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选择题解题指导——洞悉5大命题视角,考场解题有“规”可寻■命题视角(一)主干知识迁移考全国卷选择题的特点是“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即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而非教材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而迁移的实质则是新旧知识的联系。高考试题往往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所考查的主干知识隐含在其情境中,因此,做好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灵活有效地迁移主干知识是解答本类选择题的关键所在。[真题印证][例1](2022·全国乙卷)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本题以汉代画像砖为情境切入考查汉代的庄园经济。需要迁移“汉代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这一知识点,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答案]D[例2](2022·全国丙卷)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本题以火柴盒图案为情境切入考查抗日战争。据“1932年”“十九路军”“抗敌”迁移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在上海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答案]D[例3](2022·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本题以“周礼”“雅言”切入考查西周的政治统制。周礼、雅言都是周王室的行为,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答案]C[针对训练]1.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解析:本题需要迁移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确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使每个公民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工业革命爆发,故A项正确;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是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秩序确立的影响,故B项错误;法律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的影响,故C项错误;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如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A2.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为此,罗斯福政府()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析:本题需要迁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救济和复兴,后期是改革,根据“创建新秩序”可知此时已经是罗斯福考虑进入下一阶段“改革”的阶段。帮助银行恢复信用、开始实施直接救济、给农场主低息贷款是前期措施,故A、B、C三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符合材料“创建新秩序”,属于“改革”阶段,故D项正确。答案:D3.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本题需要迁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而毛泽东主张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是基于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A项错误;虽然此时毛泽东提出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但未能长期坚持下去,表明中共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故B项错误;中国虽然向苏联学习,但并未完全照搬斯大林模式,而是“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故C项正确;出现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1958年“大跃进”才开始的,故D项错误。答案:C■命题视角(二)能力方法灵活考在素养立意的新课标全国历史卷中,对能力方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三大核心素养上。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实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在平时训练中,要注重这三种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正确描述历史事物,准确解释其特征;其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问题的实质;最后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判断得出正确选项。[真题印证][例1](2022·全国乙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理解”。三司并立到巡抚总揽,并不是中央权力下放,排除A项。巡抚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酿成的互不相统、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项正确。六部与都察院是并列的中央机构,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巡抚是都察院的外差,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巡抚的派遣、巡行不会削弱六部权限,起初,内地巡抚的廷推由吏部会户部主持进行,边方巡抚则由吏部会兵部主持,后来皆由九卿(六部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廷推,巡抚的考课、黜陟、改调,操于吏部考功、文选二司,六部权限未受到影响,排除C项。明前期,地方三司并立,权力分散,与中央政府难以形成对立,排除D项。[答案]B[例2](2022·全国乙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理解”“时空观念”。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而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A项排除。近代中国商品经济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B项排除。火柴、洋布等洋货是日常生活用品,遍及城乡,反映了殖民贸易所形成的世界市场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清政府自开商埠,D项排除。[答案]C[针对训练]1.《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解析:本题考查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汉代以来由于独尊儒术,法律就呈现儒家化的倾向,故A项错误;“同姓不婚”是对礼教秩序的遵循,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在一定程度容忍了违背礼教的同姓为婚,但在立法上坚持“同姓不婚”的规定,体现了礼法结合,故B项正确;“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表明宗法观念并未弱化,故C项错误;立法和司法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要看是什么样的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2.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解析:本题考查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东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到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粮食不能自给”,说明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明清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说明该地区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区和棉纺织基地,故A项正确;宋代及明清的农业生产技术依然沿用唐朝时已成熟的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宋代及明清的农业生产关系依然为小农生产模式,故C项错误;明清农业生产人口增加,会进一步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力,推动农业发展,不会导致材料中“明清太湖平原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A3.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解析:本题考查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理解”。根据材料“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可知,材料强调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专业术语,不能体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论及罗马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实用性,根据材料“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体现了罗马法轻理论的一面,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轻视理论的一面,而非强调罗马法实用性一面,故D项错误。答案:C■命题视角(三)历史价值观引领考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价值引领的作用毋庸置疑。有价值引领就必然有价值取向。在这个核心素养立意的时代,高考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要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要培养出能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要培养出具有爱国、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等意识的现代公民。近几年的高考题更加旗帜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的主流性和正确性。如例1,考查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例2通过乾隆年间大陆移民在台湾安居繁衍,强调大陆与台湾同根同祖,血浓于水;例3通过描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真题印证][例1](2022·全国甲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答案]B[例2](2022·全国甲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清代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故B项正确。[答案]B[例3](2022·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答案]C[针对训练]1.(2022·日照二模)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材料“科举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强调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故A项错误;因为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正确;虽然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关于养老的制度和机构,但是不足以表明其社会保障体系的非常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人口老龄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养老信息都是围绕政府的政策,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按材料意思,宋代政府执行的养老制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以赋税制度的让步作为代价,反映了受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强调孝道在治国方面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3.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解析:西安事变爆发,民众心急如焚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是在担忧蒋介石,实际上是在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故A项正确;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华北事变之后,故B项错误;单纯从材料无法看出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人们担心蒋介石背后隐藏的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故C项错误;张学良兵谏的目的是逼将抗日,属于爱国行为,故D项错误。答案:A■命题视角(四)学术成果创新考目前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的开放性和学术性趋向明显,尤其古代史距今年代久远,历史研究、史料挖掘和考古新发现的成果会不断地充实、印证甚至要修改历史。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研究新成果不断引入高考,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凸显了对考生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近几年高考体现的学术热点包括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唐宋变革论、宋代帝王历史意识等学术前沿成果。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高考的时代特征还体现为对古今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术研究成果重点关注。适当关注命题者的学术成果,包括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主要观点等,对高考的复习备考、核心素养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真题印证][例1](2022·全国乙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答案]C[例2](2022·全国乙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宋太祖很看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自身的历史定位(参见燕永成《宋代帝王历史意识探究》,《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原因即在于“史官必书之”,故A正确。“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题干材料也未体现,B项排除。题干材料也未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排除。“真实言行”包括正确的,也包括失误的,题干材料看不出宋太祖的不愿,D项排除。[答案]A[例3](2022·全国甲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该题暗合“唐宋变革”学术热点。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B[针对训练]1.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解析: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加剧了宗教信仰狂热,故D项正确。答案:D2.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胸围(cm)呼吸伸缩差(cm)肺气容量(mL)握力(kg)日兵363141清兵312931A.清军战斗力落后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日兵在年龄、体重、肺气活量、握力上均要优于清兵,说明日兵整体的身体素质强于清兵,但从材料中不能体现双方战斗力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日、清军人体质有差异,但军人体质的差异不能决定战争结局,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清兵整体素质弱于日兵,从侧面说明清政府不够重视军队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日、清军战斗精神的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C■命题视角(五)社会热点隐性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承担着“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每一年的高考题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代气息。试题以大分值呼应社会热点的话题,从历史角度出发,并不刻意回避热点。当年试题的命制都会暗中隐含时政热点,达到关注热点、隐性考查热点。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高考的时代特征还体现为对古今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重点关注。需要关注的长效热点包括“传统文化”,“农业改革的趋向即规模经营”,周年问题,公平公正,民主法治,“一带一路”,“生育问题”等等。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把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努力完成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题印证][例1](2022·全国甲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此题暗合了当前选官用官,反腐倡廉等社会热点问题。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选拔的并不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并不能真正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故C项错误;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答案]D[例2](2022·全国丙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此题暗合了当前“用工荒”社会热点问题。材料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动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A[例3](2022·全国乙卷)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上升到%。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此题暗合了当今我国外交提出的“全球治理”时政热点。A项错在“实现”二字,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C项错在“全方位”,在新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项是在新时期。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增加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答案]B[针对训练]1.“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定金购房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剧院艺术品租赁合同
- 2024年二手房销售合同规范
- 农业科技公司化肥供应合同
- 2024年企业管理顾问合同
- 2024年出租车租赁合同
- 2024年企业内部监控管理协议
- 2024劳动协同:制衣厂员工合同样本
- 2024年修订版物业租赁合同
- 2024年变压器买卖合同样本下载
-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NB-T31030-2012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国开(黑龙江)2024年《网络行为分析》终结性考核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一二单元语文试卷
-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常规检查登记表(定)
- DL-T5142-201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有答案)
- 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汇报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消防设施操作员报名工作证明(操作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