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养老保险改革_第1页
前苏联养老保险改革_第2页
前苏联养老保险改革_第3页
前苏联养老保险改革_第4页
前苏联养老保险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前苏联养老金制度回忆

苏维埃政权在建立之初即1917年11月就发出通告,规定国家为劳动者和为国家作出奉献的战斗残疾者供给给老基金和残废抚恤费。1956年实施的《苏联退休法》规定,从企业的税金中形成退疗养老基金,由国家对养老金负责,但此时养老金只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实行。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将享受养老金的范围扩大到集体农庄庄员。20世纪70年月后,苏联在1977年公布了经补充后的,进一步健全了工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国家和集体农庄向年老、残废和失去供给依靠的人供给赡养金,为他们供给全部或局部免费的疗养券和疗养券。概括来说,前苏联的这种养老保障模式属于典型的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障,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四点1965年

1.养老保障制度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保证、并且是同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相适应的2.养老保险受按劳安排原则的影响,与工龄直接挂钩;3.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劳动者个人不负担当何社会保险费用;

4.养老保险只有根本养老金一个层次,且不进展定期调整。尽管这种养老保障制度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后,随着打算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人口老龄化下退休人员增多,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使得原先的养老保障制度难以为继。作者认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消失这样的后果并缺乏奇,或者说早有隐患,缘由是:第一,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老龄化压力,现收现付制存在根本的缺陷。日益浩大的老年人口的赡养使在职职工压力加剧,但又没有特地积存的储藏资金,所以很简洁消失支付危机;其次,现收现付制的“代际转移支付”特性割断了养老金缴费和给付之间的联系,即缴纳养老保险费和享受养老金的主体分属两代,这样势必会弱化企业缴费的动机,降低筹资率1987年,苏联部长会议和全苏工会中心理事会公布《关于实行工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附加退休金自愿保险的决议》,规定实行个人和国家共同集资的方法设立保险基金,保险基金一半来自个人缴纳的保险费,一半来自国家预算,在职人员自愿投保,按月缴纳保险费。但是打算经济下“国家统包”的方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多痼疾,人们对国家和企业存在极深的依附观念,要想打破这些桎梏本钱特别昂扬,所以这种共同集资的方法没有取得实效。。

从以上的回忆中可以觉察,苏联在解体之前的养老金制度是典型的国家包揽式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企业保险面非社会保险。虽然前苏联在面临这种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病时也曾着手进展改革,但当时的宏微观环境还没有做好预备,无法支持这种改革叶利钦执政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变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承受了“体克疗法”和激进的私有化措施.国家在私有化过程中把大局部企业转让给能以企业一般股账面价值1.7倍的价格购置企业51%股份的治理者和职员,这使得外来的投资者无法获得控股权,政府失去了税基,同时新建企业逃税和拖欠税款的现象特别严峻,这使得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几近枯竭;一方面猛烈的通货膨胀使养老金的购置力大幅缩水。

1991年12月27日,俄政府公布《退疗养老基金法》,建立了独立于国家预算的退疗养老基金,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分担的筹集方式,转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国家预算拨款的局面。该法规定:男性从60岁、女性从55岁开头享受养老金待遇;企业雇主按工资总额的31.6%缴纳费用,工人和公司职员按本人工资的5%缴纳。后政府又对该法做了修订,如延长养老金收入基数的计算期限、提高养老金最低标准等等。必需留意的是,这种改革方案是把国家包揽式的现收现付制变为多方共同负担的现收现付制,其根本形式仍是现收现付制。1992年叶利钦政府规定,每个时期对养老金确定一个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然后每3个月依据物价的变化状况进展调整。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转变了沿用前苏联时期养老金为固定数额,不进展定期调整的状况,首次实行了养老金指数化。但是,俄罗斯自1992年1月1日起实行价格自由化后,物价常常处于失控状态(如1992年一年间价格指数就增长了22.6倍),养老金指数化的调整远远跟不上物价的变动,因而无法很好地执行下去。俄罗斯也曾考虑过学习智利的模式,即实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养老基金的私营化治理,但是当时俄罗斯的市场机制还比较薄弱,私人治理养老基金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作为保证,这种激进的方案遭到了国内和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的反对。由于资金匮乏,俄罗斯必需获得资金救济才能进展改革,所以俄罗斯同意世界银行考虑实行比较温顺的改革方案。1995年俄罗斯政府同意承受世界银行的“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WorldBank(1994))改革思路,并着手制定本国新版本的养老保障制度。

1997年俄罗斯公布了调整后的“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思路,这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分水岭。以此为界,可以把1991—1996年改革第一阶段的特点总结为:前苏联解体后的初期,旧的养老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继承下来,但其存在的根底在经济体制转轨猛烈的震荡中受到极大破坏,俄罗斯政府也渐渐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预算外养老基金、多方共同分担、养老金指数化等等,但是一方面国内经济动乱,特殊是存在猛烈的通货膨胀,另外更深层的缘由是改革后的制度没有摒除现收现付制的实质,因此改革的成效不甚明显。归纳起来,这一阶段俄罗斯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受到制度上的缺陷和改革环境不稳定的双重阻碍,步履维坚俄罗斯“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的具体设想

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仅限于政府对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特困人群供给救助;其次支柱:强制养老保险,这是“三支柱”中最重要的局部。它要求全部雇员必需参加并且为其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包括两个局部:第一局部为现收现付制局部,它承受名义缴费确定型(NDC)账户形式,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企业缴费;其次局部为基金制局部,它承受缴费确定型(DC)账户形式,资金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缴费〔注:从2023年起,企业除了交纳社会保险税(向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打算供款)之外,还要向其次支柱交纳一样比例的缴费,以后其次支柱中企业缴费的比例渐渐下降,个人缴费的比例渐渐上升,直至2023年。〕。第三支柱:补充养老保险,承受基金制个人账户治理,使职工在得到根本生活保障之外可自行通过购置补充养老保险敏捷调整退休后的收入。普京总统上任后养老金制度的新进展(第三阶段)

2023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前,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乱”: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动乱中经济总量严峻缩水,政治危机频频发生,激进的私有化只造就了极少数暴富的寡头,老百姓的境况每况愈下,原来已经很微薄的工资和养老金还被严峻拖欠。普京上台后便开头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中首先进展的是养老金改革和税制改革。2023年初国际石油价格大涨,普京政府借此时机用石油出口换回巨额收入用于清理长期积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并大幅提高了工资和养老金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普京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使增加了的工资和养老金可以通过更通畅的渠道流入物质生产部门,促进经济增长。2023年,俄罗斯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到达70%,而这里面国民工资和养老金的大幅增加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2023年底,俄罗斯开头落实“三支柱”养老保障新制度(注:下述的“三支柱”制度与1997年的设想有所区分,比方放弃承受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NDC),这标志着俄罗斯对现收现付制的根本性变革。2023年12月起俄罗斯政府连续出台了四个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联邦法案,分别是12月15日的第166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国家养老保障》第167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强制养老保险》;12月17日的第173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劳动保险》以及12月31日的第198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税法及关于税收和保险缴纳金规定的增补与修正》。

依据173号联邦法第5条的规定,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将由根底局部养老金、保险局部养老金及积存局部养老金三个支柱构成。其中根底局部的养老金为固定给付制,即每月给付450卢布;保险局部的养老金给付要与工作期所缴纳的保险费的数额相对应,多缴费者多得养老金,这样就加强了养老金给付水平与工作期工资的联系;积存局部的养老金则依据个人账户基金的运用状况确定给付水平。该法案第17条还规定,根底局部和保险局部的养老金承受物价调整指数加以调整,在特殊状况下也允许保险局部的养老金承受工资调整指数;在第167号法案的第32条的规定中涉及了养老金基金的运用方式,该法案规定在2023年1月1日之后依据被保险者的意愿可将积存局部的资金移交给民间养老金基金部门加以运用。第198号联邦法规定养老保险由缴费形式变为按统一社会税的形式缴纳.统一社会税的开征标志着俄罗斯自1903年开头实行的社会保障系统的巨大转变。纷—社会税属于联邦税种之一,类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税,它把原来的三种国家预算外基金即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强制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险费合并到一起。目前统一社会税按工资总额的35.6%征收,其中28%用于养老基金,4%用于社会保险基金,3.6%用于强制医疗保险基金。由于养老保险分成了三局部,相应的纳税也要分为三局部。前述用于养老基金的28%这局部统一社会税中的一半(即14%的局部)作为根底局部养老金的保险费交入联邦财政部门并通过联邦财政预算的方式予以发放,另外一半作为保险和积存局部养老金的保险费〔注:中宏数据库俄国独联体库,《俄罗斯的退休金制度改革》,2023年3月23日〕。2023年12月23日,普京在电视直播中宣布2023年将提高养老金并实行养老金指数化和养老金储蓄制度。俄罗斯最近一次养老金调整是从2023年8月1日起上调6.28%,目的是为了抵消通胀率对养老金购置力的影响。俄罗斯养老金制度深化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俄罗斯的人口危机20世纪90年月以来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60岁左右,现行养老金制度规定男性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是60岁,这说明俄罗斯男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与他们所能享受到的养老金严峻失衡,这会严峻降低俄罗斯民众的缴费欲望。据人口专家的调查,近几年来俄罗斯每年失去约100万人口,一方面是诞生率低,另一方面是酗酒、吸毒、生活压力等导致壮年劳动力的死亡率猛增。这样一来,俄罗斯养老金的筹集必定难以长期维持。很多西方国家都允许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外来移民进入本国以缓解劳动力的缺失,也可以起到促进税收的作用。但或许是由于历史上受到外族的入侵带来的心理障碍,俄罗斯拒绝把吸引外来移民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俄罗斯假设想承受延长退休年龄也有严峻的瓶颈,由于平均寿命(特殊是男性)已经很低了。

2.养老基金与融资体制目前俄罗斯的养老基金中并没有直接从个人征收的局部。1991—2023年的养老金中含有本人从工资中上交的1%金额,1991年开头实施时是准备逐年增加这一比例的,但后来进展了社会大变革就没有执行这一想法。目前统一社会税35.6%的征收比例对于企业来说负担是比较重的,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对养老金制度的融资体制进展改革.通过提高对个人和家庭的征税来补充养老基金,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的本钱,也有助于进展出更加个人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使其向更加纯粹的保险观念靠拢。3.养老基金的投资问题现收现付制下不存在投资问题,但俄罗斯“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就要面临如何通过投资使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由于目前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还比较落后,可供投资的金融品种不多,很多私人养老基金一般只能选择政府债权和股票市场。一旦消失象199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养老基金必定血本无归。所以俄罗斯必需尽快完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渠道和强化风险掌握体系,否则个人账户在持续通货膨胀将不能保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给付,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将会迫使基金制退回到现收现份制的老路上去。

4养老基金的治理问题目前俄罗斯的养老保障制度中是由政府统一治理职工的个人账户和养老基金的投资。政府尚未对养老基金如何投资以及是否让私营公司参与投资运营做出打算。这种治理方式由于缺乏肯定的竞争,不利于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同时数额巨大的养老基金仅有政府一家负责治理,可能会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建议由政府的集中治理转向政府与私人养老基金治理公司共同治理,固然这需要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为前提。俄罗斯长期以来政府腐败丑闻不断,而且与寡头势力关系简单,这些都可能导致养老基金遭到侵蚀。不过可喜的是,普京总统上台后始终不遗余力的打击金融寡头,弱化它们对政府所能施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政府的透亮度,这为养老基金治理的改革做了很好的铺垫。5.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问题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是指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转变为基金制时,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人”没有缴纳过以个人账户形式存在的养老保险无法按“自我积存、自我保障”的原则获得养老金,但他们已经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展作出了奉献,无论何种养老金制度下均有权利获得保障,于是国家对他们的养老义务构成了某种负债,称为“隐性债务”。俄罗斯在1992—1994年大规模私有过程化中曾以“代金券”的形式向职工安排国有资产,希望以此来补偿“老人”的养老金,但由于权钱交易、黑箱操作,职工拿到手的“代金券”很少且同时有很多“代金券”以极低的价格转让出去,这个举措没有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现今俄罗斯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制下这个问题仍旧凸现,成为今后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社会主义时期:养老金政策问题多主要依靠企业缴费融资。转型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保险事实上是一种企业保险,企业依据职工工资的肯定比例负责缴纳社保税,但这种社保税本质上更接近于工资税。由于养老金没有单独的账户,社保税统归国家财政治理,从而造成不同用途的资金相互挪用的现象特别普遍。另外,这些社保税还曾被用作嘉奖先进、惩办落后的措施,在社会主义国家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待遇没有指数化规章,导致代际之间的不公平和待遇不充分。这一问题在波兰尤其严峻,学界称之为“过时的养老金组合”,它指的是养老金领取得越早,实际购置力也就越低。与波兰类似,多数转型国家在当时都存在养老金领取者“退而不休”的状况。以匈牙利为例,20世纪70年月后期约有20%的已退休人员不得不连续从事某种工作.行业待遇“碎片化”问题突出。一些特定行业往往拥有较低的退休年龄和较高的待遇水平,这无疑违反了社会主义待遇无差异化的原则。但是由于这些特权行业通常与政府有着直接的联系,或者直接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因而可以拥有独立的养老金制度,例如军队、警察、法官、政府雇员等。此外,还有一些行业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或因工作环境对身体安康危害较大,也拥有特殊的行业养老金待遇,例如煤炭、钢铁、铁路和航空等.转型早期:以应急性措施改革为主20世纪90年月初期,随着前苏联国家从打算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猛烈转型,各国政府不得不应对突如其来的失业、大量贫困人口的消失以及其他社会危机。当时,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理论根底上的“华盛顿共识”仅在贸易、价格和市场自由化及私有化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未涉及社会政策方面的内容,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没有对转型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案。因此,这些转型国家政府纷纷实行应急性措施。最终,这些为应对危机而出台的权宜之计为转型中后期的改革埋下了隐患。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把残障和提前退休待遇用作失业保险的替代品。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养老金领取者人数的巨额增长,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口的数量,从而使此外,为了适应从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各国政府不得不对社会主义时期企业主导的养老金体系进展改革,主措施包括:渐渐开头对雇员征收社保费;把养老金账户从国家预算中分别出来,建立独立的养老金账户;试要图取消特权待遇,尝试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等。但在具体操作上,一些国家迫于特权待遇集团的巨大压力,并没有改革原制度下的“老人”和“中人”打算,而是仅把改革的矛头指向“新人”。转型中后期:以捆绑式改革为主

空间缺乏且收效甚微的参数式改革。到了转型中后期,几乎全部转型政府相继开头了程度不同的参数式改革〔指在不转变现收现付制融资方式的框架内进展的改革,例如提高退休年龄、延长缴费年限和提高缴费率等〕,甚至有的国家还将一些兴旺国家的先进理念和阅历成功地移植到本国的养老金制度中,例如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就引入了德国式的积分制〔积分制下的养老金待遇取决于个人收入积分、每个收入积分代表的当前养老金价值和待遇计算公式〕。但多数国家实施的参数式改革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很多退休人员仍处于贫困甚至极端贫困之中。与此同时,各国进一步参数式改革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面对极高的养老金缴费率,企业和职工都想方设法躲避缴费,从而使养老保险收入严峻缺乏。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也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更加恶化了养老保险的缴费状况。缴费的缺乏加上养老金领取者的增加,使得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程度不断加剧,最终,很多转型国家尤其前苏联国家消失了严峻的待遇拖欠现象。例如,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即使是极度稍微的参数式改革措施都会遭致巨大的反抗,各国政策制定者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他们把目光转移至更受欢送的激进式改革上来,希望实施更受欢送的私有化改革转移公众视线,纷纷运用捆绑式和模糊改革策略。在宣传改革时,改革者往往强调其次支柱的引入,而把针对第一支柱的改革尽量简单化、隐蔽化,最终,多数转型国家成功实现了参数式改革和私有化改革的捆绑.问题和成就并存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自1998年起,一些中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接连进展了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其中,哈萨克斯坦和科索沃用个人账户制完全替代了现收现付制体系,而匈牙利、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斯洛伐克则通过把局部缴费安排给个人账户的方法,实施了局部积存制改革。在改革幅度方面,哈萨克斯坦的私有化改革最为激进。它于1998年实施了智利式的替代式私有化改革,要求全部年龄段的工人都必需向个人账户缴纳工资收入的10%。除此之外,其余进展私有化改革的国家大都选择了混合模式,即更接近于阿根廷的改革方式. 由于一些转型国家针对私有化改革的前期预备并不充分,导致实施过程中患病不少问题。首先,政府并没有做好治理私人养老金的预备,相关部门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持体系。以波兰为例,社会保障局作为养老金的清算部门,在改革前几年始终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尤其在把缴费划归个人账户等问题上明显力不从心。其次,各转型国家之前并未对个人缴费进展记录,为改革带来了很大困难。再次,在改革开头时计算机系统并没有就绪,有些国家个人账户身份的建立甚至在改革实施几年后才得以完成。最终,金融市场预备不充分,监管和相关法律也特别落后.。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公众对私营基金普遍的不信任问题,俄罗斯在改革初期建立了由政府成立的养老基金。俄罗斯的积存制缴费最初全部由俄罗斯联邦养老基金治理。即使像哈萨克斯坦这种实施了激进改革的国家,政府同样在转型初期成立了自己的养老金治理基金。在当时,大约85%的哈萨克斯坦民众选择了这支风险较小、收益相对较低的政府基金。后来,随着私营基金的进展,私营基金在养老金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也由于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得到了极大的进展,甚至成为用养老金私有化带动资本市场进展的改革典范。

养老金制度-完善方向要顺当实施局部积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必需依靠资本市场的协作。实行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养老金制度和资本市场之间协调进展,至关重要。

。必需要尽快标准资本市场要加快制定和实施严密的资本市场法律监管体系。要对投资治理机构的资质、组织方式及运营方式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要严格监视投资机构的日常行为。对违规行为要有严峻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撤消执照直至提起刑事诉讼 首先,养老金领域不宜实行试错型改革。养老金改革不同于其他经济和社会领域改革,由于代际转换时间较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假设仍实行由各地先试点再统一的方法,将导致碎片化越来越严峻。养老金制度改革经不起反复试错,应当统筹安排,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的配套设施建设,例如金融市场、信息技术和法律监管等改革要跟上养老金改革的步伐. 其次,养老金改革意味着既得权益的调整,需要引入补偿机制。中东欧局部转型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实行了比较务实的做法,在废除特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