和人口,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2)完成P13的活动1①计算表中四省区的人口密度。②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个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大小,请你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4读“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界线是什么?(2)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你能回答出造成种差异的原因吗?(或者说我国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优势?)五、效果检验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西北各省区B.东南沿海各省C.西南各省区D.东北各省区2、2000年,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人人人3、下列各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湖南、江西B.江苏、山东C.陕西、四川D.青海、西藏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A.河南省B.浙江省C.江苏省D.四川省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20世纪()年代以来年代年代以前代以来6、近几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1300万人口,主要原因是()A.人口死亡率低B.人口出生率大C.人口基数大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9、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分布大体可以从黑龙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画一条直线,此线东部地区人口________,西部地区人口__________。(2)从图上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口密度在________人/平方千米以上,拉萨市的人口密度在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之间。A地人口密度在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之间,B地人口密度在______人/平方千米以下。(3)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_______,提高人口________。第三节中国的民族【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手段】“中国民族分布图”【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民族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教师提供以下信息:(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板书】二、我国的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比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结得很好。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复习巩固】同学回家以后。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民族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二、我国的民族政策【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分析分辨各种地形.【教学用具】:中国地形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引入新课】图片、视频创设意境:播放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实施】------【西高东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图册10-11页),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深浅,看一看中国地势与下列图示哪一个相吻合?(

B图有可能特点:呈阶梯状分布)。回忆有关地形剖面图的知识,读第28页“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让学生读第27页“图,第一步:读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步:展示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注意: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第三步:在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的名称.【复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活动”的第1、2题4.评价我国的地势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3题到第4题。(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深入,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提示:从同纬度的沿海与内地湿润程度的差异谈起)(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学生动手演示:地势高低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品味“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含义)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视频:三峡)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1.读第24页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我国地形的类型有哪几种?(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齐全)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并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日本\美国等)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2.回忆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多媒体分布展示:我国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参照课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此处可以酌情延伸)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提前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课下去搜集材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队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并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最后带领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注意: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第三课时)-------【山区面积广大】1.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2.学生活动: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1小题(提示: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3.口述: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山地\丘陵以及比较崎岖的高原,从而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4.活动: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第30页活动的第2小题,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另一组分析不利条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归纳有利条件:资源丰富(矿产\水利\旅游),农业也可以发展多种经营.不利条件:交通困难,基础设施难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多等5.活动:第30页的活动第3小题,(此活动应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围绕如何帮助山区脱贫致富展开讨论,研究平原和山区经济的互补性等问题。【布置作业】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西高东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节气候【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3.通过阅读我国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4.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5.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的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6.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能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知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五个温度带和四个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归纳法、比较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气候〔板书〕一、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3,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P30图)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等温线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引导学生读课本图,思考以下问题。〔思考讨论〕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①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板书〕2、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地区除外)〔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的成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板书〕3、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指导读图〕请读图(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南部沿海,包括海南省全部及云南、广东、台湾南部的少部分地区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学生填图。〔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10°C天数的气温累加)的需求指标。农作物积温喜凉作物: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1000~2000°C喜温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3000°C喜热作物:甘蔗等>5000°C〔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10°C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第二课时)二、降水的分布和干湿地区:〔板书〕1、降水的分布特征:〔指导读图〕请读图〔板书〕①.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出示投影片〕图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启发提问〕请注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板书〕②.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指导读图〕请读图〔板书〕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引导思考〕降水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呢?〔指导读图〕请读图〔指导读图图“夏季风”〕〔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2、四个干温地区: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挂图〕湿润地区景观。〔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挂图〕干旱地区景观。导入新课第三课时[提问]回忆前两节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我国划分了哪几个温度带?2.我国降水分布有何特点?根据各地区降水量状况,我国划分了哪些干湿区?〔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板书][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板书)①、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②、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2.看屏幕,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说说我国有几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结合活动题1、2题,说明各气候的特征。〔概括总结〕首先,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3.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4.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结: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2、季风气候显著(板书)1、读图提问:我国有三种相似的气候是哪三种?(讲述)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北向南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板书)1.复习提问,影响气温的主要是什么因素?(学生回答)纬度因素。2、读图提问:那么影响降水的呢?(讲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演示表格:(板书)

冬季风夏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东部南部的海洋风向西北、东北东南,

西南特点寒冷干燥暖热湿润首先影响北方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概括总结〕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因此,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偏南风影响暖热多雨。结合-41活动题1、23、(讲述)最后,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两侧气候差异明显。这是地形因素。【布置作业】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地区除外)3、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二、降水的分布和干湿地区:1、降水的分布特征:①.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2、四个干温地区: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板书)①、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②、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夏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东部南部的海洋风向西北、东北东南,

西南特点寒冷干燥暖热湿润首先影响北方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第三节河流

【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对应本条目标,要求学生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我国外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

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2、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能够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级方面概括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教学重点】

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利用和防治问题【教学难点】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教学用具】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长江水系图、黄河水系图、相关图片资料【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节河流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1、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讲解新课〗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板书:以外流河为主。学生阅读P42图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塔里木河、弱水河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小结: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这些河流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2、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3、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

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4、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5、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水文特征。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阅读材料:京杭运河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全长约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6省(直辖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课堂小结〗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长江之歌》,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讲授新课〗板书:长江的开发区与治理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45,读图长江流域水系,解决以下问题:长江发源于哪座山脉?源头叫什么?流向是怎样的?全长多长?注入什么海洋?长江干流,自发源地到入海口,流经哪些大的地形区?这些地形区分别属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在阶梯交界处形成了那些著名的峡谷?找出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在哪里?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2、合作探究

①上中下游的分界点:②长江主要有哪些支流,长江流域主要有哪些湖泊?③长江的各河段水流有什么特点?长江主要有哪些应用价值,拥有哪些美称?阅读材料:退田还湖圩垸: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在长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害处:围垦切断了大多数通江湖泊和长江的直接联系,使湖泊失去调蓄江河径流的功能,抬高长江洪峰水位,导致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活动〗P49—49活动1—21、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2、长江上游与中下游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上游各省区地表坡度大,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频发,就会引起中下游的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课堂小结〗长江的概况、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开发利用中关键注意事项及方法:上中游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此外还有截弯取直、修建水库等工程措施。

〖连接会考〗

如图是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素有“____”和“____”之称.

(2)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a_____(填城市名),是全国著名的山城.

(3)电站A位于长江重要支流_______江下游,水利枢纽工程B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

(4)长江上游C段叫_____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段_____资源特别丰富.

(5)图中湖泊①承受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洪水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长江水带来大量泥沙,加之人们_________,使该湖泊面积缩小,使该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大大减弱.

(6)关于长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是长江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B.长江干流经过的省区有四川、云南、重庆、浙江、安徽、上海等11个省市区.

C.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达1万亿立方米.

D.长江中下游流经的主要地形是平原,水运便利.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自古以来,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发祥源泉,是我们华夏儿女文明于世的摇篮圣地,一直被咱们中华民族称为“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讲解新课〗板书: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49,读图黄河流域水系,解决以下问题:(1)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最终注入什么海?

(2)黄河的形状呈什么形状?全长有多少千米?(3)黄河流经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分别是哪些?2、思考以下关于黄河有关的地理知识(1)黄河上、中、下游分界城市分别是哪几个?河口、孟津

(2)黄河对咱们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水利灌溉——宁夏平原上的“塞上江南”,发电——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水电站。旅游资源——壶口瀑布3、让学生从教材的资料中了解到黄河所带来的灾难。洪水泛滥。是由于水土流失形成泥沙淤积导致的。4、黄河各河段出现了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上游:干旱、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断流5、各河段出现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自然原因是地形为坡陡、降雨集中、土壤疏松、植被稀少。人为原因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开矿修路、破坏地形。6、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问题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上游:南水北调、还林还草、引爆、疏导凌汛。中游: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下游:加筑堤坝阅读材料: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水利枢纽: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活动〗P521—31、黄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流“地上河”问题突出。2、上游地区河道迂回曲折,大部分流在青藏高原上和气候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因素有修建水坝、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使河水变成滚滚泥流。下流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床上,以致下游的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地面的“地上河”。3、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水利工程,调水调沙;下流加固黄河大堤。〖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自古多忧患。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就存在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近年来,河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除了自然原因以外,更严重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为的因素,正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造成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尊重客观规律。〖连接会考〗

1、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兴修水库B.疏通水道C.加固大堤D.中游治沙

2、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三点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是____.(2)图中黄河两条最大支流的名称①____,②___.

(3)黄河上正在重点修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③是_____水利枢纽;著名的水电站④为_____水电站.(4)黄河发源于_____省,入海处所在地是____省.(5)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_____平原,⑥_____高原.(6)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_______.(7)黄河中游存在的忧患是_____;下游存在的优患是_____和____.(8)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9)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全河含沙量的90%来自于_____河段.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

〖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河域内流河域外流河与内流河主要的水文特征长江:“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五、黄河的开发与治理第四节自然灾害【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难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用具】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相关图片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课时安排】

1课时〖讲解新课〗第四节自然灾害请同学在自学-55页,回答下面问题: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阅读书P54图,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台风常带来_______和_______等,形成灾害。(4)寒潮常伴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灾害。2、阅读书P55图,思考下列问题:(1)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2)_____(地形)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活动〗P55活动1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阅读书P56图,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春夏季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常见_____(灾害),江淮等地则多发______(灾害)。阅读材料: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活动〗P58活动1—3

1、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部最为集中。2、(1)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多发地震。(2)我国中西部山区我,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所以,这些地区易发滑坡、泥石流灾害。(3)我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故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易发洪涝灾害。3、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可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两岸岩体不稳定,形成崩塌灾害,在适当的降雨条件下,可进一步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大量岩石、土体在河谷堆积,会阻断河道,形成洪水灾害。三、防灾减灾1、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测台风、寒潮等灾害。2、在北方地区营造防护林,可以防御风沙灾害。〖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的概念,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连接会考〗1、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有()A.崩塌、滑坡、泥石流B.泥石流、洪涝、寒潮

C.干旱、洪涝、崩塌D.台风、滑坡、崩塌

2、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地震C.泥石流D.洪涝

3、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自然灾害中,与我国季风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寒潮B.地震C.泥石流D.扬尘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四节自然灾害一、常见的自然灾害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三、防灾减灾教后记:本节课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图片信息充实了课堂,在难点上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较轻松地将之突破。但值得反思的是注意课堂信息的取舍,过多的信息会使教学目标模糊化,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上课时间】: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天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使用不尽公道。2.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根占有关数据资料归纳综合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据量少,使用不尽公道的国情,可以大概颠末讨论后订定本组、本班节省使用和掩护资源的详细步伐。(2)使学生明确我国天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据量之间的辨证干系。3.态度目标:使学生能通过认识我国资源的国情,明白节省资源、公道使用和掩护资源的紧张性,自身养成节省和掩护资源的举动风俗,并能实行详细举措督促他人节省资源、公道使用和掩护资源。【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天然资源的特点,明确我国天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据量之间的辨证干系。(2)使学生明白节省使用和掩护资源的紧张性,并可以大概付诸举措。【教学难点】:1.使学生可以大概根占有关数据资料归纳综合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使用不尽公道的国情特点。2.使学生明确天然情况、天然资源、人类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干系。【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具】:一些图片资料、课堂练习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自然资源?分为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多种)【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新课】【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吗?【学生读图表、讨论】【教师归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1.总量多、人均少。【讲解】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课后去寻找和收集我们周围在资源利用方面所存在的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将小组内所收集到的问题快速归纳起来,然后我将请一些小组的代表来陈述你们小组的情况。【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节作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既浪费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5)生活中的有害废物(如:废旧电池、塑料袋等)乱丢乱放,造成环境污染。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本来就很少,再加之对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板书】2.利用不尽合理【提问】针对你身边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环境的现象?我们自身的环境意识如何呢?【出示小黑板】下面请大家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自测一下。遇到以下情况,你将如何做1.

在一个没有垃圾桶的公共场所,你对你的食品袋、果皮等废弃物的处理是A放在自己提兜或书包里带回去处理B随手扔掉C在僻静处扔掉D其他2.在你上学的路上,看到有正在向河中排放的污水或向空中排放废气,你会A去上学,不理睬B顺路向有关部门反映C当面提出反对意见D其他3.

人送你家一条活的大娃娃鱼(国家保护动物),你父母准备用它为辛苦学习的你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对此你将A与家人一起美餐一顿B不吃也不管C还给他人D与家人讲道理,将娃娃鱼送有关部门。4.

对于装过东西的塑料袋,你通常是A洗洗再用B扔进垃圾桶C其他【教师归纳】根据刚才的自测情况,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如下:(1)向社会和自己熟识的人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自觉做到节约用水和用电,收集废铁、废纸等物品,将它们送往废品收购站。(3)不乱丢弃有害的废物。(4)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同时,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是否关好,塑料袋等有害废物是否存在乱丢现象,是否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等不良现象,等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不仅知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而且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我们应如何自觉地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再次强调】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做好保护和发展环境的工作,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出示小黑板】请大家完成以下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天然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A荒山、戈壁、戈壁均不是天然资源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断的C很多生物资源的漫衍虽不屈衡,但也有纪律D现在地核中的铁、铜等元素也是天然资源2.进步和扩大天然资源生产本领的重要途径是A控制生齿数目B探索和开辟新资源C大量入口原质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