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期末复习题_第1页
水文学期末复习题_第2页
水文学期末复习题_第3页
水文学期末复习题_第4页
水文学期末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文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水体:指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的水的聚集体。

2、水文现象: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圈:地球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所组成的圈层,是地球四大圈层中最为活跃的圈层。

4、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6、水汽输送通量: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7、径流:指流域内的大气降水,除掉部分被蒸发耗损外,其余的在重力或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地表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它包括降水沿地表与地下汇入河网,并向出口断面汇集和输送的全部水流。8、径流模数:径流模数是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9、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是指任一时段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值。10、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11、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12、盐度:指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13、潮汐:是指由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海面(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14、潮流: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15、洋流:又称海流,通常指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作非周期性的流动。16、水团:是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其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海水。17、河流:河流是指降水、冰雪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着流水本身塑造的线型洼地流动

,由河槽与水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即为流动的水与凹槽的总称,它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18、水系:又称河系、河网。指河流从河源到河口沿途接纳众多的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即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等彼此连接的一个系统。19、流域:指河流或水系的补给区域(集水区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包括地表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20、水位:水位即水面位置或水面高程,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度。21、径流总量:指在一年中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22、输沙量: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水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输沙量。侵蚀模数: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23、侵蚀模数是指每km2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单位是外t/(km2)。24、保证率:水文学中把累积频率简称为频率(P).频率是表示等于或大于某一数值的水文特征值出现的机会,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被广泛采用,所以频率也称为“设计频率”或称“保证率”。25、湿地: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6、冰川:地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称为冰川,它是陆地表面的一种固态水体。27、成冰作用:指由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28、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年支出的界线。29、有效蒸发量:在蒸发和凝结的水分子运动过程中,从水面跃出与返回水面的水分子数量之差,就是有效蒸发量。二、简答题1、水文现象的特点: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2、水循环的地理效应: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和变化、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影响、水循环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表形态。

3、水体更新周期的概念、计算与意义。概念:水体在参与水分循环的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换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水体的静储量与年动态水量之比。计算:公式为:W静/W动W静为水体的静储量,即水体的多年平均储水量;W动为水体的年动态水量,即水体一年内向外排出的水量。水体的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越短,说明其水分动态交换速度越快,水资源的开发价值就越大。意义:水分交换更新周期具有水资源开发规模和速度的指导意义。4、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体因素:(水面大小及形状、水深、水质)5、土壤蒸发的过程。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超过饱和持水量;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介于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第三阶段土壤含水量小于等于毛管断裂含水量;6、简述影响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的影响(2)、降水特性的影响(3)、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4)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下渗的影响,既有增大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例如,各种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蓄水工程均增加水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大下渗量。反之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则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下渗量。7、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指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量流出河流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该过程是大气降水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大气降水的多变性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径流形成过程的错综复杂。降水落到流域面上后,首先向土壤内下渗,一部分水以壤中流形式汇入沟渠,形成上层壤中流;一部分水继续下渗,补给地下水;还有一部分以土壤水形式保持在土壤内,其中一部分消耗于蒸发。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降水强度大于入渗强度时,降水扣除入渗后还有剩余,余水开始流动充填坑洼,继而形成坡面流,汇入河槽和壤中流一起形成出口流量过程。故整个径流形成过程往往涉及大气降水、土壤下渗、壤中流、地下水、蒸发、填洼、坡面流和河槽汇流,是气象因素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过程。8、世界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的特点。水温分布分为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水平分布的特点:(1)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等温线大致平行,这一分布特点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2)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3)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功能:天然蓄水库;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保护海岸及控制侵蚀;天然空调器和加湿器;碳汇和碳源;天然污水处理厂;生命的摇蓝。20、冰川的形成过程。从新雪落地、积累到冰川冰的形成,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新雪的积累阶段(积雪阶段)粒雪化阶段成冰作用阶段。新雪的积累阶段(积雪阶段):新雪一般盐分松软、孔隙度大、密度小,具有成层积累的特点。初降的雪花为羽毛状、片状和多角状的结晶体,粒雪化阶段:雪是一种晶体,而任何晶体都具有使内部包括的自由能趋向最小,以保持晶体稳定的性质,这就是最小自由能原则。晶体的自由能主要是它的表面能,而表面能的大小与表面积成正比。因而棱角众多的雪花晶体要达到最理想的稳定状态,就必须圆化。成冰作用阶段:粒雪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冰川冰。粒雪变成冰川冰的作用叫做成冰作用冰川冰形成以后,在重力或挤压力作用下塑性流动,便形成冰川。21、冰川是指陆地上高纬和高山地区由多年积雪积累演化而成的,并具有可塑性、能缓慢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粒雪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冰川冰。粒雪变成冰川冰的作用叫做成冰作用。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年支出的界线,称为雪线。22、冰川类型及特点。按冰川形态和运动特性划分可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大类。(1)、大陆冰盖也称大陆冰川,是补给区占优势的冰川,其特点是面积大,冰层巨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的限制,冰川呈盾形,中部最高,冰体向四周辐射状挤压流动,至冰盖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断裂后入海,成为巨大的海洋漂浮冰。(2)、山岳冰川也称山地冰川,是运动占优势、积累与消融大致平衡的冰川。一般散布于高山地区,其规模与厚度远不及大陆冰盖。山岳冰川的运动基本上受下伏地形控制,以重力流方式向下滑动。现代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大陆的高山区。按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性质可分大陆型和海洋型两大类。(3)、大陆型冰川又称冷冰川,成冰过程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特点是:①补给少,降水不超过1000毫米;②温度低,雪线附近年平均气温低于-8℃,冰温恒为负温;③雪线高,比海洋型冰川可高出1000米;④消融弱,尾端进退幅度较小;⑤运动速度缓慢,一般年运动约30—50米,侵蚀作用较弱。(4)、海洋型冰川又称暖冰川,成冰过程以暖渗浸重结晶成冰作用为主。特点是:①补给充分,雪线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②冰川主体(恒温层)温度较高,10米深处的冰温接近0℃;③运动速度快,年运动约100米以上;④雪线分布低,冰面消融强度大,每年可达10米水柱以上,而且冰川进退变化幅度也大,故冰蚀作用明显。我国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和川滇横断山脉的冰川,即属海洋型冰川。23、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冰川对气候的影响;冰川对气候的反馈作用,冰川运动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2)冰川对基面的影响;冰川变化影响海平面的变化,冰川影响对地壳局部升降。(3)冰川融水对河流水情的影响;冰川融水是内陆河的重要补给源,冰川具有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4)冰川的其它影响;是重要的资源,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营力,是重要旅游资源。24、什么是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都有哪些?岩土的空隙,虽然为地下水提供了存在的空间,但是水能否自由的进出这些空间,以及岩土保持水的能力,却与岩土表面控制水分活动的条件、性质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与水分的贮容、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称为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贮水性、透水性及毛细性等。25、地下水如何按的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种类型的主特征有哪些?1、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包气带水。(1)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多雨季节,雨水大量入渗,包气带含水率显著增加;干旱月分,土壤蒸发强烈,包气带含水量迅速减少,致使包气带水呈现强烈的季节性变化。(2)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一般规律是愈近表层,含水率的变化愈大,逐渐向下层,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3)包气带含水率变化还与岩土层本身结构,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因为颗粒组成不同,使得岩土的孔隙大小和孔隙度发生差异,从而导致了含水量的不同。2、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1)潜水为无压水,具有自由表面,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2)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流速取决于地层的渗透性能和水力坡度;(3)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受降水,地表水,凝结水补给。(4)潜水动态随地区和时间而变化。3、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1)承压性(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3)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4)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2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哪些?大气降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凝结水的补给、地下水的人工补给泉排泄、蒸发排泄、泄流排泄、含水层间的排泄、人工排泄。三、计算第一章:能写出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并能计算出方程中的某一项。1、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o=505000km3、陆地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少?

答:P=Ec+Eo=72000km3+505000km3=577000

km32、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119000km3,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

答:R=Pc-Ec=119000-72000=47000km3

解析: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全球的陆地区域,多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Pc,必然等于多年平均流出的水量,即多年平均蒸发量Ec与多年平均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之和。由此可得

R=Pc-Ec=119000-72000=47000

km3

第二章:能够计算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1、某流域集水面积为600km2,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亿m3,试问其多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多少?

答:Q均=W/T=5*10^8/365*86400=15.9

m3R=W/1000F=5*10^8/1000*600=833mm

M=26.6L/s.

km22、某水文站测得多年平均流量Q=822m3/s,该站控制流域面积F=12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P=767mm,试推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多年平均径流深R、多年平均流量模数M和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α。答:W=qt=822*3600*24*365=2.59*10^10m3R=w/f=2.59*10^10m3/121000*1000=214mm

M=6.8L/(s.km^2)α=R/P=214/767=0.28去年简答题什么是蓄水构造?有哪些基本条件?蓄水构造,是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基本条件:(1)、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2)、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