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
生物与环境
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
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详解】
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病毒的传播,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
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病
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错误。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
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3.在海底,小丑鱼常以海葵有毒的触手为家,体表的黏液能保护小丑鱼不被海葵
蜚伤。小丑鱼能进食海葵的食物残渣,而海葵也能借助小丑鱼吸引其他动物靠近,
增加捕食成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的有毒触手可能为小丑鱼逃脱捕食者提供防护
B.海葵能为小丑鱼提供食物,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至20%之间
C.小丑鱼的行为和体表黏液都是适应性特征,是进化形成的
D.小丑鱼配合海葵捕食其他动物过程中有信息的双向传递
【答案】B
【分析】
1、小丑鱼鲜艳的外表吸引了许多捕食者,小丑鱼把那些没经验的捕食者引诱到海
葵旁,海葵因此捕获猎物,与小丑鱼一同分享。
2、海葵是小丑鱼的庇护所,两者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详解】
A、小丑鱼以海葵有毒的触手为家,依靠其保护自己不被捕食者伤害,A正确;
B、根据小丑鱼能进食海葵的食物残渣,说明海葵和小丑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
不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小丑鱼的行为以及体表黏液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既不会被海葵蛰伤,也能提高
自身生存机会,这是进化形成的,C正确;
D、海葵借助小丑鱼吸引其他动物靠近进行捕食过程中,有信息的双向传递,D正
确。
4.尖抱镰刀菌是大豆的寄生菌。某科研小组单独种植大豆以及大豆和玉米间行种
植,发现间行种植时,大豆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大豆发病率常用样方法,样本越大调查结果越接近实际值
B.尖抱镰刀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C.玉米根部可能产生了某些化学物质,抑制了尖抱镰刀菌数量的增长
D.大豆和玉米竞争阳光和水分,间行种植比单独种植时合成的有机物少
【答案】D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单独种植大豆时,大豆的发病率较高;而间行种植大豆和玉米时,
大豆的发病率降低,说明可能是玉米降低了大豆的发病率。
【详解】
A、调查植物常用样方法,样本越大误差越小,调查结果越接近实际值,A正确;
B、尖抱镰刀菌是大豆的寄生菌,说明尖花镰刀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
成的有机物生存,B正确;
C、间行种植时,大豆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说明尖施镰刀菌的数量的降低是玉米导
致的结果,可能是玉米根部产生了某些化学物质,抑制了尖抱镰刀菌数量的增长,
C正确;
D、大豆和玉米间行种植,充分利用光能,使得间行种植比单独种植时合成的有机
物多,D错误。
5.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形成了垂直落差30m的人工消涨带,冬季水位175m左
右,夏季水位145m左右。研究发现人工消涨带的植被与蓄水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
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
A.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复杂了B.出现了原来没有的新的物种
C.生存下来的植物不耐旱D.淹水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B
【分析】
生物总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人工消涨带冬季水位175m左右,夏季水位145m
左右,水淹环境下生物种类相对较少,夏季人工消涨带可能处于干旱环境。
【详解】
A、蓄水后部分地区被水淹没,生物种类可能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A错误;
B、人工消涨带这一特殊环境中可能出现原来没有的新的物种,B正确;
C、人工消涨带环境中夏季生存的植物可能是耐旱的,C错误;
D、淹水后的演替在一定土壤、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6.本地物种甲种青蛙过去曾经广泛分布池塘和溪流中,最近调查发现只出现在溪
流中。池塘中则大量出现了外来的乙种青蛙,溪流中没有乙种青蛙。为了研究甲
种青蛙不再出现在池塘是因为乙种青蛙竞争排挤掉甲种青蛙,还是乙种青蛙捕食
甲种青蛙,某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他选了三个池塘将乙种青蛙包括
卵、幼体(蝌蚪)、成体全部移除,之后在每个池塘放入甲种青蛙的蝌蚪500只。
实验期间如果发现有乙种青蛙出现在这三个池塘周围,就立即将乙种青蛙移除。
一个月后,该研究人员调查估算三个池塘青蛙的数量,结果并未出现乙种青蛙,
但是意外的是,也没有发现甲种青蛙。根据这个实验和观察结果,可以推出的结
论是()
A.甲种青蛙和乙种青蛙间有竞争关系
B.池塘中的乙种青蛙会捕食甲种青蛙
C.在池塘环境中,乙种青蛙会竞争排挤掉甲种青蛙
D.池塘可能出现某些变化,不再适合甲种青蛙存活
【答案】D
【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
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
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
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
【详解】
AC、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
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除去乙种青蛙后,甲种青蛙没有出现,说明甲种青蛙的
消失并不是竞争引起的,AC错误;
B、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除去乙种青蛙后,甲种青蛙没有出现,
说明甲种青蛙的消失并不是被乙种青蛙捕食引起的,B错误;
D、通过实验可知,除去乙种青蛙后,甲种青蛙也没有出现,说明甲种青蛙的消失
与乙种青蛙关系不大,可能是池塘发生某些变化,不再适合甲种青蛙存活,D正确。
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答案】D
【分析】
【详解】
A、甲是个体,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
B、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将会在该值上下波动一段时间,B错误;
C、丙是群落,是由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
D、丁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所以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影响,D正确。
8.2020年4月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鲸死亡后沉入海
底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I”。鲸落含大
量营养物质,为生存在贫瘠海底中的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促进了深海生物的繁
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鲸死亡后沉入海底最终化为焦岩过程中发生群落演替
B.鲸骨腐烂时产生的硫化氢能为化能自养生物提供能量
C.鲸落中的所有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鲸落具有的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分析】
贫瘠海底没有光照,在这一环境生存的生物,其能量来源是现成的有机物,或者
是无机物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详解】
A、鲸死亡后沉入海底,以鲸的遗体为物质和能量来源,不同生物先后出现,最终
化为焦岩,该过程中发生群落演替,A正确;
B、硫细菌可利用鲸骨腐烂时产生的硫化氢氧化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B正确;
C、鲸落中的所有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C
错误;
D、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9.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答案】B
【分析】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因为缺乏天敌,环境适宜而引起其数量疯长,破坏当地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两
面性。
【详解】
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正确;淡
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主栗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
磷含量过高引起,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量疯长,破坏了当她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型增长,会影响当地物种
的生存,D正确。故选B。
10.为研究稻虾(水稻一小龙虾)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
人员进行了水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的比较试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杂草存量(kg/化肥使用量(kg/水稻产量(kg/
利润(元/亩)
亩)亩)亩)
水稻单作
25062.9477.81386.2
模式
稻虾共作
532.4540.86058.3
模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中的水稻、杂草、小龙虾等生物及水分、土壤等无机成分共同构成了生物
群落
B.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小龙虾的引入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D.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使水稻产
量增加
【答案】A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寄生、捕食和互利共生等。
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
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A、农田中的水稻、杂草、小龙虾等生物部分和水分、土壤等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
稻田生态系统,A错误;
B、小龙虾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小龙虾的引入,减少了杂草的存量,这样调整了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
D、虾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起到了吃草捕虫踩草等作用,减少了虫吃水稻以及水
稻和杂草的种间竞争,使水稻产量增加,时虾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减少化肥的
投入量,降低成本,D正确。
11.陕西汉中天坑群有近乎直立的陡峭崖壁,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态环境。
天坑中有一种特殊的"住民''——不慎落入其中的飞猫。它们展开四肢凭借风力可以
在天坑中滑翔,但天坑特殊的地形让它们难以重返地面。除了飞猫,天坑中的盲
鱼、盲虾、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动物都属于天坑溶洞的特有物种,它们对栖息
地要求严苛,一旦天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可能面临灭绝。下列相关推测不合
理的是()
A.天坑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天坑中的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存在共同进化
C.受天坑环境影响,飞猫的种群基因库可能会变小
D.天坑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可以隔绝干扰,不会出现物种灭绝
【答案】D
【分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这就是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
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天坑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态环境,使栖息其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动物的
价值目前还不很清楚,属于潜在价值,A正确;
B、天坑溶洞中环境光线偏暗,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环境存在共同进化,B正
确;
C、飞猫属于不慎落入其中的外来物种,不太适应天坑环境,可能会因种群数量降
低等导致种群基因库变小,C正确;
D、从自然因素看,天坑环境相对稳定,但是物种自身有可能发生物种特化和遗传
衰竭,导致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使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甚至灭
绝,D错误。
12.白鳍、白鳍豚、长江鳏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
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制定了10
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方案。下列关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及
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鱼种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B.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C.长江禁渔方案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
【答案】A
【分析】
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
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的结果,A错误;
B、长江长期以来受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B正确;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启示我们要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长江禁渔方案符合该理念,C正确;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还应积极对濒危鱼类进
行人工繁育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
13.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
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
取食物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
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
B.高海拔田鼠和勖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
C.为躲避狐狸,兔子选择与狐狸不同区域活动
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
【答案】C
【分析】
分析同域共存的概念,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
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即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选择不同的取食
方式适应环境。
【详解】
A、杜鹃和画眉是不同的生物,在同一区域生存,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
层生活,属于同域共存,A错误;
B、田鼠和酚鼠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取食,是同域共存,B错误;
C、狐狸和兔子之间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不是同域共存,C正确;
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属
于同域共存,D错误。
14.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
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
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
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A
【分析】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
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
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
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
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
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
1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
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
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22.301.70
浮水植物b8.510.72
沉水植物c14.61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
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
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
三种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
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生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会改
变群落的水平结构和食物链的数目,而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
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因
此,本题答案选C。
16.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蝌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
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
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蛤蝌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蛤蝌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答案】B
【分析】
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
A、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
B、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
则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B正确;
C、生物群落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蛤蝌岗所有的底栖动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生
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错误;
D、蛤捌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
17.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
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
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丙__
一而乙/甲:眼子菜(沉水植物)Si
]y乙:菩菜(浮水植物)偿的
甲丙:芦苇(挺水植物)@
------i一上丁:蛇床(湿生草本植物)◎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A
【分析】
1、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
限度。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
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
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A、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正确;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
定性增强,D正确。
18.位于河北省中部的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水域生态修复工程
的实施使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2006年起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
护鸟类大鸨已连续出现。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
子以及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青蛙(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调查大鸨种群密度一般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水域生态修复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大鸨在白洋淀生态系统至少占有4个营养级
D.植食性昆虫同化的能量可高达植物同化量的20%
【答案】D
【分析】
1、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
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
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
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
A、大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适于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水域生态修复是从存在生物繁殖体开始的,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根据题目信息,大鸨所处的食物链至少包括:植物T大鸨;植物T植食性昆虫
T大鸨;植物T植食性昆虫T肉食性昆虫T大鸨;植物T植食性昆虫T青蛙-►大
鸨;植物T植食性昆虫T肉食性昆虫T青蛙T大鸨:至少占有4个营养级,C正确;
D、由于输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最高有20%流到下一营养级,而第二营养级除植食性
昆虫外还有大鸨及其他生物,所以植食性昆虫同化的能量一定小于植物同化量的
20%,D错误。
19.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
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
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天敌昆虫
若虫
种植模式多样性指
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头叶)
数
番茄单作22.73.20.816.51.2
番茄玫瑰邻
1.40.20.11.82.2
祚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答案】B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由番茄单作转为番茄玫瑰邻作,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植株不同
部位烟粉虱成虫数量,降低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同时增大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指数。
【详解】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
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
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
、口
沃;
C、由单作转为邻作,增加了玫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
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
确。
20.三文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鱼类,由于人们肆无忌惮的商业捕捞导致濒临灭绝,
科学家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三文鱼体内,并将转基因三文鱼进一步处理成为三倍
体三文鱼,经过基因修饰后的三文鱼生长迅速,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成年体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捕捞渔网的网眼大小,目的是控制三文鱼种群的年龄组成
B.可以通过野生三文鱼和转基因三文鱼杂交的方式培育迅速成长类型
C.转基因三文鱼大量上市可以缓解重度捕捞野生三文鱼的压力
D.调查野生三文鱼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答案】B
【分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
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
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
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
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
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
方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
标志的个体数。
【详解】
A、控制捕捞渔网的网眼大小,尽量捕捞成年三文鱼,保护幼年三文鱼,目的是控
制三文鱼种群的年龄组成,A正确;
B、转基因三文鱼是三倍体生物,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高度不育,B错误;
C、转基因三文鱼大量上市可以缓解重度捕捞野生三文鱼的压力,C正确;
D、调查野生三文鱼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使重捕时标记个体减少,根据
计算公式种群数量=初捕标记数X重捕总数4■重捕标记数可知,导致调查结果偏
大,D正确。
21.粮食增产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防治害虫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福
寿螺和稻飞虱是最常见的危害水稻的害虫,前者啃食水稻幼嫩的茎叶,后者以刺
吸取水稻的汁液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属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基石,福寿螺和稻飞虱均属于消费者
B.福寿螺和稻飞虱获取营养的途径不同,二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通过稻田养鸭来控制福寿螺和稻飞虱数量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能提高稻田除虫害的效果
【答案】B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
和食物网。
2、防治害虫的方法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3、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稻田除虫害的效果较差。不同
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能提高稻田除虫害的效果。
【详解】
A、水稻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属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基石,福寿螺
和稻飞虱均以水稻为食,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福寿螺和稻飞虱获取营养的途径不同,但二者均从水稻获得营养物质,存在竞
争关系,B错误;
C、防治害虫的方法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通过稻田养鸭来控制福寿
螺和稻飞虱数量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因此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
用能提高稻田除虫害的效果,D正确。
22.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大脑功能减退,
记忆力下降,并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
素K2,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当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就会增加阿尔茨海
默症的发病风险。甘露寡糖二酸是从海藻中提取糖类成分加工而成的,能够重塑
肠道菌群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和人属于寄生关系
B.用海藻加工成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海藻中的糖类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甘露寡糖二酸不需要进入人体内环境就能发挥作用
【答案】D
【分析】
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还能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对人体有利,人体为大肠杆
菌提供有机物,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
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
值。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糖类是主栗能源物质。
甘露寡糖二酸能够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是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的。
【详解】
A、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和人体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A错误;
B、用海藻加工成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C错误;
D、甘露寡糖二酸不需要进入内环境,在消化道内就可以发挥重塑肠道菌群平衡的
作用,D正确。
23.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错区域,物种多样性较高,某些物
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较高,这一现象叫做边缘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一般较复杂
B.在评估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的产量时,需要考虑农田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带来的影
响
C.即使土壤条件相同,在农田中央地带与边缘地带生长的农作物也会在株高、虫
害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
D.在群落交错区,由于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导致群落演替的速度变慢
【答案】D
【分析】
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
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
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详解】
A、根据题意,生态系统交错区域,物种多样性较高,故群落结构一般较复杂,A
正确;
B、在群落交错区,某些物种的活动能力和生产力较高,可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带
来影响,因此在评估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的产量时,需栗考虑农田交错区的边缘效
应带来的影响,B正确;
C、由于群落交错区物种多样性较高,所以农田中央地带和边缘地带影响植物生长
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故即使土壤条件相同,在农田中央地带与边缘地带生长的农
作物也会在株高、虫害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C正确;
D、在群落交错区,某些物种的活动能力和生产力较高,竞争比较激烈,优势种群
的更替频率高,会导致各自群落演替的速度加快,D错误。
24.将家蝇和丽蝇培养在小的种群笼中12〜13周后,部分种群体笼只剩下了家蝇,
部分种群笼只剩下了丽蝇,这表明培养在小种群笼中时两种蝇的竞争能力大致相
当。如果把两种蝇培养在大的种群笼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成体数量
对大种群笼中家蝇和丽蝇的实验种群和野生种群的竞争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发现
野生丽蝇与家蝇(不论野生种群还是实验种群)相比,其竞争能力处于劣势;但
第38周后从种群笼中取出的丽蝇在与家蝇(不论野生种还是实验种群)进行竞争
时却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绳和丽蝇的竞争能力会随着两种蝇所处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B.与培养在小种群笼中相比,培养在大种群笼中两种蝇的竞争强度要更低
C.丽蝇实验种群在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通过进化获得了竞争优势
D.自然环境中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
【答案】D
【分析】
竞争是指两种生物在争夺资源和空间,从而表现出相互抑制的现象,或者是由于
竞争能力差别很大,从而造成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占劣势的现象,本题中两种蝇
在不同的环境中体现出竞争能力发生了改变,说明环境可以影响两种蝇之间的竞
争能力。
【详解】
A、本题题干中表明在小种群笼中两种蝇的竞争能力大致相当。但在大种群笼中培
养前期两种蝇的竞争能力差别很大,第38周后两种蝇的竞争能力出现反转,因此
家绳和丽蝇的竞争能力会随着两种蝇所处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A正确;
B、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培养在大种群笼中的两种蝇无论38周前后竞争能力都差别
很大,因此种间的竞争强度都要低于小种群笼,B正确;
C、在大种群笼中,第38周后丽蝇在竞争中突然占优势,这可能是在种群数量稀
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由于某些基因突变或重组造成有利变异进而通过自然选择使
得种群向着这种方向进化,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C正确;
D、自然环境中由于食物和空间相对较为充裕,且存在捕食者,会捕食数量较多的
个体,因此两种蝇的数量应为此消彼长,不会只有一种蝇能存活,D错误。
25.全爪螭体型小,活动范围窄,是柑橘园主要的害虫之一。在柑橘园中释放以
杂草花粉为饲料的钝绥蛾(全爪蛾天敌),可有效防治全爪蛾。下图表示全爪蛾与
钝绥蛾数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招
•
水
、
主
S宛
E
金
A.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全爪蛾种群密度以监测和预报虫害情况
B.不同条件下,钝绥螭的种群数量都会呈"S"型增长
C.田间留草可保证钝绥蛾正常繁殖以防止全爪蛾再次爆发
D.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可以彻底清除柑橘园中的全爪蛾
【答案】C
【分析】
钝绥螭捕食全爪螭。据图分析,总体来看,全爪螭先先增先减,钝绥螭后增后减,
无花粉的全爪螭数量要多于有花粉的全爪螭,有花粉的钝绥螭数量要多于无花粉
的钝绥螭。
【详解】
A、全爪螭体型小,活动范围窄,应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据图分析,无花粉的钝绥螭培养一段后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并不呈S型增长,
B错误;
C、钝绥螭以杂草花粉为饲料,同时是全爪蜻的天敌,田间留草可保证钝绥螭的正
常数量,进而防止全爪螭种群数量的爆发,C正确;
D、生物防治能降低柑橘园中的全爪螭的种群数量,并不能彻底清除,D错误。
26.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热能、COM
A.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
C.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
定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D.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
型称为次生演替
【答案】C
【分析】
本题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
成分及其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
解能力。
【详解】
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e表示分解作用,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正确;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a所示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可能有化能
合成作用,B正确;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
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
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因此称为次生演替,D正确。
27.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
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
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生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
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
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
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
繁殖
【答案】D
【分析】
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为太阳光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每一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
分解者分解。能量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
1、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T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T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
能的形式流动。
3、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
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详解】
A、草菇是一种食用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分解者,A错误;
B、鸡、鸭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可以被果树利用,粪便中的
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被果树利用,B错误;
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一果实,
C错误;
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有两个去路,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
28.荔枝营养价值丰富,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宋代诗人苏轼的
诗中写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罗浮山下四时春”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
B.“卢橘杨梅次第新”体现了次生演替的过程
C.若“日啖荔枝三百颗”,则可能会出现尿糖症状
D.荔枝树的光补偿点比荔枝树下生长的网纹草高
【答案】B
【分析】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
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次生演替: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
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
为次生演替。
3、血糖平衡: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
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详解】
A、“罗浮山下四时春”是由于该地区温度较高,四季都像春天一样,体现了温度
(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意思是枇杷和杨梅夭夭都有新鲜的,并没有体现群落的
演替过程,B错误;
C、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若“日啖荔枝三百颗”,则大量的糖分会使血糖升高,
如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多余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出现尿糖症状,C正
确;
D、荔枝树为阳生植物,网纹草为阴生植物,荔枝树的光补偿点比树下生长的网纹
草高,D正确。
29.我国部分地区弃耕农田被外来生物豚草入侵,某生态工作者调查了三个分别
为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的群落物种数目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植物学家进一步
研究表明,豚草能分泌某种刺激性物质引起动物对其躲避或拒食,同时还能抑制
其他植物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
物287
和
数9
O
A.曲线A、B、C分别表示重度、中度、轻度入侵的群落
B.调查结果说明,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D.豚草分泌的物质属于植物激素,在此发挥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B
【分析】
由图可知,A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大,为轻度入侵区,可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物物
种数变化较小,为重度入侵区,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豚草为优势的稳定群
落。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A、B、C分别表示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的群落,A错误;
B、据图可知,弃耕农田被外来生物豚草入侵后导致物种数及优势种发生变化,说
明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而沙丘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C错误;
D、植物激素只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而豚草分泌的某种刺激性物质可
引起动物对其躲避或拒食,说明该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30.有一种蛾类幼虫专门以果树的树干为食,损坏果树。由于幼虫生活在树干深
部,杀虫剂无法到达,因此驱虫效果往往不佳。科研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成年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来对雄蛾进行诱捕,取得了很好的杀虫效果。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性外激素属于生物产生的化学信息
B.一种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诱捕多种雄蛾
C.诱杀雄蛾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且降低了出生率
D.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并能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B
【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
等。
2、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
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
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
孔雀开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
A、性外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是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A正确;
B、一种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诱捕同种雄蛾,B错误;
C、在交配季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诱杀雄蛾,干扰蛾类的雌雄交配,使其
繁殖力下降,降低了出生率,C正确;
D、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生物防治,不会引起环境污染,D正确。
31.厨余垃圾易腐败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到人类食物链中,会对
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可将厨余垃圾投放至易腐垃圾减量机,经破袋、粉碎、
脱水、固液分离、固体搅拌、烘干等一系列智能化处理,变废为宝,转化成有机
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供居民用来浇花、种树、肥田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厨余垃圾加工成的有机肥,实现了对废弃物中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
B.将有机肥施加到农田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厨余垃圾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是为了防止造成烧苗
【答案】A
【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表现为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相
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X100%。
【详解】
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种类,微生物能分解有机肥中的有机物为自身提
供营养和能量,所以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会增加,B正确;
C、厨余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一系列智能化处理,变废为宝,转化成有
机肥,处理后能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正
确;
D、有机肥通过深埋或兑水使用,是为了防止根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造成根细
胞大量失水,即烧苗现象,D正确。
32.草原上,牧草的地下根(a)不可食。在地上,羊摄食部分茎、叶(b),未被
食用部分落入地表(c)。在羊摄食的能量(b)中,部分以粪便(排遗量,d)形
式排出,部分以有机氮如尿素、尿酸(排泄量e,羊代谢产生)等形式排出,还有
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f)o若a~f表示一年中的能量增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年内,牧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
B.牧草的能量传向羊时,传递率小于(b-d)/(a+b+c)
C.一年内,羊从牧草中获得的能量为b-d
D.一年内,牧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d+e
【答案】D
【分析】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
2、每一个营养级能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例
外)、流向分解者、未利用。
【详解】
A、一年内,牧草的净光合量,也就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A
正确;
BC、牧草的同化量为牧草的真正光合量,这个值大于净光合量(a+b十c),一年内,
羊从牧草中获得的能量为摄入量-排遗量(粪便量)=b-d,因此,牧草与羊之间能
量的传递率小于(b-d)/(a+b+c),BC正确;
D、排泄量(e)是羊代谢产生的,是以有机氮(尿素、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e属于
羊同化量中的一部分,是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是牧草未被食用部分落入地表的
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d是羊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牧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最
终也被分解者利用,因此牧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d,D错误。
33.《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文章记叙了北宋宋神宗元年,庆丰地区在秋
田中采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原文为;元丰中,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避
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哉以大穰。其是旧曾
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之一是无二次污染
B.害虫防治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子方虫,,和,,傍不肯,,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子方虫”被“傍不肯”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转让及购销合同
- 税号变更合同模板
- 签用气合同范例
- 2024年度风力发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 管件购买合同范例
- 更换库房瓦合同模板
- 租房干湿分离改造合同范例
- 硝酸铵出口合同范例
- 散装成品发货员岗位职责模版(2篇)
- 2024版软件著作权转让与许可合同
- 电动吊篮计算
- 建设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考勤签到表
- 绘本课件小兔子的月亮
- 高中音乐 鉴赏 第五单元《诗乐相彰》第九节 独唱曲 课件
- 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
- 采煤机司机安全培训
- 24.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山东大学药理学英文课件
- 《平面设计综合训练》课程标准
- 西门子博途软件工程师培训(内部工程师培训)
- 气排球比赛记录表
- 颈动脉斑块的识别与处理演示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