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及创新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_第1页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及创新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_第2页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及创新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_第3页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及创新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及创新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农村休闲旅游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农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休闲为主要目标的旅游活动。乡村休闲旅游既不是一种新鲜事物,也不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但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潮流。乡村休闲旅游既满足了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大自然的需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1石家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1.1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在20年的时候,城市石家庄乡村休闲旅游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随着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自发开展的,主要表现为景区周边家庭旅馆及农家乐旅游的兴起。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城市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实行“黄金周”长假以后,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增多,促进了乡村休闲旅游的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收入突破10亿元。“2006中国乡村游”在西柏坡启动,把石家庄乡村休闲旅游推向新的阶段。目前已有20多个乡镇的近百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休闲旅游接待。1.2滨水农业基地的主要特征目前石家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休闲观光模式,以大、中型景区为依托,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为主要特征,家庭式个体经营为主要方式,以嶂石岩、驼梁、仙台山、五岳寨、天桂山为代表。二是收获品尝模式,以近郊特色农业基地为依托,以春观花、秋尝果、湖滨垂钓为主要特征,以赵县梨园观光、赞皇大枣采摘、栾城草莓采摘、元氏石榴采摘、龙凤湖垂钓、蟠龙湖垂钓为代表。三是温泉康体模式,以温泉资源为载体,以二日游旅游产品为纽带,以乡村酒店为主要经营方式,以平山温塘为代表。四是认识学习模式,一方面认识学习现代农业,通过无土栽培、试管育苗、转基因技术、优质瓜果等景观展现最新农业技术,展示“三高农业”的独特魅力,以栾城蔬菜种植基地为代表。另一方面认识学习石家庄悠久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以平山西柏坡、赵县赵州桥、井陉秦皇古驿道、于家石头村、封龙山为代表。五是综合开发模式,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以特色产业或特色旅游项目为基础,并与参与性强的农事活动相结合,集不同开发模式于一体,以平山巨龟苑、井陉清凉山为代表。2分析了石家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2.1石家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有利因素2.1.1乡村传统劳动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以乡村性旅游资源为基础,乡村性旅游资源不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概念,它包括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以及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石家庄市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太行山横亘于石家庄市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是山地、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内因,东部的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物产丰富成就了石家庄农业大市的美名。广袤的农村大地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蕴藏着丰富的潜在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石家庄市众多的遗址遗迹、古建筑、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以及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为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1.2休闲度假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以城市居民为客源,石家庄市区常住人口约240万,为石家庄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市场。石家庄市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311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06.85元(2431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度假旅游需求激增,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石家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000美元,结合城市居民休闲假日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施行,乡村休闲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将成为必然。2.1.3农村客运网络发展现状石家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环绕省会石家庄分布。2007年底石家庄市农村客运“村村通”工作圆满完成。目前全市农村客运线路达到320条,4349个建制村100%通了客车。特别是重点乡村旅游景点的公路等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极大提高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可进入性,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保障。2.2石家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滞后2.2.1“观花、摘果”的“收获品评”产品为主石家庄目前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主体有两大形态,西部山区以大型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为主,东部平原以“观花、摘果”的“收获品尝型”产品为主。无论是“农家乐”还是“收获品尝型”产品,都存在产品类型单一、特色不足的现象。2.2.2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分析石家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目前的开发规模无论是相对于巨大的石家庄市客源市场,还是相对于石家庄市广袤的乡村大地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2009年石家庄市区人口已达240万,调查问卷显示有乡村休闲旅游意愿并有时间、财力保障的占31%,远远超出了当前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另外,石家庄现有行政村4300多个,而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接待的只有近百个,与此同时众多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2.2.3交通规划和设备与交通规划的设计尚不完善,引起景区发展首先,虽然“村村通客车”工程已完成,但大多数公路级别低,路况差;其次,很多乡村道路缺乏必要的标识系统,使旅游者在进入旅游地的成本上升;第三,景区内指示系统和解说系统也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指示牌和解说牌;第四,由于乡村休闲旅游者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所以交通配套设施特别是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的设立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这些配套设施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第五,游客的洗浴问题基本上能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但95%的厕所还处于乡村原始状态,与秀丽的乡村风光形成巨大的反差,是影响城市游客进入的消极因素。3石家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策略3.1乡村休闲旅游养生是当前都市居民的流行话题,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把养生文化理念融入乡村休闲旅游开发,让人们在休闲旅游的同时得以养生,符合市场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养生与乡村休闲旅游的结合形式灵活多样,如西部山区可开发乡村温泉康体养生休闲游、乡村森林氧吧养生休闲游、乡村登山健体养生休闲游等,东部平原可开发某纯天然绿色食品养生休闲游、乡间劳动养生休闲游等。3.2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家庄历史悠久,有以藁城耿村故事为代表的民间口头文学、以石家庄丝弦为代表的传统戏剧、以井陉拉花为代表的民间舞蹈、以无极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以常山战鼓为代表的民间音乐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石家庄乡村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灵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优质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如以赵州梨园为平台,以石家庄丝弦为表现形式,实现梨园艺术真正回归梨园,不仅可以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延长此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乡村休闲旅游的收益又可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赢。3.3“乡野感情”和“野心”乡村休闲旅游是人们在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活动的独特卖点。“乡野情趣”具体体现在路边随意开放的野花、沉甸甸的谷穗、古朴的民居等。“乡野情趣”要求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一方面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保持乡村景观的原真性。突出“乡野情趣”并不意味着对乡村景观或习俗的全盘保留,要摒弃那些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对破旧的房屋建筑、文物古迹要进行及时修葺,新建房屋追求“外部民俗古朴、内部装修现代化”,树立“环境优美,特色浓郁”的乡村意象。3.4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型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是让旅游者深度参与到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中,从参与的过程当中获得全面的感知、认知和教育,并留下难忘的回忆。丰富、生动的体验型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能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以及他们的个性化的乡村休闲旅游需要。在现有温泉养生、清凉山滑雪、湖滨垂钓、瓜果采摘等体验型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一步丰富体验型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主要活动项目如下:乡村特色传统工艺品制作,如根雕制作、虎头鞋帽的制作、泥塑、面塑、风筝、剪纸等;乡村传统食品制作;农耕体验,如“当一天农夫,做一天农妇”,像农夫、农妇那样耕地、挖红薯、挖花生、摘棉花等,体验农耕的辛苦与快乐。3.5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完善乡村旅游资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快以乡村休闲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交通、通信、水电、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功能设施。要把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水库、林场和农业园区等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实施基础配套建设。提高乡村休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便利性、舒适性,营造交通方便,环境优美,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乡村休闲旅游环境。3.6强化人性化的各项作用在加强乡村休闲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不断提升乡村休闲旅游“软件”服务的质量。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坚持把“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乡村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