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案设计本学校————————————————班级二年级————————————————学科数学(上)————————————————教师————————————————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认真搜集资料2.认真备导学案3.认真上高效课4.认真辅优补差5.认真实习实作6.认真批改作业7.认真考核评价8.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教材要让学生读2.问题要让学生提3.过程要让学生说4.规律要让学生找5.实验要让学生做6.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学好“十时刻”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导学计划检查导学计划,从页至页。设计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优点: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第一次导学案检查1、备节课,从页至页。2、备课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优点: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第二次导学案检查备节课,从页至页。备课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优点: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第三次导学案检查备节课,从页至页。备课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优点:改进处:检查人签字:单位签章年月日章节(教研课)导学设计结构课标(考纲)要求: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导学核心点导学重点导学难点导学关键导学方法(用具)导学过程设计假设问题情景,激趣引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答疑。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归纳。讨论展示辨析,教师引领解决。知识方法小结,引导学生总结。作业布置应有,广度深度梯度。板书设计规范,多媒体适时用。导学反思本节亮点:待改进处:小学数学第三册导学计划学情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落实。学情分析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障,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层次、分析学生所必须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情况。结合新知识的学习,寻找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教学手段,预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预则立”的效果。班情班上学生共______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仍旧需要继续努力;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一)、表内乘法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学习活动过程,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二)、角的初步认识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说出角的个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探索角的过程中,或得成功体验。(三)、测量长度测量长度在分一分的数学操作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1、能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3、能结合具体的情景或通过操作活动,说出谁是谁的几倍。4、能结合现实生活或问题情景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问题。(四)、表内除法在分一分的数学操作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能结合具体的情景或通过操作活动,说出谁是谁的几倍。能结合现实生活或问题情景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问题、观察物体这是学生首次接粗观察物体,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及观察能力。四、教学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总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14、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六、教学的重难点: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七、教材编写特点:1、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3、注重操作和数学实验;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策略的多样化;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相关数学文化,拓展学生视野。八、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8、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9、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10、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九: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表内乘法(一)15课时第1—5周2、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第5—6周3、表内乘法(二)4课时第6—7周4、观察物体2课时第7—8周5、测量长度5课时第8—9周5、表内除法20课时第10—17周6、总复习4课时第17—期末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1~5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积、乘加和乘减计算以及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为今后继续习乘法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不仅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插图,为学生得出乘法算式提供了情境,而且还安排了同数连加变化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最后,利用相应乘法口诀求积的练习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全面分析学情: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中,还未形成乘法的概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从中体会到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较简便。由于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应组织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规律、发现规律,从而为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以及编乘法口诀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乘法。3.初步感知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二)数学思考:1.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类推的数学思想。(三)问题解决: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2.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情感态度:1.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2.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四、课时划分:(本单元共分15个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1,2的乘法口诀………………3课时3的乘法口诀……………………3课时4的乘法口诀……………………2课时5的乘法口诀……………………2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材例1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并获得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感受。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弱,对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产生的,学乘法有什么好处等问题是不了解的。教学时,通过创设丰富的关于乘法的生活情境与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初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三、突破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突破方法]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解决问题,得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并将其转化为乘法,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难点]理解相同的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法和学法的推荐:[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昀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乘法。[学法]独立思考、琨察比较、合作交流,经历乘法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写有乘法算式的卡片。[学生]小棒。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的单元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图中分别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板书如下:每层楼有9扇窗户,三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9+9+9=27(扇)每组有8人,三个组共有多少人?8+8+8=24(人)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认识“相同加数”。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的算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明回答后,教师引导概括“相同加数”的含义。教师指出:算式里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加数叫做相同加数。3.引入课题。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以上用相同加数列算式的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比较麻烦,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探究新知1.教学例l。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的情境图。(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共植了多少棵树?数一数。(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数法:①一棵一棵地数,从第一棵数到最后一棵。②两棵两棵地数。③一行一行地数,1个8,2个8……共有4行,就有4个8。④一列一列地数,1个4,2个4……共有8列,就有8个4。(3)列式计算。①列出算式表示总棵树,并说说这样列算式的理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会列出加法算式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8+8=32(棵)4+4+4+4+4+4+4+4=32(棵)②引导观察两个算式,比较算式的共同点。提问: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都含有相同的加数。追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吗?试着写出来,同桌相互说说对方写的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反馈时,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板书几道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以便后面教学改写算式时使用。)(4)制造认知冲突。(用课件呈现一行8棵树,共有100行。)教师:如果一行有8棵树,共有100行,用加法怎样写?有多少个8呢?要写100个8相加吗?(学生刚开始可能会认真写,后来干脆就不写了。)此时教师指出:这个算式太长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数学家们也在想办法,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叫乘法。【设计意图】在写算式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会到用加法解决问题太麻烦,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更简便计算方法的切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再介绍乘法这种运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5)读、写乘法算式。①介绍运算符号。教师说明:乘法是一种运算,它和加法、减法一样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这个符号叫做“乘号”,用“×”表示。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师指出:像这样求几个相同数相加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如8+8+8+8这个算式表示4个8相加,用乘法表示是8×4或4×8。算式4+4+4+4+4+4+4+4表示8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4×8或8×4。由于这两个算式都是用来求这幅植树图的总棵树,所以不管是求4个8相加还是求8个4相加,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8×4或4×8,它们的结杲与加法算式的结果相同,也是32。教师板书:8×4=32(棵)读作:8乘4等于32。或4×8=32(棵)读作:4乘8等于32。¦乘号2.写一写,读一读。将黑板上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同桌相互读出对方写的乘法算式。3.比一比。教师:100个8连加,既可以用加法表示,又能用乘法表示,你会选择写哪个算式,为什么?(通过比较、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用乘法算比较简便。)设疑:像1+2+7+80+5和4+4+4+7+4+8这样的连加算式,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为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含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算式。【设计意图】在介绍完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后,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分析、相互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教师出示写有乘法算式的卡片,指名学生规范地读出算式。2.完成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1)教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时,指名上台演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有两种摆法:一种是2根小棒一组,摆3组;另一种是3根小棒一组,摆2组。(2)学生同桌合作,摆出其他几个算式。教师巡视,如果发现学生一根一根地摆小棒,要予以订正。3.完成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的第3题。学生同桌合作“我摆你说”。【设计意图】通过层次分明的练习,巩固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还知道了遇到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五)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一)例1:用加法算:8+8+8+8=32(棵)4+4+4+4+4+4+4+4=32(棵)用乘法算:8×4-32(棵)读作:8乘4等于32。或:4X8=32(棵)读作:4乘8等于32。↓乘号(六)教学反思: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学生在写出100个8相加时,会感到繁琐,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想法,引入乘法学习。这样的引入,水到渠成。学生在继续学习乘法时,感到这是一种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累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利用教材第1页的单元主题图。在这节课接近尾声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操场上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地得到发展,整个课堂也更加充满生命活力。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让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峰会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同时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通过创设情境,通过比较、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使用乘法的优越性和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有了上节课的知识积累,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魅力。课时目标: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突破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突破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进一步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用乘法计算更简便。[突破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教法和学法推荐:[教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菩对乘法的认识。[学法]观察比较、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完善对乘法的认识。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常规学具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5+5+57+7+7+7+79+9+9+96+6+6+6+6+62.说一说下面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7×62×45X8【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扫清障碍。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图意及所求问题,明确图中是几个几相加。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反馈时,教师提问:要求共有多少盆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等于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3+3+3+3+3+3=18(盆)3×6-18(盆)6×3=18(盆)(反馈交流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两点:①乘法算式的结果可以通过数数或加法算式得出;②6个3连加,既可以写成3×6,也可以写成6×3。)3.揭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教师说明:在乘法中,3和6都是18的因数,18是3和6的积。教师边介绍边补充板书:3×6=18(盆)6×3=18(盆);;;因因积数数(2)指名说说6×3=18中各部分的名称。4.小结。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组织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透一步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并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学生根据图示的内容,独立思考,并把结果写在教材的方格中。教师指名口述思考的过程和答案。教师指出:观察图,找出是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时,就是几乘几。2.、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根据房子中的内容提示写出乘法算式,并读出每个乘法算式。3.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1)让学生观察图,弄清题意(几个几相加)。(2)独立思考'并解答。反馈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对第(3)小题图意理解困难,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每个大格表示5个单位,有5个大格.也就是5个5相加,所以应该是5×5=25。【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同时还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例1:3×6=18(盆)6×3=18(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因因积数数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努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之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不是靠记忆和模仿实现的,而是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实现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及思维碰撞,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参与的范围不够广,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第三课时:练习一教材分析:本节练习课是让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用乘法鳃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更简便的这一道理。教材练习设计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饵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乘法的意义,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其中第6题左图是个开放题,学生既可以看成3个4相加,也可以看成6个2相加,无论哪一种,只要学生能讲出道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课时目标:1.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感受用乘法解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性。2.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重难点:[重点难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突破方法]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相互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法与学法:[教法]结合多层次的练习,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去探究。[学法]独立练习,交流讨论。师生齐准备:[教师]投影展示台。[学生]常规学具。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谁来说一说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指名口答。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的第5题。投影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独立思考,并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中。集体反馈时,教师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每幅图各表示几个几相加。(先观察,然后独立填写并参与全班的交流。)2.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6题。(1)投影出示本题左图,提问:每组有几个人?有几组?图上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怎样用乘法算式列式?指名回答,组织全班交流,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的答案填在书上。(第(1)小题有多种解法:既可看成3个4相加,也可看成6个2相加。)(2)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右图。先观察每排摆几瓶,共摆了几行?(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集体订正时,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后进行同桌交全班交流时,指名口述恩考方法。(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4.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8题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连线”就是把意义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在此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指名口述连线答案,并要求说出这样连的原因。对学生易错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对错题进行辨析。(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设计意图】通过对易错点进行辨析和方法小结,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6页的第9题。1.教师出示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用“小朋友在做什么?每组有几人,有几组”这样的句式来说,便于学生理解图意,列出乘法算式。2.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帮助。3.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板演,再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观察题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尝试列式解答,然后参与全班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清晰地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反馈。)【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忆,通过小结进一步明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练习一3个4相加3×4=12(人)或4×3=12(人)6个2相加6×2=12(人)或2×6=12(人)1,2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2的乘法口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小熊猫摆筷子数数的情境,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将“双数”与“根数”对应起来,为列出乘法算式作好准备。为便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师板书时将每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得数和每句乘法口诀对应排列,也为引导学生观察每句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提供便利。“2的乘法口诀”共8句,教学时,前5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后3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口诀间的联系与规律,然后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自主编出后面的口诀。这样既为学生记忆口诀提供帮助,也为继续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好基础。课时目标: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口诀进行口算。突破重难点:[重点]掌握并熟记2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的含义和结构。[难点]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发现规律。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学法]独立思考、操作交流、观察比较,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2的乘法口诀。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8根小棒。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教材第7页例1的情境图。引入:看,小熊猫正在干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图,可能会发现:小熊猫正在数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桌上一共摆了9双18根筷子。)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引入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探究新知:1.摆一摆,填一填。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总根数。学生操作小捧,教师巡视,发现如有学生1根1根地摆要及时予以纠正。(教师出示例1中的表格。)(1)提问:小熊猫把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2)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反馈,并板书。2.编制口诀。(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请你试一试。学生独立思考,将乘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指名反馈,并板书:2+2=2×22+2+2=2×32+2+2+2=2×42+2+2+2+2=2×52+2+2+2+2+2=2×62+2+2+2+2+2+2=2×72+2+2+2+2+2+2+2=2×82+2+2+2+2+2+2+2+2=2×9教师追问: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可以根据加法算式得到或者看表格得到。)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得出结果,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揭示课题。)教师指出:2×2=4,如果编成口诀就是“二二得四”,“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板书:二二得四)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学生由于受前面口诀的影响,在编2×5=10的口诀时,会说成“二五得一十”。教师要指出: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按说成“二五一十让学生根据同样的办法尝试编写出2×6=12,2×7=14,2×8=16,2×9=18的乘法口诀。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反馈。教师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尝试编口诀,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编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明确:第一个数相同(都是二);第二个数是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口诀的得数都相差2。3.记口诀。(l)全班学生齐读2的乘法口诀(先从上往下读,再倒着读。)(2)怎样可以很快地记住这些口诀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2的乘法口诀共有8句,每句都是“二几”开始,只要记住其中一句,就可以根据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说出后一句或前一句口诀。(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可以同桌合作对口令,也可以同桌互背等。(4)全班齐背(先顺背,再倒背),然后抽查个别学生背的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乘法口诀中昀规律,即加深了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认识了口诀规律,又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为后续口诀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填出车轮个数。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全班齐读口诀。3.口答。2×3=2×7=2×5=2×8=口答时,请学生口述所用的口诀。【设计意图】巩固是应用的基础,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熟记口诀,为运用口诀解决问题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记忆2的乘法口诀?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一共有8句,每句的前半句都是“二几”,后半句是得数。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2。我们可以应用2的乘法口诀很快地计算出含有因数2的乘法算式的积。板书设计:1,2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2的乘法口诀(一)筷子(双)123456789筷子(根)246810121416182+2=2×2=4二二得四2+2+2=2×3=6二三得六2+2+2+2=2×4=8二四得八2+2+2+2+2=2×5=10二五一十2+2+2+2+2+2=2×6=12二六十二2+2+2+2+2+2+2=2×7=14二七十四2+2+2+2+2+2+2+2=2×8=16二八十六2+2+2+2+2+2+2+2+2=2×9=18二九十八教学反思:教学本节课时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关注不够,学生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交流能力。第二课时:2的乘法口诀(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2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教材创设小朋友滑冰的问题情境,引出问题:“共有几人在滑冰?”从而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学会根据2的乘法口诀求出乘法算式的积,并让学生知道一句口诀可以求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课时目标:进一步熟记2的乘法口诀,熟练应用已学过的口诀正确地进行口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现一句口诀可以口算两个乘法算式。突破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熟记2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应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并掌握一句口诀可以口算两个乘法算式。[突破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来突破。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师生齐准备:[教师]数学口算卡片(含有因数2的乘法算式)、教学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8根小棒。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背诵2的乘法口诀。(1)全班齐背2的乘法口诀。(2)抽查个别学生。(3)师生、生生对口令。如教师说“二八”,学生说“十六”。2.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所用的口诀。3.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2的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探究新知:教师出示教材第7页例2的情境图。1.指导观察,理解图意。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于什么?几个小朋友一组?共有几组?2.要求“共有几人在滑冰?”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8(人)。教师追问:你是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的?(根据“二四得八”得出的。)小组讨论:4×2怎么算。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如有学生提出用“四二得八”这个口诀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编乘法口诀时,要将两个因数中较小的一个编在前面。所以计算4×2时,仍然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3.小结。无论是2×4还是4×2,我们都可以应用同一个乘法口诀“二四得八”算出得数。两个一位数相乘,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4.深化理解。(l)完成教材第8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同桌合作,一个学生摆小棒(每次摆2根),另一个学生说乘法算式和口诀。通过摆小棒、观察、思考、对比,发现一句口诀可以口算两个乘法算式。如:2×2=4二得四2×3=63×2=6二三得六2×4=84×2=8二四得八2×5=105×2=10二五一十2×6=126×2=12二六十二2×7=147×2=14二七十四2×8=168×2=16二八十六2×9=189×2=18二九十八全班齐读算式、口诀。提问:“二二得四”为什么只能口算一个乘法算式?(因为两个因数相同。)(2)完成教材第8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玩“对口令”的游戏。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人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人说口诀的后两字;第二种玩法: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又让学生明确一个乘法口诀可以算两个乘法算式。巩固练习:1.听题写算式,并算出结果。(1)用“二五一十”(2)6个2相加是多少?(3)3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4)-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1)学生独立思考后直接在教材的表格中圈出2乘1,2,3,…,9的积。反馈时,教师指名说说2乘1,2,3,…,9的积以及根据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2乘1,2,3,…,9的积,有什么发现。(2乘几的积都是双数。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7题。(1)教师出示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2)提出问题:每人2块蛋糕,3人要几块?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同桌交流。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哪句乘法口诀计算出结果。教师指出:无论是2×3,还是3×2,都可以算出3人要的蛋糕总数这两个乘法算式也都可以根据“二三得六”算出它们的结果都是6。(3)学生独立解答其余的两个问题,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到:利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及计算得又快又正确的方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铱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还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了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2的乘法口诀(二)2X4=8(人)4×2=8(人)二四得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由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灵活应用乘法口诀。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在提出问题时应先让差生回答,及时发现他们的思维误区。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差生的完成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三课时:1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探究l的乘法口诀。.教材通过让学生口诀——记忆口诀——一巩固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深刻领悟乘法的意义。在引导学生摆小棒时,让学生1根1根地摆,并边摆边数:1个1,2个1,3个1……这样让学生感受几个1得几。同时学生有了编写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1的乘法口诀,这样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又易于学生对口诀的记忆。课时目标:经历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探索过程,感知l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突破重难点:[重点]经历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摆小棒、列算式,自主探索1的乘法口诀。[难点]理解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突破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发现规律。教法与学法:[教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自主探究1的乘法口诀。[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编口诀的方法,通过用口诀熟记乘法口诀。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小棒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大家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1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编口诀。(1)课件出示1根小棒,提问:这是几个几,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指名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1。教师指出:根据这个乘法算式我们可以编一个乘法口诀“一一得一”。全班齐读口诀,教师板书:一一得一。(2)课件出示2个1根小棒。(结合课件动画1根1根地出现)提问:现在是几个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口诀可以怎样编?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2,一二得二。追问:IX2=2表示什么?一二得二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交流得出:l×2=2表示2个1相加得2,也可以表示1个2相加得2。一二得二可以计算lX2=2.也可以计算2X1=2。.(3)课件出示3个l根小棒,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和编一个乘法口诀吗?学生同桌交波后,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后板书:1×3—3。一三得三。2.学生自主摆小棒.编口诀。刚才我们编了l的乘法口诀的前3句,你还能继续往下编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小棒,一边写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请同学们注意.在摆小俸的时候,要1根1根地摆,还要数出有几个1。学生自行摆小捧、写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困生要予以一定的指导。3.交流反馈。刚才大家编出了l的乘法口诀,能把你编的口诀跟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口述编口诀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X4=4一四得四1×5=5一五得五1×6=6一六得六1×7=7一七得七1×8=8一八得八1×9=9一九得九全班齐读1的乘法口诀。4.找规律,记口诀。(1)观察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1乘几,积就是几。(2)用你喜欢的方法背口诀。(3)多种形式背诵口诀。顺背、倒背、同桌互背、全班齐背、指名抽背。5.巩固口诀。(l)对口令。(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师生、生生对口令。(2)说算式,对口诀。(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请同学们想一想,7×1得多少?用什么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无论是7×1还是1×7都可以用“一七得七”这句口诀计算出结果。这和前面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一样,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另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还可以一个学生先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相互说说每题应用的乘法口诀。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教师归纳:在比较大小时,要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这样不容易错。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接着同桌互对答案、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原因。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思考题。(本题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口诀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图,理解图意: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并学会怎么分。通过类比、推理,探索出本题的答案。【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定量的练习对于学生巩固新知是非常必要的。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编制出1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口算乘法算式。板书设计:第三课时1的乘法口诀1×1=1一一得一1×2=2一二得二1×3=3一三得三1×4=4一四得四1×5=5一五得五1×6=6一六得六1×7=7一七得七1×8=8一八得八1×9=9一九得九(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继2的乘法口诀之后,再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和学习l的乘法口诀。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经历“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巩固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为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如果能简练些会更好,提示性的语言还要更少些,把课堂还给学生。3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3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并熟记3的乘法口诀。【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出示3人一组,共2组小朋友在跳绳。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几个人一组?有几组?学生观察图,教师指名口答。提问:一共有几人?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应用那句口诀?指名口答。(学情预设:学生列出3×2=6或2×3=6,两个算式都应用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教师:同学们真棒,利用我们学过的2的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学生:24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人数、8个组的24人。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学生:3×4=12(或4×3=12)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教师用课件显示算式3×4=12或4个组跳绳的12人。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学生:7个组有21人在跳绳,可以用3×7=21(或7×3=21)来表示。教师课件显示7个组的21人和算式3×7=21。教师:你能根据3×7=21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这样编的理由。引导学生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3×7=21的口诀:三七二十一。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学生:“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3)读3的乘法口诀。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4)找特征,总结规律。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学生1: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学生2: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学生3: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学生4: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三七二十一三四十二三八二十四三五十五(5)熟记口诀。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点评: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能提高学生对口诀的熟练程度。]2、教学例2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3、小结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3题以及练习三的第1、2题。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第二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教学目标】熟记1、2、3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熟练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教学过程】引入谈话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3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的第3、5、6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2)全班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口诀,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在反馈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7题。先让学生读口诀,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口诀写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最后集体反馈。3、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强调练习是要看清楚运算符号,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口算。4、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9题。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观察表格,再想口诀。反馈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发现。三、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13页的第4题。(1)用课件逐题出示图文。(2)先让学生独立看图,从中获取信息,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问题。(3)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口算依据和过程。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10题。(1)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后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第三课时乘加、乘加【教学内容】教材例3,第15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得运算,并通过计算记忆乘法口诀。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画面(将教材第15页例3的图改为每组都是3人,共4组)。提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要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3×4=12(人);4×3=12(人);3+3+3+3=12(人)。二、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课件动态演示:一个小朋友离开的过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少了一个小朋友)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现在有多少人?要怎样列式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学生可能有多种解法:(1)原来每组有3人,有4组,现在一个小朋友离开了,比4个3少1,所以列式为:3×4-1=11(人);(2)有3个小组,每组有3人,还有一个小组有2人,比3个3多2,所以列式为3×3+2=11(人);(3)直接用连加计算,列式为3+3+3+2=11(人)……3、探究乘加、乘减得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乘加、乘减。(板书课题)提问:结合刚才的情景想一想,在计算这些算式时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教师归纳: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在乘加、乘减算式中,我们先算乘,再算加或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的第一题。(1)教师说算式,学生摆小棒。让学生说出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的算式。(2)同桌合作,一人摆,另一人说算式。2、完成教材第15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再独立解答。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2题。(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组有几块乒乓球怕?正好4组吗?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图意:图上的乒乓球拍比4个2多1或比5个2少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2)学生根据第2幅图独立列式计算,反馈时教师指名结合情景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及计算的、方法。4、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怎么算,结果是多少?5、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把结果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4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基本能背诵4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进行口算。3、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内容】一、复习引入教师:前边我们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学生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教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编制4的乘法口诀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汽车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我从图上看见一辆汽车有4个车轮,一共有9辆汽车。教师:观察得真仔细,你能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试试看,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学生:我们组是这样填的,1辆汽车有4个车轮,2辆汽车有8个车轮……9辆汽车就有36个车轮。教师:你们的意见和他们小组一样吗?(一样)那2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该怎样列式解决?用哪句口诀计算出结果?学生:可以用4×2这个算式,口诀是“二四得八”。教师:那3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呢?学生:3×4=12,口诀是“三四十二”。教师:那4辆、5辆、6辆、9辆汽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你又该怎样列式?怎样得到结果?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组织汇报。学生:4辆汽车的车轮算式是4×4=16。教师: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学生:因为表格中已经填写出4辆车的车轮个数是16。教师:真聪明,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我是这样算出结果的,因为3辆汽车有12个车轮,所以4辆就在3辆的基础上加一个4,就得到4辆汽车的车轮个数。教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学生继续交流5辆、6辆……9辆的汽车的车轮个数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出乘法算式:4×4=164×5=204×6=244×7=284×8=324×9=36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想好后,把它填写在书上。学生试着编制4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学生:我编出的口诀是: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教师:你们编出的口诀和他的一样吗?(一样)请你再小声读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小声读口诀后找规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汇报。学生1:我发现这些口诀中的第一个因数都是四,第二个因数从四起,一个一个地增加1。学生2:口诀中的积,从十六起,依次增加4。……教师:你们真会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规律,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口诀?学生1:我想多读几遍就记住了。学生2:想着积从十六开始依次增加4,也能记住。……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记住这些乘法口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教师:你记住这些口诀了吗?咱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着口诀读读。学生试着背口诀,然后组织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2.4×8=()5×4=()(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并板书:4×8=32口诀:四八三十二5×4=20口诀:四五二十教师:“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四五二十”呢?“四四十六”敬爱偶是归纳:根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因数相同的乘法算式除外)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第1-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4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什么联系?你能背出4的乘法口诀吗?第二课时练习五【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教学目标】熟记1-4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熟练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计算的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4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答案,全班齐读口诀。2、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口答。追问: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全班交流时,随机抽几题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口诀。4、完成教材第19页的第6题。让学生在第9题的表格中圈出4乘1、2、3、4…9的积,然后与同桌合作互对答案,全班交流时,用投影仪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antum奔图M6200-M6500-M6550-M6600-MS6000使用说明书
- 2024年内江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资料
- 2024年换向器购销合同样本
- 2024年怀化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义齿加工厂销售合同模板2024年
- 2024年驻马店客运资格证考试试题模拟
- 2024年白山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施工协议之一
- 2024年货物运输合同范本(经典)
- 2024年沧州客运模拟考试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莱州市梁郭镇大郎家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人工成本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XX医院高警示药品(高危药品)目录
- 拆除桥梁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 新雳切割喷墨绘图机说明书
- 抗美援朝精神(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 集团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
- 防造假管理程序文件
- 光的反射(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 全面设备管理(TPM)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