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_第1页
专题02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_第2页
专题02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_第3页
专题02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_第4页
专题02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物质的溶解和分离题组猜想内容题组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题组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题组三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题组四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题型五结晶的方法题型六其他物质分离方法题组一题组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1.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A.牛奶、白酒、石灰水B.泥浆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食盐水C.酒精、泥浆水、汽水D.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答案】B【解答】A.牛奶为乳浊液,白酒和石灰水为溶液,故A错误;

B.泥浆水为悬浊液,麻油和水的混合物为乳浊液,食盐水为溶液,故B正确;

C.酒精和汽水都属于溶液,而泥浆水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

D.矿泉水和自来水为溶液,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C.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都是H+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答案】C【解答】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会使溶质析出,出现浑浊,故A不合实际;

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设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得到:,解得:x=18g,那么得到溶液的质量为0g+18g=68g,故B不合实际;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故C符合实际;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不合实际。3.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下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a溶解度,b溶质质量 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D.a溶解度,b溶剂质量【答案】A【解答】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晶体至饱和,那么其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可能为溶剂质量,也可能为溶解度。

在此过程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且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b相当于这三个量。

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山梨酵。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答案】B【解答】“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性的固体,为悬浊液;“小二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具有均一稳定性,为溶液,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蔗糖 C.芝麻湖 D.植物油【答案】B【解答】A、面粉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

B、蔗糖能够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芝麻糊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悬浊液。

D、植物油与水混合后形成乳浊液。故答案为:B6.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溶液的是。(填序号)①牛奶②黄河水③粉笔灰混合水④矿泉水⑤碘酒⑥色拉油混合水【答案】②③;④⑤【解答】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矿泉水均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牛奶,色拉油混合水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黄河水、粉笔灰混合水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答案为:②③,④⑤。7.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则①②处的内容分别是:.【答案】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答】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①为:均一;

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可以将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②为:饱和溶液。8.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操作过程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操作过程: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3)小珂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请你说一说小珂同学的理由是:。【答案】(1)①⑤(2)用玻璃棒搅拌(3)未测量水的初始温度【解答】(1)①氯化钠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②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③蒸馏水和水为同一种物质,二者混合后根本不是混合物;

④冰块和水也是同种物质,二者混合不是混合物;⑤蔗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则能够形成溶液的是①⑤。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不能用于搅拌液体,应改正为:用玻璃棒搅拌;(3)小珂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理由是:未测量水的初始温度。题组题组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液体()A.是水 B.是不饱和溶液C.仍是饱和溶液 D.可能是饱和溶液【答案】C【解答】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液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2.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A.溶液澄清透明B.溶液均一稳定C.溶液浓度较大 D.池底晶体析出【答案】D【解答】A.澄清透明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A错误;

B.均一稳定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B错误;

C.浓度大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所以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3.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在20℃时,往三个各盛有5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20g,充分溶解后,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溶液为饱和溶液,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甲、乙、丙C.若在该温度下都蒸发或降温,丙一定析出晶体D.20℃时,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g【答案】D【解答】A、三个容器中分别放入20g溶质,甲、乙都有剩余溶质,说明甲、乙都是饱和溶液,而丙无剩余固体,所以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3%;

乙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9.4%;

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8.6%;

丙>乙>甲;故B错误;

C、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降温或蒸发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甲溶液是饱和溶液,50g水中可以溶解9g溶质,故100g水中可以溶解18g溶质,溶解度为18g;故D正确;答案为:D。4.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下列各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答案】C【解答】甲蒸发溶剂形成乙,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形成丙溶液,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将丙过滤出固体得到丁溶液,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5.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叙述IIA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活性炭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CNH4NO3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可用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DAl(OH)3具有弱碱性Al(OH)3可用于制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答案】D【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活性炭不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故A错误;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故B错误;C、NH4NO3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可用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故C错误;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而Al(OH)3具有弱碱性,所以可用Al(OH)3可用于制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故D正确;故选:D.6.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答案】B【解答】在该温度下,两烧杯中的水一样,都是100克,加入的是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发现A中没有固体剩余,则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B中有剩余固体,说明不能再继续溶解B固体,B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7.20℃时,A、B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50克的水,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食盐和蔗糖,充分溶解后,静置,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两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填烧杯编号)。(2)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案】(1)A(2)37.5%【解答】(1)由图中可以发现,A烧杯还有些食盐没有溶解,B烧杯中蔗糖已经完全溶解了,说明A烧杯已经不能溶解了,因此A一定是饱和溶液。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1)A(2)37.5%

8.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小红同学用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溶液的温度/℃7565503520析出固体质量M的质量/g00(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温室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上表: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①65℃时,(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②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A.升温B.降温C.加固体MD.恒温蒸发水(3)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答案】(1)混合物(2)不能;BCD(3)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解答】(1)如图1的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大颗粒泥沙等杂质,净化后的水中还存在大量的可溶性杂质和微生物,因此属于混合物。

(2)①65℃时,仍然没有析出固体,则此时不能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

②根据表格可知,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饱和;也可以增加溶质,即加固体M;还可以减小溶剂,即恒温蒸发水,故选BCD。

(3)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则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即固体遇水放热;根据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则X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钠,且得到结论: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题组三题组三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A.溶质和溶剂的量B.溶液的温度C.溶质的性质D.溶剂的性质【答案】A【解答】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故选项正确;B、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C、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故选项错误;D、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故选:A.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溶剂不一定都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做溶剂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答案】D【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故A正确;B、溶剂不一定都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做溶剂,故B正确;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正确;D、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即20℃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是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故D错误.故选:D.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现给t℃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析出C.由饱和变成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B【解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现给t℃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那么它的溶解度减小,肯定会有溶质析出,故B正确;

溶剂质量不变,而溶质析出,根据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A错误;因为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依然是饱和的,故C错误;

溶质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B。4.下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时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温度(C)1020406080氢氧化钙的质量(克)硝酸钾的质量(克)110169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氯化钠【答案】B【解答】根据表格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硝酸钾固体消失,氢氧化钙固体增大,只能说明溶液温度升高了,即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时不放热不吸热,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至t1℃B.从N→M:先将N降温至t1℃,再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C.从M→N:先将M升温至t2℃,再恒温加入适量水D.从M→N:先将M升温至t2℃,再恒温将其蒸发掉部分水【答案】D【解答】从N→M意思是单位溶剂溶解溶质的量增加,溶液由不饱和变饱和且溶液温度降低,可采取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的方法,故A、B正确不合题意;

从M→N意思是单位溶剂溶解溶质的量减小,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且溶液温度升高,可采取减小溶质(如降温析出晶体或将溶质变成沉淀或气体反应掉)需将固体滤除和升温的方法,故C正确不合题意;

先将M升温溶质质量不会变小,此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然后将其蒸发掉部分水则溶液有可能又会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的斜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图中4个点表示饱和溶液有,这4个点所表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2)将m点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再加入g溶质,点Z向点W移动的方法是。【答案】(1)100g;W和Z;n<m<W=Z(2)30;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解答】(1)①根据图像可知,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100g,故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②Z和M点在图像上,则它们表示饱和溶液;而m、n不在图像上,则它们都是不饱和溶液;

③n和m的区别是n中有100g水,m中有80g水,溶质相同都是20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n中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m中质量分数,且n、m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W和Z都在曲线上,都属于饱和溶液;

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知,溶解度就不变,所以W和Z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因为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

所以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

(2)①m点溶液中水的质量为80g,当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应该为:;

那么变为饱和溶液需要加入溶质的质量:80g50g=30g;

②Z和W都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只是溶剂的质量不同,则点Z向点W移动的方法为: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7.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506070溶解度/g氯化钠37碳酸钠硝酸钾110138(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此时若将20克的氯化钠倒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2)碳酸钠的溶解度在10℃至40℃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有30g碳酸钠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烧杯加热到30℃,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D.析出的晶体硝酸钾没有一定的熔点【答案】(1)36;26.5%(2)增大;饱和溶液;23.1%(3)冷却热饱和溶液;A【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g,因为20g>18g,所以溶液肯定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

(2)根据表格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在10℃至40℃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因为,所以溶液肯定饱和。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因为,所以溶液不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

(3)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

A.因为溶液中已经出现硝酸钾晶体,所以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杂质氯化钠和硝酸钾,故B错误;

C.当溶液达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有部分氯化钠同时析出,因此不能将二者完全分离,故C错误;

D.晶体硝酸钾肯定有一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A。8.探究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1)问题1: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吗?假设1: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设计实验:取一杯雪碧,给它微微加热。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2)问题2: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假设2: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设计实验:按如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①活塞往外拉时,观察到的现象是。②活塞往里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气压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3)问题3:?假设3:。设计实验:。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答案】(1)气泡增加;小(2)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大(3)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取等量的食用油注入上述装置中,做实验,并进行对比;气泡产生数量不等;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解答】(1)气体受热会膨胀,且运动速度加快,所以会从液体中逸出;加热雪碧会产生气泡,说明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故答案为:气泡增加;小;

(2)活塞向外拉的过程中,会抽出瓶中的气体,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压强减小时,气体会从液体中逸出;活塞向里推的过程中,会使瓶中气体增加,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气体会溶解更多;所以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大;

(3)气体溶解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强都研究过了,所以可以从溶剂种类上入手;假设可以为:溶剂的种类影响气体的溶解;在实验过程采用不同的溶剂,而使用相同且等量的气体,比较谁溶解的多即可;故答案为: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取等量的食用油注入上述装置中,做实验,并进行对比;气泡产生数量不等;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故答案为:(1)气泡增加;小;(2)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大;(3)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取等量的食用油注入上述装置中,做实验,并进行对比;气泡产生数量不等;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题组四题组四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1.20℃时,有X、Y、Z三瓶质量相等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若将X溶液降温到10℃,将Y溶液加热蒸发掉5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Z的溶液中取出一半,则此时,X、Y、Z三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Y>X>Z B.Y>Z>X C.Z>Y>X D.X>Y>Z【答案】B【解答】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10℃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将Y溶液蒸发掉5g水,会有晶体析出,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后析出的晶体又被溶解,但是这一过程中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而Z的溶液中取出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则X、Y、Z三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Y>Z>X。

故选B。2.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氯化钠​​ B.称氯化钠​​C.量取水​ D.溶解​【答案】D【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进行溶解操作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3.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实验,如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图乙是40℃时,不同浓度硝酸钾溶液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图甲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B.图甲中,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占31.6%C.图乙中,满足条件的操作可能是加入20克硝酸钾固体D.图乙中,40℃时25%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答案】C【解答】A.图甲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W=;C.升高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为增加溶质;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其不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①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②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③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B.20℃时,图①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50℃时,图②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图②中两溶液从50℃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答案】C【解答】A.根据图①可知,甲中有未溶的存在,而乙中完全溶解,那么甲的溶解度肯定小于乙,因此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20℃时,图①中乙的溶液中没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B错误;

C.50℃时,两种物质全部溶解,那么溶质和溶液的质量相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20℃时,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而30℃时乙的溶解度肯定大于20℃时,因此从50℃降低到30℃时,乙肯定不会出现晶体,故D错误。

故选C。5.有关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的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少量氯化钠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C.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加水的质量与所取浓硫酸的质量相等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A【解答】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的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但是溶液质量不一定相同,故溶解度不一定相同,错误;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少量氯化钠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正确;C、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加水的质量与所取浓硫酸的质量相等,正确;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进行判断,正确;故选A.6.下列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氯化铵溶解度/g氯化钠溶解度/g(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g。【答案】(1)NH4Cl(或氯化铵)(2);10~20(3)【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在10~20℃这段温度间氯化铵的溶解度由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成了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温度间存在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所以氯化铵可以全部溶解到100g水中,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也就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有的氯化铵,所以析出的晶体为:故答案为:(1)氯化铵(2);10~20(3)7.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氯化钠硝酸钾110(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保留一位小数)(2)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答案】(1)26.5%(2)20℃~30℃【解答】(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克,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30℃;

故答案为:(1)26.5%;(2)20℃~30℃。8.实验室有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计算结果精确到)(1)盐酸中溶质的化学式是;(2)其中溶质的质量是;(3)从瓶中取出50g,其质量分数为.【答案】(1)HCl(2)(3)36.5%【解答】解:(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氢气体,其化学式为:HCl.(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溶质的质量是.(3)溶液具有均一性,从瓶中取出50g,其质量分数为36.5%;故答案为:(1)HCl;(2);(3)36.5%.题组五题组五结晶的方法1.下列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可以用结晶法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 B.泥沙和水 C.硝酸钾和水 D.铜粉和铁粉【答案】C【解答】A、酒精和水都为液体,不能用结晶法分离,不符合题意;

B、泥沙不溶于水,泥沙和水可用过滤法分离,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可溶于水,需用结晶法分离,符合题意;

D、铜粉和铁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结晶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C。2.下图所表示的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A. B.C. D.【答案】C【解答】A、该操作是食盐的溶解,不能实现食盐的分离;故A错误;

B、过滤食盐水,只能去除食盐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分离食盐;故B错误;

C、蒸发结晶食盐水,可以从食盐溶液中得到固态的食盐,实现食盐溶液的分离;故C正确;

D、食盐水的转移不能实现食盐的分离;故D错误;3.下列实验操作或读数不正确的是()A.塑料块A的体积为10厘米3B.物体变到水的浮力为1牛C.蒸发食盐水D.熄灭酒精灯【答案】D【解答】A.塑料块浸没前的水的体积为25cm3,浸没后水的体积为35cm3,那么塑料块的体积为:V=35cm325cm3=10cm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N3N=1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蒸发食盐水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引起液体飞溅,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应该用嘴吹灭,故D错误符合题意。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得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B.汗水浸湿得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盐分结晶析出C.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D.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是36g,则100g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答案】D【解答】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得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汗水浸湿得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溶液饱和导致盐分结晶析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可知,温度升高后氨气的溶解度减小,很容易溢出,因此贮存时要阴凉密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是36g,则100g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或者最多溶解氯化钠36g,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学习了酸碱知识后,小瑞进行了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食盐的实验,如图甲。(1)图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小瑙查阅了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乙,据此判断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小瑞认为盐酸稍过量也能得到纯净的食盐,其理由是:。【答案】(1)搅拌,使物质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2)复分解反应(3)当盐酸过量时,氢氧化钠已反应完全,且蒸发结晶时,氯化氢气体挥发,从而得到纯净的食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甲为结晶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物质受热均匀,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