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中国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使得中国气候既能受海洋影响,又能受大陆影响。

3、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疆域范围: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3、我国陆上邻国共有14个,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北而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4、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我国现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和香港是两个特别行政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中国的自然环境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的阶梯状分布对中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主要分布在盆地、高原和高原以及各种海拔高度的山地地形,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阶梯: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阶梯向东的前缘是大陆架,属于海洋。

2、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气候和河流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广大地区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并且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2)对河流的影响:阶梯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河流由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由于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疆域:东至太平洋西岸,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3、南北差异: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4、我国面积广大,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约多公里。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5、人口:截止2021年11月1日,我国总人口为14.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6人。

6、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7、民族分布: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面积最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山脉:我国有众多山脉,其中东西走向的三座主要山脉为: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华山;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武当山和台湾山脉;此外还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三列分别为: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昆仑山-秦岭;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等。

3、河流:我国有许多大河,其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长度和水量均为世界第三;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珠江是我国南方的大河。

4、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两大内海。

5、岛屿:我国有众多的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6、气候: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从北到南依次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7、水资源: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九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漫步中外美术史

1、原始人的绘画

原始人的绘画主要是洞穴壁画和彩陶图案。中国原始绘画以线条表现物象,如《鹳鱼石斧图》。

2、古代中国画

古代中国画分为文人画、宫廷画、宗教画、工笔画、写意画等。其中文人画以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表现。

3、古代罗马雕塑

古代罗马雕塑以人物肖像为主,如《维纳斯》、《大卫》等。

4、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宗教、神话、历史题材为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圣母子》等。

5、19世纪的绘画

19世纪的绘画分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库尔贝的《石破者》等。

6、现代绘画

现代绘画包括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未来主义等,如毕加索的《少女》、马蒂斯的《舞蹈》等。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

1、中国传统建筑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梁柱之间的结构美和比例关系。代表性建筑有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2、中国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以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组合而成。代表性园林有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

3、古希腊建筑与古罗马建筑

古希腊建筑注重柱式的运用,如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建筑以拱券结构为主,如罗马斗兽场。

4、中世纪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中世纪建筑以哥特式和罗马风为主,如巴黎圣母院。巴洛克建筑则注重装饰和空间感的营造,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5、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风格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如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盖里的解构主义建筑等。

第三单元: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

1、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艺术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主,如司母戊大方鼎。

2、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包括陶器和瓷器,其中宋代瓷器最为著名,如汝窑、官窑、哥窑等。

3、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包括剪纸、年画、风筝、刺绣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如山东剪纸、天津杨柳青年画等。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吸引力、排斥力等都是压力的类型。

3、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间会发生转化。

二、重力

1、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重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到的。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没有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四、力的平衡

1、受平衡力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3、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且合力为零。

4、合力不为零的情况: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5、三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三力不可能平衡。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以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其他信息资源分析我国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我国环境发展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我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2、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我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重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电脑与投影机

2、地理教科书

3、我国地形地貌和气候分布的地图模型

五、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吗?”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然后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分小组,每组选一个省份,让学生讨论该省份的主要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

4、归纳小结:总结我国的地理特征,强调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教师点评。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小组报告后,给予评价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八、作业布置

1、绘制一个我国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分布的思维导图。

2、论述一篇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短文。

3、收集一些关于我国地理的新闻或事件,并进行评述。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公式:ρ=m/V

应用时注意:

分清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

公式是一个综合式,密度公式中质量m的单位一般是kg,体积V的单位一般是m3,而水的密度ρ一般取1000kg/m3。

二、测量液体内部压强(U型管压强计)

1、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边液面原来的高度相等,会产生向内的压强差,U型管液面将出现高度差。

2、规律:

p——增大,

h——增大;

p——减小,

h——减小。即当探头所处深度增大时,

h增大;当探头所处深度减小时,

h减小。

三、大气压强

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3、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水银柱在竖直方向向下就是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效果产生的。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